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擊疫情,四百年前的英國小村莊找到了藥方

阻擊疫情,四百年前的英國小村莊找到了藥方

在17世紀中期的歐洲,爆發了一場空前絕後的烈性傳染病:黑死病。

一年不到,歐洲人口就減掉了一半。而英倫半島以倫敦為中心的中南部是重災區,可非常奇怪的是,英倫半島的中北部卻倖免於難。中南部、中北部離得這麼近,那為什麼中北部卻倖免於難呢?原因在哪呢?

原來,在英倫半島的南北接壤處有一個小村莊,叫亞姆村。

阻擊疫情,四百年前的英國小村莊找到了藥方

有一天,從倫敦來的一個商人,他把黑死病帶了進村裡。很快,這個只有344人的小村莊人心惶惶,村民們紛紛想往北部逃離。

關鍵時刻,一個叫威廉莫柏桑的牧師站了出來,他堅決反對村民們朝北逃離,他說:“我們誰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受到了感染,如果我們已經感染了,逃與不逃都是死,但我們逃出去一定會傳染更多人。留下來吧,讓我們把善良傳遞下去,後人會因禍得福。”

就這樣,村民們在威廉牧師的勸說下,願意留下來,牧師率領村民在亞姆村的北出口,建了一道石牆,這石牆就好像是今天交通設卡堵路一樣,以免有人翻出這道牆。

阻擊疫情,四百年前的英國小村莊找到了藥方

但接下來的情況很不妙,在黑死病的肆虐下,村民們紛紛死去了。

直到黑死病消失,這個344人的小村莊,只僥倖活下了33人,其中一多半是未成年的孩子,威廉牧師也是死於黑死病。

但就是這個亞姆村,成功阻截了黑死病朝北傳播,為英倫半島留下了一個難得的後花園。

那個時候,威廉牧師讓每一個垂危的病人都提前寫好了自己的墓誌銘。

於是,今天人們去曼徹斯特旁邊亞姆村的遊客,都能看到三百多座墓碑上那些催人淚下的語言。

阻擊疫情,四百年前的英國小村莊找到了藥方

威廉牧師的墓碑只寫了一句話:“請把善良傳遞下去。”

一位醫生寫給回孃家的妻子的遺書是這樣的:“親愛的,原諒我不能給你更多的愛,因為他們需要我。”

礦工萊德寫給女兒的遺書是這樣的:“我親愛的孩子,你見證了父母與村民們的偉大。”

.......

親愛的朋友們,這就叫信仰的力量,即便是死,也要善良,也不能喪失對人的愛。簡而言之,有信仰與無信仰的差別就是,有信仰的人活的是人,無信仰的人活的是命。

康德說:“一個人的缺點來自他的時代,但美德和偉大卻只屬於他自己。”

阻擊疫情,四百年前的英國小村莊找到了藥方

多難是不是興邦,關鍵就在於在每一次苦難中這個邦的人民是否成長。

如果遇到災難就不顧一切地裸奔,災難就永遠是災難,再來一次還是災難。

只有在災難中的人民重塑了自己的信仰,無論這災難導致了多大的危害,才算真正戰勝了災難。

英國亞姆村的故事值得我們今天所有的中華兒女好好思考。

呆在家裡,我們一個是在傳遞善良,二個是在幫助國家、幫助中華民族、幫助炎黃子孫,其實也是幫助我們自己,度過災難。

請記住,戴口罩、勤洗手、待在家、不出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