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是愛國詩人,他跟南宋朝廷有何關係?

資深人士說文史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值金人大舉南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二帝,北宋王朝滅亡。宋高宗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立南宋,但他寵信賣國賊秦檜,對金屈膝求和。宋高宋十二年,宋金和議成功,把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割給金國。

陸游是南宋時代著名愛國詩人,一生積極主張抗金,曾以實際行動,參加收復失地的政治,軍事鬥爭。宋孝宗八年,陸游參加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府,駐在南鄭一帶,參與了規劃收復長安的軍事行動。後被投降派破壞,陸游被調任閒職。

陸游青年時期,鋒芒畢露,因喜論恢復,倡導北伐,收復失地,而不被南宋王朝重用,中年時期也曾到南宋政府做官,也投身過軍旅,奮戰在抗金前線。但他終生不得志,晚年鬱鬱而終。


皖北隱士


嘉定二年(1209年)秋,由於北伐無望,陸游憂憤成疾,遂成重病,最終於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去世。彌留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絕筆流傳千古,其中蘊含了陸游的滿腔悲憤和愛國情感,陸游也因此有了“愛國詩人”的美譽。可是,當寫下這首詩的時候,卻是陸游最絕望的時刻,因為他知道,“王師北定中原日”這一天,永遠不會到來了。

陸游出生於東京,他出身江南的名門望族,官宦世家,其高祖、祖父和父親都曾入朝為官,且大多身居高位。陸游生於母親進京的水路上,所以取名為陸游。然而就在陸游出生的這年冬天,金兵南下,並於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及三千多皇室宗親和大臣,北宋滅亡。北宋滅亡後,陸游的父親陸宰南下投奔東陽,一家人這才免於被擄之禍。

陸游出生於北宋滅亡、南宋初建的危難之際,民族的浩劫、國家的傾覆、家庭的流離,給只有幾歲的陸游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陸游《感興》詩曰:“少小遇喪亂,妄意憂元元。”

興許是接連的磨難鍛鍊了陸游的意志,他從小就聰慧過人,意志堅定,十二歲即能為詩作文,聲名遠揚。顯赫的家世,淵博的學識,出色的謀略,這是陸游在少年時就已經擁有的特質,所有人都覺得這位少年郎將進入官場,平步青雲。可是,秦檜的一句話,卻斷送了陸游的仕途。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陸游進京臨安參加鎖廳考試,主考官陳子茂閱卷後將他取為第一,而秦檜的孫子秦壎則位居陸游名下。這讓秦檜憤怒不已,他降罪於主考,並於次年陸游參加禮部考試的時候,指示主考官不得錄用陸游。當時的秦檜隻手遮天,陸游在他的打壓下,一直仕途不順。

直到秦檜病逝以後,陸游才初入仕途。沒了秦檜的打壓,陸游的才能被充分的展現出來,他先任地方官,政績斐然,很快就調入京師任敕令所刪定官。陸游性格剛直,嫉惡如仇,當時高宗為了拉攏宗室大族,加封了大量的爵位,由於涉及太多人的利益,沒人敢當這個出頭鳥,但陸游在入京之初,就進言道:“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應隨意封加王爵” (《宋史》) 。

此後,陸游多次諫言,勸諫高宗不要沉迷於珍稀玩物,讓他嚴於律己。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掌管禁軍的楊存中權勢愈發膨脹,陸游見狀進諫罷免楊存中。高宗採納了陸游的建議,他見陸游剛正不阿,就升陸游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讓他負責司法工作。

孝宗即位後,任命陸游為樞密院編修官。這是一個純粹的文職,但陸游的心思卻不在編修史書上,他心繫家國,夢想著收復故土,解救北方的百姓,於是他上疏建議加固江淮防備,整頓軍備,徐圖北伐。孝宗上位初期,只知在宮中玩樂,對於北伐並不重視,陸游見狀找到大臣張燾,張燾入宮質問孝宗。這下子陸游算是得罪了皇帝,於是被貶為鎮江府通判。

隆興元年(1163年),孝宗以張浚主持北伐,陸游以為國家即將振興,他建言獻策,讓張浚徐徐推進,切勿莽撞出兵。張浚不聽,結果宋軍大敗。這一戰的慘敗讓主和派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偏安之論隨即甚囂塵上。

陸游始終支持北伐,他指責主和派,斥責奸臣,連當時掌權的龍大淵和曾覿都曾被陸游參過。結果,主和派不斷打壓陸游,同時誣陷他“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孝宗大怒,將陸游一貶再貶,最後直接罷免了陸游的官職。

沒了官職,陸游卻沒有一蹶不振,乾道七年(1171年),陸游隻身前往南鄭,到王炎的南鄭幕府任職。在幕府中,陸游提出了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他作《平戎策》,認為“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

在這裡,陸游常常深入和金軍戰鬥的一線,這讓他積累了大量的軍事經驗,也讓他的北伐策略更加完善。可是令陸游痛苦的是,朝廷堅定的否決了他的北進策略,並解散了王炎的幕府。

此後,陸游在蜀地為官。接連的打擊讓陸游心灰意冷,他在蜀地以文會友,不重官職,多次寫文章抨擊南宋苟且偷安,不知進取,朝廷將他再次免職,他就在杜甫草堂附近的浣花溪畔開闢菜園,躬耕於蜀州。在這裡,陸游作《躬耕》曰:“莫笑躬耕老蜀山,也勝菜把仰園官。”

孝宗駕崩後,光宗即位,啟用陸游。陸游再次上書北伐,朝廷不允,眾多官員紛紛抨擊陸游,彈劾他“不合時宜”、“風花雪月”,結果朝廷再次將陸游解職。

紹熙五年(1194年),知閣門事韓侂冑與知樞密院事趙汝愚等密謀,發動政變,將趙惇廢除,立太子趙擴為帝,是為宋寧宗。韓侂冑上位後,培植黨羽,排除異己,獨攬大權,陸游寫詩譴責於他。但是,韓侂冑卻很看重陸游,朝廷詔陸游入京,讓他負責編修史書。

在這期間,韓侂冑主張北伐,這與陸游的抱負不謀而合。陸游因而對韓侂冑大為改觀,和他多次合作,併為其作記題詩,勉勵韓侂冑北伐金人,收復故土。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冑請寧宗下詔,出兵北伐,陸游得知以後欣喜若狂。然而韓侂冑用人失察,重用了陸游早就提醒過的吳曦,結果掌管西線數萬大軍的吳曦叛變,而東線的丘崈又主和,韓侂冑陷於孤立。次年史彌遠發動政變,殺了韓侂冑,並帶著他的頭顱前往金國賠罪,訂下恥辱的“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

陸游聽聞後悲憤不已,憂憤成疾,於嘉定三年(1209年)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 直到臨終時,陸游想的還是北伐金國,收復中原。然而當陸游死後,人們卻以他投靠奸臣韓侂冑為由,抨擊他“晚節不保”。這對於陸游,對於宋朝來說,真是一個莫大的悲哀。

《宋史》


歷史戰爭


陸游是愛國詩人,他跟南宋朝庭有何關係?

陸游(1125年11月13日一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於東京開封(今河南開封),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考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陸游是愛國詩人,出生時北宋已經滅亡,入仕之後就主張抗金,恢復山河,因為堅持抗金遭到主和派的排斥,在官場一直不得志,因此在“宦海沉浮”成為他在南宋的時期主要生活軌跡。

1,淳熙五年(1178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招見,先後任命為福州、江西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這之前的有名詩作

巜秋夜讀書以二鼓盡為節》

腐儒碌碌嘆無奇,獨喜遺編不我欺。

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鼕鼕迫睡期。

秋夜漸長飢作崇,一杯山藥進瓊糜。

首聯點題,作者自許“塞上長城”,自知並非“腐儒”,自稱“胸藏五兵”,“腐儒碌碌嘆無奇”,用一“嘆”字,其不見重於當權者,無限感慨已洋溢紙上。感嘆金兵佔我河山,而我確不能為國效力,坐等白髮滿頭,而面對青燈像兒時一樣浪費時日。

2,淳熙六年(1179年)秋,陸游被任為江西常平提舉,主管糧倉,水利事宜。因第二年江西水災,陸游號令各郡開倉放糧,並親力親為,並且上奏朝廷告急,請求開皇倉賑災。遭到奸臣趙汝愚的彈劾,陸游怒而辭官,重回山陰。

3,淳熙十三年(1186年),陸游閒居山陰五年後,朝廷才重新起用他為嚴州知州。

這期間仍然有起伏......

4,紹熙元年(1190年),陸游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再次進言光宗廣開言路,慎獨多思,並勸告廣宗帶頭節儉,以尚風化。由於陸游“喜論恢復”,遭到諫議大夫何澹彈劾陸游“不合時宜”,同時遭到主和派的群起而攻之。皇帝最終以“嘲詠風月”的名義將他削職罷官。

5,從此以後,嘉泰二年(1202年),陸游罷官十三年後才被詔入京,擔任國史編修。

綜上,陸游的一生,在南宋朝廷因與主和派不合,在宦海一值都是過著“宦海沉浮”的日子,一腔愛國熱情始終不得志,雖然歷經四個皇帝,確一直受到主和派的壓抑。他的苦衷只能在詩詞中發洩,因此,他成為南宋幾個有名的愛國詩人之一。


崑崙之柏瞧歷史


#泛文化寫作營#

陸游是愛國詩人,他跟南宋朝廷有何關係?

核心提示
陸游一生經歷了宋代6個皇帝,其中北宋有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恆,南宋有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昚、宋光宗趙惇和宋寧宗趙擴。北宋階段只有3年,南宋階段長達82年。從宋高宗趙構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入朝“初試牛刀”,到宋寧宗趙擴嘉泰三年(1203年)致仕(古時官員正常退休),整整50年,陸游為南宋朝廷殫精竭慮,建言獻策,歌詠勵志,編修國史,與南宋朝廷可謂“醫者”與“患者”之關係,遺憾的是“患者”總是不聽“醫囑”。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首千古傳唱但又讓人讀之潸然淚下的詩歌,其作者就是被稱為“亙古男兒一放翁”的陸 遊。陸游,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生於公元1125年,卒於公元1210年,享年85歲。陸游雖然壽享遐齡,但一生坎坷,屢受挫折,至死都為沒有看到克復中原而念茲在茲。

陸游出身名門望族,家世煊赫。高祖陸軫是大中祥符(宋真宗趙恆第三個年號)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曾祖陸珪,曾任國子監博士、大理寺丞;祖父陸佃,系北宋著名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時任江寧知府)的學生,官至尚書右丞; 父親陸宰,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轉運副使,系南宋著名收藏家;母親唐氏,北宋宰相唐介的孫女(即後來陸游前妻陸婉的姑母)。至陸游出生時,金人侵擾,國家罹難,山河破碎,家道中落,其生不逢時,註定一生偃蹇坎坷。

宋徽宗宣和七年十月十七日(公元1125年11月13日),陸游之父陸宰攜妻唐氏奉詔進京述職,在行經淮河的船上生下陸游。據傳其母唐氏因敬仰前朝著名婉約派詞人秦觀(字少遊),而給此第三子取名為遊,字務觀。但此說不可信。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查慎行則認為陸游之名出於《列子·仲尼》句:“務外遊,不知務內觀”,且觀、遊二字時常連文,在意義上有相通之處,此說較為可信。

陸游一生經歷了宋代6個皇帝,宋徽宗趙佶(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

宋欽宗趙桓(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宋高宗趙構(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在位),宋孝宗趙昚(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宋光宗趙惇(1189年2月18日—1194年7月24日在位),宋寧宗趙擴(1194-1224年在位)。但是,在他三歲時,也就是公元1127年,發生了“靖康之變”,金人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擄走了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北宋宣告覆亡;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康王趙構僥倖逃脫,隨後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稱帝,是為高宗,國號仍為宋,由此開啟了中國歷史的南宋時期(1127-1276年)。宋高宗趙佶成為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南宋朝廷遷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

南宋起始於公元1127年,終結於公元1276年,共傳五世九帝,但國運維艱,僅存149年。時年三歲的陸游身不由己,成了北宋子民,且此後的82年中一直與南宋朝廷同坎坷、共命運,陸游也一直在為克復中原而奔走呼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陸游28歲(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之前:勤勉尚學,文武醫皆求精進,為將來“醫國”儲備知識和技能

陸游早慧,喜讀詩書,博聞強記,深得乃父陸宰的寵愛。陸宰因厭惡當政者據不抵抗金人,辭官歸鄉專事收藏及教育後輩。發現陸游天賦頗高後,陸宰先後延請當時名士毛德昭、韓有功、陸彥遠等人給其當老師,陸游學業日益精進,並在12歲(宋高宗紹興六年)時開始寫詩作文。當年,因為祖上有功,陸游還被南宋朝廷授予登仕郎之職。這個可能不可信,因為在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登仕郎改為修職郎,為文官第三十六階。這個官職帶有獎掖性質,沒有實質性的意義。

陸游青少年時期,金人仍對南宋虎視眈眈,多次陳兵南下,企圖一舉殲滅南宋。漠北蒙古族也開始崛起,也多南宋抱有覬覦之心。宋高宗趙構身心俱疲,只想與金朝求和,並在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底,與金朝簽訂了對南宋來說喪權辱國的《紹興和議》。這對陸游震動很大,他意識到報效家國,還需要強健的體魄和過硬的素質,因之在研習經史子集之餘,十分注意武藝的學習和意志的錘鍊,所以使戈舞劍、騎馬射箭也成了他的必修功課。在醫術的學習上,陸游也著力甚多,後期甚至編著了一本《續集驗方》的醫書。

二、28歲(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至78歲(宋寧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勤勉國事,以“詩文”代“醫方”,為“醫國”貢獻智慧和才能

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陸游滿懷報效家國、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 進京臨安(今浙江杭州)參加鎖廳考試(現任官員及恩蔭子弟的進士考試),名列第一,把同考的秦檜的孫子秦壎遠甩幾條街,因逆賊秦檜阻擾而不第。次年(公元1154年),陸游又參加禮部考試,心胸狹窄的秦檜居然指示主考官不得錄取陸游,“壯志未酬心先哀”。

紹興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大漢奸秦檜病逝,陸游仕途終於失去障礙,可以入仕一顯身手了。從此,他像啄木鳥一樣,日夜檢視南宋朝廷的沉痾宿疾,極盡護佑之職責。大到北伐收復中原,中到吏治銓敘,小到皇帝作風,均忠言直諫。

宋高宗趙構酷愛珍稀玩物,陸游認為其玩物喪志,“虧損聖德”,建議其嚴於律己,給天下蒼生作良好示範;高宗趙構為籠絡人心,隨意給有功人員加官進爵,陸游又諫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應隨意封加王爵”,可以說,為清理南宋朝廷“病灶”,陸游盡忠職守,置家身家性命於不顧。下面羅列陸游提出的幾則攸關山河一統、家國興盛的“大醫方”: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因藕塘敗劉猊、柘皋破兀朮而被封為“恭國公”的南宋名將楊存中,掌握禁軍,權威極盛,恃功驕縱,朝臣黎民皆有怨言。陸游無懼其威權,進諫請求罷免,高宗思度後予以採納,降楊存中為太傅、醴泉觀使。

宋孝宗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春,陸游向主持北伐的都督張浚獻策出師北伐,張浚贊其“志在恢復”精神可嘉。當年四月,在“隆興和議”即將簽約之際,陸游又上書東西兩府,進言說:“江東之地,自吳國以來,莫不以建康為都城。臨安頻臨大海,運糧不便,且易受意外襲擊,皇上駐紮臨安,只能作為權宜之計。合約簽訂之後,皇上應駐紮建康、臨安,金朝來使,或到臨安、或到建康這樣以來,可以爭取時間建都立國,而不令金朝生疑”。

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宣撫川、陝的王炎(江西婺源人,理學家,後任參知政事),委託陸游草擬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陸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有力量就進攻,沒力量就固守”。 當年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於一旦。曾經親自到前方據點和戰略要塞巡邏,並預判“吳氏父子”(吳挺、吳曦)不堪大用的陸游扼腕嘆息,憂傷不已。

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三月,參知政事鄭聞以資政殿大學士出任四川宣撫使,時任蜀州通判的陸游又大膽上書,建議出師北伐,收復失地,遺憾的是未被鄭聞採納。

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六月,與陸游並稱“中興四大詩人”的著名文學家、名臣范成大(時任四川制置使)奉召還京,陸游依依不捨送至眉州,懇請范成大回朝後諫言孝宗趙昚“先取關中次河北”“早為神州清虜塵”。無奈忠言如石牛入海,毫無漣漪。

要知道,陸游為這些“醫國良方”飽受誹謗和打擊,仕途因此起起落落,但他初心不改,目的是克復中原、統一河山,其志可嘉,其情可憫!

三、79歲(宋寧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至85歲(宋寧宗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勉勵同儕,勸誡抗將,亙古“醫翁”憂憤“殉國”

宋寧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五月,編修國史圓滿成功的陸游回到老家山陰,除繼續關心國政外,他還親自種植草藥,配製丸散膏丹,走鄉串戶為鄉親治病,“醫國”不成,那就“醫民”發揮餘熱。

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與陸游惺惺相惜的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辛棄疾(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奉召入朝,赴任樞密都承旨。陸游作詩送別,勉勵他為國效命,協助韓侂冑(時任宰相,主張北伐,追封岳飛為鄂王,追削秦檜官爵,深得陸游之肯定和讚許)謹慎用兵,早日實現復國大計。

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韓侂冑請寧宗下詔,出兵北伐, 但韓侂冑用人失察,其起用的吳曦(今甘肅靜寧人,南宋中期將領、叛臣,信王吳璘之孫,定江軍節度使吳挺之子)等裡通金朝,按兵不動,圖謀割據。陸游多次給吳曦發去信函催促其出兵,但吳曦置之不理。不久,吳曦叛變。開禧三年(公元1207年)十一月,時任禮部侍郎兼資善堂翊善的史彌遠(今浙江寧波市鄞州區人,南宋奸臣、宰相,尚書右僕射史浩第三子,公元1208年10月升任右丞相)發動政變,誅殺韓侂冑,並派人攜帶韓侂冑的頭顱前往金國媾和,簽訂臭名昭著的“嘉定和議”,至此北伐宣告徹底失敗。

此時,陸游已步入耄耋之年,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對於終生立志北伐抗金、克復中原的他來說,不啻為一道“晴天霹靂”!宋寧宗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秋,陸游憂憤成疾,心病不除,身病日重,不久就臥床不起。是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亙古男兒一放翁”陸游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

讓人感慨萬千的是,臨終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遺憾的是,直到南宋滅亡也沒收復中原,南宋末期愛國詩人林景熙(公元1242年—公元1310年)因之感嘆:家祭如何告乃翁?

《書陸放翁詩卷後》
天寶詩人詩有史,杜鵑再拜淚如水。
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
輕裘駿馬成都花,冰甌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節半海宇,歸來鏡曲盟鷗沙。
詩墨淋漓不負酒,但恨未飲月氏首。
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延伸閱讀:

多年以後,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的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這樣評論陸游: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確實,陸游才華橫溢,詩歌、辭賦、散文、書法以及醫學、史學等多方涉獵,且成就頗大,其一生著述宏豐,請允許抄錄如下:據汲古閣所刻《陸放翁全集》,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記》6卷,詞2卷);《劍南詩稿》85卷(其中有古近體詩9138首);《放翁遺稿》3卷;《南唐書》18卷;《老學庵筆記》10卷;《家世舊聞》8則;《齋居紀事》36則。另有《續筆記》2卷、《高宗聖政草》 1卷、《陸氏續集驗方》 2卷、《感知錄》 1卷、《清尊錄》 1卷、《緒訓》 1卷、《放翁家訓》等。

但就是這位愛國巨儒,文壇大家,愛情也很不如意。據傳,陸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愛,但因唐琬不孕,為陸母所不喜,陸游無奈出妻。唐琬改嫁同郡趙士程(南宋宗室出身,性寬厚,同情並善待唐婉)。他們有一段悽美的“沈園故事”。

陸游與唐婉分開十餘年後,陸游於沈園(位於今紹興市越城區春波弄,宋代著名園林,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本是南宋時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江南景色。沈園現為國家5A級景區,是紹興歷代眾多古典園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園林)春遊,偶遇唐琬夫婦,傷感之餘,在園壁題了著名的《釵頭鳳》詞:“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唐琬看到後悲傷不已,也依律賦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雨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我是阮軍發,做過教師,當過記者,痴迷文字以及文字所表現的內容,但總不揣淺薄,喜歡寫點東西樂己娛人。請條友、方家不吝賜教。 附註:相關史料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阮軍發


陸游是南宋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自幼聰明,又勤奮好學,年紀輕輕就很有文釆,參加進士考試時正好逢大奸臣秦檜當道,嫉妒他的才學,仕途不暢。



直到秦檜病逝,陸游才初入仕途,陸游懷有愛國之心,屢次進諫不中,被罷官。

陸游對於歷史的貢獻是編修國史,陸游被罷官後,被朝廷招入京城,擔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職,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



在文學方面,陸游的詩歌存世有9300餘首,他的詩歌涵蓋面非常廣泛,涉及到南宋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梁啟超對他的評價。"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更古男兒一放翁。"


sddz以書潤心


陸游生活在南宋哪個時代,因性格耿直,嫉惡如仇,在官場上備受排擠,鬱郁不得志,空有一腔熱血,卻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他是南宋詩人"四大家"之一,是南宋詩壇的領袖人物,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較高聲譽,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卓越的、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愛國主義詩人。


周鷹


陸游人微言輕,在朝堂上對高宗作出北伐的決斷是沒有多大影響的。

關鍵是宋金之間形勢的變化。一方面北邊蒙古人實力的壯大,迫使金人向南開疆拓土,宋軍不是主動進攻收復故土,而是戰略防禦;

選擇臨安為南宋國都,不想渡過黃河收復開封就是最好的證明。

另一方面,宋朝廷內部主戰派的呼聲總算壓過了主和派,高宗想逃命逃不了,就只能硬著頭皮打了。最後求和成功,皆大歡喜。陸游自己卻因為不斷主戰遞摺子這件事連官都沒得做了。所以陸游跟南宋朝廷是互相看不順眼的,相處的也不融洽,最後只好一拍兩散。

要不然他就不會寫出那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感慨了。

南宋朝廷選擇偏安一隅,主和派又是在朝堂上佔據主要位置,陸游雖然是主戰派,但是一來無兵二來無權,只能在抑鬱不得志中老去。




陽明山下青藤狗


陸游,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從小就有抗金救國志向。29歲參加科舉,成績不錯,禮部測試時,因喜歡討論政治軍事,觀點與秦檜有磕碰,被秦檜罷了。孝宗繼位後,“平反了”,賜進士出身,到樞密院任編修官,後任鎮江、隆興等地通判。47歲的時候,任職四川宣撫使王炎幹辦公事,投身軍旅,他也算如願,提了不少策略建議,同年到成都,任安撫使參議官,還是在軍隊。東歸後,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閒居,活了85歲!

參考。


九思堂筆記


陸游的父親叫陸宰,是南宋朝廷的官員。陸游參加科舉考試那一年,正是秦檜當權。雖然他筆試成績高居榜首。但在面試,也就是殿試階段,由於是和秦檜的孫子秦壎競爭,他自然是名落孫山。這對於才華過人,且自許不凡的陸游而言,自然算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沒有進士的身份,要想在南宋的朝廷上混,無論如何都會顯得名不正言不順。考慮到陸游的名氣和實力,最後朝廷給了他一個類似於進士的身份,並委任他以隆興通判的官職。一生主張收復南宋失地的陸游,在以後的官場上,隨著朝廷內部主戰與主和兩個派別,你死我活的爭鬥,仕途也為之幾度浮沉。但因為有與金國的和約在前,所以陸游主張的抗金收復失地的夢想,南宋王朝始終沒能實現。



Amor愛米


悟空問答的先生閒的沒事做,去問他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