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一群“戰疫”中最美麗的逆行者

她們是一群“戰疫”中最美麗的逆行者!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當下,湧現出了許多的平民英雄,她們是這場“戰疫”中最美麗的逆行者,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疫情吹哨人張繼先女醫生。

誰才是真正的吹哨人?

網絡上關於這個話題的爭論不小,其實評判的標準很簡單:

一是這個病毒到底是誰第一個發現的?

二是誰第一時間將這個病毒上報給上級主管部門的?

我們先來看看張繼先發現疫情的經過:

2019年12月26日上午,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附近小區的一對老兩口因發燒、咳嗽看病,當時兩人是自己走到醫院來看病的,拍出來的胸部CT片,卻呈現出與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的改變。張繼先讓老兩口叫來他們的兒子做檢查,兒子沒有任何症狀,但CT一照,肺上也有那種表現了。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了這個以前從未出現過的肺炎病毒。

同一天,還來了一位華南海鮮市場的商戶,一樣的發燒、咳嗽,一樣的肺部表現。

12月27日,她把這四個人的情況向業務院長夏文廣、醫院院感辦和醫務部作了彙報,醫院立即上報給江漢區疾控中心。

12月28日、29日兩天,門診又陸陸續續收治了3位同樣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病人,這一下就有7個一樣的病人了。

張繼先敏銳地意識到情況不對,立即又向醫院進行了報告,並建議醫院召開多部門會診。

12月29日,經過多部門會診後,分管副院長夏文廣立即決定:直接向省、市衛健委疾控處報告。

12月29日傍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業務副院長黃朝林和ICU主任吳文娟來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逐一查看了這7個病人,接走了6位病人。


她們是一群“戰疫”中最美麗的逆行者


再來看李文亮發現疫情的經過:

李文亮,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2019年12月27日,張繼先向主管部門上報了在武漢發現新型傳染病。

12月30日,李文亮在微信群內提醒同學和同事在武漢發現類似ASRS冠狀病毒,讓他們多加註意的防範,並沒有發佈到其它平臺。

李文亮應該是將疫情發佈到外界的第一人,遺憾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相反,1月8日,派出所將李文亮傳至所內並訓誡。

雖然從專業與時間上都可以看出,李文亮不是吹哨人,但是他的負責的心態卻值得讚賞,至少是他讓外界第一時間瞭解到肺炎的嚴重性。

所以說,張繼先是這次疫情的吹哨人,正是她,首先發現了病毒,並及時向上級進行了彙報,第一個為疫情防控工作拉響了警報,為此,2月6日,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決定給予在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張定宇、張繼先記大功獎勵。

騎行了300公里回武漢的96後女醫生

她叫甘如意,96年10月出生,本已放假回家的她,在疫情發生時,毅然對媽媽說:我要回去上班!由於當時交通已管制,只能騎自行車回去,媽媽問她:“300多公里,咋騎車,安全嗎?”,“我騎一段少一段”,女兒答道。

就這樣,這個96後女兒,靠手機導航,騎自行車,輾轉4天3晚,從公安縣農村抵達江夏金口衛生院上班。從公安縣斑竹壋鎮楊家碼頭村到武漢市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範湖分院300多公里。

平凡的人往往在逆境中會綻放出高於常人的人性的光輝。


她們是一群“戰疫”中最美麗的逆行者


她們是一群“戰疫”中最美麗的逆行者


疫情中逆行的郎冰凝

郎冰凝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婦產科的規培醫生,年前從武漢回老家探親,得知武漢疫情形勢嚴峻後,郎冰凝主動請纓,在得到“緊急支援通行證明”後,毅然決定奔赴武漢。

一場愛心拉力於是拉開了,D785次列車列車長趙玉昆親自迎接這位特殊的旅客:郎冰凝,併為她一路開綠燈,D785次列車到達昆明南站後,列車長趙玉昆將郎冰凝交給了G1540次列車的列車長張峻豪,列車長張峻豪同樣也為這位白衣天使開了綠燈,使得郎冰凝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工作崗位。

為了他人的安全,捨棄個人的安危,為了一國的安全,犧牲了一城的正常生活,這是什麼?這就是奉獻。

疫情中逆行的鄉村女醫生熊豔焰

熊豔焰是桃源縣佘家坪鄉三聖殿村的婦聯主席及村醫。疫情發生之後,熊豔焰醫生每日給湖北返鄉人員測體溫是她最擔心的事。熊豔焰表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是村醫,非常時期,我不能只為個人,更多的是要對村民生命安全與健康負責。從大年初三以來,全村範圍內排查登記湖北返鄉人員10戶21人。

淄博39歲女醫生大年初一奔赴武漢

她是淄博市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科的呂紀玲,1月25日大年初一晚,本是闔家團圓之時,淄博9名白衣戰士卻暫別家人,踏上緊急援馳武漢抗擊疫情之路,成為“最美逆行者”!呂紀玲就是其中的一位女醫生。

妻子要出發了,一八米的山東大漢像孩子一樣哭了!

呂紀玲回憶起當初的情形說:“剛接到通知的時候,我愛人跟我說,‘既然讓你去就去’。聽他這麼說,我還埋怨他一點都不擔心我。”而真正到了分別時刻,身高一米八的山東大漢卻像個孩子一樣抱著呂紀玲哭了起來,“你太丟人了,這麼大人了還哭!

媽媽要去武漢,12歲的女兒趴在窗外喊“早點回來!”

呂紀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出發前,她回家看了看兩個孩子。“當時只跟老大說了,她哭著跟我說不要走,但孩子12歲了,也知道不去是不可能的,最後跟我說讓我多吃點好吃的。”臨走之時,大女兒在窗戶邊看著呂紀玲,喊了一句“早點回來!”聽到這句話,一向堅強的呂紀玲心裡五味雜陳,“孩子由爺爺奶奶照顧,我也覺得平時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有些對不起他們。”

記者問她為什麼要去,她說:“疫情就是命令,我們醫護人員這個時候就要上,我是一名呼吸科的醫生,這個病是我對口的專業,換句話講這也是我的本職工作。”

醫者仁心,在平時也許看不出來,但是當重大疫情來臨之時,她們的一舉一動無愧於這個詞,她們不僅是病毒的剋星,也是我們大家眼中的白衣天使,庇護著天下的黎民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