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喜歡建高層樓房,一畝地六百六十點六平米,三十層高,萬元平米,開發商利潤多大?

萬則紅


首先你得清楚不是想蓋多高就多高的,有個容積率的問題,別管多大後臺,容積率限死的,除非是違建,再就是限高的問題。現在住宅用地基本卡死在2.0-2.5左右,100畝地能出13-16萬平米,商住的容積率要高,最多不超過4,而且地塊限制嚴苛。11層以下高層建築成本1800左右,18+1在2100左右,20以上2500,基本不會有超高層。測算土地5億,實繳的不然不出土地證,後面所有手續都下不來。建築2500加上其他綜合費費用500,總計3000元/平米,共3.9億元。這個建築成本全國誤差不超過10%,其他就是土地成本了,銷售收入自己估算。最多20%配建底商,也就是2.6萬平商業。開發商要繳納土地增值稅,營業稅,營業稅附加,企業所得稅等大概在28左右,各地稍有不同,最終成為個人收益還有個人所得稅,總佔比計42-45,才能到投資人手裡。所以開發100畝,最低得有6個億實際資本砸進去,週期3-5年見收益,不要眼紅開發商賺,3-5年可以完成一個房產調控,被拖死的房企不知凡凡。


覓見5


單獨算毛利潤,那是非常驚人的。

比如說某開發商拿了一百畝地,按照三十畝建房,其餘七十畝作為公共綠地和配套設施。則三十畝就是兩萬平米,如果蓋三十層高,那就是六十萬平了。

以四線城市開封為例,西區最搶手的地塊出讓價格基本在五百多萬一畝。那麼一百畝地的土地出讓金就是5.5億左右。

高樓大廈的成本價俺這個普通老百姓不知道要多少錢的成本,但是我知道農村自建房兩三層樓的那種,包含簡單裝修,合下來每平米的費用大致就是五六百左右,最高的也不會超過一千,這是把裝修水電等等都搞定的情況下。那麼大工地不像咱們老百姓算那麼精細,也不可能像我們普通人那樣事事都親力親為,所以花費肯定要比我們自建房高的多。那麼咱就算比自建房高兩倍中不中,每平米兩千塊,總夠了吧!這樣算的話六十萬平米要花去12億,加上土地出讓金,總共要出去17.5億。

接下來再算收入賬,底層的兩萬平,估計最少要有三分之一的門面房。而且現在臨街門面都是兩層,咱給他算一萬平米的門面應該不多,這個可是每平米最少1.5萬的價格,那就是收入1.5億了。

還有59萬平米的住宅,按照均價9000計算,那就是53億元,再加上商鋪車位什麼的,55億應該不會有多少問題的。另外咱們入住時候還要交些亂七八糟的也不知道都什麼錢,反正應該包括一些契稅。哎呀,這個利潤有多少,俺學問小,可是真算不來了。由於本人不是專業搞這個的,只能按照咱們正常人的理解計算,至於準確不準確,只能請業內專家來吐槽了。


亂眼看世界


高層和別墅的價格你就能測出,為什麼高層是開發商的最愛。

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數十年來,我國的房地產業突飛猛進,游過去,老百姓沒房住,住的很緊張吧,到現在家家戶戶都好幾套房,特別是拆遷農民都普遍是3,4套房的狀況。

從商品房到處都是,小區到處都是,你在馬路上逛一逛,除了房還是房,發廣告的,基本上都是房產廣告,現在別的廣告基本上不發了,除了一些健身方面的廣告,1半多都已經是房產廣告。

從這個現象就能夠說明,房地產商都很愛乾的事,就是到處建商品房,到處建高層,現在那種5,6層的那種商品房的小區,都是過去二三十年前建的,如果說小縣城還有的話,那麼在大城市裡面,5,6層以下的那種小區幾乎就鳳毛麟角了。

這是為啥最根本的原因都難受,為了利益開發商,速30層20層的樓房,都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當然了以前21世紀初的時候剛開始建20層左右的房子,再往後30層以上都是標配啊。

這個問題很簡單,同樣是底下500平的面積近30層就是15,000。以此類推,大家說這是多大的容積率?這房子掙錢的速度,就是和高度成比例的。

反過來,在大城市做別墅的話也很掙錢,因為他不按面積算,但一幢一幢的算,一棟別墅上億也都是有可能的,可是你要在三四線的5,6線的小縣城,更別說那開發商還能賣出去了,所以他不敢做別墅,高層2000塊錢一平也都是有錢掙的,可是你要在小縣城近2萬塊錢的別墅,就賣不出去,可是低價依然是不便宜的。

所以我們認為,如果你是開發商,你會怎麼辦?你肯定也會優先建高層,如果說條件限制,這個地方只能建別墅,那麼你也會像定位在高端的別墅,如果說太便宜的別墅肯定是賠錢真吆喝了。

如果喜歡,敬請關注,文心採露苑每天約你,分享和探討一些有溫度有深度的財經資訊。


文心採露苑


題主數學再學學啊,是666.67平方。看拿地成本,平均每平方多少,;容積率(低一點的有2.0,高的有3.5)乘以土地面積就是總的建築面積。建築面積成本每平方2000左右差不多了。


怡江風331


土地使用性質,還有容積率限制。有個叫拿地成本,一畝地667平米,容積率2.5只能蓋1667平米。你蓋30層每層只能蓋50平米。


請用一句話描寫你的心


舉個例子吧,我們這裡房價大概1.1萬左右,樓面地價4000左右,建築成本算3000多,還要扣稅費,可以知道大概利潤多少了。


攻城獅ET


開發商買地。一般是按樓面地價來算的,就是一畝地能蓋多少平的房子,把地價攤進每平方的房價。你只看到人家蓋30層,沒看到小區裡面還有道路,廣場,綠化?我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你家收麥子到賣出去,幾天時間收入一兩萬,我能不能說現在農民都太有錢了,5天就掙2萬,一天掙4000呢


自由行走的木


樓房建設的越高開發商就利潤空間就越大

比如容積率1.5_樓房就是18層_容積率2.8__3.5基本30層左右,也要看政府的規劃,限高度的,一般建設綠化率為35%__50%-__每平方建設成本3500元左右,配套等1500,再加上開發建設貸款利率(95%開發商都是借的錢)

總得來說開發商都早期囤地皮,後期開發毛利潤利潤30%___200%____中標現開發基本毛利潤利潤再25%__30%



程老三


舉個例子,擺地攤的賣個手機膜,成本1元不到,他賣10元,他的的利潤是多少,頂多不過就是說幾塊錢你能承受得了,但人不能這麼想,因為他的成本就1元就能有900倍的收入,就算賣不出去,也無所謂,可開發商不一樣,他們動輒幾億上百億,如果按照我前面說的手機膜的利潤率來說,他們還不如,所以人家有大成本的投入,只要是符合市場價格就該人家賺,基本每戶居民買的房子到後面都是賺了錢的,


重慶農民後代


傻瓜一個,容積率懂嗎?100畝地可以建60萬平方樓房?能建30萬平方米已頂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