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這次疫情改變了那些生活?又出現了哪些新商機?

這個冬春之交,“新冠疫情”蓋過了一切。說實話,咱們經歷了好多頭一次!頭一次春節假期延長,頭一次中小學開學延遲,頭一次讓我們這幾代“出生和成長在和平年代的人”,都感受到了“戰時狀態”,我們很清楚“新冠病毒”就是目前我們最大的敵人,只是主戰場在醫院,戰士是醫務工作者,而且這是一場“黨領導的人民戰疫”---“全民戰疫”。

從2020年2月6日晚上10點開始,“文亮醫生”刷爆了新媒體,其實我們已經在朋友圈中為這具善良的靈魂舉辦了一場“國葬”,我們深知李文亮醫生將與歷史上的那些偉大的醫者同行,而他們的醫格是相通的---“為吾輩國人安好”。

而所有表達了哀思的人也是心意相通的---“願吾國安好”。


(半月談)這次疫情改變了那些生活?又出現了哪些新商機?

李文亮醫生獻血


所以,在2020年2月7日,讓我們回頭理性的看一看,這次疫情改變了我們生活、心態的哪些方面,同時又創造了哪些新的機遇。

第一個方面:還是得靠黨和國家。

很多喜歡泡論壇刷微博的人會發現,鍵盤俠們不吱聲了,水軍也偃旗息鼓,偶有謠言很快會被明辨、闢謠與唾棄。相反,這段時間朋友圈裡看到最多的是“好好宅在家,不給國家政府添亂”的每一條民意民聲---沒有修辭,沒有噱頭,民聲就是這麼樸實和普世。“管好自己和家人,就是對國家民族最大的貢獻”瞬間成了全民共識,其實所有中國人心裡都對正能量有著巨大對“善”的向心力。


(半月談)這次疫情改變了那些生活?又出現了哪些新商機?


但是潛意識裡我們也很清楚,“理性”是因為知道有人在給我們兜底--黨和國家。年前那一天,咱們每家每戶差不多開始陸續接到社區、單位的黨員打來的電話,可以聽出來他們還有很多電話要打,但是詢問了基本情況之後還是會很暖心的叮囑幾句。

我們無法知曉,全國有多少黨員同一時間在挨家挨戶撥打著電話,如果有這個大數據,我相信繪製出來的全國通話地圖會很暖心。因為“打電話”這兩年已經不是通訊主流了,這時候接到這樣的電話,聽到有人關心自己,你心裡會不會有些不一樣的感觸?

潛移默化中我們雖然感覺到了防疫事態在升級,但我們的心態也在升級,因為有底。

大年初二,武漢的一群自媒體小夥伴用無人機拍攝了當地幾乎是空城的視頻,全國瘋傳。其實幾天後我們從自己朋友圈可以看出來,每座城市都已經開始實施內部管控了,大家都宅在家,街頭上能看到的人其實都是黨員和志願者,他們在做動員宣傳。有沒有想過,此時敢於暴露在外,是需要勇氣的,是人都會害怕,但是....

疫情的這段時間,有很多人在為了我們而面對生命的威脅,所以我很確定的是,此時的存在感不是刷出來的,不是為了前途和晉升,是明明心裡也很害怕,但還是要深吸一口氣,帶上口罩去直面未知。每個人心裡此時都是五味雜陳,“他們”卻無暇深思。

第二個改變:開始感受到真正的家。

前幾年,咱們國人在奮鬥的路上跑得很快,每一年也就春節這段時間能跟家人相處,但是往年的七天假期中有一半時間趕路--回家路走親戚串門戶,有一半時間在補覺和放空。如果崗位特殊,企業開工早,可能在家時間都不到七天,說實話,往年春節能與自己的“至親”相處超過三天也不容易。

今年不一樣了,“建國以來最長的一個春節”,這個春節我們不用倒數著假期過日子了,讓很多忙碌的人真正慢下來了,能去感受“家”。我相信這段時間跟我們家一樣,祖孫三代一起宅家防疫的不在少數,你的生活是不是這樣的:

早晨起來,邊跟家人討論最新的疫情邊吃早飯。吃完飯,老媽或者老爸討論一下今天會派誰出去採購一下物資,回來之後分享一下沿途的見聞,然後告訴你,咱們家的這些存貨能吃一個月的。

家裡有小寶的,白天很長一段時間的歡聲笑語都圍繞著他(她),看著小寶的賣萌,心裡會想“有家真好,還有點莫名的想哭”。

家裡沒小寶的,估計也為十個月之後的家庭大事在做著準備,春天來了。

家裡有大寶要高考的,一家人其實會有些擔憂,有些課還沒上完,開學推遲了這咋辦?轉念一想,全國都這樣,到時候國家肯定會有個說法,到時候再說吧!但是要給大寶加點壓力,放假不放學!還是要好好看書做題,推開大寶房門進去的時候,大寶剛把手機藏好。

家裡的老人們會從大年初八(2月1日)開始擔心一件事兒,還有十幾天就到了發退休工資的日子了,能按時發麼?是不是應該去銀行問問?要不先給幾個老同事打個電話?這時候兒子從朋友圈看到市政府給老人們一封信,說一切照舊,按時足額,一家人歡聲笑語。

(半月談)這次疫情改變了那些生活?又出現了哪些新商機?


當然,也因為相處的時間長的太多了,很多家裡會有些不適應,從大年三十到初三的這段時間,一般都沉浸在歡聚的喜悅和對疫情的關注上。初四之後到初十左右這段時間,是“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些不太順眼”的時間,老輩兒的生活作息,兒孫兒的生活作息,自己的生活作息還有宅家的難受勁兒都開始發作了,如果這幾天你在小區裡散步你會聽到每一幢樓裡都有些吵架聲,小孩的哭鬧聲,但是過了初十就消停了。

初十之後的朋友圈,除了疫情就是曬做飯的了,一家人已經開始把心思花在做飯上,食材麼就這些了,怎麼才能不重樣呢?全家人開始一起攻克這個難題。

吵吵鬧鬧、歡聲笑語---中國人家的加長版中國年。

第三個改變:自娛自樂

“原計劃帶家人泡溫泉的,都變成了泡澡;原計劃跟朋友桌遊的,都變成了跟爸媽打麻將”。客廳裡打乒乓球、羽毛球、陪兒子躲貓貓,浴缸裡釣魚,臥室裡K歌,經過幾天下來,最大的感觸還是房子太小了,未來幾年一定要換套大的!最好是別墅!估計疫情過後,房地產也可能春回大地,因為住了才覺得“家還是要再大一點”。

當然還有人報了網絡視頻班,學什麼的都有,這就催生了整個付費學習的爆發,得到APP,今日頭條付費專欄的授課業務增長預計在30%以上。

K歌軟件,網絡電視等軟件付費量暴增。我爸那天感慨:“邊鋒遊戲--湖州紅五紅十”這樣的小眾網絡打牌室都比平時多開了好幾個場。

其實這就是咱們國家的超大規模性所導致的,尤其是當關上一扇窗的時候,可能就給某些領域開出了一扇門,比如說以下幾個領域。

第四個改變:小區門口的那幾家超市

婆婆媽媽們買菜不方便了,但是找到了很好的新端口---小區門口的百貨超市或者是水果超市。

疫情來之前,其實“婆婆媽媽”這個人群的市場已經被門口小超市的“微信營銷方法”打開了,尤其是在水果和蔬菜領域,大約一年半前開始,很多小區的水果超市小超市,紛紛建立起微信群,並在主婦人群裡擴散開來。

而今年這個疫情時期,我家小區門口一家水果超市,就沒關過門!水果蔬菜飲料大米啥都賣。我每天都能聽到我媽手機外放的店鋪老闆和小區業主的語音:

“老闆,臍橙你哪裡還有麼?”

“就剩十箱了,先到先得!”

“給我留一箱,2幢304室,我是王阿姨!”

“給我也留一箱,2幢5樓的張阿姨!”

“啊喲不好意思,剛才有幾個阿姨都來買走了,還有一箱,你們倆同一幢的分一下啊!”

“好的好的,我去拿來,我們分一下好了。”

“老闆幫我們分一下,現在特殊時期,當面分不衛生的!”

“好咧,分好了,你們自己來拿!”

婆婆媽媽們喜歡發語音,我乍聽一耳朵都感覺老闆忙不過來了,不過估計這十幾天賺了不少。

(半月談)這次疫情改變了那些生活?又出現了哪些新商機?


年前我買了個無人機,想在過年這幾天宅家玩玩,結果質量有點問題要退換貨,可是從初三開始順豐這樣的物流很多貨物都已經限制寄遞了,因為普通陸運體系關閉,電子類又上不了飛機。所以我很好奇“為什麼門口小超市的果蔬物流那麼暢通?”,原來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冷鏈物流體系,跟我們平時淘寶的物流是兩碼事,所以你看,2003年非典時候成就了淘寶,成就了虛擬經濟,但是這次疫情,反而讓實體經濟獲利,因為這十幾年裡,舊實體經濟利用線上網絡構建起了一個新的實體經濟網絡,尤其在這次疫情期間取得了質的飛躍。

那麼,媽媽們為什麼喜歡在小超市買生活物資呢?一方面是這樣的冷鏈物流比較安全,一方面是畢竟人家有門店,媽媽們喜歡這種實體購物--踏實的感覺,還有一方面,“微信群裡購買,門店取貨”的形式,是一種“社交購物模式”,婆婆媽媽們喜歡在群裡發語音詢問價格,也喜歡騎著電瓶車去取貨的感覺,“雙手能為家人而粗糙是一種驕傲”、“能用互聯網的方式購物又很潮”。

2020年,經歷過這次疫情後,婆婆媽媽們對門口超市的信任度會空前的高漲,因為“小區門口小超市”從媽媽們的“周圍人”變成了“熟人”,甚至是“可信賴的熟人”,這會是2020年以後投資的一個巨大風口,就看“小區門口小超市們”怎樣在未來做好“熟人經濟”了。

同時伴生著改變的,還有小超市們自己的那套物流體系,怎樣更加聰明的宣傳和進一步樹立“安全衛生可靠的家門口物流體系”,這些都是這次疫情之後將會新拓展出的市場。既然說到了物流,我們就乾脆延伸一下。


第五個改變,物流業的改變。

還是要對比一下非典,非典時也有一定程度的管控,很多出現疫情的城市和社區生活物資的購買上不方便,於是淘寶脫穎而出,當然還有物流業,物流配送一下子在後來的日子裡成為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是這次疫情,人們對物流本身開始擔憂,包裹上會不會有病毒?送貨的人會不會攜帶病毒?所以,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陸運物流被限制,空運被保留,因為空運的檢測相對較安全,同時非常時期,路都被封了,陸運如何暢通?

這種憂慮會在往後的一到兩年內延續下去,這就是可以出現巨大投資回報的另一個風口----“讓無人機出現在無人領域”!


(半月談)這次疫情改變了那些生活?又出現了哪些新商機?


沒錯,就是我們所說的無人機送貨。無人機物流前幾年一直被人反覆的提及,但是那時候時辰還沒到,因為市場需求的那個點沒有來,在我看來“無人機就應該出現在無人領域”,但是那時候物流領域裡全是人,人擠人---無數的快遞小哥,但是如今的局勢不一樣了。

病毒人傳人的時代,人們之間要保持距離,尤其是物流。但是無人機不是說上就能上的。

首先無人機要改裝,改裝成“可以快速消毒的無人機”。因為把人消毒乾淨實在是太難了,但是無人機卻可以。既然目前人與人傳播是最大的威脅,那麼這最後一公里,為什麼不能是“無人領域”呢?

2020年2月6日(也就是昨天)上午9時許,一駕無人機從浙江新昌縣人民醫院的專用停機坪上起飛、升空,向著西邊新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飛去。這架無人機的“肚子”裡,搭載著醫療檢驗檢疫用品。提供這次無人機配送服務的,是來自杭州市餘杭區未來科技城的杭州迅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這也是該公司正在搭建的全國抗疫“城市空中運輸橋樑”首飛。


(半月談)這次疫情改變了那些生活?又出現了哪些新商機?


你看,我們浙江的這家無人機企業看到了商機。

那麼也有人會問,如果疫情快速過去,是不是這個商機一縱即逝了?不會,因為對疫情的擔憂不會那麼快的過去,既然疫情在這個領域撕開了一道口子,為什麼不好好鑽研一下還有什麼領域會連帶改變呢?

簡單點來分析,就是哪些領域會成為“無人領域”?

農作物的“無破壞性”收割算不算?電纜高空架設算不算?

無人機不應該只在航拍領域發力了,2020年,將會是無人機元年,改變從這次疫情開始。

第六個改變,低碳生活原來是這樣來的

油價降了你知道了吧?不但是降,還是暴跌,國際原油價格下跌近3%。不單是暴跌,這週一的時候,原油期貨結算價創下一年多來的最低水平,標誌著原油進入熊市。你猜的沒有錯,主要是因為咱們中國人“被低碳了”。

誰也沒有想到,一隻武漢的小蝙蝠扇了扇翅膀,中東的石油市場進入了寒冬。

中國人不出門就用不著汽車,汽車不用,就用不著油,結果麼就是這麼個結果。

而且預計接下來國際原油價格還要暴跌幾次,直到中國人戰勝疫病。所以可以預料的是,當解除隔離之後,我們再次從家中出去,這個世界起碼在石油價格上已經換了一副天地,這也是我們中國的“超大規模性”所致。


(半月談)這次疫情改變了那些生活?又出現了哪些新商機?


那麼除了石油我們還會給世界造成什麼影響呢?

在經濟學上,我們中國現在的狀態可以說是“猛然性需求放緩”,中國從資源能源高需求高消耗國家瞬間變成了低需求低消耗國家。毫無疑問,如果中方的需求放緩,對世界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首先,很多資源出口型國家受傷最嚴重,不光光是產油國,像俄羅斯這樣的資源能源出口大國直接受到影響,所以你看北京時間2月5日凌晨,俄羅斯援華軍機抵達武漢,不光為中國帶來了救援物資,還有疫情防疫方面的專家。普京現在很著急。

當然,我們國家也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國家,所以,中國的工廠一天不恢復生產,發達國家的物價就將飆漲一天,而物價上漲各國貨幣相對貶值,各國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發達國家的錢毛了,原來精心編織的匯率剪刀差會失效,農產品工業品剪刀差也會失效,所以如果我說,中國疫情促成了幾天前的英國最後成功脫歐你信麼?

所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各國開始加緊研究病毒檢測試劑並加強各方合作,以共同應對疫情。韓國計劃最早從本週起,讓民間一線醫療機構進行病毒檢測;日本準備研發簡易檢測試劑盒;德國公司為遭受制裁的伊朗提供檢測試劑盒;中國公司還將聯手德國公司為歐洲各國提供試驗用試劑盒。目前,美國疾控中心正在改善檢測方法,以便讓各州衛生部門也能完成檢測。完成改進後,美國計劃將其檢測方法與“國際夥伴”進行分享。

也就是說“其實推動國際合作來戰勝中國疫情的最大程度上不是對中國疫情本身的困擾和擔憂,而是對中國超大規模經濟性對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帶來的擔憂”,因為中國是引擎啊!中國疫情現在是根繩,繫住了一堆螞蚱。

反過來,我們延伸一下,看一看埃博拉疫情,從2014年在西非爆發,到2018年在剛果(金)爆發,到現在5年了也沒有最終控制,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非洲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嵌入性太低”,所以並沒有全世界緊張的大環境,但是中國不同,嵌入性太強了,所以很快會形成全球民間與政府間共同應對體系,特效藥階段和疫苗階段的研發都會大大縮短。

(半月談)這次疫情改變了那些生活?又出現了哪些新商機?


但是既然講到了埃博拉,我再延展一下,那就是---埃博拉效應。

在埃博拉疫情主要發生的那幾個國家,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很巨大,比如說幾內亞GDP增長從4.5%降低至2.4%;利比里亞增長從5.9%降低至2.5%;塞拉利昂增長從11.3%降低到8%。這是在2014年那一年。

一開始,因為政府快速介入,通貨膨脹和食品價格最初受到控制,但是因為疫情太久了,人們對食品、防疫用品(類似口罩)的恐慌性購買和投機活動上漲,這三個國家的匯率出現了巨大的波動。

另外擔心傳染而厭惡出行所造成的影響會很大,甚至人們擔心與他人接觸,一些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在這次埃博拉疫情之後,徹底就從西非消失了。其實這些擔心和恐慌完全是因為無知造成的。

所以一方面,我們需要快速結束這場疫情,另外,我們百姓不但不給政府添亂,反而是愛國最好表現的另一種方法,就是當疫情結束之後,我們要快速的積極的投入工作,不能陷入到“埃博拉效應”中去。


第七個改變,重新認識“大健康”。

“大健康產業”,之前聽著很虛,現在再聽到,是不是很想了解?

“大健康”首先肯定是大家都要健康。這是需要全國性投入和規劃的,疫情的監控,基礎設施的建設,人才隊伍的培養等等。

其次是,大數據+健康,我預測這次疫情會是我們遇到的最後一次“SARS\\MERS”類的疫情了,不是說病毒不會來了,而是像這樣在初始階段因為防控不及時而變成重大疫情的事件,可能是最後一次。因為5G來了,便攜式體外檢測設備可能以後就是你的手機,快速體溫監測和居家體外檢測功能,很可能就是未來手機的必備功能。

你有沒有發現在這次疫情之中,什麼社交、什麼娛樂,在“公共健康”,在“人命關天”面前都得讓路,所以這時候哪家手機企業推出一款“智能健康手機”,你會不會買?

所以這個大健康產業你說是不是未來二十年最大的風口?

因為我們國人“經過此疫”後,空前重視大健康了,而這個手機背後除了功能還有啥?還有家庭醫生體系,社保醫療統籌體系,醫療器材體系等等巨大的產業價值,每一項都是數以千億計的潛在投資價值,當然還是因為我們國家的“超大規模性”。

(半月談)這次疫情改變了那些生活?又出現了哪些新商機?


當然你可能覺得,這個還要等到科技企業把這些領域整合了之後我們才能享受到,那麼有沒有什麼是眼目前就可以改變的呢?有!

第八個改變,重新認識“中醫”。

雖然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關注著醫生們的抗病毒進程,但是有沒有想過,我們彷彿都在關注著“西醫那條線”,彷彿都在關注著特效藥啥時候能出來,疫苗啥時候能出來?有沒有想過,其實中醫那條線才是我們國人應該更關注的?

我有個朋友,曾經喝醉酒跟我說過一句話,當然那是酒話:“西醫讓你明明白白的死去,中醫讓你稀裡糊塗地活著”。這句話肯定是不對的,但是有沒有覺得品一品還是有幾分味道的?

西醫確實把我們身體每一部分拆分的很清楚了,中醫的經絡、氣、穴又那麼玄而又玄,而我們從小到大的科學、物理、生物、化學那些課也讓我們在西醫的理論體系裡成長起來。所以西醫好懂,中醫不好懂。但是有沒有想過,幾千年來誰在守護我們中國人的健康?中醫。

可能有人會說,幾千年來絕大多數人都是靠自身熬過來的,沒錯,但你可能不知道,現代中西醫有一點是達成共識的,就是每一場疾病,並不是靠藥物讓你活下來,都是靠你自身的免疫系統,藥和手術,都只是個引子。

但是,中醫除了給你祛病,還有一點叫你做人!比如說,這次疫情,我們都知道了“吃出來的病”,不少人說這些人無知,對,就是無知。因為他們不知道,老祖宗就告訴我們要和諧,要道法自然,想吃什麼不該吃的,你首先要吃藥引子,不然會中了“十八反十九畏”!

中國古人其實早就給子孫們編出了“常用疾病預防與應對手冊”,名字很簡單《肘後方》,全稱為《肘後備急方》,以前人長袍大袖,袖中有袋,正好在肘後這個地方放一本,以備不時之需。

(半月談)這次疫情改變了那些生活?又出現了哪些新商機?


現代人不重視中醫還有一點,就是中醫太麻煩了,中醫讓你自律,可是你抽菸喝酒燙頭,為的是應酬。中醫讓你道法自然,多去接觸看看自然,可是你說你沒有時間,有人甚至為了節約時間,靠大嘴去吃自然。西醫多簡單啊,生了病去看醫生,實在不行開刀手術做減法。

但是這段時間,既然大家在家中閒來也無事,為什麼不能去看看有關中醫的書呢?我記得前幾年我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做了一檔《重新認識中醫太美》,是《冬吳相對論》的那個梁冬和徐小舟徐文兵先生做的節目,推薦給大家聽一下。

因為中醫除了教會我們醫理,還會教你怎麼做人!

好的,以上是這期《湖州山海經半月談》的全部內容,要是你對我們感興趣,請關注我們,如果您覺得我們的觀點符合您所在社會階層的氣質,請幫我們推廣一下,讓更多的“吾輩”加入進來。我是俞樾,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