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男子出門買菜未戴口罩被感染,短暫接觸僅15秒,說明了哪些問題?

曹貓魚


“15秒”並不是重點:

聽到這則新聞之後,大家的重點全部落到了“15秒即傳染”這個問題上,然而這件事情中存在的傳染並不一定就是“短時間的飛沫傳染”;除了飛沫以外,它也有可能是因為患者手接觸確診者沉澱在物體上的飛沫,導致發生後續可能由於接觸到自己的鼻子、眼睛等部位導致的“接觸性傳播”問題。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完全糾結於這個15秒,或者是50秒,傳染形式也應該是您關注的一個問題。

“飛沫傳染”的速度有快有慢:

很多人在疑惑病毒的傳染性為何會那麼強。其實,我們人體每分鐘如果呼吸20次,那15秒就會呼吸5次,這個過程本身就可能吸入病毒。另外,都知道“病毒需要蓄積到一定量的時候才會致病”,但對於新冠病毒來說,都知道它的傳染性強,目前來看可能少量病毒就會導致患病。

大家都明確,多數病毒都存在一個潛伏期,但這個潛伏期的長短並不確定,“新冠病毒”雖然存在潛伏期,但是這種病毒比較特殊,它不僅會在發病之後傳染,潛伏期同樣能夠傳染,這也恰恰代表著它的傳染性強。

面對“新冠病毒”,唯有科學預防才是“真理”:

換一種角度來說,很大程度上,其實我們根本無法判斷站在你面前的人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那我們能做到的一定要“全方位的預防”。

“新冠病毒”,其主要的傳播方式就是“呼吸道飛沫傳染”和“接觸傳播”,因此,無論您外出去了哪裡,都清嚴格、正規有效的佩戴口罩,這是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徑,如果您不戴口罩,那必然會增加被感染的風險。

  • 佩戴口罩要“留神”:

普通人佩戴口罩,建議選擇“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和“N95醫用防護口罩”。

口罩也需正確使用,避免戴反、錯戴以及“戴無用”;佩戴口罩首先要分清正反面,特別是對於“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一般口罩顏色更深的是正面(正面朝外),顏色較淺的一面要正對臉部;醫用外科口罩上都會有“鼻夾金屬條”,這個帶有金屬條的部分應該處於口罩的上方。分清上下和正反後,請您在洗手之後佩戴口罩,口罩佩戴完畢之後,請用雙手壓緊鼻樑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緊貼於鼻樑,接下來適當向下拉伸,避免口罩出現褶皺,要全面覆蓋住你的鼻子和嘴巴。

注意,外出時請先將口罩佩戴好,回家之後將口罩反向摺疊後放入密封袋中,妥善扔掉。

  • “洗手”是預防新冠病毒中重要的一步:

預防病毒,請各位不要小看了“洗手”。正確、科學洗手是預防呼吸道感染和腹瀉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預防“新冠病毒”,請您在生活中勤洗手、靠譜洗手。

洗手的過程中,請用肥皂或洗手液加水全面清洗;辦公、傳遞文件的前後要洗手,咳嗽或者打噴嚏之後要洗手,做飯、烹調之前、過程中要洗手,飯前、便後要洗手;手髒了之後要洗手;接觸過別人或者動物之後要洗手,外出回家之後要刻意洗手。

除此之外,您還需要做到:

  1. 減少到人群密集處活動的次數,及時關注自身的症狀。

  2. 好好吃飯,食物多樣;適當運動,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3. 保證每日三次的“開窗對流通風”,每次30分鐘,做好家居清潔,保持乾淨的環境。

一則“15秒即被感染”的新聞,請您減少恐慌,加強預防。面對疫情不害怕,做好預防是關鍵,您自己的健康,由您自己說了算。


王思露營養師


今天這則新聞相信很多人看了以後毛骨悚然,

寧波男子(後面簡稱A)出門未戴口罩買菜,正好碰上了一後來確診的患者(後面簡稱B),兩人都未戴口罩。

但是短短的15秒,A就被感染了。

這裡面說明了很多問題:

病毒的傳播途徑:

目前我們確定的傳播途徑有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這裡解釋一下,A可能沾染上B討價還價時的飛沫,由飛沫途徑傳播;A也可能是接觸了B摸過的菜或者錢幣,由接觸途徑傳播。

當然,我們也並不能排除有氣溶膠等其他形式的傳播,但完全是有可能的。

病毒的傳播力:

病毒的傳播力比較強,至少強於普通流感。

攤主為何沒有被傳染:

原因可能如下:

  1. 病毒有人群易感性,不是每個人都容易得的;

  2. 攤主佩戴了口罩;

  3. 每個人每個時間段的免疫力是不一樣的。

我們應該怎麼做:

  1. 我們不能改變是否易感,但是我們可以佩戴口罩;

  2. 不出門,勤洗手;

  3. 保證睡眠,保證營養和水分,增強免疫力。


骨科王醫生


事件回放:患者,男,56歲,現住江北區文教街道雙東路小區, 2月4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確診病例。目前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

經流行病學調查,該患者發病前14天內無疫區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動物接觸史,與之前確診患者不相識。病發前活動軌跡主要在江北轄區,活動地包括雙東坊菜場、清林閒庭菜場、青林灣三江超市、天水三江超市、江北萬達倪阿姨餐廳等場所。

根據區公安部門2月5日公共視頻比對發現,1月23日早上7:47,該患者在雙東坊菜場買菜時與路人(確診患者,女,61歲,家住文教街道翠柏西巷,1月19日應約參加祈福活動)在同一攤位有過短暫(約15秒)的近距離共同駐留,且兩人均未佩戴口罩。目前,已追蹤到患者5密切接觸者共19人,均已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新冠肺炎疫情下,你該怎樣防護?

如果你是普通居家人員

1.減少外出活動。減少走親訪友和聚餐,儘量在家休息。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相對封閉、空氣流動差的場所。2.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隨時保持手衛生,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3.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居室整潔,勤開窗,經常通風,定時消毒。平衡膳食,均衡營養,適度運動,充分休息。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

如果你是出行人員

1.日常生活與工作出行人員,外出前往超市、餐館等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要佩戴口罩,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2.需到醫療機構就診時,應佩戴口罩,可選用醫用外科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地鐵、公交車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場所。3.如果需要遠距離出行,應事先配備口罩、便攜式免洗洗手液、體溫計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在人員密集的公共交通場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時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口罩在變形、弄溼或弄髒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需及時更換。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區時公共交通票據信息,以備查詢。

如果你是特定行業人員

1.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員、出租車司機、公共場所服務人員、武警、交警、安保人員、媒體記者、快遞人員等行業人員,因日常接觸人員較多,存在感染風險,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規範佩戴口罩上崗。口罩在變形、弄溼或弄髒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需及時更換。以及備好手消毒液、消毒紙巾、體溫計等物品,注意保持手衛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一般環境下,不必穿戴防護服、防護面罩等防護用品。2. 對於隔離病區工作人員、醫學觀察場所工作人員、疑似和確診病例轉運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3.對於流行病學調查人員,開展密切接觸者調查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與被調查對象保持1米以上距離。開展疑似和確診病例調查時,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4.對於標本採集人員、生物安全實驗室工作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雙層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或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防護面屏、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必要時,可加穿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5.對於環境清潔消毒人員、屍體處理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等。環境清潔消毒人員使用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時,根據消毒劑種類選配塵毒組合的濾毒盒或濾毒罐,做好消毒劑等化學品的防護。

不管怎樣最基礎的還是要先戴口罩,戴好口罩。


深度中醫


僅僅十五秒就被感染!相信許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15這個數字上。這是詳細情況圖

未佩戴口罩僅僅15秒就能被感染。相信如果沒有監控幫助我們回顧患者所做,真的很難發現被傳染的原因。我們都

已經知道了,新冠狀病毒能夠通過飛沫傳播。注意:飛沫有些我們是不能看得到的,但是並不代表就沒有。更難以覺察,才會讓人失去警惕性。

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接觸我們的皮膚黏膜就可感染,比如說我們的眼睛,嘴唇和鼻腔。15秒在這裡說明了病毒的傳播很快,所以我們才會採取隔離的辦法,使病毒不能繼續大面積傳播,減少感染人數。再通過醫學治療被感染者,從而使得病毒銷聲匿跡。這也就是當年很多人覺得非典“突然銷聲匿跡”的原因,不是病毒沒了,而是我們將其阻斷了。所以我們應該注意兩點:一是出門先洗手並佩戴醫用口罩或者醫用外科口罩,儘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公共場所,減少與他人交談,並儘量保持1米以上距離。到農貿市場儘量避免與活禽接觸,不購買、宰殺、接觸野生動物。外出回家後第一時間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或用含醇的手消毒劑進行手衛生。鞋子也要嚴格噴灑消毒水,並與居室隔離。二是注意咳嗽禮儀和手衛生。咳嗽、吐痰或者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者手肘處的衣服遮掩口鼻,在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應立即使用流動水和洗手液洗手。餐前餐後、便前便後、揉擦眼睛前後、接觸寵物或家禽後、接觸病人前後等都應及時洗手。另外個人用品應專用,手機、毛巾、牙具等物品要經常性地做好清潔與消毒。

15秒也不可怕,只要措施得當!

只要按照我上面的介紹,不會有太大問題出現。最後,碼字不容易,希望大家訂閱關注我的頭條號:向東 。把我的回答轉發到需要的人手中,我們一定會度過這個難關的,祖國加油!


向東


從短暫接觸15秒被感染病毒這個事情來看,只能說明這個病毒的傳播速度之快是嚇得驚人,其實只要我們自己防護得當,也不要怕,辦法總比問題多,只是大家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大意,這個病毒是無孔不入的,我們就不要給它這個機會,只要大家都能提高警惕,我相信我們一樣的能很快的戰勝病毒,至於目前我們國家這個疫情傳播速度如此之快,主要是我們大部分國民的警惕性不高,自我防護意識不夠高,看這位寧波男子出門不帶口罩,剛好那名感染者也沒有帶口罩所以才這麼快被病毒鑽了空子,不幸被傳染,還是那句話,只要我們大家都能提高警惕,全家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役


寶媽小彭的生活錄


最近看到這樣的新聞,


病毒的傳播主要以飛沫為主,外出戴口罩是標配。

專家最早就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傳播是以飛沫傳播為主。所以外出戴口罩是必須的。

現在,出門你會看到絕大部分人都很自覺地佩戴口罩,極少數人沒有戴口罩。一般情況下,不戴口罩的人在進入公共場合時,會有工作人員對其進行規勸。

最近,也看到很多新聞當中提到,一些不願戴口罩的人不但不聽勸告,還出口大罵,甚至拳腳相向。

不帶口罩出門對人對己沒有一點好處。

  1. 增加自己被感染的風險,連累自己和家人。

  2. 如果自己是感染者,容易傳染給他人。被感染的人越多,你自己就越不安全。害人害己。

所以,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如果買不到口罩,可以嘗試自己做一個口罩,阻擋一下飛沫,聊勝於無。最好就是能不出門就不出門。

間接接觸也可能導致後續傳播,勤洗手,不用手觸碰口鼻和眼睛。

除了直接的飛沫傳播之外,接觸了感染者飛沫汙染的物品,也有可能造成間接感染。比如,在菜市場,感染者的飛沫汙染了蔬菜,後者用手觸碰了被汙染的蔬菜。


昨天,我去超市買菜的時候,就見到一個年輕女性微笑著打著電話,沒有帶口罩,徑直走進了超市。試想,如果她是個病毒攜帶者,那她噴出的飛沫可能會附著在很多食品和物品的表面,如果在病毒還沒有滅活的時間內,有其他人用手接觸到,並且用手摸了口鼻或眼睛,就很容易被感染。

所以,外出回來一定要首先把手洗乾淨和消毒。在外不要用手摸口鼻和眼睛。

外出儘量做好防護,回家及時做好消毒

我跟大家說一下我平時是怎麼儘量做好防護和消毒的。因為,我們必定不可能像醫院一樣完全做到無菌,但是,我們可以儘量做好防護。

1、固定一個人(也就是我)出門購物。我家每隔四五天,我會出門購物。

2、外出衣物最好固定。我會準備一套衣褲和帽子,專門是出門的時候穿。回來就會馬上脫掉,換上家居服。

3、出門帶好口罩、眼鏡(近視眼)、帽子。

4、回來後,第一件事情先把衣服褲子帽子脫掉,在門外抖一抖。然後,用稀釋後的84消毒液把衣物表面擦拭一下,然後不常待的房間,開窗通風。

5、用肥皂或洗手液認真洗手,再用手消液噴手(外科專用的,如果沒有也關係)和眼睛、手機。也可以用84或75%的醫用酒精擦拭。把一次性口罩從裡向外捲起來,裝在塑料袋裡紮緊口然後再扔在垃圾桶裡。N95的口罩,我會反覆用,回來之後把口罩掛在通風處晾乾。


我想對於普通人來說,不要光盯著15秒還是50秒這些數字,雖然這次的新冠病毒傳染性很強,但是,只要我們做好防護,還是可以很安全的。


一定不要存在僥倖心理,害人害己害家人。


中醫媽媽申醫生


根據現有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了15秒被感染的原因,並如何防護,進行了解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20481deeeae408295dedae0e9c67d99\

莎米說


至少說明出門戴口罩的重要性!

有人說出門不戴口罩不是自殺就是殺人!話糙理不糙!

最有可能的感染途徑可能是:病患說話交談打噴嚏等所產生的飛沫帶著病毒,被該男子近距離吸入,而引起感染!其中兩個人最好的保護行為-口罩缺失,導致病毒通過飛沫暢通無阻的進入呼吸道中招!

還有種可能,病患挑選菜品等,將手上可能沾有的病毒通過接觸到了菜上面,該男子又用手接觸了那把菜,然後通過接觸感染到病毒!當然,這種可能小!

不過,至少通過這個真實病例我們體會到加強防護的重要性!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少出門,少出門,少出門!

這不是口號,關鍵時刻能救命!畢竟,誰也不知道誰會是那個病毒攜帶者!




張文娟呼吸內科醫生


請出入公共場所必須佩戴口罩!佩戴口罩!佩戴口罩!

感染病毒不在於接觸時間,正確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禦病毒!

關注@骨科曉王醫生 獲得更多防毒抗疫知識,守護健康,遠離病毒,為自己為家人負責!

抗擊疫情,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根據官方發佈的內容,整理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來自央視網新聞)。

患者男,56歲,居住於寧波市江北區文教街道雙東路小區, 2月4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確診病例。目前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

經流行病學調查,該患者發病前14天內無疫區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動物接觸史,與江北區之前確診患者不相識。

病發前活動軌跡主要在江北轄區,活動地包括雙東坊菜場、清林閒庭菜場、青林灣三江超市、天水三江超市、江北萬達倪阿姨餐廳等場所。

根據江北區公安部門2月5日公共視頻比對發現,1月23日早上7:47,該患者在雙東坊菜場買菜時與路人(江北區確診患者2: 女,61歲,家住文教街道翠柏西巷,1月19日應約參加祈福活動)在同一攤位有過短暫(約15秒)的近距離共同駐留,且兩人均未佩戴口罩。 目前,已追蹤到患者5密切接觸者共19人,均已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疫情期間到菜場買菜時,記住這幾點

  1. 不要每天去菜場 菜場相對密閉,人群聚集,應儘量減少出入的次數。每次可多采購一些東西,避免每天去採購。
  2. 儘量錯峰採購 應該改變原來趕早買菜的習慣,避免人群過多聚集。建議大家儘量避開購物高峰,若發現菜場人多,可換個時間再去。
  3. 進菜場戴口罩 進入菜場一定要全程正確佩戴口罩,遮住口鼻。手不要接觸口罩外側,更不能拉下口罩交談、進食。
  4. 注意洗手 回到家後,第一件事情要先洗手,然後再把口罩取下來,再洗一次手,避免口罩上的細菌病毒再次汙染手。處理食物前後也需要洗手。洗手前,手部不要接觸眼睛和口鼻。
  5. 與人保持距離
    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因此買菜時與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過多說話,不要爭吵
  6. 咳嗽噴嚏禮儀 採購期間,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使用過的紙巾投放至有蓋垃圾桶,並洗手。洗手前,手部不要接觸眼睛和口鼻。
  7. 必要時消毒 回家後可以用消毒液或消毒溼巾,對門把手、鑰匙、手機等物品進行擦拭消毒。
  8. 配合市場管理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需要,市場均出臺一系列防控的措施,可能為大家帶來不便,但請大家一定要自覺配合。
  9. 健康狀況不佳不要去市場 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者切勿去菜場,症狀輕微的應居家觀察,必要時要去醫院及時就診。

骨科曉王醫生


這個問題關鍵不在於接觸的時間長短,而在於當時環境下病毒的毒力、數量,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首先就報道本身而言,事發時男子沒有戴口罩,確實非常危險。換句話說,如果他當時正確佩戴口罩的話,有機會倖免。

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所謂的飛沫傳播指的是,病人或病原攜帶者在呼氣、打噴嚏或咳嗽時,病毒經口鼻排出,易感者吸入後可引起感染。

口罩能夠對病毒起到有效的隔離作用。美國疾控中心(CDC)曾指出,研究發現,口罩可以捕獲 99.8% 接觸的病毒。

其次,該男子的患病過程之所以能成為熱點關鍵在於『15秒』,這刷新了大家對疾病的認識,讓很多人恐慌不已,有些人甚至開始擔心自己是否會因在人群中多看了別人一眼而被感染。


事實上,該事件中的關鍵並非時間,而在於當時環境下病毒的毒力、數量,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下面我從流行病學的角度說說個人看法:

傳染病的傳染過程是指病原體進入宿主機體後,與機體相互作用、相互鬥爭的過程,該過程又被稱為傳染的發生、發展、直至結束的整個過程。

病原體侵入宿主機體後能否致病,取決於病原體的特徵、數量等,與致病相關的主要特徵包括傳染力、致病力、毒力、抗原性。

傳染力:病原體引起易感宿主發生感染的能力。

致病力:病原體侵入宿主後引起臨床疾病的能力,與病原體在宿主體內的繁殖速度、組織損傷程度及病原體產生毒素的毒性有關。

毒力:病原體感染機體後引起嚴重病變的能力,與致病力的區別在於毒力強調的是疾病的嚴重程度。

抗原性:又稱免疫原性,即病原體的抗原作用於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的抗原識別受體(T細胞受體、B細胞受體),促使其增殖、分化,併產生免疫效應(即抗體)的物質的特性。

明白了上述基本知識後,讓我們假設一下:假設當時處於潛伏期的病人,他所攜帶的病毒數量並不多,毒力也不強,且寧波男子的自身免疫力也不錯,那麼,他被感染或發病的幾率是否就會下降?

當然,事情無法假設。


在此,小葛想和大家說的是,就事件本身而言,大家不要被“15秒”嚇得驚慌失措。雖然,新冠肺炎的疫苗還沒有研製成功,但該病還是可防可控的,且從目前的患病率、重症率、病死率來看,疫情正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在我們無法確定身邊是否有病毒攜帶者,其攜帶的病毒毒力如何、數量多少,自身免疫力能夠對抗時,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

  • 不出門。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 外出時正確佩戴口罩,特別在人流密集,空氣不流通的環境裡。

  • 與他人保持距離,至少1米以上,最好能在2米左右,若要交流可以說得大聲一點。

  • 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葷素搭配,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熬夜,適度鍛鍊,以提高機體免疫了。

  • 外出回來要勤洗手,外套、鞋子最好放在通風的地方晾曬。

最後,小葛要提醒的是:


通過呼吸道傳播的疾病,病毒攜帶者在沒有發病前,部分患者體內的病毒也是在繁殖,也會排出體外的,其傳染性主要取決於以下三點:

  1. 空氣是否流通,流通的環境裡病毒的濃度相對較低,其傳染性也會隨之下降。

  2. 空氣當中病毒的數量有多少,數量越多傳染性越強。

  3. 攜帶者在該區域駐留的時間的長短及排出的病毒的數量。

臨床上,曾接診過一個患者,他因與家人一起去醫院探望患呼吸道傳染病的親戚,當時,他只是在病房外逗留了一下,結果就被感染了。


眼下,新冠肺炎的防控進入關鍵時期,要打贏這場“戰疫”,僅憑奮戰在的一線的醫務人員、專家等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每個人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少出門、少聚集,勤洗手。

看完記得點贊、轉發、評論和收藏哦
更多靠譜、實用的健康知識請關注【小葛聊健康】
個人見解,歡迎各位大神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