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本文合計8600字,17張圖表。


馬斯克這個硅谷鋼鐵俠身上有太多的標籤,PayPal、特斯拉讓他在全球資本圈人盡皆知,獵鷹火箭、腦機接口讓科技極客們目眩神迷,2020年初,特斯拉的上海工廠開始交貨、國產特斯拉大幅降價至29萬,不管是公關軟文還是自來水,反正馬斯克最近在中國是炙手可熱。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瞭解馬斯克的人,應該對他那瘋狂的Starlink(星鏈)計劃也很熟悉,軍師因為工作上的原因,研究低軌衛星通信斷斷續續有將近一年時間了,軍師認為,從現有的信息和合理推斷來看,Starlink計劃在商業上是不靠譜的,質疑一個經常把自己吹的牛逼變成現實的人壓力是很大的,軍師並非想譁眾取寵,只想在無盡的吹捧和驚歎中,提出一點理性質疑的聲音。

本文分為五個部分:

1.什麼是Starlink(星鏈)?

2.聽起來很刺激,但Starlink能賺錢麼?

3.為什麼說Starlink不靠譜?

4.Starlink會是地面通信的替代品麼?

5.Starlink或許醉翁之意不在酒


1.什麼是Starlink(星鏈)?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Starlink是馬斯克執掌的SpaceX公司2015年提出的一項計劃,簡單來說,如上圖所示,Starlink是要通過發射衛星,建立一個低軌衛星通信網絡,所謂低軌,就是衛星運行在1000公里附近,同步衛星的運行高度大概在36000公里左右,關於Starlink衛星的數量,2016年向美國FCC(聯邦通信委員會,類似中國的工信部)申請時是4425顆,2018年11月增加到了1.2萬顆,2019年10月又增加30000顆,最終Starlink計劃的衛星總數達到了4.2萬顆,而且據媒體消息,這個衛星計劃已經得到了ITU(國際電信聯盟)和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許可,然而根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數據,截至2018年年底,全球在軌業務運行的衛星數量也才僅僅2100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僅從數量上看,這個計劃就足夠瘋狂。

那麼這個衛星計劃是幹嘛的呢?答案是做衛星通信,簡單理解,就是用來打電話和上網的,跟平時移動、聯通、電信提供的服務差不多,只不過地面運營商的基站在路邊、在樓頂,Starlink的基站(衛星)在天上。

2.聽起來很刺激,但Starlink能賺錢麼?

馬斯克曾經向媒體表示,全球互聯網連接收入總額每年為1萬億美元,Starlink可能獲得其中3%-5%,那就是每年300-500億美元的收入。

簡單算一下,中國三大運營商每年收入14000億人民幣左右,大約就是2000億美元,中國人口占全球1/5,簡單推算下,全球大約10000億美元,當然,更準確的算法是將全球所有電信運營商的電信收入加起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查一查),軍師可以負責任的說,1萬億美元的全球網絡連接收入總額這個數據是靠譜的,但關鍵在於那個3-5%。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圖片來源:Starlink官網、創投軍師整理

首先,我們看看現在的衛星通信服務的市場有多大,還是拿權威數據來說話,下表是SIA公佈的全球衛星服務收入,其中衛星電視、衛星廣播是大頭,但是這兩個服務都是單向傳輸,通俗理解就是收到的電視節目是一樣的,有1臺電視在接收信號和1億臺電視接收信號並無區別,對通信容量(俗稱帶寬)要求並不高,20Gbps的通信容量就能支撐幾十個4K高清衛星電視頻道,而且延遲幾秒影響不大,也就是說對時延並不敏感,現在的同步衛星完全可以滿足需求,所以低軌衛星的高通量(高通信容量)和低時延的優勢並不能凸顯。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broadband、fixed、mobile是雙向通信服務,低軌衛星的高通量、低時延具有優勢,broadband主要是C端客戶上網服務,fixed主要是針對B端客戶,比如電視臺租用衛星轉播節目、移動聯通等電信運營商租用衛星轉發器做偏遠地區的基站連接、各種飛機輪船汽車的連接服務,mobile主要指用衛星電話打電話通信,2018年三項加起來約250億美元。

乍一看這裡的250億美元,跟Starlink希望達到的300億美元差距不大,但事實上這塊市場沒有那麼容易搶奪,首先這250億美元很多是toB業務,方方面面的利益關係盤根錯節,新玩家入場希望改變格局很難,至少需要時間,此外,更重要的是很多客戶是各個國家的電視臺、電信運營商、軍方等等,這些客戶對信息安全高度敏感,並非市場化選擇,比如在中國,中國衛通的市場佔有率達80%以上,所以即使Starlink物美價廉,想要搶佔市場也是難上加難,下表是一些已經上市的衛星公司,收入規模最大的也就20億美元左右。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從營業收入來看,基本收入增長都是個位數,行業增長並不快,從淨利潤來看,盈利都非常不穩定,而且呈現近年來盈利水平越來越差的趨勢,2018年僅有海事衛星一家公司盈利,簡單從營收和利潤來看,基本上這個行業的情況也就清楚了,即衛星通信行業發展階段到達了成熟期,增速緩慢,同時行業內競爭激烈,大量企業出現虧損。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3.為什麼說Starlink不靠譜?

有些朋友可能會想:“以前市場規模確實不大,但憑什麼說Starlink的市場規模也不大,在特斯拉之前全球電動汽車的市場規模也很小,但特斯拉創造了電動汽車的市場,Starlink說不定也是這樣,馬斯克就是可以創造奇蹟。”

軍師認為,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任何人都不能神化,特斯拉的高速發展是有著內在邏輯的,特斯拉之前並沒有公司在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電動汽車的用車成本更低(百公里里程充電比加油便宜很多、電動車結構簡單不容易壞所以維修保養成本低)、電動車實現了線控所以智能化更加容易、更環保受到各國政府的歡迎等,但是在Starlink上,軍師很難找到強有力的內在邏輯,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先聊聊銥星計劃。

3.1先驅銥星計劃

對大多數人來說,當首次聽到Starlink要發射低軌衛星提供衛星通信的構想時都會驚歎不已,認為是劃時代的偉大創新。但事實上,早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如日中天的摩托羅拉就提出了銥星計劃,通過發射77顆低軌衛星(後來變成66顆),形成一個通信網絡,讓用戶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打電話,通過10年左右的時間規劃、準備、建設,

1998年銥星系統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前前後後大概花了50億美金,由於價格昂貴,客戶很少,1999年銥星就破產了,後來經過重組,調整了定位,作為地面通信的補充,勉強活了下來,2019年2月銥星公司完成了銥星2代(IridiumNEXT)的星座替換,和第一代的網絡結構類似,共有66顆衛星,銥星2代耗資30億美元,資金來源為銀行貸款和自有資金,可以支撐更高的數據速率、更好的語音質量,同時兼容老一代的通信終端和通信業務。這裡要特別強調一下,除了銥星以外,還有很多衛星公司提供通信服務,這裡拿銥星舉例是因為銥星與Starlink的可比性更強。

軍師在下表中列出了2019年衛星通信的價格水平,讀者朋友可以自行體會下,可以看到,從不同維度進行對比,衛星通信大概比地面通信貴10倍到1000倍不等,這樣看來衛星通信需求少也就情有可原了,當然這還是2019年內的價格,在銥星剛剛商用的時候價格多貴簡直難以想象,銥星的客戶少導致破產也就不難理解了。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3.2 Starlink與先驅們的對比

也許有朋友會想,銥星是不行,但憑什麼說Starlink也不行?

銥星系統跟Starlink同樣是低軌衛星,可以實現低時延,理論上可以實現與地面通信類似的時延體驗,區別在於Starlink計劃有幾萬顆衛星,銥星系統只有幾十顆,但是據馬斯克發佈的一些推特推測,Starlink將在發射500-1000顆衛星以後開始提供通信服務,說白了,也是先發射一部分看看市場反應,效果好然後有人願意繼續投資就接著發。軍師認為在剛開始時,Starlink能提供的通信服務跟銥星2代相比會有提升(目前銥星能提供的單終端帶寬為704 Kbps,銥星網絡支持的最高速度是1.4 Mbps),但是僅僅是帶寬差異無法導致客戶更換供應商,

畢竟很多衛星通信場景對帶寬需求並不大,可以類比地面通信,如果一個人的需求只是打電話,那麼2G網絡和4G網絡對他而言並無區別,那Starlink憑什麼搶佔市場?軍師認為答案肯定是價格,也就是說如果Starlink能夠大幅降低資費價格,自然有競爭力,如果不能,將毫無優勢,資費價格的降低需要成本的降低提供支持,下面軍師將分析一下Starlink是否能大幅降低成本。

低軌衛星系統主要成本有兩塊,一個是衛星製造成本、一個衛星發射成本,Starlink計劃是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提出的,SpaceX的火箭和發射能力全球第一是共識,稍微關注航天的讀者一定都知道SpaceX是全球唯一一個實現了火箭回收利用的公司,從而讓衛星發射成本大幅降低,這確實是SpaceX的巨大優勢,但是SpaceX的火箭發射能力是開放的,並不能形成核心壁壘,一個鐵證就是2019年銥星公司完成了銥星2代的星座替換,為銥星公司發射衛星的正是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成本的降低是全行業都在降低,並非Starlink一家在降低,而且現在全球商業航天發展如火如荼,SpaceX後面有無數的追趕者,如果SpaceX想把自己的發射能力封閉起來不對外提供,那絕對是自取滅亡

,當然,Starlink通過調整衛星結構,實現一箭60星(如下圖中每一個薄片就是一個衛星),再次大幅降低了發射成本,但事實上,SpaceX在給銥星公司發射銥星二代衛星的時候已經實現了一箭10星,總共發射了8次,而且軍師認為之所以無法一次更多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銥星二代單顆衛星860kg,但是Starlink單顆衛星重量225kg。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從衛星製造成本來看,主要降低成本的方法是引入流水線的理念

,通過大量生產標準衛星實現規模效應,這個確實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但Starlink並非獨家,另一家明星低軌衛星公司OneWeb同樣使用這樣的方法,而且流水線的理念需要大規模製造作為前提,說白了,只要星座需要的衛星夠多,誰都能用流水線,這個也算不上核心技術優勢。

3.3 Starlink搶佔市場的難點

Starlink確實可以降低衛星系統成本,從而降低資費,憑藉價格優勢,從銥星等傳統衛星公司手裡搶奪市場份額,但也是困難重重。

第一,市場規模有限。前文也分析了,銥星之類的企業也可以用流水線等方式降低成本,但為什麼沒有做呢?軍師認為,答案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我們以銥星為例,銥星一年收入也就5億美金左右,規模總共也沒有多大,而且近年來增速緩慢,說白了沒有市場需求,如果供不應求的話銥星自然也會擴大規模,多發衛星,衛星需求多了,自然也可以用流水線了。

第二,Starlink一旦開啟價格戰,其他公司必然會應戰。因為衛星系統一旦布星完成,除非補星,後續運維成本較低,成本中折舊佔大頭,還是以銥星為例,銥星二代耗資30億美金,設計壽命是10-15年,不管銥星有沒有業務,每年折舊就是3億美元,銥星的心態自然是“掙一點是一點”,用經濟學的說法就是銥星固定成本較高,可變成本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Starlink要打價格戰,銥星只要營業收入高於可變成本,就會應戰,而且在星座生命週期內不會退出市場。

第三,固定終端的更換成本較高。衛星通信客戶如果轉向Starlink,可不是像地面用戶換張SIM卡這麼容易,很多時候還需要更換終端(如下圖,大部分衛星系統需要專門定製的終端才能使用),更增加更換成本。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總的來說,Starlink具有成本和體驗的優勢,但是搶佔現有衛星通信市場困難重重至少需要時間,而且前文也有提到,很多客戶選擇供應商還需要考慮信息安全、政治等方面的因素,更加劇了Starlink的競爭難度,當然,Starlink如果能做到資費下降和體驗提升,一定會激發出一些新的市場,比如船上的海員自己付費使用衛星通信、戶外旅遊探險達人開個直播、各種海島上的中東土豪更加肆無忌憚的上網、各種私人飛機遊艇聯網,但是軍師認為太小眾,市場極其有限,而且需求增長不大的情況下,如果價格大幅下降,總體市場規模是變大還是變小還很難說。

4.Starlink會是地面通信的替代品麼?

4.1 Starlink的增量市場在哪裡?

前面已經分析了現有衛星通信市場並不大,而且Starlink搶起來也是困難重重,想要賺錢必須開拓新的增量市場,下面我們看看現有的衛星公司都已經開拓了哪些市場。

據銥星公司年報,公司主要的服務領域包括應急服務、海事、航空、政府、公用事業、石油和天然氣、採礦、娛樂、林業、重型設備、建築和運輸,而且美國政府是最大的單一客戶,每年來自美國政府的收入1億美元左右,佔總收入的20%左右,這裡再次強調一下,幾乎所有衛星公司都做了這些事情,這裡僅以銥星作為舉例。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資料來源:銥星官網、年報、創投軍師整理

在銷售渠道方面,銥星通過批發網絡出售產品,全球有130個服務提供商(SP,各種衛星服務提供商)、230個增值經銷商(VAR,如Telstra,KDDI 和SingaporeTelecommunications 等)、90個增值生產商(VAM),很多是把銥星的能力集成到自己的產品裡面,廣泛的經銷商幫助銥星拓展多樣化且地理位置分散的利基市場。說了這麼多,軍師想表達的意思只有一個,就是幾乎能想到的市場、商業模式、渠道銥星都想到了,不存在藍海,軍師看到知乎上一些朋友幫Starlink想了很多應用場景,都很對,但是如果打開現有的衛星公司網站,你會發現所有場景前輩們都已經想到了,還有知乎上點贊最多的朋友認為Starlink未來主要是做骨幹網連接的,比如中國和印度的網絡連接,走地面光纜很難(因為隔著青藏高原),走海底光纜很慢,適合Starlink,但事實上,幾乎所有衛星公司都在做這件事,而且做骨幹網連接,並不需要一個4.2萬顆的星座系統來支撐,以中國衛通為例,前四大客戶裡面就有兩家電信運營商,主要就是為電信運營商提供骨幹網連接的。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資料來源:中國衛通招股書、創投軍師整理

如果有朋友說未來物聯網市場廣闊,對不起,幾乎所有衛星公司都已經開拓了物聯網業務,而且Orbcomm Inc這家低軌衛星公司專攻物聯網領域,近年來確實增速表現很好。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資料來源:Orbcomm Inc官網、創投軍師整理

那麼如果Starlink要找大規模的增量市場,只有找toC市場,與地面通信競爭。

4.2 Starlink與地面通信對比幾乎全是劣勢

第一,Starlink無法直接提供室內通信服務。

遠在1000公里之外的衛星信號到達地面已經十分微弱,是無法穿牆越戶進入室內的,然而大多數通信服務都發生在室內,這一點就讓衛星通信體驗大大降低,當然可以通過一些掛在室外的中繼器將信號引入室內,但又增加了成本。

第二,小終端無法實現寬帶上網

因為衛星通信的信號較弱,所以想要實現寬帶上網(比如大於100kbps)必須用一些具有較大天線的終端(如下圖),普通的手機大小僅能實現打電話和窄帶上網(如10kbps),Starlink也不例外,馬斯克近期曾發推特描述了Starlink的終端形態,也是有一個圓盤天線,唯一不同的是可以自動對準衛星,方便使用。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第三,Starlink的價格一定遠高於地面通信。

通信成本主要有三塊,基站成本、安裝成本、運營維護成本,下面通過列表來定性對比一下。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從生產成本來看,地面基站的規模化生產是百萬量級的,Starlink的衛星即使如計劃生產(4.2萬顆),也只是萬級的,規模效應的程度相差較大,而且太空環境複雜,高能粒子多,又是超低溫環境,所以衛星生產成本一定遠高於地面基站;從安裝成本來看,即使SpaceX已經實現火箭回收和一箭60星,但發射一次也要5000萬美元左右,單個衛星平均發射成本100萬美元,而地面基站的安裝就是幾個工人+幾個小時,成本估計不超過2萬;從運維成本來看,衛星沒有電費,但是需要太陽能電池板,目前一些光伏發電項目基本上是5年回本,低軌衛星的壽命一般也是5年,可以近似理解地面基站5年用的電費跟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抵消,其他運營成本可以認為兩者差不多。

總的來看,Starlink的成本一定遠高於地面通信,而且大概率是有量級之間的差別。

第四,Starlink的總容量遠低於地面通信

2019年11月,SpaceX成功發射了第二批60顆Starlink衛星,馬斯克表示,這60顆衛星的帶寬超過1Tbps,每顆衛星的帶寬為17 Gbps,這個數據比2019年5月的第一批衛星提高了4倍,數據足夠優秀,做個簡單對比,2017年中國發射的高軌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重量4600kg,通信總容量才20Gbps,但是Starlink的每顆衛星重量才227kg,就實現了17Gbps,差距明顯,中國還需努力,但是軍師認為這個數據也很難有更大的提升,畢竟據軍師瞭解,目前全球超過100G的高通量衛星重量都在6000kg以上,功耗都在10kw以上。

因為未來Starlink單顆衛星的通信容量難以估計,有很多特別樂觀的預測,軍師認為可以劍走偏鋒,從耗電量的角度進行對比,畢竟通信需要電能做支撐。地球上空的太陽能密度大概1.5kw/平方米,我們假設單個衛星電池板10平方米,能量轉化效率為20%,每天有0.5天的時間是有效光照,那麼太陽能板可以支持衛星的最大功率為1.5kw(1.5*10*0.2*0.5),一個普通4G基站滿負荷的功率大約為1kw,這裡我們近似認為一個衛星和一個地面基站的通信容量(帶寬)相同,即假設使用相同的電能,能夠傳輸的數據量相同。

按照上的假設,即使Starlink規劃的4.2萬個低軌衛星全部建成,能提供的總容量也十分有限,畢竟僅中國區域內4G基站的數量就達到了400萬,低軌衛星的通信總容量跟地面通信的通信總容量不在一個數量級。

結合上面四點,軍師認為,Starlink作為一個新興的低軌通信衛星依然只能是地面通信的補充,雖然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還有近30億人沒有被地面網絡覆蓋,但是筆者認為,這群人大多位於亞非拉的偏遠地區,大多數並不具備衛星通信的消費能力,有消費能力的基本也被銥星等現有的公司開發的差不多了,而且人口是不斷向發達城市集中的,隨著人口的遷移不斷被地面通信所覆蓋,而且地面通信也在持續覆蓋的過程中。

toB市場空間有限,而且市場開拓難,toC市場跟地面通信幾乎毫無競爭優勢,所以軍師認為Starlink要搞4.2萬顆衛星從商業角度來看並不靠譜,核心原因就是沒有市場需求,那些坐在大城市辦公室格子間裡連著寬帶WiFi吹捧starlink的人有幾個有衛星通信的需求?大概率是個看熱鬧的人多,花錢付費的人少。據銥星年報,銥星2代大約花了30億美金,Starlink計劃如果4.2萬顆星如果發滿,以一箭60星的效率發射也需要發射700次,一次5000萬美元,那合計發射成本為350億美元,根據SIA數據,一般衛星製造成本是衛星發射成本的3倍,考慮到大規模生產的成本降低,那麼

Starlink計劃製造加發射,總成本可能要近1000億美金,低軌星座壽命一般在5年左右,每年折舊都有200億美金,Starlink如果每年賺不到200億美金,那就一定會虧損,根據前面分析,軍師認為Starlink一年賺200億美元非常難,當然,如果Starlink如果花個30億美元左右建一個小型的網絡,那麼還是有可能盈利的,但是搶奪市場的過程會比較艱難,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要做好艱苦持久戰的準備。

這裡多提一句,從過去幾年幾家衛星公司的股價表現來看,雖然收入利潤表現非常一般,但市值很多都是波瀾起伏,很大程度上跟Starlink的炒作不無關係。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5.Starlink或許醉翁之意不在酒

雖然普通人無法判斷Starlink是否靠譜,因為這涉及到通信、航天等高門檻的領域,但是一個具有一定知識背景的人通過理性推理基本都可以發現建一個龐大的衛星網絡從商業的角度看風險極大,那馬斯克為什麼沒有想到?馬斯克是傻麼?

軍師認為馬斯克當然不傻,相反,全世界能比他聰明的可能也沒有幾個了,那他為什麼一定要搞Starlink,結合一些行業專家的觀點,軍師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5.1搶佔軌位頻率資源

按照國際慣例,從地球表面起100km以上屬於太空,不再屬於各國領空,各國發射衛星需要通過聯合國的下屬單位ITU(國際電信聯盟)來協調軌位和頻率資源,目前的規則是“先到先得”,而軌位和頻率都是稀缺資源,即使現在的低軌衛星通信無法獲得商業利益,先把軌位和頻率佔住也是好的,未來肯定是戰略資源,類似於100年前人們沒有意識到海洋的重要性,後來發現海洋才是能源儲量最多的地方,幾十年前人們沒有意識到同步衛星軌位的重要性,後來一位難求,也有一些人從陰謀論的角度分析,Starlink背後也有官方授意,是大國博弈和軍備競賽的邏輯。

5.2對抗當地政府的網絡管制

雖然衛星通信跟地面通信相比,體驗和價格都佔盡劣勢,但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受當地政府監管,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價2019年最失敗的技術之一就是網絡開關,文章指出,印度僅在2019年就進行了104次主動斷網的行為(如下圖),而且針對的人群經常達到數千萬,政府主要目的是控制輿論,除了印度以外,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等國家也常常使用這招,還有一些國家會使用封禁部分網頁的做法控制信息傳播,對於被斷網的人來說,衛星通信就變成了剛需,只要價格不是貴的離譜,市場空間還是很大的

但是這種需求類似於暗網交易,屬於對抗當地政府監管的需求,而且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國家的內政,Starlink等公司就是想到了這個場景也不會對外宣傳。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5.3為火箭發射創造需求

眾所周知,馬斯克的SpaceX除了Starlink計劃以外,主業是火箭發射,但是現在每年全世界火箭發射也就不到100枚(2019年92枚,2018年96枚),而且很多屬於國家隊發射,比如中國發射衛星就算成本遠高於SpaceX也會選擇自己的長征火箭發射,背後有一些國家安全方面的考量,所以商業發射也就幾十枚,獵鷹9號單次發射目前報價6000萬美元,而且已經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行業天花板十分明顯,SpaceX就算壟斷了市場,每年也就10-20億美元的收入,況且全球這麼多做商業火箭的公司,SpaceX也很難壟斷。

市場上沒有需求該怎麼辦?那就創造需求。如果發4.2萬顆衛星,一箭60星的效率也得發射700次,就算在10年的時間裡面發射完成,平均每年70次,對應的就是42億美元的收入,比現在市場的總規模還大,再考慮到後期的衛星補充和更新換代,火箭發射市場的想象空間一下就打開了。

5.4探索宇宙的第一步

據SpaceX的官網,SpaceX的願景是“徹底改變太空技術、最終使人類能夠生活在其他星球上”,馬斯克這種科技狂人,喜歡的都是突破人類邊界的東西,PayPal是最俗的,做移動支付,讓他獲得了第一桶金;特斯拉推進了汽車的電動化和自動駕駛;SpaceX是在探索突破人類生存空間的邊界,探索宇宙;腦機接口是在向人腦這個最神秘的器官探索,終極目標是探索人類生命存在形態上的邊界。

為什麼說馬斯克的Starlink在商業上不靠譜?

但這些瘋狂的想法太過超前,就拿航天來說,公認的商業行業的幾大領域有太空旅遊、太空採礦、太空農業、衛星應用等等,但大多應用領域目前僅屬於想象階段,

聽起來最靠譜的就是衛星應用了,而衛星應用裡面規模最大,最靠譜的就是衛星通信了,SpaceX想要讓人類生存在其他星球,也要一步一步發展,先從最簡單、最實際的衛星通信開始,即使目前市場已經是競爭激烈,即使從商業上來看盈利可能也不大,但是SpaceX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結語

軍師非常敬佩馬斯克和他的SpaceX的偉大夢想,事實上,探索太空、人工智能、延長壽命也是軍師認為最值得突破的三個科技領域,但就從商業和資本的角度來看,投資Starlink計劃能賺錢的概率不大,這種計劃更適合與馬斯克有著共同理想的科技狂人來投資支持。

最偉大的夢想,一定最瘋狂,但不一定最賺錢。

【交流】

本文作者曾就職於投資機構、創投服務機構,目前在某大型ICT企業從事戰略研究工作,關注泛科技領域的投資人、創業者、企業高管、研究人員、媒體等相關人員,歡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作者微信cxp09621,請註明姓名、單位、職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