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為什麼不適合當品茶茶具?

武夷山鼎茗茶業


建盞建盞是宋代為了鬥茶,用福建建陽水吉鎮的特殊瓷土燒製成的茶杯。它是宋代為了滿足皇帝喜好而製作的鬥茶神器。

1.為什麼是黑色的?

為了能夠對比茶湯是純白,青白,還是黃白等顏色,就需要對應的顏色。

2.為什麼有人說它能改變水質?

因為製作建盞的瓷土裡含有大量鐵離子,所以建盞耐高溫而且能保溫,而且鐵離子本身對人體有益。

3.為什麼地位比較高,比較貴重?

首先是皇帝喜歡,宋徽宗對茶道趨之若鶩,為之瘋狂。其次建盞成品率太低,古代建盞燒造有很大不確定因素,成品率太低。

為什麼現在人不用建盞作為茶具呢?

1.建盞相對於白瓷,往往比較笨重,而且容量又大。不方便,而且用它喝茶不美觀。這就好比你用平板去拍照,去打電話一樣。

2.建盞製造成本高,這決定了它的售價貴,所以普及度不高。

3.有人說建盞能改變茶葉味道,噱頭大於實用性,不過是鐵離子的作用和能使茶湯相對白瓷更保溫而已。

4.建盞單杯看比較漂亮,但是倒進去茶湯,則沒有白瓷更顯湯色,沒有白瓷透亮,加之市場良莠不齊的做工,影響實際的使用體驗。



錦清霖


聽我這個資深的建盞迷講個故事,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2016年的夏天,福建一朋友來找我喝茶,席間,他從包裡摸出一個杯子說:“你那麼好的茶,拿這個來養一養。”

我看挺別緻的,沒見過,就問到:“這是什麼杯子啊?”,

他饒有興趣的跟我介紹說:“這是建盞,茶具裡面最有文化的代表,你看,這隻盞毫都燒出來了。”

我突然略有點尷尬起來,我咋就這麼孤陋寡聞呢?我是一個如此痴迷於茶的人,既然不瞭解這麼一個東東。我當時就拿起手機查了一下。網上介紹得還真牛。我對這麼一個茶杯肅然起敬了起來,瞬間有想要擁有一隻的衝動。

過得兩天,我就鬼使神差的啟程去建陽走走。這不看啊!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建盞裡面的水可真深!我走訪了當時建陽幾個最有名的名家,深入瞭解了一下建盞的歷史、工藝、文化、時下業態行情等相關內容,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東西。一著迷,就決定留下來研究建盞製作。

我租了一塊地,蓋了廠房和置辦了窯爐設備,買了很多古代殘片標本和陶瓷相關的書籍,就這樣開始研究起來。

半年的摸索實踐,我燒出了烏金、兔毫、油滴、鷓鴣斑等花色的建盞。我覺得,建盞並不難燒。於是,我開始朝著向最高端的國寶曜變發起進攻。這也是我進這個領域的初衷。

2017年,我成功的燒出了類似騰田美術館所藏的國寶曜變建盞花色。

我難以抑制心中的喜悅,拿去跟最建盞界最頂級的名家們一起交流,大家都非常驚奇和認可。

有一位北京來的建盞愛好者李先生問我什麼價格?能不能燒多幾隻給他?

這個問題困擾死我了,因為當時燒製過程記錄不夠詳細,我後面試了幾爐,既然燒不到那個花色了,我就以實情坦誠相告。

沒想到李先生說:“你這隻多少錢可以賣給我?”

我回答說:“我沒想過要賣。”

他也夠直接的,他問:“十萬賣不賣?”

我想都沒想就說:“不賣”

或許他看我回答的快速與堅決,直接追問我:“五十萬賣嗎?”

我稍微一愣,回答說:“不賣。”

他又問我:“那一百萬你賣不賣?”

我有點不好意思了。其實我研究了那麼長時間,才得到一隻,而且後面燒不出來了。我是沒打算要賣掉的,但聽到他能出一百萬,內心還是很高興的,甚至充滿那種被認可的感激之情。換句話講,我當時的研究投入才五六十萬,得來這隻盞就值一百萬,我還賣他幹啥呢?我還是以實情坦誠相告。

他也理解我了,並且交代以後有好作品記得通知他。

說說另外一個插曲吧!有一位頂級大師看我燒出如此花色,問我能不能幫他代燒一批?給我單價兩萬塊錢一隻,落款下他的名字。說實話,我是感激他對我作品的認可,但這個行為確實噁心到了我。別說我燒不出來了,就是燒得出,我也不願這樣做。我拒絕了。

我知道曜變還有一個更加高級的花色,就是稻葉天目。在重拾騰田款燒法無果的情況下,我決定再向最高端衝刺。何況騰田款我已經有了。

皇天不負有心人啊!三個月的摸索,我燒出了稻葉的花色:變色七彩火焰斑。

上圖有個小標籤,5萬,是的,5萬,根據花色精美和與古代的相似程度的不同,定價2萬至5萬一只。

2018年頭,有人找上門來希望代理銷售,我拒絕了。因為成品率太少,太難燒了,我累積了十來只滿足一下身邊的好朋友和認識我的愛好者就可以了。我要發起最後一隻曜變花色的進攻。因為,這時候,市場上有一位姓徐的師傅燒出了杭州出土的曜變殘片花色。我替他高興,同時也讓我產生了攻關的信心。

成功了,一個月的時間,或許因為以前積累了比較多的經驗,也同時因為杭州這款花色比較好燒,一個月,很滿意這樣的成績。

太漂亮了,忍不住就多上幾張圖片。

後面的路還很長,稻葉曜變花色的仿製還有太大的差距,目前只是局部實現了稻葉曜變斑而已。我還要繼續努力。

至此時,我已經投入近兩百萬了,或許我就是一個痴迷的愛好者。燒了那麼久,也沒有批量去市場上銷售。我還要繼續投入,所以我決定拿最漂亮,又相對比較容易一點的杭州款曜變來小範圍內銷售。定價:2800/只。就是下面圖款:

我的目標是把三隻半古代曜變完全復古出來,並且將燒製生成理論總結出來留給後人。國家瑰寶級的文化不應該丟失,我輩有幸,撿起來就是了。

通過上面的故事總結一下,為什麼建盞不適合品茶?

一、建盞懂的人少,用盞有裝逼之嫌,一不小心,買到品質差的,真裝成了B。

二、好的建盞太貴,太少。

三、建盞界太多欺詐,以次充好,大師找人代工,辱沒了建盞文化。(上當了,自然影響品茶心情。)

至於有人說:建盞黑色,不利於觀察茶湯,觀察茶湯是評茶的流程,不是品茶的流程。你泡的什麼茶,自己不清楚嗎?評茶不是在買的時候就完成了嗎?如果別人請你喝茶,你不虔心來品,評三揀四,這樣好嗎?

評茶,建盞是不好,品茶,建盞完勝一般的茶具。純正建盞是純石頭泥巴燒出來的,健康。(歡迎來體驗見證純原礦燒製建盞。)


建盞匠人愛單叢


建盞


建盞起源於我國福建省南平的建窯,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在宋代形成建盞的高峰,受到人們的追捧,在日本建盞也有一定的市場,其中曜變天目被日本視為國寶,有“碗中宇宙”的評價。

因其獨特的燒製工藝,超過1300多度的高溫,在其釉面形成獨特而且色彩豐富的斑紋。其中以鷓鴣盞,曜變盞和兔毫盞為代表。


建盞具有獨特質樸的美感,精美細緻,色彩斑斕、靈動像似星空,燒製要求極高,精品建盞成品率較低,在2011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那麼為什麼說建盞不適合當品茶的茶具呢?

喜歡喝茶的朋友都知道,如果要評價一款茶的品質高低,一定要從茶的外形、整碎、湯色、香氣、葉底、色澤等方面去觀察。

而建盞大多顏色較深,杯內釉面色彩豐富,五彩斑斕,不便觀察茶湯的顏色和杯底的沉澱物,茶湯的顏色很多時候能說明茶葉品質。

品茶茶具,我的推薦是白瓷茶具,因為白瓷茶具,沒有其他顏色,能較好地觀察茶湯的顏色和光澤,沉澱物明顯。

茶盞比較適合鬥茶,鬥茶歷史悠久,宋朝茶道興盛,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對鬥茶有極大的興致。


鬥茶選用的茶具便是茶盞,其中建盞最受歡迎。鬥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輪流烹煮,品評分高下。

散茶沒出現之前,茶葉大多製成茶餅,鬥茶時再量茶餅取下一塊,碾成粉末,飲用時連茶粉帶茶水一起喝下。

如果要品茶,比較推薦的還是白瓷茶具或者玻璃茶具,便於觀察茶湯的色澤。


茶益君


裝逼和懂喝茶的區別,好茶配好水,喝茶不宜過燙過濃,喝茶以玻璃杯為最佳,因現在的材料假的太多,沒有一定水平鑑別不出那種材料有毒,因為喜歡喝茶,在三亞開了一間智力紅茶莊自己喝茶,沒什麼理由,堅持拉了六年的山泉水泡茶,喝茶也沒那麼多講究,怎麼簡單怎麼泡茶,水燒開就行,用當地的水泡當時的茶,什麼茶都喝,連五十年代原廣東省向陽牌荔枝紅茶都喝到,現最喜歡我們這的五指山綠茶,談談的甘蔗味玉米味,不澀,一般同時喝兩種茶,紅茶,綠茶,喝完紅茶用綠茶漱口,有點意思。喝過冰磧岩壺泡的茶改變茶的味道,也不錯。別糾結用什麼壺什麼杯,自己喜歡就好,喝茶是喝自己的心情,如果一個連喝茶的時間都沒有的人是悲催的,時間久真的可以喝出健康,顯而易見,大道至簡!










三亞凱


本人不同意這個問題中給出的論斷,本人認為建盞非常適合當品茶茶具。

建盞配紫砂,高鐵上品茶:

中國人欣賞的好茶、恰如君子:有人泡了好茶,處於遠處能聞到其香,靠到近處反而香氣變淡、若隱若現;喝時茶香不濃、不烈、若有若無,喝過之後卻餘香雋永、七八個小時後依然口齒留香。

茶如君子,入喉順滑、餘香雋永,品茶品的是茶、品的是境界,單說發茶性、入喉,建盞是難得的好茶具。


肥人e語


我不用建盞的主要原因是,茶湯在建盞裡顯示不出來黃色或者金色。茶湯的顏色是可以提高我喝茶的心情。缺少這份興趣真的是大遺憾。

個人用的壺才120毫升左右,一壺到半碗湯,牛飲的感覺。

差的便宜但是擔心有化工料摻雜。貴的有點不值得。做為茶室欣賞器還可以,至於所謂證書升值那也就一笑。我沒見過哪個朝代民用器皿能有多大的升值潛力,即使古代有那麼一兩個,從今天來說,那個時代就這兩個,也沒見多值錢。並且現在的盞出量那麼大。所以所謂的升值也就一笑而過


一哲禪生活


只能說不適合當今中國作為日常茶具使用。

建盞是宋代流行的茶器,宋代的飲茶方式是點茶,需把茶葉研成粉狀用熱水點注,打散。茶湯碧綠,起沫為白色,以湯綠沫白為勝。施深色釉料建盞最適合的不二之選。

現今的茶主要以沖泡為主,綠茶、清香鐵觀音、福鼎白茶等湯色偏淡用白瓷或玻璃茶具更能顯其湯色,酒紅色的紅茶,安化黑茶、普洱熟一茶,湯色偏深,查湯觀色不是建盞的優勢。

如是茶敘,雅客相聚,賞器品茶,說經論道,建盞應是有位置的。


視界行旅


喝個茶嘛,能通過茶;水,皿,三都高度融合是一件極美的事業,要不然怎麼有琴棋書畫詩酒茶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區別呢,除玻璃和瓷器的茶具外只要是天然陶土的器皿都對茶水的味道有影響,茶水養器皿,器皿養茶水,正所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細細品茗就好了,否則何來修心養性呢


夏益民3


同感,本人也不接受所謂建盞,高品質的骨瓷形神兼備,價錢也比炒作的建盞便宜很多


花影空枰827


建盞很好,但買到假的風險太大,有重金屬就不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