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关注“一老一小”群体“硬”防控不忘“暖”服务


河西区:关注“一老一小”群体“硬”防控不忘“暖”服务

2月7日下午,在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河西区副区长李丽君介绍了自1月24日我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河西区迅速行动,积极作为,多方发力,联防联控,依法科学有序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一、确保“四下”“三到”实行网络化管理。即确保“力量下网格、服务下网格、管理下网格、责任下网格”,确保做到敲门到户、排查到人、宣传到位。河西区把14个街道办事处,150个社区的人、地、事、物、组织等各类要素全部纳入基础网格管理之中,精细、精准、精确抓好排查防控。党员干部主动出列、冲锋在前,街道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奉献、参与其中,摸索出“网格化包保+楼栋常态化保障”,“微信小程序问卷摸排”,“每日视频电话工作例会”,“心理热线安抚疏导”等创新工作招法,有效提升了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二、重点预防关注“一老一小”群体。目前河西区有28家养老机构,住养老人1481人,工作人员406人。河西区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养老机构实行临时全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着重对房间、食堂等人员集中区域通风、消杀,强化对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员的身体情况监测,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加大资助帮助,组成专门服务团队,全面加强防控物资供应,累计送去1450斤消毒液原液、5100个口罩、69支测温枪,同时安排企业做好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物资配送。教育部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按照“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要求,发挥区域教育资源优势,用好河西特色课程资源平台,提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3万余课时的课程资源;用好河西教育在线课堂平台,为全区6万余名中小学生和5000余名教师提供在线课堂账号,让学生“便学、愿学”。

三、防控“硬”、服务“暖”并重。目前河西区已经按照相关要求,对全区756个自然小区严格出入口管理,每个小区保留1至2个出入口,配备“五个一”监测防护用品,即一支测温枪、一个登记本、一瓶消毒液、一个小喇叭、一套宣传资料,对返津来津人员网格化动态排查,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通过街道、社区等基层一线,开展温馨提示、预约服务、健康咨询和心理疏导,得到居民高度认可,居民自发用送口罩、消毒液等多种方式向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基础防线。

四、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保障。扎实做好隔离医学观察点建设工作,建成8个隔离医学观察点,共设置1001个单独隔离房间,随时能够接收密切接触者。按照更高标准加快改建河西医院发热门诊,确保2月15日前完工投入使用,抽调精干医疗工作组进驻,提供有效的医疗诊断保障。以“一盘棋”思想做好人财物准备,已经投入2251万元用于防疫,全力以赴提供物资保障,确保万无一失。全力保障医用物资调配储备、居民生活必须品供应和价格稳定,坚持严、狠、硬,坚决整治违背一级响应的行为。目前全区28家菜市场正常开放,7家大型超市正常营业,老百姓生活有保障、有秩序,总体保持稳定。各部门对驻区企业开展大走访,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企业服好务。众多企业也表示将做好准备,按照统一要求复工复产,保障城乡运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和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必需,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记者提问:针对老人比较集中的养老机构,河西区做了哪些疫情防控工作?

答:河西区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点,全封闭,自1月24日起,就对全区28家养老机构采取了“全封闭”管理,阻断病源。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专门成立养老机构专项工作组,组建养老机构“全封闭”应急保障工作小组,制定工作预案,筹措保障物资,确保养老机构“全封闭”期间正常运转。

第二点,全覆盖。区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所属街道,每日分别对全区养老机构进行全覆盖巡查,重点检查“全封闭”落实情况,查看老人、员工体温监测记录和机构消毒记录,严防死守,确保打赢防控阻击战。

第三点,暖心服务。封闭之后,养老院的老人是不允许亲属探望的,我们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老人,用微信视频帮助老年人和家属有沟通和联系,让他们院内生活得到更多保障,并且在情感上有更多的认同。

第四点,个性化服务。全封闭的管理,有些老年人面临问题在养老院住宿期间,身体不适,卫健系统派医护人员到养老院对老人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遇到水电暖的问题,住建委的下属单位,及时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特别是挂甲寺街积极配合老人院工作,为需要去医院透析治疗不能返院的老人,及时安排临时住宿酒店,解决老年人透析的问题,让每一个老人得到最好的照顾。在疫情战役中,我们通过有效的工作,保证老年人的健康安全、生活安心。

记者提问:针对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河西区如何保障学生学习?

答:1月28日全市“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专项工作部署会召开后,河西教育系统迅速落实相关具体举措,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需求,有的放矢确定了具体工作举措。

针对中学初、高三年级学生需求,确定了“毕业年级学生‘在线上学’”的学习形式,合理调整学生作息时间。同时,组织全区23名优秀教师集中准备中、高考专题复习指导课,并邀请2位心理及卫生方面的老师,为毕业年级学生提供备考和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心理辅导和知识普及。此外我们还在“河西教育在线课堂平台”和“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中,准备了3万余课时的教学资源作为课程保障。

针对中学非毕业年级和小学的学生,我们以涵盖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在内的“河西区特色课程平台”为依托,以各学校、各年级一线教师提供的“预习指导‘微课’”及“趣味学习工具包”为资源,供学生在线学习。学生可登录平台,找到自己所属年级的老师,自主选择感兴趣或相对薄弱的知识点,来进行预习或学习。同时,该平台提供学生和老师线上沟通、交流、答疑解惑的互动功能,实现学生在家里能看见、能听见、能找见“自己的老师”,老师在“岗位上”能联系、能知晓、能反馈“自己的学生”。

针对学前教育,我们落实“两资源,一指导”原则,通过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以及推送防疫知识和品德、习惯养成教育微视频等内容,帮助家长在家实施科学保育教育。

截至目前,中学毕业年级已有涉及8所中学的近40位教师准备好可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丰富课程资源。同时,我们还将指导学生选择使用“天津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开展学习。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满足延学期间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家长了解到孩子虽然没有到校上课,但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始终在教、在问、在管。(津云新闻记者 刘畅 侯沐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