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特有動物——疣豬

疣豬屬(學名:Phacochoerus):體重在50-150千克。該屬僅有2個物種,即非洲疣豬和荒漠疣豬。因眼部下方具疣而得名,且雄豬吻部多具一對較小的疣,在挖土取食時,這些疣可能有助於保護眼睛。頭較大,佔體長的三分之一。背部具鬃毛。獠牙4枚,長而鋒利。

獨居或成群穴居,善於挖洞。以青草、苔草及塊莖植物等為食,偶食腐肉。喜泥浴。生存能力很強,非常適應高溫和乾旱環境,可連續數月不飲水。繁殖力很強,但幼崽死亡率很高。天敵如獅、豹、土狼等。好鬥。非洲疣豬遍佈非洲大陸,除了熱帶雨林和北非沙漠以外;而荒漠疣豬則分佈在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的荒漠地區。


非洲特有動物——疣豬

疣豬屬的物種屬於中小型偶蹄目動物,體重50-150千克,體長0.91-1.5米,身高0.64-0.85米。腦袋和身體的比例嚴重失調,巨大的頭部約佔體長的三分之一,看上去比身子還重,除尖疣使疣豬顯得面目猙獰外,4顆巨大的獠牙更加讓人望而生畏;雄疣豬的上獠牙很大,雄性長26-64釐米,雌性長15-26釐米,而且向上及向外急彎,短而尖的下獠牙可當刀用。

疣豬兩眼之下的皮膚,各長出一對大疣,因此得名。雄疣豬在吻部更長出另一對較小的疣,位於獠牙之上。在挖土取食時,這些疣可能有助於保護眼睛,還可使頭部看起來更大,因而成年疣豬的面貌更為猙獰。

成年疣豬體色會有些許不同。除了背部長著一道灰色鬃毛背上長著一道長長的灰色鬃毛,及兩頰外,身上的毛都很稀疏。


非洲特有動物——疣豬

非洲疣豬喜歡溫暖的氣候,限於潮溼和乾燥的非洲稀樹草原,開放叢林和林地,一般活動於常年有地表水的區域內。通常是森林,灌叢,涼爽的山地草原和沙漠地帶。佔據了非洲東部部分地區森林地區和鄉田。垂直高度可達3500米。

荒漠疣豬取決於水和陰雨的發生,並佔據每年降雨量100-600毫米的區域。避免降雨量較大的地區以及最乾旱和最炎熱的沙漠地區,每年降雨量小於100毫米,與索馬里炎熱的沿海地區,歐加登東端以及湖泊以東的大部分荒漠灌木叢相對應。與這種植被類型相關的惡劣氣候條件表明,肯尼亞東北部的圖爾卡納湖和洛裡安沼澤地之間以及肯尼亞和索馬里之間的跨境地區之間的廣闊沙漠地區實際上完全沒有這種情況。曼德拉在這個意義上,沙漠疣豬雖然比非洲疣豬更適合極端乾旱的環境,但它並不是真正的沙漠動物。


非洲特有動物——疣豬

習性

疣豬是群居動物,它們經常會組成一個小型家庭團隊,主要是由母疣豬和小疣豬組成。公疣豬單獨生活,只有在交配期間才會加入群體。疣豬是世界上唯一的能夠在數月沒有水的情況依舊存活的豬,它們還能在超過常溫很多的高溫條件下生活,也許它們的體內能夠貯存水分,就象沙漠駱駝和羚羊一樣吧。它們喜歡洗泥巴澡,也會象犀牛那樣渾身塗滿泥巴。這有消署降溫和消滅身上寄生蟲兩個功效。

穴居

疣豬基本都是穴居,這樣既可以躲避掠食者,又可以防止太陽的暴曬。雖然它們非常善於挖洞,但它們還是會利用其他動物的已經挖好的洞穴作為自己的家。它們在進入這些洞的時候是後半身先入,頭始終對著洞口,這樣就能先用它的獠牙來對抗入侵者。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它們會從洞穴中高速地衝出來,以躲避任何可能在洞口等待的掠食者。

食性

日間覓食,吃青草、苔草及塊莖植物,偶爾也會吃一些腐爛的肉。

天敵

弱小的疣豬看似飽受食肉猛獸的欺凌,其實它們的獠牙是一件犀利的武器,經驗不足的豹和獵豹等隨時會被刺傷甚至刺死,但當面對獅子時便往往沒有反抗餘地。幸運是獅子只有當食物短缺時才會捕殺疣豬充飢。獅獵食大批疣豬,尤以雨季時為甚,因為這段時間的植物長得較高,使獅容易潛獵。在泥土被暴雨泡的鬆軟的地方,獅往往把疣豬活活從地洞裡挖出來。非洲許多獅子身上的傷疤就是小的時候冒犯與疣豬打鬥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