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董卿的書法作品?

書苑探珍


董卿的書法,如果排除專業的書法技法的臨摹學習,而只是從寫毛筆字的角度來說,還是不錯的,就是從不是專業書法家的角度,而是從大眾化書寫的角度來欣賞,是不錯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董卿的書法筆法上有欠缺,就是沒有嚴格的楷書的技法訓練,只是有些憑感覺去寫的所以顯得對傳統經典書法的繼承和汲取了不夠,但作為以為文職工作人員,具有高水平的文化修養,其對文化的認識理解的高度,以及大量的書寫的實踐使得她具有較高的文字書寫水平。


我們從這件作品的截圖看用筆起轉承合的細節上確實不足,不到位,但從作品的整體看,卻不俗。說其作品為書法,並沒有言過其實。

作品通篇和諧,字的精氣神有足,沒有那種萎靡不振的弊病。關鍵是沒有俗氣。作為一名不是專業的書法家,能夠寫出這樣有精氣神的作品是非常了不起的。

字形結構飽滿,勻稱,疏密得意。用筆穩實,筆筆力到。我們看“董卿”名款字的線條也還是有些筆力的。

實際上我常說的書法的法對於書法這門藝術而言,法畢竟是基礎性的東西,書法的真正內涵仍然是文化,沒有文化的書法是談不上藝術性的,但沒有書法的法而有文化內涵的書寫,是可以說就是書法的。書法的本質就是文化和藝術,而不是書法的“法”這個“法”是技法,不是藝術的本。


翰墨書道


我想什麼都不說



鐵硯詩心


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談談我個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觀點,我們共同來討論!

說起董卿,那可是主持界的一姐,溫柔大方的笑容,極具感染力的開場白以及端莊大方的形象是董卿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董卿被人們成為才女,她主持功底深厚,文化涵養極佳,董卿的一大愛好就是讀書,她經常一個人讀書讀到凌晨三四點鐘,正是因為她對自己這樣嚴格的要求,所以她才會在主持界裡脫穎而出!

既然提到了董卿的書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董卿的書法到底如何!


這是能夠找到的董卿的書法作品,但是話又說回來,落款是董卿,但是這些書法作品到底是不是董卿所寫,我們也不得而知!畢竟董卿的專長是主持而非書法!

在這四幅作品中,前兩幅作品和後兩幅作品有著明顯的區別,前面的作品顯得很散漫,而後面的作品看上去卻是很圓潤的,特別是上面的這幅作品顯得既圓潤又渾然一體!如果這些都是董卿所寫的話,那麼對於一個主持人來說,董卿的書法還是不錯的!

只不過,我常常在想,想董卿這樣的主持人,很有才情,如果能寫得一手雋秀的小楷,那將是錦上添花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對董卿書法的看法,那麼你有什麼看法和觀點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董卿書法淺識
橫幅“寶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行書書寫,主持有文彩,字寫的也有一看,從筆法,握筆寫出真草相伴,之書體,流暢自裕,實屬才女字,流露出文化達人,所表現出的氣質,書之氣息,及內容之蘊含於哲性,充分體現了學養之富有。書勢於柔美兼剛,其寶字,寶蓋上一點,含蓄一點迅疾而出,即之筆運之自如,字落自然,無有造作痕跡,無論筆法精純與否,皆源由心衷而暢然,一種穩健心理,平和心態,一筆筆一字字,順其自然流暢書之。故字樸實無華。



當人有了一定書寫法度之園囿,必然半露半間之法,更顯拙笨。更有造次之鋪就,顯得有筆法,又不熟之法。故更有板硬之象。

而從董卿之字看點,心境淡泊,直入筆墨行走,寫出了自己的意氣之書致。品味源於人,寫字如寫人,古崇書人合一,字如其人,恰好與此書,相合相間,可以看出董卿之書作,並非有意彰顯於露才,是為有需而題,有的放矢,以雅緻達心境。值得回味。


看點,文化人,於書墨見性情,溫文爾雅,已經令人有藝術之享,足矣。

鑑於有人論書常言“不是書法,是寫字,”有不同之點,感覺,大凡毛筆揮寫,法已入墨,僅有稚嫩與老道之別,言其不算書法,是謂看問題分析上絕對性,形而上學,是謂偏頗。事物無絕對,僅僅相對性而已。故筆之法,或多或少,或優或劣之別。而已


狂喜淡墨a


最近悟空上突然冒出好多關於名人書法的問題啊,沒有想到以前很多我們熟知的名人、明星都喜歡書法,還都能夠寫上幾筆,不管寫的好壞、水平高低,總是能夠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新年新氣象,你是不是打算今年也練習一下書法呢?

關於董卿我們都比較熟悉了,著名的主持人,主持了好幾屆春晚,關於她的書法,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也希望你能夠說出自己對於董卿書法的感覺。

網上流傳最廣的一幅董卿的書法是一幅行書作品,內容為:“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這兩句其實我也寫過,這8個字放在一起其實也不好處理,董卿這幅作品整體處理的也一般,字體雖然寫的很流暢,也有很多變化,但是放在一起顯得太雜亂了。

但是我們看董卿這幅作品的單個字寫的還是挺好的,寫的非常的灑脫、自然,用筆也非常有力度,比較厚實,一氣呵成,寫的非常的自信,對於墨汁的處理也很好。


雖然是一幅行書作品,中間還夾雜了不少草書的寫法,算是一幅行草書作品,應該是在書法上下過一定的功夫的。

她的落款寫的也很好,就是這印章不太合適。

不過,這幅作品的缺點也是致命的,沒有看出古代法帖的味道,或者說是臨帖不精,自己臆造的成分比較多,所以看起來格調不高,寫的太俗了,這是大部分的明星和名人書法都會遇到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沒有好的辦法,就是要臨帖、是臨帖。

你覺得呢?


不二齋


平心而論,董卿並不漂亮,但有才,或者說,有心機,高高的鼻尖,總透著一股狡黠。相比現在新崛起的小花旦,她確實顯得大氣,應變能力強。


但,董卿的字,或者說書法,與她的人不相稱。人到中年的她,擁有一副不老的容顏,和一顆年輕上進的心,而她的字卻老氣橫秋,屬於比較典型的“老幹部體”。

這不能怪她,整個央視,就沒人懂書法,欣賞水平低。如果只是工作人員自己水平低也就罷了,他們在一些欄目上展示的所謂書法,都是一些“江湖書法”、“老幹部書法”,這會給觀眾帶來極大的誤導。


央視主持人寫字的不少,畢某寫過“環球大嫂”(玖球天后),崔大炮拜江湖“書法大師”都本基為師,一個個都寫得俗不可耐,和他們相比,董卿還算好的。


從這些主持人的字看,書法的普及與書法欣賞能力的提高,任重而道遠。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前段時間做《國家寶藏》的圖書項目,除了這個項目本身,也知道了去年《朗讀者》節目圖書的運轉方式。董卿作為《朗讀者》的主持人,對於《朗讀者》圖書的銷售也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從幾個渠道得到的消息,董卿是《朗讀者》目前能有20萬+銷量最為重要的原因。看了書的內容確無太多新鮮之處,基本是將電視節目搬到圖書上,銷量如此之高,董卿功不可沒。從這個角度看,董卿在大眾中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今年春晚還是那樣,可以說幾乎和去年春晚一樣不好好說話,今年春晚的主持人隊伍裡沒了朱軍,也沒了董卿。董卿雖然不算目前央視最老資歷的主持人,但是她也有十幾年春晚的主持經驗,而且在多檔節目中都有很出色的表現,使得她成為了觀眾心目中“知書達理”型主持人的代表,隨著去年《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節目的熱播,董卿已經是“大明星”級別的主持人。因而今年董卿沒有登上狗年春晚舞臺,還是讓大批觀眾感動惋惜。

這兩點也是在公共平臺上討論董卿書法水平的基礎,雖然與討論楊穎畫作是否值18萬,馬雲畫作是否值3000萬不同,但是討論董卿書法還是多少會帶點明星效應,這種明星效應就可能淹沒掉畫作本身的價值,如果是拍賣的話,就很有可能出現價格完全高出其畫作本身價值的場面出來。而董卿書法本身的價值如何,則需要專業的書法鑑賞家進行評判。



萬堤方


董卿是中國著名女主持人,她生長於詩書之家,從小飽讀詩書,古典知識量豐富,是同行的佼佼者。

書法是傳統文化之一,滿腹經倫的董卿不可能對之置之不理。

現在,網上,有一幅“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作品,據說是出自董卿的手筆。

寫書習字,已成娛樂界的一種時尚,有很多演藝明星在本職工作之餘,都爭想顯露自己的書法本事。趙本山,張鐵林,倪萍,甚至還有潘長江等等。

董卿顯然同那些樣依靠演藝的名氣,而又通過書法“作品”撈金者有顯著的不同。

董卿的書法純屬自己的雅興,沒有功利的意圖,這一點是讓我們敬佩的。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這幅作品,雖然沒有達到她作主持的那種自由境界,但書寫到這般水平已經很不錯了,因為書法對她來說是副業,和讀書一樣是日常生活的一種方式。

唐朝孫過庭在《書譜》這樣寫道:“羲之寫《樂毅》則情多怫鬱,《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則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



這是說,書法達到一定境界,書寫者的喜怒哀樂,都能從書法的線條中表現出來。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這幾字,雖然沒有達到思逸神超這樣的境界,但我們也能從作者的運筆過中看到一種平和樸實的意味。

書法是一個非常深奧的藝術,要把它做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講究用筆,結構,章法,意境,是人類豐富生活體驗的折射。相對於畫畫來說,書法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想來董卿是對書法還是一過一番功夫的,但遠不如她做主持下的功夫大,但也達了可以悅目的水平。

董卿的字寫得好看,對於一個傑出的的主持來說難能可貴,也是她多才多藝的反映。


騷客文化


董卿主持節目沒問題,主持文化節目也沒問題,知識面廣,有靈氣,應對如流,從來不曾出現錯誤,更出了許多成績。



從西部頻道民歌節目認認真真默默無聞地幹起,直至幹得有聲有色轟轟烈烈。

民歌、詩詞、朗讀者……其實都是很吃功夫的大文化節目,但都能主持得恰到好處,舉重若輕。

然後依然是不張揚,不裝,好像還在如今已經不存在的西部頻道。

主持界沒幾個這樣有內涵有能力聲名遠播後還能淡定的,沒有幾個這麼有文化有教養的。很多人更在熒屏這無邊無際的名利場昏了頭,搞出來一些花邊新聞,但董卿似乎沒有。

有了這樣的人生修行,搞起中國傳統文化來,自然不會太差,更不會出漏子。



一看這字就知道練過,而且點畫結體之法都已經有所領悟,在手上又能表現出來,可以說有了一定的功力。

但是書法實在是太深奧,點畫、結體之後,還有行氣章法,還有用筆用墨許許多多複雜的操作,還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道理和玄機,要讓自己的書寫上升至文化、藝術的層面,有的人付出了一生。



與這幅書聖法帖對照,可以看出董卿那幅字並不違和,不是所謂“明星書法”,寫得很樸素,有多少寫多少,沒有塵俗之氣,沒有矯揉造作,沒有急功近利譁眾取寵,到達了一定層次。

愚以為不足之處是內容的選擇,所書內容有點雞湯,和行草的形式不配。行草是以二王帖書稱尊的,他們的人生追求是空靈的,所謂“室雅”、“花香”這些東西,未免太實在。

董卿選這樣的內容,大概是怕她的粉絲不懂,其實,書法只要自己喜歡,自己心安理得就是成功。

八面玲瓏的“美書”和張揚跋扈的“醜書”,實際上是靈魂已經下跪:“大家快來欣賞我!”

書法藝術有很重的技術成分,但既要重視技術,像董卿這樣刻苦訓練自己的基本功,最後更要我行我素,徐悲鴻先生所謂“獨持偏見,一意孤行”。任何藝術成果,都是具有創造性的。

董卿是有靈氣的,是默默用功的,但是書法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大悔憶智冰


由於近年網絡媒介到處是一些名人的所謂書法,然後太多人違心讚美,結果就是書法審美觀嚴重畸形,良莠並存,美醜不分。

其實書法如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模樣,或陽剛,或俊秀,或嬌美,或儒雅。大家或許說不出為何喜歡,喜歡哪裡,但是想必都不會喜歡醜的,髒的,臭的。

比如看一幅字,首先第一眼應當是章法,也就是佈局,包括各字之間的排列和關聯,包括布白,也包括落款等。這好比一個人,五官協調,身姿挺拔,穿衣得體,那就不會太難看,就會有人喜歡。

其次是字體結構,這是單字內中各筆畫的關聯和搭配,各家有各自所重,筆者更看重疏密和氣血,一個字如果有呆滯的感覺,筆者就不喜歡。

最後是筆法,這是最基本的了,各大家筆法都各有所取之處,筆者更喜歡二王和趙孟頫,點線流暢,筆鋒自若。

以上,僅為筆者一家之言,大家見笑,至於董卿的字,按章法、結構、筆法分別看,您覺得好還是不好?

(我是六甲番人,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