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終有時,前行的路卻不可停下,聊聊肺炎事件下的投資機會

微信公眾號:股海沉思,歡迎對投資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

近一個月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著神州大地的心,帶給我們無限的思考,我們之所以是高等動物就是因為善於學習和總結。以史為鑑,本文通過回顧歷史,和大家分享我對於疫情可能造成的經濟影響和投資機會。


1、 疫情,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課題


大型流行性疫情在人類歷史上並不鮮見,自1918年以來全球共有11次大的疫情,差不多五年一次,,被世衛組織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的共有4次,對我國影響較大是SARS以及這次的肺炎事件。


疫情肆虐終有時,前行的路卻不可停下,聊聊肺炎事件下的投資機會


1918年的大流感是美國最近100多年來最嚴重的大流行病。它是由具有禽源基因的H1N1病毒引起的。儘管目前尚無關於該病毒起源的共識,但它在1918-1919年間遍及全球。據估計,全球約有5億人(佔當時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感染了這種病毒,死亡人數約為5000萬-1億,其中美國死亡約68萬人,佔當時美國人口總數的0.6%左右。


這種病毒性引發的感冒因為其症狀比較常見從而人們麻痺更容易造成擴散,1918年的大流感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許多企業,特別是那些服務和娛樂場行業,收入下滑超過10%。但那些從事保健產品的行業,收入有所上升。但是一段時間後,經濟由重新回到了原來的軌道。


與美國世紀之初的大流行感冒相比的是1957-1958年的"亞洲流感",該流感在1957年2月首先發生於中國西部,病原體為稱為甲2型的H2N2,流感4月在香港流行,經香港傳播至日本和東南亞,接著傳到印度、希臘、瑞典、和中東諸國。


"亞洲流感"恰逢1958-59年的全球大衰退,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無疑是雪上加霜。但相對於總體的經濟衰退,"亞洲流感"更多是推波助瀾,而且是短暫的。據Henderson、Courtney等(2009)估算,在亞洲流感的高峰期,美國的曠工率在3%-8%4之間,流感高峰期造成了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減少了約1%5。流感消退後,伴隨著新一輪的刺激政策,經濟復甦幾乎是立竿見影的。


通過這兩個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型流行病對經濟的影響是短暫的,當流行病和經濟本身的週期共振的時候其影響會放大,但是仍然不改變經濟的發展趨勢。


網上有很多人說03年的非典直接刺激了網上購物的興起,我不這麼看,網上購物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不管有沒有非典,網上購物都會流行,非典只是加快了這個經濟模式發展的進程。


回顧歷史,受"非典"疫情影響,2003年二季度經濟增長短時間內下跌,但隨疫情解除,經濟增長反彈。2003年3月開始,"非典"從廣東地區蔓延至內地其他省份,導致"五一"假期取消, GDP同比增速從一季度的11%左右下行至二季度9%左右。三大產業中,拖累最大的是第三產業,由於人們避免去人流密集場所,旅遊、住宿和餐飲業及交通運輸業受疫情衝擊較大、損失較多。三駕馬車中,衝擊最大的是消費,其中服裝、金銀珠寶類在2003年5月一度同比轉負,而日用品類、中西藥品類則在4-5月增速跳升,對投資的影響有限,疫情對投資和出口的影響並不明顯。但隨著7月份疫情解除,生產活動恢復,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回升到10%左右。


這進一步印證了我們前面的結論,大型流行病的影響主要是對社會文化方面的,在"非典"過後,我多政府以此為契機進行反思,加強制度創新,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促進我國政府公共管理體制改革,當然我們也可以說非典促進了我國醫療體制的完善,但我認為醫療體制的完善本身也是一個必然事件,非典只是加快了這個進程。


美國2009年H1N1流感、2015-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2016-2017H7N9禽流感等疫情都顯示了相同的特點。


綜上我們可以得到明確的結論:疫情不會影響經濟的整體發展和發展趨勢,但是會加快經濟正常發展的速度,我們分析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主要是著眼於具體行業的發展,研究疫情的催化劑作用。一次次的疫情除了促進公共衛生體系和公共決策機制的發展完善,也促進了很多產業的變革。"非典"促進了電子商務、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並開啟了電子支付結算的新時代,醫藥、健康產業也得到扶持。而09年的大流感後美國"自我保健運動"潮提升了非處方藥的需求、減輕了公共醫療負擔。13年和16年的禽流感則帶動了冷鏈物流、電商生鮮、規模化養殖的大發展。而這一次,新零售電商(社區電商、線上藥房、外賣等)、視頻網站、在線教育、大數據等或都會迎來新的機遇。


2、 疫情對於具體行業和企業的影響分析


從需求端來看,餐飲、旅遊、零售等行業的需求短期內受到較大影響,首先這些企業的經營非常依賴現金流,收入面臨突發斷崖式下跌,甚至直接消失,企業的存量資金處於淨消耗情況。根據投中網1月31日報道,作為國內正餐業龍頭,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尚表示其目前賬上現金加上貸款最多隻能再發3個月工資,可見短期餐飲業壓力


據北京海淀區飲食行業協會調查,2003年非典期間,小型餐飲行業停業率高達85%;洗滌業正常經營的不到2%,即使堅持開業的企業也大都處於虧損狀態。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商會統計數據表明,上海65%、廣州70%、北京80%的美容行業在4月20日左右已停業,經濟效益以60%~80%的幅度下滑1。在北京,與上一年同期相比,餐飲業收入下降了60%;洗染業收入下降50%;經濟型旅店收入下降70%;洗浴企業和家政服務公司停業率分別達到80%和90%。


疫情肆虐終有時,前行的路卻不可停下,聊聊肺炎事件下的投資機會


這些影響一方面對企業當面的盈利造成重大影響,另一方面現金流儲備不足的企業面臨生存危機,行業重新洗牌,強者開疆拓土,弱者銷聲匿跡。小微企業本身具有抗風險能力偏弱的特點,對外部經濟、政策環境的敏感程度普遍較高。從統計意義上來說,小微企業的成立年限要低於大中型企業。


當前投資我們一定要投資頭部企業,現金流穩定,對風險的抵抗能力比較強。切記投資行業中的弱勢企業,經濟困難的時候這些小企業正常經營已屬不易,彎道超車可能性就更低了。


先看消費行業,非典時期經驗來看,疫情衝擊對於物價的影響相對有限,並不構成高通脹的基礎,但供給減少造成的豬肉價格上漲,已經將我國的通脹推升至比較高的水平,疊加春節假期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帶來的集中囤貨,短期通脹水平或仍維持高位,這對於零售行業的商超,比如永輝超市造成利好,人們更多選擇購物環境良好的商超而不是街邊店和菜市場。對於養豬股、養雞股也相應造成利好。但是我認為對於口罩、酒精、消毒液等行業的影響是短期的,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其社會總需求也會迅速下降,切不可以需求的峰點為常態。


和非典疫情時期頗為類似的是,雖然當前經濟並不存在過熱的苗頭,但是貨幣政策本身已經一鬆再松,況且有豬肉主導的通脹預期,因為我個人認為貨幣政策不存在大尺度、長期寬鬆的空間,未來對環保的重視、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這些結構性的經濟政策不會改變。但是預計經濟顯著承壓之下,房地產政策調控將更加突出因城施策,具體城市的房地產行業出現分化。


重大疫情帶動醫藥行業收入、利潤整體階段性提速,03年非典疫情具有借鑑意義。回顧1998年-2018年我國醫藥製造業,除了98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02年新農合、07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報銷等幾次醫保基金的大幅擴容外,醫藥製造業收入和利潤大幅提速都和重大疫情有關,例如03年非典、09年H1N1甲流、18年流感等。但由於疫情是階段性的,醫藥製造業收入和利潤往往在下一年因高基數而明顯降速。考慮到醫療行業投入的滯後性,可以判斷今年和明年醫療行業的社會投足佔比會有一個較大的增加。


醫療體制改革在疫情結束後也會推進更加堅決,對於醫藥行業和互聯網健康行業具有重大影響。


疫情肆虐終有時,前行的路卻不可停下,聊聊肺炎事件下的投資機會


總體看,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與2003年非典期間類似,不過2003年我國經濟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工業生產快速恢復。2020年我國經濟仍然處於出清階段,外貿恢復速度有待觀察,內需恢復仍然不牢固,未來的工業生產仍然需要看需求的增加速度。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在下半年徹底消失,同時政府刺激政策發力,下半年的工業生產好於上半年。對企業利潤增速方面,由於疫情對短期生產帶來影響,上半年企業利潤增速預計繼續下滑,但下半年利潤增速會有所恢復。


我相信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一定會盡快戰勝疫情,恢復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