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要“靜置兩小時”?別信謠言

近日,有網友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這樣的信息:“自來水加大氯氣注入,要靜待2小時候使用”,此消息是否屬實呢?

「闢謠」給水排水 |自來水要“靜置兩小時”?別信謠言

據瀋陽水務集團工作人員介紹,根據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出廠水餘氯不得小於0.3毫克/升,自來水管線末梢餘氯不得小於0.05毫克/升,才能保證持續殺菌、消毒,確保水質安全。餘氯量只要在國家標準範圍內,自來水就是安全的。

瀋陽水務集團嚴格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生產和輸送自來水,並加強水質監測,確保出廠水水質符合國家標準,請廣大市民放心飲用,不用為此感到焦慮不安。不論取自何處的原水,都有被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等多種微生物汙染的可能,我們所熟知的霍亂、傷寒、痢疾、腸炎等疾病都可以通過飲用水傳播。因此,水源原水必須淨化、消毒,切斷介水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才能送到千家萬戶,成為大家每天使用的自來水。自來水的消毒方法很多,技術最成熟、應用最普遍還屬氯消毒(包括液氯、氯氣、次氯酸鈉、氯胺等)。防止介水傳染病,維護人體健康,氯可以說是“大功臣”。

科普知識:

氯消毒的發明與應用

1850年前後,英國倫敦爆發了數次霍亂,數萬市民在霍亂中喪生。為了防止霍亂繼續爆發,英國人在1897年首次用氯氣對自來水進行消毒,結果出人意料的好。20世紀初,氯消毒被廣泛應用於給水處理之中,使得通過生活用水傳播的細菌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時至今日,不斷有新的消毒工藝被髮明並投入應用,但氯消毒法依然是殺菌消毒的一大主流。

「闢謠」給水排水 |自來水要“靜置兩小時”?別信謠言

氯是如何消毒殺菌的?

氯在常溫下為黃綠色氣體,具有強烈刺激性及特殊臭味,氧化能力很強,與水反應時,生成次氯酸(HCIO)和鹽酸(HCI),氯的滅菌作用主要依靠次氯酸,因其是體積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擴散到帶有負電荷的細菌表面,具有較強的滲透力,能穿透細胞壁進入細菌內部。氯對細菌的作用是破壞其酶系統,導致細菌死亡,而氯對病毒的作用,主要是破壞核酸,致病毒死亡。

「闢謠」給水排水 |自來水要“靜置兩小時”?別信謠言

氯消毒有副作用嗎?

用化學方法消毒,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在消滅水中病毒細菌的同時,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消毒副產物。為了控制消毒副產物的生產,在淨水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氯的投加量。

為控制自來水中的消毒副產物,各國都制定了嚴格的標準。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對三滷甲烷、滷乙酸、三氯乙醛、溴酸鹽、甲醛、氯酸鹽、亞氯酸鹽等主要的消毒副產物提出了衛生安全性的限值要求。水廠生產的自來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可放心飲用。

有沒有更加安全的消毒方法?

對更安全的新消毒劑研發,一百多年來都沒有停止過,曾使用過的消毒方法也有幾十種,比如早年間的漂白粉、碘等。但在安全性、消毒效果等多方面綜合考量之後,仍舊是氯消毒“勝出”。

其他方法VS氯

臭氧、紫外線的消毒技術國內也在研發使用,但就實際而言,很難單獨使用。

臭氧比氯殺菌效果好,可能產生的溴酸鹽和甲醛等副產物,種類和數量相比氯來說都較少。但它對於消毒有選擇性,比如綠黴菌青黴菌等細菌,臭氧就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將其殺死。而且臭氧作為消毒劑使用時,時間很短便會散去,無法持續殺菌,因此需要與氯拍檔“登場”。

紫外線目前也難挑大旗,多作為氯的輔助。因為它雖不產生消毒副產物,但無持續殺菌能力,會有細菌復活現象出現,對於渾濁水質或有懸浮物的水源,殺菌能力會大大降低。

自來水中有氯味,是氯超標嗎?

氯投入到水中後,除了和水中的微生物、有機物、無機物等作用消耗掉一部分之外,還剩餘氯的量。餘氯可以達到持續消毒的作用。

因此,飲用水中必須保證一定的餘氯量,才能有效抑制配水管網中的細菌,如大腸桿菌等微生物的繁殖而影響水質。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集中式給水出廠水餘氯不低於0.3mg/L,管網末梢水不低於0.05 mg/L。正常情況下,由於用戶距水廠有遠有近,管網中餘氯含量大小會有一定差異,用戶對水中氯味的感覺也會不同。

市民如發現自來水中有輕微氯味,說明水中有餘氯存在,屬正常現象,可放心使用。市民將接的自來水燒開飲用的過程中,氯氣就已經分解揮發了。

另外,餘氯雖然對人體無害,但是對觀賞魚等小生物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養魚先養水,只需將自來水晾曬幾天,或添加除氯劑處理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