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72小時!“硬核開福”改出一座醫院

  72小時

  只是大多數人疫情隔離期間

  吃吃睡睡的三個晝夜

  在長沙開福

  卻見證了一場

  和時間賽跑

  和疫魔角力的戰役

  1月30日,隨著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長沙市公共救治中心)修繕改造工程完工,三棟總面積1.4萬平方米的無自來水、無網絡、無天然氣舊樓,短短72小時內,被修繕改建成一座現代化醫院,成為長沙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主戰場。

  開福區克服疫情緊逼、過年用工荒以及時間緊任務重的重重困難,以迎難而上的“硬核”執行力,創下72小時改出一座醫院的“開福速度”。

與疫魔角力

  一邊收治確診病人,一邊爭分奪秒施工

  “戴著口罩通宵施工,這樣的場面我從來沒見過

!”提起過往這三個不眠之夜,長沙市一醫院北院修繕改造和環境維護臨時指揮部指揮長、開福區副區長楊光華分外激動。

戰“疫”72小時!“硬核開福”改出一座醫院

  楊光華說,長沙市一醫院北院修繕和改造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在抗擊疫情關鍵時刻交給開福區的一項光榮又艱鉅的任務。

  艱鉅,因為這首先是一場和疫魔的角力。正值春節“用工荒”,尤其是在疫情緊急的關頭,更何況是在確診患者集中的醫院施工。

戰“疫”72小時!“硬核開福”改出一座醫院

  “現在的行市2000元一天都招不到工,一開始我們真的擔心。”負責施工的湖南高嶺建設集團董事長鬍鍔說,令他感動的是,接到任務是招30名工人,結果大年初二早上,58位工友爭相趕來,到了大年初三,工人加管理層一下子來了200餘人,有工友因親人反對,只得掙脫家裡“軟禁”悄悄出來。

  “冇得一個人講條件,我們就是吃這碗飯的,我們不建醫院,有病大家去哪治?”共產黨員、工友莫陽說出大夥的心裡話。

戰“疫”72小時!“硬核開福”改出一座醫院

  長沙市一醫院副院長袁鯤對農民工兄弟滿懷敬意。

  “醫院改建修繕施工過程中,就在陸續收治確診病人,很多時候病人在樓上住院,工友就在樓下施工。”袁鯤說,雖然工人們採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 但一邊收治確診病人,一邊爭分奪秒施工,這樣的壓力可想而知。

與時間賽跑

  在醫院綜合樓頂,記者放飛了無人機。無人機視角下,長沙市一醫院北院1、2號住院樓和3號綜合樓以及大門,構成了一個曲折的“Z”字形。整個醫院三面環山,在一個口袋型的山坳裡,地形有利於傳染病隔離治療。

戰“疫”72小時!“硬核開福”改出一座醫院

  難以想象,這樣一所環境清幽秀美的醫院,72小時前還是一片無自來水、無網絡、無天然氣,只有照明用電的荒涼小院。

  袁鯤告訴記者,這裡始建於2003年非典期間,由於很少使用,年久失修。楊光華說,施工進場時這裡用水只有井水,沒有網絡信號,用電只有單相電。

戰“疫”72小時!“硬核開福”改出一座醫院

  疫情緊急,惟有和時間賽跑!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衡華等領導27日深入現場指導,看望慰問一線建設者;

  開福區委書記曹再興、區長謝偉峰現場辦公,督辦工程建設,加油鼓勁;

  開福區住建、公建、城投、城管、公安、環境等十幾個部門和高嶺、順天、沙坪、洪山和新竹園建築公司等通力合作,奮戰夜以繼日。

戰“疫”72小時!“硬核開福”改出一座醫院

  72小時,給這座醫院帶來怎樣的變化?

  修繕改造,解決水電氣和網絡問題,提升汙水處理能力,增加醫療服務用房,改善醫療條件,全面提升抗擊新型肺炎的醫療能力和水平。

  大年初三(27日)接通自來水;

  28日,接通網絡,1號棟病房交付使用;

  29日,燃氣接通,2、3號棟病房完成改造,300噸汙水收集和處理罐安裝到位,醫療服務用房第一棟建成,嶄新的瀝青進院道路一個通宵鋪好;

  30日掃尾清場……

  在指揮部,一張密匝匝的工程進度表,透出了分秒必爭的緊迫感。

戰“疫”72小時!“硬核開福”改出一座醫院

  建設高峰期,最多有17支不同單位的隊伍、400餘人同場施工,現場有條不紊。

戰“疫”72小時!“硬核開福”改出一座醫院

  撈刀河街道黨員突擊隊一天之內為長沙市一醫院北院搶建出2個停車場百餘車位,街道主任蔡哲過年前因拆違工傷內臟破裂大出血,手術傷愈不久便投身突擊行動;開福環衛出動20餘臺環衛車,對改建後的醫院大清洗……眾人協力之下,除了修繕和改建長沙市一醫院北院原有三棟樓外,新建的2000餘平方米的服務綜合用房1月31日晚交付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