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這首古詩中的春寒是什麼意思,你如何理解?

青鳥之歌


“春寒”表面寫的是初春時節寒冷的景象

《春寒》是宋代梅堯臣一首作品:

春寒

宋代:梅堯臣

春晝自陰陰,雲容薄更深。

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

亞樹青帘動,依山片雨臨。

未嘗辜景物,多病不能尋。

初春時節,春暖未著,冬寒猶存,天氣總的來說是“乍暖還寒時候”。天氣很差:天空陰沉沉的,雖然雲層不厚,但整天濃陰密佈。蝴蝶因寒冷而收斂了翅膀,不能飛舞;花朵也因為天氣寒冷而遲遲不綻開花蕊。春風凜冽吹動著掛在高高樹丫杈上的酒旗;靠近山的地方,寒風突然夾帶著一片寒雨來了。

這裡是從高到低,從遠到近,描述了天空、陰雲、困蝶、寒花、風旗,山雨等等景物,形成了一個立體的春寒景象,給人一種壓抑、沉重的感覺。


詩歌背景

故人作詩,或者說大部分故人作詩,很多景物描寫都是有所圖、有深意的。如果我們只是當做景物記敘文,那就對這時候詩歌的理解也流於表面了。

所以我們必須先去理解一下這首詩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梅堯臣寫於慶曆六年初春。當時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動(慶曆新政)正處於低潮,面臨著變革失敗的局面。

而梅堯臣個人生活中,他的妻子謝世後次子又病逝。

這種情況可以說的上“屋漏偏逢連夜雨”了。


“春寒”深層次的含義

由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和當時梅堯臣的個人遭遇可以體會到,詩中對春寒這種陰沉淒冷景色的描述是暗示了他當時的心境,面對政治上的不如意,更加上家庭上的妻子和小兒的離世。這種情況,用淒涼也不足以形容了。

陰沉梅堯臣觸景生情,“春寒”陰沉淒冷的天氣,引發了他內心悽苦悲涼的感覺。


後兩句

“未嘗辜景物,多病不能尋。”

這兩句也是有雙重含義的。

表面上是自問自答解釋,我不是不想去追求春天美好的景緻,只是由於身體多病孱弱,無力尋找啊。

而更深的含義卻是說明,我不是不想通過改革實現美好的願望,只是力量薄弱,有心無力罷了。


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採納~謝謝。


文藥書生


《春寒》

春晝自陰陰,雲容薄更深

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

亞樹青帘動,依山片雨臨

未嘗辜景物,多病不能尋

此詩中,詩人把春天倒春寒的景象用比喻形容的手法,表達出此時此刻望景憂抑的心情。

詞解:

春天的景色本應該是風和日麗的天氣,而今年春天的天空上卻陰雲密佈,冬眠的蝴蝶剛要復甦,因為春寒又把翅膀收攏起來,含苞待放的花朵也因為天氣冷而推遲開放,酒館門前樹上的旗幟隨著微風飄動著,縈繞在山間的那片陰雲釀成了一陣涼雨,春天的美景我從來沒有辜負過,可今年遊春賞春的興趣因為身體不適不能在尋玩了。





亮劍2370


從不同角度形容春寒,“亞樹青帘動”是寫風,亞同壓,壓掛在樹枝的酒旗,隨風翻轉,足見風力之猛;“依山片雨臨”是寫雨,依傍山丘的陰雲,霎時送來了陣雨,說明雨勢之急。這一派峭寒,推遲了春光的腳步,窒息了大地的生機,使天字充塞著寥落淒冷的氣氛,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畫下來。詩通過對天氣陰暗寒冷的描寫,從不同角度形容春寒,把春寒真切地刻畫了出來,表現了詩人政治上的清冷之感。


二寶和老媽


春寒 宋代: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 譯文 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都颳風,料峭的春寒給園林的花木帶來了災難,叫人擔心害怕!

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獨自在寒風冷雨中默默開放著。

註釋

選自《簡齋集》。陳與義(1090-1138),號簡齋。宋代詩人。此詩寫於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嶽陽市。

園公:詩人自注:“借居小園,遂自號園公。”

胭脂:一種紅色顏料。也泛指紅色。 賞析 這首絕句與其說是寫春寒,不如說是詠海棠。說到詠海棠,自然忘不了蘇軾的《海棠》詩:“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其實,這兩首海棠詩都是借海棠寫自己。蘇軾筆下的海棠聖潔、幽寂,是他貶官黃州時的寫照;陳與義筆下的海棠雅緻孤高,是他流亡時的寫照。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鋪墊。“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聯繫到下文,不僅有風,而且有雨,春寒料峭中,日日風雨,淒冷無比。更何況詩人還流離失所、漂泊無依。由己及物,想到滿園即將吐蕊發芽的花木,禁不住有些擔心。“怯園公”此三字,道出了詩人心境:既怯花不發,又怯花發遭雨打。

  儘管有些心情,但孤寂的詩人還是希望尋覓到些許的安慰。當他看到園中海棠時,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宋祁詞《錦纏道》曰:“海棠經雨胭脂透。”海棠經雨打風吹,像溼透的胭脂一樣,會有所殘敗。但詩人眼中的海棠,卻是那樣的傲然不屈:“不惜”嬌色、“獨立”風雨。花木不會有什麼情感,有情的只是詩人,詩人“情眼觀物”,便萬物皆有情了。此時的海棠不再是海棠,而是詩人的化身——風流,雅緻,卻還有孤傲的品格。

  此詩作者開海棠喻己之風,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貶官遭際。而陳簡齋筆下的海棠雅緻孤高,不僅風致,更具品格,正是他流亡時的寫照。詩人將自己的風骨、品格融入對海棠的描寫中,使這首詩成為詠物詩的上乘之作。聯繫到“靖康之難”後大多北方的宋人被迫漂泊他鄉,這首詩也就獲得了超越個人情懷的普遍品格。



早上煙火


我是鈺姐,我來回答。

今年2月4日立春,距今日已2天了,雖然春風和煦、陽光明媚,但仍感覺初春的寒意。如今看到“春寒”的問答題目,一時便來了興致。感謝提問者給我一吐為快的機會。

一、從民間節氣特點理解“春寒”。

立春,是農曆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國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立春後,春回大地,鳥語花香,暖風習習。

然而,雖然氣溫回升,大地回暖,我們卻仍會感覺異常寒冷,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春寒料峭”。宋代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曾記載:”春寒料峭,凍殺年少“,可見春寒的威力不小。

古詩也曾雲:”律迴風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雖然春回大地、草木萌發,但此時人們總感到春比冬冷。正如農諺雲:”春凍骨頭秋凍肉“。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我們人體的皮膚表面分佈著呈塊狀的熱感受點和冷感受點,冷點多於熱點。面部、軀幹皮膚對冷的敏感性比四肢皮膚高,前額皮膚對冷敏感,對熱不敏感。

所以,氣溫雖然回升,但因我們感受暖點不敏感,仍會感受到初春的寒冷--春寒料峭了。這就是我們節氣意義上的“春寒”。

二、從古詩《春寒》中理解“春寒”。

從題目來看,單從字面理解“春寒”的意思,會有失偏頗。我們需結合《春寒》這首古詩的上下文來理解,作者心目中的“春寒”到底為何意。

《春寒》
宋.梅堯臣

春晝自陰陰,雲容薄更深。
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
亞樹青帘動,依山片雨臨。
未嘗辜景物,多病不能尋。

01 春晝自陰陰,雲容薄更深。

詩的首聯,點明春天另面的季節特徵,因為春天給人的感受是春暖花開,陽光明媚。但在梅公的首聯裡,卻是春日陰雲籠罩,雖然雲層不厚,但整天濃陰密佈、雲天霧海,一片迷茫。“雲容薄”是初春雲霧的特點。詩的首聯,便揭示了詩人初春抑鬱的情懷。的確,這個春天不一般。

02 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

詩的頷聯,對仗工整,語意雋永。寫出了春寒料峭的景物特徵,人都感覺寒冷了,更何況其他生物呢。蝴蝶因氣侯寒冷而緊縮著翅膀,花朵因空氣溼冷而遲遲不開放。”蝶寒“對”花冷“;”方斂翅“和”不開心“都是狀態不佳的狀態,更見詩人的心情。

其中的”不開心“更是一語雙關。情景交融,寫景及人,移情手法,別具一格。與其說”花冷不開心“,不如說是詩人的不開心,內心惆悵和愁苦。我認為詩人的頷聯,寫得非常精妙,筆者非常喜歡。首聯點明”春“,頷聯則點明”寒“了。妙哉!

03 亞樹青帘動,依山片雨臨。

詩的頸聯,由靜景轉至動景。春風凜冽,吹動著掛著樹枝上的酒旗;靠近山的地方,春風伴著陣陣春風而來,讓人感到一陣寒冷。這聯寫動景的”春寒“,裹挾著春風和春雨而來。這聯的”春寒”似乎比上聯的更甚。

“亞”通“壓”字,描繪了春風的力度和動態。“片”字極為生動有特色,寫出了春雨的特點。在人們的意象裡,春風是和煦的、習習的,拂在臉上極為舒適;春雨也是淅淅瀝瀝的,極具詩情畫意。但在詩人眼裡,春風、春雨卻是“亞”和“片”的特徵。可見景語即情語。

04 未嘗辜景物,多病不能尋。

詩的尾聯,詩人點出了自己的感受,抒發了情感:我未曾做對不住景物的事,如今卻讓我感到一陣寒冷。因我自己的身體條件和心情低落,而不能去接近它們。”未嘗辜“是指詩人沒有辜負景物,”病“既指身體上的病,也指心理上的病,一語雙關。

三、總結

一切景語皆情語。從以上情景交融的詩句來分析:詩的標題”春寒“,語意深遠,應該是一語三關,既指春天天氣的寒冷,也指心情的寒冷,還指政治失意的寒冷。

天氣上的寒冷,我們不言而喻;心情的寒冷,我們也能理解,當時正值詩人妻子逝世,次子又病逝,親人離去的打擊無疑讓詩人雪上加霜,心情愁苦,更為寒冷。

政治上的寒冷,我們也能理解。詩人梅堯臣支持范仲淹的革新政治活動(慶曆新政),正處於低潮期,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心情難免失落。

故結合《春寒》詩句來看:春雲的陰沉密佈、春日蝴蝶和花的寒冷、春風春雨的寒冷等等,都不過是詩人”春寒“心境的體現。詩人借景抒情,移情於景了。

大家喜歡這首《春寒》嗎?鈺姐希望大家”春寒心不寒“,安心宅在家裡過一個暖春吧。


(END)


鈺姐的書齋


春寒

宋·陳與義

【原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

【註釋】

巴陵:古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嶽陽市,洞庭湖畔。 未了:未盡。 園公:作者借居小園,自號園公。

胭脂色:紅色,此處以胭脂喻海棠花的顏色。

【賞析】

此詩作於建炎三年(1129年)。當時,南宋朝廷初建未穩,尚在風雨飄搖之勢,金兵大有席捲江北之際。詩人被迫避亂於嶽州,借住於郡守王接後園的君子亭,自號“園公”。是年春二月,詩人看到園中獨立於春寒細雨中的海棠,不由得感物起興,推人及花,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鋪墊。“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聯繫到下文,不僅有風,而且有雨,春寒料峭中,日日風雨,淒冷無比。更何況詩人還流離失所、漂泊無依。由己及物,想到滿園即將吐蕊發芽的花木,禁不住有些擔心。“怯園公”此三字,道出了詩人心境:既怯花不發,又怯花發遭雨打。

儘管有些心情,但孤寂的詩人還是希望尋覓到些許的安慰。當他看到園中海棠時,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宋祁詞《錦纏道》曰:“海棠經雨胭脂透。”海棠經雨打風吹,像溼透的胭脂一樣,會有所殘敗。但詩人眼中的海棠,卻是那樣的傲然不屈:“不惜”嬌色、“獨立”風雨。花木不會有什麼情感,有情的只是詩人,詩人“情眼觀物”,便萬物皆有情了。此時的海棠不再是海棠,而是詩人的化身——風流,雅緻,卻還有孤傲的品格。

此詩題為“春寒”,實詠海棠。北宋蘇軾有《海棠》詩云:“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開海棠喻己之風,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貶官遭際。而陳簡齋筆下的海棠雅緻孤高,不僅風致,更具品格,正是他流亡時的寫照。詩人將自己的風骨、品格融入對海棠的描寫中,使這首詩成為詠物詩的上乘之作。聯繫到“靖康之難”後大多北方的宋人被迫漂泊他鄉,這首詩也就獲得了超越個人情懷的普遍品格。


用戶500980721654077


春寒

春晝自陰陰,雲容薄更深。

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

亞樹青帘動,依山片雨臨。

未嘗辜景物,多病不能尋。

為便於理解,先翻譯一下:春天本是微風輕吹、陽光和煦的景象,今天卻又是一個薄雲籠罩陰沉沉的天氣。蝴蝶由於寒氣襲來,收攏翅膀,不能飛翔;花卉因天氣寒冷含苞不放。壓掛在樹枝的酒旗隨風飄舞;傍山丘的陰雲霎時送來陣雨。觀賞春光美景的良辰我從來不辜負,可這次外出尋春賞春是因體弱多病誤了遊興。

為了挽救宋朝統治的危機,宋仁宗於慶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人,實行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整頓政權機構等項改革,可惜這所謂“慶曆新政”,僅僅推行一年左右,就因舊官僚的反對而失敗。宋朝慶曆五年(1045年)秋後,形勢的發展對革新派更加不利,富弼、范仲淹、尹洙等人或罷或貶,歐陽修也遭受誣告,貶為滁州知州。政治上支持革新派,交誼上和歐陽修關係很深的梅堯臣,這時感到形勢嚴峻。在個人生活上,梅堯臣的妻子謝氏死後不久,次子又一病而逝。這喪偶失子的悲痛,一年多來一直摧折著詩人的柔腸,此詩正寫於慶曆六年(1046年)。

詩的表面是寫初春的景物和感受,卻深刻反映了作者淒冷的情懷,春寒自然不言而喻了。





日月文苑


《春寒》宋、梅堯臣。春晝自陰陰,雲容薄更深。蝶寒方斂翅,花冷不開心。亞樹春簾動,依山片雨臨。未嘗辜景物,多病不能尋。

這首詩寫出了乍暖還寒的物候。雖是立春啦,但真正的春天還未趕到。春寒料峭,薄寒入骨。這時,春日白晝天陰陰的,雲的樣子雖是薄薄像沙一樣的霧氣,含著冷空氣很深遠,滿天都是。蝶因寒氣而正收斂起翅膀,倦縮著身體。花也冷的不願開放。其次遠處的排排樹略帶綠色,在風的鼓動下象綠色的簾子忽煽著,在山角下一片片的雲帶著雨就將來臨。詩人未能嘗試走出去,辜負了這寒日裡的春,是因為春曰身體多病。也是因為冬轉春是個多易發病的季節。


重陽247961633


春寒

朝代:宋代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

早春二月,大地上已經是新花嫩葉裝點著春光了。這時候,人們所希望的是風和日麗,蜂蝶紛紛,把春光點綴得更加濃郁。可是事情常常不如人意, 如果寒潮夾著風雨侵襲來了,就會發生“倒春寒”,這些花兒葉兒就要遭受摧殘。陳與義(一○九○——一一三八)在北宋“靖康之難”中避兵到了巴陵(今湖南嶽陽),借居在一個小園裡,自號“園公”。他在花園裡守護和培育花木,在料峭春寒之中,不免憂心仲仲(chōng),關心著百花的命運。




SunnyQuite


【春寒】.宋.梅堯臣

………五言律詩………

春晝自陰陰,雲容薄更深。

蝶寒方斂趐,花冷不開心。

亞樹青帘動,依山片雨臨。

未嘗辜景物,多病不能尋。

關於這首古詩中的”春寒”是什麼意思?對此,我的理解是:

該詩首聯提筆擒題,概括寫春寒,因為雖是春晝,卻天色陰沉,雲層又低又厚,這兩句把春陰寫得很逼真。頷聯從蝶不飛和花不開的情態下筆,透出真意春寒來。頸聯寫風吹簾動,片雨降臨,從不同角度補充說明春寒。尾聯說自己未嘗辜負春景,只因身體不好,不能賞景玩耍了。至此,該詩己從多個情態透出整體的寒意了!真切地刻畫了春寒,表現了作者政治上的清冷之感!愛好上的敗興之寒!我的理解,謹此而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