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到處賣F35?

論厚臉皮我只服司馬懿


F35隱身戰機作為美國聯合歐洲多國共同出資研製的一款第五代隱身戰機,該戰機雖然在定位上相比純制空的F22低一些,但是該機未來可是要作為美國三軍和北約多國的主力戰機的,也就是說未來隨著F35隱身戰機的大批量裝備服役後,該機會逐步取代現役的F15/F16/F18等多款四代非隱身戰機,逐漸成為一款統治北約多國的通用型五代隱身戰機,所以該機從一開始也被命名為“聯合攻擊戰機”。

至於美國當初為什麼要聯合其他國家共同研製F35隱身戰機,以及美國為什麼全球到處出售F35隱身戰機其實原因很簡單:

一、早前的F15雙發重型戰機在剛開始服役的前十年,該機的研發製造成本也不過3000多萬美元,但是隨著後面越來越多電子設備的的改進升級,以及全球通貨膨脹等外在原因雙重影響之下,F15戰機的出廠價越來越貴,到今天最新的F-15SE戰機的出廠價已經高達8000萬美元,如果算上升級生產線等成本的話,該機的單價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2億美元。而美國在領先其他國家最先開始研發世界上第一款五代隱身戰機F22的時候,由於大量採用新技術後,該機的出廠價高達2.2億美元/架,所以面對前者高達2億多的價格下,美國在研製第二款五代隱身戰機的時候,降低成本就成為了重中之重。所以在這種風險下,一方面是美國未來準備用F35隱身戰機全面取代前代非隱身戰機,那麼這就決定了未來其產量至少達到幾千架,所以在巨大的成本控制風險下,美國從一開始制定研發計劃的時候,就想到聯合其他多個國家一起出資,大家共同出資開發,未來大家共同裝備的想法。

那麼對於歷經艱難終於開始大批量下線的F35隱身戰機交付的階段,恰巧又趕上東方大國的五代隱身戰機提前裝備服役的窘況,但是此前研製的F22隱身戰機雖然性能先進,但是因為高昂的售價只裝備了不到200架,而且停產後直接連生產線都拆了。那麼在這種內外憂患的情況下,就只能寄希望於正在產能爬坡的F35隱身戰機了,但是由於F35隱身戰機正處於產能爬坡階段,下線的F35單價遲遲不能達到軍方的要求,所以美國就開始提前給一開始投資的國家交付F35隱身戰機,並且在繼續尋找符合美國政治導向的潛在購買國家。
二、五代隱身戰機除了相比前代戰機在隱身性能上的巨大提升外,在電子信息技術上的進步也是巨大的,所以美國在當初聯合北約其他國家一起研發F35隱身戰機的時候,就已經賦予了該機未來北約內部統治的政治導向。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當初願意出資的國家也都明白五代隱身戰機的研發成本有多高/研發技術有多難,所以面對美國這個軍事大國主動伸出橄欖枝時,這些國家大部分都會主動出錢。但是同時也寓意著主動放棄自主研發隱身戰機的計劃。所以這對於美國來說,未來只要給這些國家大量出售F35隱身戰機,那麼首先就能賺取至少幾千億美元的收入。
其次美國在F35隱身戰機的飛控系統源代碼中一開始就植入了防破解系統,也就是說未來購買F35隱身戰機的國家,不光要掏一開始購買整機的錢,後面還得從美國這定期掏維護保養費用/升級改進費用等等。更重要的是由於該戰機沒有公佈源代碼,再加上現代戰機大量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未來美國完全可以通過遠程控制的方式控制其他國家的F35隱身戰機為己所用。同時為了其他國家想要給自家的F35隱身戰機加裝自己最新研發的新型導彈或者電子設備的時候,由於沒有源代碼,所以這項改進升級工作只能由美國完成,那麼對於美國而言,不光掌握了未來至少幾十年給這些國家提供後勤服務/出售彈藥的巨大收入,而且通過這種技術限制的方式也能夠長期掌控全球新型武器的開發進程,並通過技術升級的方式掌握這些主動送上門來的新技術為自己所用,以此來保持美國的軍事技術長期全球領先。
所以總結來說,美國當初為什麼聯合其他國家共同研發F35隱身戰機和現如今大量給北約內國家出售F35隱身戰機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保證美國軍隊在大量裝備F35隱身戰機的時候,該機無論是從技術成熟性還是從出廠價上都已經完全符合美國的利益。同時通過這種全球售賣的方式也間接控制了北約內很多國家未來幾十年的命運,並繼續長期保證北約聽命於美國。


魑魅涅槃


美國表面上賣的是武器,實際上賣的是體系,賣的是政治。既有經濟利益,又能拉攏盟友帶來可觀的政治效益,何樂而不為?
F-35聯合攻擊機

如果你仔細觀察便可發現,美國的先進武器從來不賣給非盟友。F-35也不是誰都賣的,有的給再多錢也不會賣,或者說不敢賣。比如,種花家。理由嘛,你懂的!先不說咱們這看一眼就懷孕的能力,單單是白菜化後傾銷出去,就能把美帝的市場給整沒了,一不注意美帝就得喝西北風去。


圖為可以購買F-35
的國家和地區

F-35的主要出售對象,一是聯合研製國,二是地區盟友/小弟。前者的代表主要是一票歐洲國家譬如英國,意大利等。後者主要代表則是日韓和以色列、新加坡。當然,有的地區仗著有點關係,手中也有幾個鋼蹦所以想買,但美帝不允許。沒錯,咱們說的就是灣灣。當初就是眼饞F-35的隱形能力,跟美國瘋狂暗示要引進,但被狠狠拒絕了,這才退而求其次升級F-16A/B到F-16V的水準。
灣灣的F-16V


,號稱一對一“打爆”殲20,笑死個人了

雖然沒得逞,但灣灣磚家勝在自卑又嘴硬,偏偏說F-16V也能輕鬆抗衡殲20,甚至近距離空戰能“打爆”殲20。這話一出,嚇得殲20趕緊多開幾條生產線。
種花家的殲20“威龍”隱形戰機

美國賣武器,主要還是為了拉攏盟友,或者說綁架盟友。你買了美國的武器,美國人就不擔心你今後不買他的。維修要錢,要零件吧?培訓要錢吧?設備更新要錢吧?這都可以再讓美帝狠狠敲一筆。此外,美國賣武器,但很少賣關鍵技術,也就是說你永遠都只能當肥羊,只有挨宰的份。比如,F-35上的關鍵設備F-135矢力發動機技術,美國就絕對不會賣。


F-135發動機,這可是好東西,美國寶貝著呢

另外,你買了美國人的武器,特別是如果把這些美系武器作為國防核心,那你就不可能“背叛”美國。因為你的一切都在美國的掌控中了。戰機總要配套導彈吧?你可以不要美國提供的導彈,但導彈要想打的準,需要定位和導航,離不開GPS吧?美國人一關信號,你就得兩眼一抹黑,瞎了。到時候整個國家防禦體系都將癱瘓,還不是任宰任割?
GPS系統是美國一大殺手鐧,幸好咱們有遠見開發了北斗,否則戰時後果不堪設想


兵者詭道也


美國通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經濟架構嚴重失調,基本上大量民生產品都已經靠進口了,這與美國本土的利益集團有很大關係,他們奉行的是弱肉強食,玩的是叢林法則。尤其是軍工集團,他們根本看不上民生產品的微利。一架飛機價值兩三億美金,比毒品的利潤都高出很多倍,賣大米要賣上萬條集裝箱,超級利潤是不言而喻了。

關鍵是為了維持全球打劫,他們必須全球結盟,那些F35根本就不可能賣給潛在的競爭對手,只會賣給他的盟友,這就是他們的戰略佈局。

但是美國國內民生產業空心化,即使科技再發達,也無法彌補的經濟畸形發展的缺憾。玩叢林法則,遲早也會被叢林法則,即使他今天依然強大,依然有很多盟友,但是都是利益同盟,以利相交,也會因利盡而決裂,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所以賣F35的好日子,也不會延續很久了。


妖風肆啟


美國F35介紹

F-35戰鬥機起源自美國聯合攻擊戰鬥機(Joint Strike Fighter JSF)計劃,該計劃是20世紀最後一個重大的軍用飛機研製和採購項目,亦為全世界進行中的最龐大戰鬥機研發計劃,設計目的是為了替代美國空軍、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F-16、F/A-18C/D、AV-8等各種軍機。計劃被定位為低成本的武器系統,這是因為現代先進戰鬥機,如F-22戰鬥機的成本不斷高漲,美國及其他國家均感到,單純依靠這樣的高性能且高價格的戰鬥機組成戰鬥機部隊,在財政上難以承受。因此美國各軍種改變以往各自研製戰鬥機的傳統,聯合起來,共同研製一種用途廣泛、性能先進而價格可承受的低檔戰鬥機。

美國為什麼到處賣F35

首先是f35本就是多國研發的,至少是多國出錢研發的,其定位就是要出售的。技術保密性低。

 在開發F35的時候,美國人就想到了這種搞法可能會很燒錢,自己作為全世界第一闊佬也未必招架得住。

  於是,他們搞了一個夥伴計劃,拉上一眾小兄弟,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

  美國掏了400億美元左右,英國、意大利、荷蘭、加拿大、挪威、丹麥、澳大利亞和土耳其這幾個國家掏了43.75億美元開發費用。

  拿出總投入絕大部分的美國其實一點都不虧。

  說到底,美國的先進可不光是科技、理論上的,其營銷理念也絕對高人一籌——這幾個小夥伴地位可不都是平等的,而是根據股份來決定獲得戰機的售價:

  英國算是親兄弟,不僅出錢最多,還出力承包了電子戰系統等幾個項目的開發,拿貨價肯定是最優惠的;

  意大利和荷蘭出錢也不少,那麼就是第二等的;

  加拿大、土耳其等國出錢不多,就只能位列第三等了;

  至於沒出錢但是關係不錯、還想要這款戰機的國家,比如以色列、日本和韓國,就木有啥折扣、包郵之類的優惠了,真金白銀地來買吧!

前不久,挪威就向美國購置了大量的F-35戰鬥機。因此,挪威還受到了美國總統的大力表揚,稱其是一個很好的客戶、很棒的合作伙伴。在這之後沒多久,比利時就效仿挪威,也向美國購置了數十架的F-35。

而由於其和美國簽訂訂單就剛好在美國總統大肆表揚挪威之後,不禁讓許多網友覺得比利時這是在拍美國佬的馬屁,但是比利時方面堅決表示,其購入F-35僅僅是為了替換國內老舊的F-16。

F-35作為出口其實是備受爭議的,因為其性能並非特別優異,而價格卻又十分昂貴。但是有人願意買,那麼美國當然也是不會拒絕的。據透露,比利時這次購買F-35花費了60多億美元!


其次要發揮f35的優勢,需要系統的配合,比如衛星,預警機,數據鏈等等,這樣不僅把美國盟友綁定在北約系統下,加強對美國的依賴性,而且其盟友也沒辦法用f35對美國造成威脅。象英國就抱怨過美國願意賣給他們的f35跟美國自用的比不了,可以理解成美國出售給盟友的f35有所縮水,或者英國拿f35無法發揮出同樣戰鬥力。

當然,除了這些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F22的造價實在是太貴了,並且製造時間也長,根本不能用於量產,如今美國自己也不過只有195架罷了。


所以,F35原本就是一個開放式的研究計劃,但是F22卻是美國自己實實在在的科技研究,所以,F35可以被拿出來出售,但是F22不可以。


鐵桿軍迷


美國把F35滿世界的售賣?難道他們就不怕洩露技術嗎?其實他是早有準備的,而且還有好幾手準備。

首先我們能很明顯的發現一點,能夠有資格購買美國F35的國家都是他身後的小弟,對於這些國家來說,他們自身的發展都是要仰仗美國的,並且在出售戰機的時候也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是要簽署一些協議的,如果洩露了技術的話,是要面臨鉅額賠償的。而對日本來說,其國內都有F35的生產線,美國更加不擔心,因為日本軍事上的一舉一動都是被美國給掌控在手裡的。

其次一點就是就算是其他的國家得到了相關的技術,在短時間裡也是造不出來的,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由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美關係開始緩和,美國對我們國家出口了幾架黑鷹直升機,但是幾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國家依舊是沒有能夠完全的仿製出來。而對於F35發動機的仿製的難度,只會比這個更高。

不僅如此,像我們國家為什麼戰鬥機發動機做不好。不是因為技術原因,而是因為製造發動機的材料一些方面要求不過關,因此壽命就不是很長。

特別是發動機內部的葉片等關鍵部位戰鬥機在高速飛行的時候產生的溫度是非常高的,在高溫的情況下,既要保證熱片不會變型還要達到一定的耐久性,這其中的難度是可想而知。

因此美國在大量售賣F35戰機的同時不用考慮其它事情,只有能為他們的經濟效益和戰略結盟服務。



喚回來青山綠水



為啥只賣f35,主要有兩個關係。


一是f35本就是多國研發的,至少是多國出錢研發的,其定位就是要出售的。技術保密性低。而f22是美國獨立研發的,技術保密性高。且f35在隱身,雷達等方面不如f22。


其次要發揮f35的優勢,需要系統的配合,比如衛星,預警機,數據鏈等等,這樣不僅把美國盟友綁定在北約系統下,加強對美國的依賴性,而且其盟友也沒辦法用f35對美國造成威脅。象英國就抱怨過美國願意賣給他們的f35跟美國自用的比不了,可以理解成美國出售給盟友的f35有所縮水,或者英國拿f35無法發揮出同樣戰鬥力。


而且即便如此,美國出售f35仍然有所保留,比如美國不肯出售系統源代碼。讓北約國家都不滿。


小城事小人物


對於6代機,現在14nm製程下200w極限功耗,Intel惠普等可以做到16+c/3.2ghz的水平,英偉達的gpu也能在200w功耗做到15 TFLOP/s的水平。如果現在美帝就設計6代機機載計算機,根據軍用技術基本比民用領先5-10年的傳統來看,很有可能已經能夠達到計算機決策這一要求。再加上發動機等技術基本都單獨驗證過,材料等基礎學科更是天頂星,理論上是否可以說在f35完成後期改進的30-40年代美帝就能開始讓6代機進入部隊?這是不是意味著美帝始終能像冷戰時代,始終保持一代領先?

恰恰對於軍用機載計算機來說,性能永遠要比民用弱雞。最大的問題在於軍品項目進展、產品定型的長週期——民品電子產品的高速換代之間的矛盾。一型先進戰機,從研發開始項目週期以10年記,從定型到形成戰力,也要好幾年,這期間民用CPU進化會有多快?以前看過美國智庫的文章,說F22項目拖了這麼多年,結果成軍時候飛機裡面的芯片性能以現在的眼光看都快成垃圾了。

2015年美軍JSF項目評估是:研發費551億,配套軍事工程48億;總採購費3191億,總使用維護費——11238億!總計項目總費用是1.5萬億!總採購量A/B/C分別是1763/340/340總計2443架!那麼平均每架F35的生命週期使用成本就是6.1億。但這裡面4.6億是日常的使用維護費用。至於典型四代機的數據,包含這麼全的信息的,暫時還沒找到可靠的。但一般認為,F35的日常使用維護費,優於傳統四代機。而你也看到了,與購買相比,實際上戰機的總成本中,使用維護費是大頭。

F18之所以要9800萬刀是因為魔改,加了隱身性能,已經是準5代了。非魔改的F18只要5000萬。而且魔改F18至少機動性上吊打F35沒問題。更何況擁有比F35更強的帶彈和作戰距離。拿超級大黃蜂魔改對比F35是不公平的。F35是用來替代F16的。F16最新V版只要2000多萬。對盟國來說還真不如F18魔改+大批量F16有效率。F18魔改是用來頂替沒有F22的缺失,反正沒有F22,盟國也只能去欺負小國家,拿一堆短腿F35幹嘛?其實這些F35最後只能淪為美軍F22的僕從軍。

F35是為了虐菜嗎?當然有這方面的考慮,但是沒那麼重要。F35恰恰是美軍急於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提高戰鬥力的表現。F35最大的優勢是什麼?便宜、通用、體系化。這三條虐菜的時候其實無所謂,恰恰是全面戰爭的巨大優勢。F22改進型可能單機比F35強不少,但是猴年馬月能裝滿北約?陸戰隊的一堆小平頂怎麼辦?海軍的超蟲還換不換?一款一款換代的話,局勢等得及否?十字軍戰士和科曼奇下馬很正確,因為蘇聯的鋼鐵洪流沒了。美帝又不打算全面佔領中國,要成千上萬的坦克武直幹什麼,打治安戰嗎?F35就是用來在最短時間、用最低成本完成美帝及盟國戰力倍增的,尤其是在東亞最需要的海空戰力。虐菜的話少量精良武器就夠了,但是東亞的局勢只有大量F35形成的蜂群能控制。

對大規模戰爭來說,B2成本太高,功能太單一了。虐菜的話,B21比B2好用嗎?F35比F22好用嗎?未見得吧。F35的種種不如意就是因為各軍種/參加國的不同要求造成的,那麼問題就是:美帝為什麼不在B2和F22的基礎上追求“更先進”,而是要追求低成本和通用性?大規模戰爭的時候不會追求那種變態的戰損比,而是要最大程度地壓榨自身及盟友的生產和投入能力。F35、B21未見得比F22改或B2改先進,但是大規模量產應用的前景廣闊多了。還是那句話,F35可以在十年內滿足美帝的所有軍種、所有盟國的五代機需求,其它任何一款飛機都做不到這點。

必須要看到j20是重型隱形戰鬥機可以定位為與f22是同一類型的理想目標,重型戰鬥機一年能生產兩個中隊(24架)的數量,放眼全球也只有美,中,俄能辦到!所以j20的年產量已經是相當高了!畢竟f22從研發到生產再到服役以美國的軍工實力在長達近二十年也才兩百多架,重開生產線每年也才生產幾十架,而且未來有可能繼續增產,最終不會超過四百架,因為戰略要求目標有限(中國、俄國)所以總量不會太多,況且美國一家使用,這樣價格也就不會降下來,連美國人都嫌貴!而f35說白了其實就是為了替換f16這樣的輕型戰鬥機,後期又將f18、f15也列入其替代計劃,這樣就會增加f35的作戰任務,所以導致它的重量一直減不下來,這也是起初設計目標不明確,所以一直拖延至今,搞的“聯合國”客戶很不滿意。

無奈的情況下洛馬公司“讓”波音公司也幫忙增加了生產線,所以您才會看到產量如此大,主要還是f35的需求量大,這樣就可以多開生產線,這些多開的生產線未來還可以提供大量的零配件以方便維修,簡言之f35已經變成了一種長期生產的商品,加之較f22設計簡單的多所以產量高。用商業語言來說,f22就是美國的私人定製,完全為美軍量身打造!而f35其實就是一種出口商品,根據客戶的購買力分為頂配和低配(如同蘋果手機,同一代產品卻因內存不同價格高低也不同),在上世紀我國的王牌殲7戰鬥機年產量也是一百多架,可以看作廉價產品產量大生產快,技術簡單所以產量高,當時除了我國用,不是還賣給十幾個國家嗎,道理都是一樣的!

說白了,f35技術難度比j20要低,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嚴格的意義的定義————重型戰鬥機的生產線只能算製造車間,跟商業化的生產線還比不上當然了,如果未來幾年美國在海外也增加生產線——比如日本三菱,並且提高生產線的機械化程度的話,一條生產線年產一百架應該不成問題———就像工業化初期把福特公司把生產線概念引入到汽車製造業一樣,把f35的生產也定義為商業生產線的話,那數量可是非常驚人的,三條生產線全開還會有所增加,年產量應該能達到二百到三百架,當然了製造這樣的智能化商業生產線本身就可能需要三年以上時間!


歷史深度揭秘


F35是美國聯合多國共同研製第五代隱形戰鬥機,性能先進,成本高,這就是註定要多個國家共享的成果。

美國體制的結構,生產製造飛機的企業,大都是私營企業,商人追求利益給企業帶來的利潤,除了國內需求之外,還要國外的市場給企業新添活力。

由於國家戰略的需求,這種先進的戰機只銷售自己的盟友,或者是有美國有基地的國家。不但獲得好感,而且賺得長期維修的費用,可謂是一箭雙鵰。

我敢肯定,美國絕對不會銷售給俄羅斯,尤其是中國,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學習,還是適應能力,是世界最強的民族,它總是通過研究,學習,借鑑,並融合自己原素,任何複雜的技術,只要是到中國人的手裡,不出幾年,總是能創造出奇蹟來……


輪迴221


F35大賣,可以擴大f35的生產規模,攤薄f35的單機生產成本,從而使美軍能夠裝備更多的f35。

量大便宜的f35,充斥西方各國的軍火市場,誘惑這些國家購買f35,從而切斷其自主研發五代機的可能,以後在軍用飛機上不得不完全依賴於美國。

現代化的戰鬥機,核心其實是一個龐大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不同於一二代老式的純機械操作系統,它可以既方便又隱蔽地埋下各種木馬。這些木馬平時可以刺探各國的軍事情報。萬一昔日的盟友變成敵人,啟用預留的後門,立馬可以讓昂貴的f35變成一堆廢鐵,甚至是定時炸彈。

就算是這些木馬被清除了,對於美軍而言,是願意和一款早就摸得一清二楚的飛機作戰,還是一款不知道底細的飛機(如殲20)作戰呢?


花生噸


不過販賣飛機,肯定是不會把核心技術教給對方,也可以從對方購買數量上掌握一定的數據,評估買家的軍事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