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90後保護世界了!這群華中大青年說:我們義不容辭

該90後保護世界了!這群華中大青年說:我們義不容辭

有一群人

青澀的面龐、靦腆的笑容

只是剛剛長成的“大人”

他們是“90”後,甚至“95”後

在這場迫不及防的疫情中

他們奮力綻放

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起來聽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的故事

奮戰一線,無悔無懼克疫情

“封城了,卻封不住愛。用我所學報答社會的時候到了,我絕不退縮!”

1月23日,是武漢宣佈關閉“離漢通道”的第一天,一邊是盼望已久為數不多能和家人相聚的春節,一邊是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政府築起的戰疫防線,同濟醫院2017級專業型研究生器官移植科郭志良最終決定放棄回家的行程。他想在這種時候忙碌一點,也算自己為武漢做點事。主動申請回到一線,和科室的前輩們一同作戰,為抗擊疫情、穩定局面,他默默無聞地肩負起協同值班及管理病人的工作。這是他遠離家人的第一個春節,也會是他研究生期間最難忘的一次實習經歷。

該90後保護世界了!這群華中大青年說:我們義不容辭

“我願意和武漢人民,同濟醫院的老師、師兄師姐、同學們一起戰鬥!”

同濟醫院甲乳外科博士生庫什來自毛里求斯,來中國求學9年多的時間裡,已與武漢這一第二故鄉結下不解之緣。於是他毅然選擇留在了這裡,與前線醫護人員一起守護這個“家”!“愛無國界,我是世界的孩子,也是中國的孩子”,在疫情肆虐,舉國抗疫的時刻,他用行動詮釋著對武漢的愛與守望。“我加入甲乳外科這個大家庭已經三年多了,我十分佩服支援一線的老師們,我熱愛中國,熱愛武漢,我請願參與科室的臨床一線工作,為抗擊疫情作貢獻!我相信江城武漢一定會好起來的!”這是庫什度過的最難忘的一次春節,在臨床第一線與堅守崗位的醫生們一同為搶救生命而努力。

該90後保護世界了!這群華中大青年說:我們義不容辭

“學校有任何需要我都願意!在武漢就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學校需要,只要科室需要,我願出自己的一份力!”

雖然不在抗疫一線,卻無畏地請求深入危險的疫區!一句句請願字字鏗鏘,都是生命的交託,都是擔當的勇氣!同濟醫院2018級膽胰外科碩士研究生張翰曦兩次向輔導員請願,希望為學校、為科室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群有愛的未來醫生們,在班級群、朋友圈表達著自己對一線戰友的關心和鼓勵。“非常時期,我們理應承擔同濟研究生的責任!”同濟醫院2018級創傷外科碩士研究生馮全睿寒假回到了青海西寧的家,他卻遙念著科室的老師、同學還有戰鬥在一線的護士女朋友,“雖然我在家隔離,但是這顆心是給武漢的,這份愛是給同濟的一線醫生們的。”他只希望能趕緊回到這個他深深惦念的城市。

“我想參加志願者組織,看著醫院大樓,我想去做點事!”同濟醫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滕雪梅是正臨畢業季卻遭遇了這場疫情,這打亂了她原本的學習計劃。儘管面臨畢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她依然想在踏上未知的前路之前,為腳下的這片土地做些什麼。

“我要是好了,出院了,想和你們一起上戰場!”同濟醫院的研究生高同學不幸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雖然她正被這未知的病魔折磨,卻依然心繫著前線的戰友,努力與病魔作鬥爭,只為康復後投身戰場!

“武漢肺炎,讓我成長很多,感觸很多,我立志做一名合格的醫生!”同濟醫院2018級心血管外科碩士研究生李根勵志成為一名合格醫生。

該90後保護世界了!這群華中大青年說:我們義不容辭

守望相助,感恩銘心誓作為

“我看不見你們的臉,但是我會永遠記得你們溫暖的眼睛。”

1月31日,光電信息學院研究生朱同學治癒出院了。“主動求醫,選擇隔離,就是對自己和對社會負責的最好選擇。”在武漢的時候他已經感覺到有些不舒服,看到新聞報道後,已在回杭州路上的他全程戴著口罩加強防護,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帶著行李直奔醫院。“他既保護了家人,也保護了更多可能與他接觸的人,避免了進一步擴散。”浙江省診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專家組成員盛吉芳教授在對他的正確做法表示肯定。在出院時,朱同學對照顧自己的醫生、護士說:“我看不見你們的臉,但我永遠會記得你們溫暖的眼睛。”

該90後保護世界了!這群華中大青年說:我們義不容辭

“等這場疫情好了,我要給他們做一面錦旗,太不容易了。”

“屋裡躺著為國家作貢獻,做一名合格的‘宅男’。” 為切斷可能的傳播途徑,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防疫安排,從武漢回來的電氣學院研究生董蛟龍在社區安排的集中隔離觀察點進行隔離。在隔離的日子裡,他在朋友圈報平安,通過網絡平臺分享在隔離期間學習到的自我防控知識。每當有人對隔離抱有警醒、害怕態度的時候,他總是耐心解釋:“醫護人員非常辛苦,如果通知得上這裡來隔離的話,大家不要驚慌,觀察一下對自己好對家人也好,沒有事出去以後,自己心裡也放心。”現在,他已經度過了14天醫學觀察期。“等這場疫情好了,我要給醫務人員做一面錦旗,他們太不容易了。”

該90後保護世界了!這群華中大青年說:我們義不容辭

在同濟醫院2019級博士生群裡,每天通過微信、短信、電話對學生進行詢問排查統計、關心慰問和疏導成了趙老師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大年初一,趙老師還挨個登門,帶著滿當當的“大禮包”去探望在武漢的同學,給一些有不舒服的同學及時送去感冒藥。群裡同學紛紛發來一個個點贊。“生活要有點念想,困難就容易度過。我就是希望疫情早點結束,一切恢復正常。”這是趙老師的心聲,也是每一個學生的心聲。

該90後保護世界了!這群華中大青年說:我們義不容辭

同心逆行,眾人拾柴暖人心

“武漢人就是熱血而勇敢的,我希望用自己的綿薄之力能讓更多人充滿希望,早日戰勝疫情。”

“作為一個武漢人,能為武漢做點事,比起一線的醫護人員,我這真的不算什麼。”疫情當前,剛過完22歲生日的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梅沐陽從醫生父親那得知礄口區衛健局工作人員、車輛緊張。於是他報名成為志願者,把自家車開去,連續兩天從青山區搬運防疫物資,運送到礄口區防疫一線。他不僅承擔開車送人的任務,同時主動承擔起180桶、重達50公斤的消毒液搬運的工作。連續兩天,在他和志願者們的齊心協力下,物資全部運送到礄口區的病患家中。累了就捶捶腰,困了就想想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他說:“武漢人就是熱血而勇敢的,我希望用自己的綿薄之力能讓更多人充滿希望,早日戰勝疫情。”

該90後保護世界了!這群華中大青年說:我們義不容辭

“該90後保護世界了,我們義不容辭。”

“所有的辛苦付出在看到他得到內心疏導的頃刻間都化為了感動。”社會學院社工專業研究生胡文靜以一名志願者的身份,成為線上的陪護者。她談到一星期前為一位年輕人的父母尋找床位,她運用自身專業方法與技巧在線上為這位年輕人提供床位資源鏈接,並對他進行情緒疏導、及時告訴他最新的消息,最終化解了他焦慮的情緒。她所在的這個武漢地區線上社工志願群,由最初的幾個人壯大到上百號人,包括社工、醫護人員、心理諮詢師。他們在自我居家隔離中奉獻力量為武漢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在互聯網上與一線醫護人員成為了並肩同行的戰友。“雖然我們互不相識,但我們心繫一處情牽一處。該90後保護地球了,我們義不容辭,因為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社工志願者。”

該90後保護世界了!這群華中大青年說:我們義不容辭

“我正在做一件很帥的事情!”

2月3日,是李思哲參加華中科技大學武漢校友會志願者團隊服務的第一天。一天時間內通過報名、篩選、分工、培訓,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成為了一名志願者。“非常時期,作為華中大人,作為武漢人,我想盡一份力保護我們的主場”,早上9點,他騎著單車到達了漢陽國博中心,主要負責分裝醫療防護物資。“我們代表華中科技大學,記住了!”帶隊的校友會朱有香先生在帶領志願者工作前擲地有聲地說。志願者們那份“幹什麼都想衝在第一個”的精神給李思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校友大叔帶著上高一的兒子來幫忙。哪裡有需要,父親總是響亮地說:“我來。”一天的工作緊湊充實,每個志願者都在與時間賽跑,爭取更快將物資送到抗疫的一線。看到協助分揀的醫療物資即將運送到醫院去,為更多醫護人員提供防護,李思哲在朋友圈寫到:“我正在做一件很帥的事情。”

該90後保護世界了!這群華中大青年說:我們義不容辭

“接到了好多暖心的新聞素材,把疫情防控故事傳遞給公眾,給大家帶來溫暖的希望,我正在努力。”

該90後保護世界了!這群華中大青年說:我們義不容辭

在接到澎湃新聞線上實習的電話後,隔離在家的她義不容辭地加入到了媒體一線的隊伍當中。“我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新聞線索,進行電話採訪,根據其中的新聞點結合素材,最終制作成短視頻新聞。”運用專業所長,王升在緊迫的疫情面前把握素材、抓住細節和新聞點。“離漢以後很想知道武漢的民眾在封城之後的生活、醫護如何保障。”2月2日,她主動和武漢基層社區防控人員進行聯繫,採訪武漢當地永清街道的一名科員,聊到最後,採訪對象打開了話匣子,講了很多平凡但感人的社區服務故事。她很欣慰這位基層一線工作者願意敞開心扉,告知許多基層防控的真實情況,同時也被基層社區工作人員所做的大量工作所感動。她說,這份實習,讓自己從戰“疫”後方走到了前線。“我要向一線的新聞前輩們致敬,有了他們,才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希望。”

▼ ▼ ▼ ▼ ▼ ▼ ▼ ▼ ▼

各盡所能

眾志成城

加油,武漢!

加油,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