重医博士:返岗途中如何防范病毒 搭乘飞机风险较小

民航资源网2020年2月6日消息:2月10日的返岗日期已经日益临近,近日,交通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春节后错峰返程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保障工作。那么在当前的疫情下,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交通工具返岗呢?在旅途中又应该采取怎样的防范病毒措施呢?为此,记者采访了重庆医科大学柯霞博士。

重医博士:返岗途中如何防范病毒 搭乘飞机风险较小

重庆医科大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柯霞

避免选择接触时间长、接触人群多的交通工具

柯霞博士表示:“尽管近日医疗人员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粪便中也发现了冠状病毒,证明了病毒可能通过消化道传播,但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仍是飞沫传播。防止病毒感染,其核心就是三点:一是阻断传染源;二是阻断传染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返程高峰已经到来,在返岗交通工具的建议上,柯霞博士称,当然是人越少的交通工具越好,自驾车是接触人最少的一种交通方式,但是也需要注意在加油站、收费站和服务区时加强防护、戴上口罩,避免和人群非必要的接触。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飞机,因为飞机的飞行速度快,人群接触时间短,尤其是小飞机,飞机越小旅客越少,相对也就越安全。

“通过假期的延长,前期一些染病但处于潜伏期的人群目前已经陆续有了症状,机场和航空公司的体温检测可以检测出来,这就是对传染源阻断的初筛。”柯霞博士说。

返岗途中的自我保护:不光是戴个口罩这么简单

阻断了传染源,接下来还需阻断传染途径。由于飞沫是目前新冠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阻断飞沫的传播就显得尤为关键。但是,光戴口罩就足够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柯霞博士说:“人在咳嗽、打喷嚏、甚至正常说话时,都会产生飞沫,戴口罩可以阻止自己产生的飞沫传到空气中,也可以阻止空气中的飞沫传给自己,这是重要的防护手段之一。”

“但是,其他的防护手段也需要做,比如戴上手套可以避免接触式传染。如非必要,在飞机上也可以减少走动,不吃机上餐食饮料,甚至是不上厕所,也可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病毒的概率。”柯霞博士补充到。

在谈到飞机机舱空气质量堪比手术室这个话题时,柯霞博士表示:“她注意到了相关的报道,手术室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很高,每12分钟就要换一次气,而飞机的换气频率更高,平均不到3分钟就要换一次气,因此这个说法是有依据的。再考虑到飞机换气是沿飞机横截面进行的而不是拉通整个机舱,这都有助于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理论上,飞机前后排方向传播病毒的概率很小。”

为旅客返岗保驾护航 航空公司在行动

在采访完重医博士后,记者又拨通了华夏航空的电话,询问航空公司是否有在特殊时期保护旅客健康的措施。

对此,华夏航空表示,对飞机会进行定期消毒,并且制定了完备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处置流程,

首先,旅客在机场时会测体温,上飞机时空姐会再次给旅客测体温,如果发现体温高于37.3度的旅客,将停止上客并立即上报。

重医博士:返岗途中如何防范病毒 搭乘飞机风险较小

华夏航空空乘在飞机上给旅客测量体温

其次,飞机上要求机组和旅客全程戴口罩,如在飞行途中,空姐发现有异常旅客,会立即上前询问,并做隔离等有效处置,对异常旅客使用过的口罩等物品也会单独处置。在机上也指定了针对发热旅客单独使用的卫生间。

交通部指出,当下既要做好有效的防疫措施,又要保障交通运输体系的高效畅通。我们看到,民航方面已经按照政府的要求,根据《客运场站及交通运输工具卫生防护指南》做出了有效的疫情防护措施。因此,大家在返岗时既要保持对防范病毒的高度重视,又不必因此过度紧张。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