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偉大嗎?為什麼?

馬虎李


從小一直零零碎碎讀著魯迅的小說、散文、雜文長大,在系統地閱讀他的文字作品之前,我對魯迅及其作品的印象就是:魯迅是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作家,看透一切又抨擊一切,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魯迅對於我而言就是一個偉大的逝去的文學家,他雖然偉大,卻離我很遠,可望而不可即。


抱著對魯迅的好奇,我翻開了《魯迅全集》。我覺得我在閱讀過程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不是具體的某一篇章的理解,而是對於魯迅這位偉人的重新認識。即使在這個英雄被解構、偉大被質疑的時代,我也要說,魯迅當得起“偉大”這個詞。

魯迅的偉大,不僅體現在他的文學成就上,也體現在他的思想和人格境界上。

魯迅是一位充滿熱忱、對中國有著大愛的文藝家。

為什麼他能寫出那麼多犀利的文章,為什麼他明明可以好好講卻偏要用曲筆和諷刺?

以前我看到的是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現在我更看到了他的“俯首甘為孺子牛”。他正是出於對國家對民族的強烈熱愛和迫切的危機感,才會採用這樣極端這樣“不討喜”的方式來喚醒中國人。沉睡的中國人,實在需要一擊重擊,非常時期,自然要用非常手段。

救國必先救思想,這是魯迅的選擇,而事實上他也用他的一杆硬筆和一身鐵骨喚起了一代人的覺醒。在我看來,魯迅和那些在抗戰前線衝殺奮戰的戰士們一樣可愛,一樣偉大!

魯迅的孤獨、勇氣與大愛

但不可否認的是,魯迅也是一個孤獨的人,不僅僅是身份上,也是心靈上。

文本細讀讓我走進了魯迅,在他的兩次絕望中領會了這個人內心的痛苦與孤獨,他只能孤身一人“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但希望的盾的前面和後面都是空虛的暗夜,在黑暗與空虛中不斷前行,需要勇氣!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無畏的有著理想與堅持的人,他有勇氣去肉薄暗夜,也有勇氣在整理完自己內心之後繼續戰鬥!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希望》中的這句話正是在他兩次絕望之後做出的選擇——將希望放到行動之後,繼續與現實抗爭!我想,這樣高舉大旗勇敢抗爭的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佩。

正是因為我讀到了魯迅向死而生的勇氣,讀懂了魯迅對於國人至真至誠的愛,所以才感到羞愧。為我們之前對他的不理解,更甚至於是厭惡,這樣高喊著“魯迅逐出中學語文課本”的我們又如何去面對這錚錚傲骨、拳拳真心呢?魯迅是孤獨的,不被人理解的,能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是他的果敢和堅毅,所以才給我們奉獻了如此優秀的作品,留下了如此高貴的精神。

魯迅作品的傳世價值

對於優秀的作品,應該常讀常新,而魯迅的作品當得起這一句優秀。

他的作品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在人性的高度洞察國民性,將劣根從溫情的面紗下揭露出來,赤裸裸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時期讀來,都有不同的感觸。比如,我又認真研讀了《吶喊》,就會意識到我們現在對很多不好的事情習以為常,不以為非,眼睛和心靈都被矇蔽了,不知道或者不敢去反抗,去拒絕。

陳寅恪先生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魯迅在書中也是用一個個故事或者犀利的語言來告訴我們“何為人”。我們現在太空虛也太膽小了,少了思想內涵也少了敢闖敢幹的勇氣,讀魯迅,能給我更多的力量!

大家不喜歡魯迅是正常的,因為他太較真太執著方式太慘烈。但我們不去讀魯迅不去了解魯迅卻是我們的損失和遺憾,因為如今這個時代我們還少不了像魯迅那樣振臂疾呼、敏銳洞察的勇士,讀書,恰可彌補我們精神上的絕望與虛無。

向魯迅致敬!


月釀酒


論魯迅的偉大,

我感覺魯迅的偉大正如他的頭髮,平頭不算,毛寸吧。

我承認自己是21世紀的新青年也算,但是我年齡半百不算,好吃家鄉冢子坡蒜薹和蒜瓣。

我今天中午炒的佛手炒肉,佐料用的麵醬蔥白混濰縣羊口鹽巴。

俺是小孩子的時候,那是很多年了,還有青少年楚懵的時候也有很多年了,俺都是平頭,打小的習慣。

後來是不是叫毛寸髮型,我不太懂時髦。但是後來混社會的時候,就是打工還有平常髮型,俺一直都是標準髮型改披毛或者分頭,俺一般都是左分首,右分首也頂過。

另外,俺還有其它的毛,比如毫毛等等,睫毛也有,鬍鬚稍微漸長(最近一根太硬了,用手不敢拔毛,太疼)。

俺可能跑題了,魯迅的偉大是生前的也是死後的,他的偉大是代表文學和歷史進步的。魯迅固然偉大,文學大家,但是俺也是人,雖然沒有披掛過孔乙己長衫,但是俺小時候記得穿過俺姐的裙子。

雖然俺也沒攀上阿Q正傳,但是俺努力正派,俺的偉大固然渺小不足捋,這是歷史的天空,應該的。

死者固然偉大,生者亦然壯觀,我天天努力的吃苦耐勞,第一種好地,第二學會吃喝拉撒,第三學會不害羞找對象,第四勇敢的照顧好父母親人朋友還有全世界的朋友感情,第五,就是,,那個啥,(偷著,必須得生幾個孩子,為國家也做人口貢獻,)

謝謝,我的偉大是參與,,謝謝,謝謝,,


農民雜品家


魯迅一點都不偉大,他的文章文學性極差,只不過迎合了政治的需要,才會被抬得那麼高,舉個例子,就拿他的那篇《藥》說,用人血饅頭給兒子治病,或許在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看來是非常愚昧的,可在當時那個年代,肺結核是不治之症,咱還別說人血饅頭,就算再骯髒再不可思議的東西,只要有人說能把兒子救活,我相信任何一個父親都願意嘗試,這能算愚昧嗎?這有什麼可嘲笑的?既然是要喚醒國人,偉大的魯迅說他們是愚昧的,那就應該告訴他們怎麼做才是不愚昧的,可魯迅的文章裡除了在說你們真愚昧,你們真傻,他可曾告訴過他們怎樣才能不愚昧?!沒有吧,這樣的文章據說能喚醒國民,是不是有點扯淡的味道?我相信他想喚醒的國民,比如《藥》中這位可憐的父親,他要是能看到這篇文章,估計會大罵魯迅這些時代精英和有錢人純屬站著說話不腰疼。


術追秦緩


就是一個較好的文人,他寫的文章還可以,當然比不了胡適,郭沫若,朱自清等真正的名家!

他的優點是思想性鬥爭性強,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發洩到文章裡。

他的文章革命性強,對中國革命起到鼓與呼作用。

他的文章語法不順,修辭方法不會應用,使用成語少是因為知識面不夠寬,當時有作家稱他是文丐就是說他掌握詞句太少。

他們文章明喻暗喻借喻不分,寫法上的時間順序,空間變換,意識流的應用較差,倒敘,插敘,追敘,補敘均沒有,與同時代的毛澤東主席的遣詞造句,豪情壯志,詩人氣質,浪漫抒情差得太遠。

作者文章主客觀交融,形成的意境只有文章故鄉的開篇出現了一點,如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典型環境典型人物寫的還可以如閏土,豆腐西施。

總之在舊文學向新文學過渡時期的文人們中,魯迅的革命,思想均是出色的,但是缺少革命樂觀主義,文筆有力但是很不全面,還有他的文章中破壞性強,建設性差,缺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


吳玉寧好


作為近代中國文人,魯迅不算偉大,誰?!正如毛主席說: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魯迅先生的偉大在於:

第一,偉大的思想家,勇於為民眾吶喊,敢於跟一切反動派作鬥爭;雖留學日本卻不媚日,所交日本朋友也是同情人民的正直朋友。先生憂國憂民,以國以民為己任,先以謀求用醫學救治國人,卻因國人麻木不仁的心病,只能用文字吶喊喚醒之,遂改醫從文,可見先生良苦用心和偉大人格!

第二,偉大的文學家,勇於打破封建迂腐的文字遊戲,而以雜文,中短篇小說等形式,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皆成戰鬥檄文,喚醒民眾,筆伐邪惡,成為偉大的文學鬥士,成就近代文學的典範。

第三,偉大的革命家。魯迅一生都在戰鬥:怒向刀叢覓小詩!毛主席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勇於戰鬥,不懼任何強大的邪惡勢力,喚醒阿Q,尋求真藥,為民祝福,老來朝花夕拾,教人民走出傍徨……

誰言魯迅不偉大?!你不妨站出來比一比!!


用戶9327508427836


魯迅先生當然偉大,他的偉大人所共知不容質疑!為什麼?因為魯迅先生是二十世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話就是魯迅先生一生真實的寫照。在那個昏天黑地的舊中國他不畏權貴,用他那支鋒利的筆剖析了那黑暗的舊社會。他一身傲骨從不向黑惡勢力低頭。就這一點就值得後人敬佩,值得知識分子們學習。魯迅先生是革命家是戰士。他的鬥爭精神他的先進思想他代表的先進文化至今仍有偉大的現實意義。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下去。


昕昕姥姥901


魯迅先生的小樓,依舊嗎?是不是也被強拆了?

教科書裡的魯迅先生,依舊嗎?是不是也被強拆了?

魯迅先生,作為中國白話文小說的開闢者,執筆為刀,剖析人性劣根,揭露當代社會的陰暗與醜惡,自然會弄疼部分權貴的靈魂。

魯迅的作品,看似生澀,實質富有鮮活的血肉。他的存在,旨在喚醒很多沉默或沉睡的民族同類,旨在激起很多底層受到壓迫剝削卻又處於默認狀態的民眾有所自知。

偉大領袖毛主席,對魯迅先生的評價,數次顯頭“偉大”。“魯迅就是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所謂偉大,表示在某領域非常的崇高和卓越。其影響力,令大部分人欽佩和敬仰。而毛主席足矣代表一個民族,對魯迅先生是否偉大做出足夠權威的定論了。

魯迅先生,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我對他的評價是:對於這個中華民族,不論是過去、現在、將來,他都是可以撐起民族脊樑的偉大精神符號!

我很擔心,魯迅先生生前作為陣地的寫作小樓,有否被現代強拆?你們擔心嗎?

我很擔心,魯迅先生的作品有否被現代的教科書抹去?你們擔心嗎?





如法如水


20世紀中國重要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是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支持者,是中國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


閆xiao昆


“魯迅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沒有之一。”或許魯迅這種“偉大”已穿越時空並將成為永恆。原因呢?請允許我慢慢道來。

晚清最後半個世紀的中國歷史是一部屈辱史,血淚史。辛亥革命後,雖然驅逐了清朝的腐朽統治,但民國初年中國陷入了北洋軍閥為了爭權奪利的而造成的混戰時期。雖然改朝換代了,但國家依舊很貧弱,百姓依舊很貧窮。國家的出路在哪兒?黎民百姓的希望又在哪兒?這是當時有志於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有識人士所深深思考的問題。魯迅認為千百年來的封建思想從上到下桎梏和毒害了大部分人,欲改造國家民族就必須從根本上改造國民的思想和精神。

一、思想上的偉大。

魯迅出身於浙江紹興沒落的知識分子家庭,歷經晚清和民國時期。家族雖沒有以前富足,但生於書香之家的他完全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地過著悠哉悠哉的小資生活。可是魯迅不但拋棄這種閒情逸致,令多少文人墨客及普通大眾夢寐以求的小資生活,反而用自己的靈魂和心血去拷問,去“挑釁”,去披露幾千年中國社會的精神怪狀和人性的黑暗。別人想說而不敢說的話,魯迅敢說;別人想做而做不了的事,魯迅不僅敢做,而且做的非常好。此時的魯迅正如單槍匹馬的勇士去迎戰敵軍的千軍萬馬。“彼千百萬,吾往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的英雄氣概和俠義精神一展無遺。然而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千千萬,既要心懷天下,憐憫百姓,又敢於用“投槍、匕首去挑戰舊社會的規則、破除桎梏人們精神枷鎖的勇士,試問在那個時代能有幾人呢? 這就是魯迅最偉大地方之一思想上的偉大。

二、文學作品上的偉大。

魯迅 先生思想上的偉大在文字上表現出來就形成了他雜文,短篇小說、詩等文學作品上的偉大。《吶喊》、《狂人日記》、《阿Q正傳》、《孔乙己》等,這幾篇小說中的任何一篇都是近現代中國短篇小說的振聾發聵的扛鼎之作,其對中華民族思想上探索的深度是前無古人。雖然時過境遷,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但我們身邊的“孔乙己”們少嗎?“阿Q少嗎?如今,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等或多活少都留有阿Q、狂人或者孔乙己的影子。100多年前,魯迅先生提出國民精神世界的改造,如今看來是任重道遠。70多年前,毛澤東給過魯迅很高的評價,他說過:“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運動的方向”。魯迅是中國文學的一面旗幟,其他的文學家如茅盾、巴金、老舍、沈從文都要往後靠。左翼聯盟領導人可惜不是魯迅,如果魯迅做左聯領袖的話,其影響力將會更大。

魯迅的作品不是一味的嬉笑怒罵,帶血的投槍匕首,不乏有人心的溫暖和歷史的厚重作品飲譽於世。《故鄉》、《藤野先生》、《閏土》,這些作品寫家鄉,兒時的玩伴,異國他鄉的老師都那麼的樸素自然,真情流露,富有人情味和對生活的熱愛。

此外,魯迅還是是中國翻譯文學的偉大開拓者。在他一生中,翻譯和介紹外國文學作品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其翻譯思想涉及翻譯的各個重要方面,見解獨到,對現今的翻譯理論研究與翻譯實踐仍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代表作品有《吶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記》、《墳》、《華蓋集》、《三閒集》、《二心集》、《偽自由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拾遺》等。

魯迅 詩二首,以供欣賞。

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題《彷徨》 

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

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






煮酒論秋風


魯迅的偉大之處是什麼?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身上都有著明亮的光環。

這些都不重要,他最偉大是做為當時社會的名流,他有很好的生活,白領之中的精英,他應該享受生活,替當權者歌功頌德。他沒有,他選擇了站在廣大的受苦的百姓之中,替他們吶喊,彷徨。

這就是他的最偉大之處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