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下崗女工到集團老總,煌上煌徐桂芬靠8平米小店幹出百億財富

她在菜市場工作了13年,卻在41歲失業下崗。為了養家,她一腳踏入醬鴨市場,歷經20年溝溝坎坎,她一手締造出過百億的醬鴨帝國,她就是煌上煌的創始人徐桂芬。


41歲下崗女工到集團老總,煌上煌徐桂芬靠8平米小店幹出百億財富


1951年10月,徐桂芬出生在江西南昌,兄弟姐妹八個,徐桂芬排行老四,好在父親在蔬菜公司任職,肉雖然沒有,蔬菜還是管夠的。


但是1966年文革一來,父親被關進牛棚,菜葉也吃不上了。家中有8張要吃飯的嘴,而母親一個月僅有3塊錢的工資,現實真是能把人逼瘋啊。


母親頭髮一天比一天白,15歲的徐桂芬決定為家裡做點什麼,當她看到火車站口一批又一批進京的串聯學生,馬上有了主意“就賣大碗茶!”


從此,南昌火車站旁,出現了一個小姑娘,一手提著水壺,一手端著茶碗,在學生隊伍中不停穿行。一碗一分,一天下來,運氣好的話能掙上三毛多。


可惜,賣茶的日子也沒多久。在“我們也有一雙手,不在城裡吃閒飯”的號召下,17歲的徐桂芬被下放到奉新農村接受勞動改造。


為了早日摘掉“資產階級小姐”的帽子,徐桂芬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但是,從小在城裡長大的她哪裡吃不消,動不動就在昏倒在水田裡,有一次還差點休克過去。


為了養家,徐桂芬做起肉皮加工的買賣,天沒亮就到市場上收購肉皮,拿回家後用開水煮,颳去油脂,再用冷水浸泡、晾曬。一到冬天,徐桂芬10根手指腫得就跟10根大蘿蔔一樣。


但是,即便那樣,也解決不了一家人的溫飽。此後她還做過臘腸,賣過拆骨肉,調過餃子餡,不過都無疾而終。


41歲下崗女工到集團老總,煌上煌徐桂芬靠8平米小店幹出百億財富


創業必須吃苦,但多動腦筋才能將做大,徐桂芬開始思考有什麼商機更有發展前景。徐桂芬在食品公司呆了多年,對食品市場非常熟悉,於是她從南昌市的菜市場入手做了一番調查。那些年打拼“小生意”的經歷,倒是讓她摸清了市場,也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機。


1991年底,徐桂芬在家附近一個菜市場發現買滷菜的人特別多,每個攤子前面都人頭攢動。


1993年,徐桂芬用1.2萬元的全部家當,在南昌繩金塔下開了一家不足8平米的“煌上煌”滷味店,希望自己輝煌之後再創輝煌。


煌上煌起步卻毫不輝煌,由於沒有特色,即便徐桂芬每天干16個小時,一天也只能掙到200元毛收入,她自己可以不要命,滷菜師傅就不幹了,半個月後乾脆不辭而別。


沒辦法的徐桂芬,只好高薪挖來一位大廚,這個大廚手藝好,滷料好吃,從此徐桂芬的滷菜天天賣光。



丈夫怕徐桂芬氣出病來,就勸她去外地散心。


一次偶然的機會,徐桂芬在蘇州遊玩時,品嚐到了一家當地醬鴨,口味很是獨特,恰巧這家店主不打算繼續做了,經過一番交涉,徐桂芬用6000元買下了醬鴨的配方,並挖走了兩個蘇州當地的醬鴨師傅,回南昌後,經過了300多次的試驗,第一鍋“煌上煌”的醬鴨面世了。


為了讓醬鴨一炮打響,徐桂芬把醬鴨切成小塊插上牙籤,用一個臉盆裝著擱在滷菜店顯眼的地方,請市民免費品嚐。一時間,“煌上煌醬鴨真好吃”的說法如同廣告詞般在南昌大街小巷流傳。



“一隻醬鴨”讓徐桂芬的事業飛速發展,也讓煌上煌坐上了南昌、江西熟食品品牌頭把交椅,奠定了其走向全國的基礎。


41歲下崗女工到集團老總,煌上煌徐桂芬靠8平米小店幹出百億財富


煌上煌除了在門店數遠超過周黑鴨,其營收、淨利、市值,在季度看來,還未能趕超周黑鴨和絕味。分析“鴨脖三雄”的商業模式可知,休閒滷製品行業頭部企業主要以“直營+加盟”和直營為主的模式,前者以絕味食品、煌上煌為代表,後者代表企業則是周黑鴨。



喜歡本文的親們,

請在頁尾留言,點在看,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