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區:關注“一老一小”群體“硬”防控不忘“暖”服務


河西區:關注“一老一小”群體“硬”防控不忘“暖”服務

2月7日下午,在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河西區副區長李麗君介紹了自1月24日我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河西區迅速行動,積極作為,多方發力,聯防聯控,依法科學有序開展各項防控工作。

一、確保“四下”“三到”實行網絡化管理。即確保“力量下網格、服務下網格、管理下網格、責任下網格”,確保做到敲門到戶、排查到人、宣傳到位。河西區把14個街道辦事處,150個社區的人、地、事、物、組織等各類要素全部納入基礎網格管理之中,精細、精準、精確抓好排查防控。黨員幹部主動出列、衝鋒在前,街道社區工作者、志願者積極奉獻、參與其中,摸索出“網格化包保+樓棟常態化保障”,“微信小程序問卷摸排”,“每日視頻電話工作例會”,“心理熱線安撫疏導”等創新工作招法,有效提升了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二、重點預防關注“一老一小”群體。目前河西區有28家養老機構,住養老人1481人,工作人員406人。河西區成立專項工作組,對養老機構實行臨時全封閉管理等防控措施,著重對房間、食堂等人員集中區域通風、消殺,強化對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員的身體情況監測,指導做好個人防護,加大資助幫助,組成專門服務團隊,全面加強防控物資供應,累計送去1450斤消毒液原液、5100個口罩、69支測溫槍,同時安排企業做好米麵油蔬菜等生活物資配送。教育部門嚴格落實防控措施,按照“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要求,發揮區域教育資源優勢,用好河西特色課程資源平臺,提供“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3萬餘課時的課程資源;用好河西教育在線課堂平臺,為全區6萬餘名中小學生和5000餘名教師提供在線課堂賬號,讓學生“便學、願學”。

三、防控“硬”、服務“暖”並重。目前河西區已經按照相關要求,對全區756個自然小區嚴格出入口管理,每個小區保留1至2個出入口,配備“五個一”監測防護用品,即一支測溫槍、一個登記本、一瓶消毒液、一個小喇叭、一套宣傳資料,對返津來津人員網格化動態排查,不漏一戶、不漏一人。通過街道、社區等基層一線,開展溫馨提示、預約服務、健康諮詢和心理疏導,得到居民高度認可,居民自發用送口罩、消毒液等多種方式向工作人員表示慰問,共同築牢疫情防控的基礎防線。

四、全力以赴為疫情防控提供堅實保障。紮實做好隔離醫學觀察點建設工作,建成8個隔離醫學觀察點,共設置1001個單獨隔離房間,隨時能夠接收密切接觸者。按照更高標準加快改建河西醫院發熱門診,確保2月15日前完工投入使用,抽調精幹醫療工作組進駐,提供有效的醫療診斷保障。以“一盤棋”思想做好人財物準備,已經投入2251萬元用於防疫,全力以赴提供物資保障,確保萬無一失。全力保障醫用物資調配儲備、居民生活必須品供應和價格穩定,堅持嚴、狠、硬,堅決整治違背一級響應的行為。目前全區28家菜市場正常開放,7家大型超市正常營業,老百姓生活有保障、有秩序,總體保持穩定。各部門對駐區企業開展大走訪,瞭解企業復工復產方面存在的困難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幫助,為企業服好務。眾多企業也表示將做好準備,按照統一要求復工復產,保障城鄉運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和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必需,為疫情防控做出貢獻。

記者提問:針對老人比較集中的養老機構,河西區做了哪些疫情防控工作?

答:河西區區委、區政府始終高度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工作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點,全封閉,自1月24日起,就對全區28家養老機構採取了“全封閉”管理,阻斷病源。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部專門成立養老機構專項工作組,組建養老機構“全封閉”應急保障工作小組,制定工作預案,籌措保障物資,確保養老機構“全封閉”期間正常運轉。

第二點,全覆蓋。區民政部門和養老機構所屬街道,每日分別對全區養老機構進行全覆蓋巡查,重點檢查“全封閉”落實情況,查看老人、員工體溫監測記錄和機構消毒記錄,嚴防死守,確保打贏防控阻擊戰。

第三點,暖心服務。封閉之後,養老院的老人是不允許親屬探望的,我們用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老人,用微信視頻幫助老年人和家屬有溝通和聯繫,讓他們院內生活得到更多保障,並且在情感上有更多的認同。

第四點,個性化服務。全封閉的管理,有些老年人面臨問題在養老院住宿期間,身體不適,衛健系統派醫護人員到養老院對老人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遇到水電暖的問題,住建委的下屬單位,及時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特別是掛甲寺街積極配合老人院工作,為需要去醫院透析治療不能返院的老人,及時安排臨時住宿酒店,解決老年人透析的問題,讓每一個老人得到最好的照顧。在疫情戰役中,我們通過有效的工作,保證老年人的健康安全、生活安心。

記者提問:針對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河西區如何保障學生學習?

答:1月28日全市“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專項工作部署會召開後,河西教育系統迅速落實相關具體舉措,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需求,有的放矢確定了具體工作舉措。

針對中學初、高三年級學生需求,確定了“畢業年級學生‘在線上學’”的學習形式,合理調整學生作息時間。同時,組織全區23名優秀教師集中準備中、高考專題複習指導課,並邀請2位心理及衛生方面的老師,為畢業年級學生提供備考和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心理輔導和知識普及。此外我們還在“河西教育在線課堂平臺”和“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中,準備了3萬餘課時的教學資源作為課程保障。

針對中學非畢業年級和小學的學生,我們以涵蓋中小學、幼兒園、職業教育在內的“河西區特色課程平臺”為依託,以各學校、各年級一線教師提供的“預習指導‘微課’”及“趣味學習工具包”為資源,供學生在線學習。學生可登錄平臺,找到自己所屬年級的老師,自主選擇感興趣或相對薄弱的知識點,來進行預習或學習。同時,該平臺提供學生和老師線上溝通、交流、答疑解惑的互動功能,實現學生在家裡能看見、能聽見、能找見“自己的老師”,老師在“崗位上”能聯繫、能知曉、能反饋“自己的學生”。

針對學前教育,我們落實“兩資源,一指導”原則,通過個性化家庭教育指導以及推送防疫知識和品德、習慣養成教育微視頻等內容,幫助家長在家實施科學保育教育。

截至目前,中學畢業年級已有涉及8所中學的近40位教師準備好可供學生自主學習的豐富課程資源。同時,我們還將指導學生選擇使用“天津市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平臺開展學習。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滿足延學期間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家長了解到孩子雖然沒有到校上課,但是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始終在教、在問、在管。(津雲新聞記者 劉暢 侯沐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