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上演現實版《囧媽》

​疫情之下,上演現實版《囧媽》

口述:李銀嬌 整理:三秋樹 編輯:龍方媛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這個春節,疫情來得猝不及防。


足不出戶的日子,終於實現了在家過年,給爸媽真正的24小時無縫陪伴。


於是,一個現實版的《囧媽》,在我們家就那麼雷同地上演了。


01

大把光陰在手,

我的容忍一天抵達極限

媽媽的嘮叨是從清晨開始的。


我早晨不起床,我媽說,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你們這一代人,身體怎麼能好?


我不洗臉吧,她說就你這麼懶,怎麼能嫁出去?


我洗臉化妝吧,她又說,哪也去不了,你美給誰看?再說,你這麼化完,我老感覺是別人家的女兒。


宅在家裡,每頓飯都變得無比重大。


飯桌上,我吃肉時,我媽就說你得多吃蔬菜。


我吃菜時,她又說別老想著減肥,不吃肉哪來的抵抗力?


吃完飯,我收拾碗筷吧,她說平常工作那麼累,回家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吧。


結果,我撂下碗筷坐沙發上看電視,她就說,你在媽眼前可以沒眼力見兒,但以後戀愛結婚去了婆婆家,可不能這麼不懂事,人家得覺得我跟你爸多沒家教!


我看手機吧,她說你這年過的,就是換個地方玩手機。


好,那我放下手機,跟她聊天:


“你小姨家表弟,比你小三歲,可人家兒子都上幼兒園了。”


“你初中同學韓麗麗,大學畢業回來考了個公務員,房子車子啥都有了。那天我去辦事,前前後後地幫忙,關鍵時候比你有用。”


“我同學家的閨女每年帶我同學出去旅遊,國內國內,都要走遍了。”


……


​疫情之下,上演現實版《囧媽》


小時候,她不拿我跟任何人比,長大後,她覺得誰家孩子都比我好。這些話,她幾乎每年都會重複一遍。


我從前回家5天,除了睡覺吃飯,外出跟同學聚會、走親戚,一共跟她獨處的時間也就那麼10幾個小時。


但今年不同,大把光陰在手,我的容忍僅在一天內就抵達極限。


02

絕地反擊,

換來片刻安寧


尤其是她第N次表達我在北京無房無車,就算將來結婚生了孩子,也有可能是二代北漂時,我終於怒了。

我說,表弟是結婚有娃了,可是他們夫妻一年有300天在吵架與啃老中度過,這有什麼可羨慕的。


我說,我同學是好幾個回家鄉考了公務員,一輩子也就混個吃喝不愁,那樣的日子我憑什麼要去過?


我說,都是成年人,幹嘛老希望借兒女的光萬水千山走遍?你自己也有退休金,我也沒啃老,你有時間和錢,跟我爸隨時可以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啊。別說我沒時間沒錢,就是有那個條件,我也不願意跟你一起出去,因為那不是旅行,那是跟唐僧去取經!


我說,每年回家過年,我都被你挑剔得一無是處,你生我養我一場,就是為了告訴我,我活得多麼令你失望和失敗嗎?

然後,我們母女的關係就僵在那裡了。


03

她的客氣裡藏著委屈

接下來的日子,我媽一下子變得特別小心翼翼。


不管我早晨起得多晚,她都不再橫衝直撞進來,把我從被窩裡拉出來。


飯桌上,她明明給我夾的菜已經送到了半路,突然想起什麼,終是放進了自己嘴裡。


夜深了,我在房間裡刷手機。


透過磨砂門,看到她的身影一次又一次出現在門口,但她終是沒有像從前那樣推門而入,直接搶過我的手機強行關機。


她做這些事情,剋制而委屈,比起嘮叨,這樣的客氣更令我難受。


​疫情之下,上演現實版《囧媽》

為了緩解這尷尬的氣氛,第二天早上,我定了鬧鐘,比我媽還先起床,給她和我爸做了一頓早餐。有粥,有自己現拌的小鹹菜,還有我自制的蝦餃、烤地瓜。


我爸媽都驚豔了。


我得意地對他們,尤其是對我媽說:


“事實上,我們90後可會養生了!我在北京的每一頓早餐,都絕不糊弄。只不過,回家了,放縱了,就想過點隨心所欲的生活。


所以,這飯一是感謝媽媽為我做了那麼多頓飯,二是讓你們放心,我完全有智商,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我媽機靈地收到我求和的信號,那頓早餐,她吃得讚不絕口。


沒有什麼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飯吃得好,氣氛也就緩和了大半。


04

不想做你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陸續地,有同事朋友給爸媽拜年,當然是微信、電話、視頻這種形式的。幾乎每個人都會問到我,問題無外乎是回沒回來,有沒有對象,以及工作如何。


我工作7年了,一直到現在,每當別人問他們我在北京從事什麼工作時,他們的解釋都是:“天天擺弄電腦的。”


我靈機一動,是時候跟他們講講我的工作,我在北京的生活啦。


就在那天,我拿出積攢了29年的耐心,用上下午的時間跟我爸媽普及了關於大數據的常識,也就是我每天工作的內容。


對於爸媽來說,手機微信尚且玩得沒那麼明白,大數據對他們更是遙遠得很。


可是,他們特別認真地聽著,不肯放過我說的每一句話。


​疫情之下,上演現實版《囧媽》

當我用兩個小時的時間,根據他們的喜好幫他們做了一張新聞首頁推薦內容界面時,二老看我的眼神妥妥地全是崇拜。


我給他們講我的老闆、同事,


還講有一次我們做一個大項目,7天一共睡了不到10個小時。


但項目拿下來了,我們絲毫沒睏意,集體聚了餐後,依然還興奮,意猶未盡。


結果剛好看到步行街那兒有獻血車,每人獻了400CC的血……


這激情煅燒的往事,我講嗨了,但我爸媽聽哭了。


我媽懟我的腦門:“你這丫頭得多虎。”


我突然正色地對她說:


“媽,如果是以前,我打死也不會告訴你這件事。可是,以後這種事,我儘量都跟你說。


我得試著讓你瞭解,我已經不是你印象裡,那個還不吃蔥花、香菜的高中生了。


如今的我做得了大數據,也能做出一桌像樣的酒席。我喜歡北京,喜歡這種波瀾起伏的人生,我過不了那種一眼就能望到頭兒的生活……”


05

比和解更高級的,是彼此理解

事實證明,比和解更高級的,是理解。


比瞞報更明智的,是知情。


高中開始離家,我成為了什麼樣的人,爸媽其實並不十分了解。因此才會有一個他們想象出來的女兒:不按時吃飯,到了年紀不結婚,浮萍一樣漂在首都……


​疫情之下,上演現實版《囧媽》

好在,


如此現實版的《囧媽》春節時光,讓我終於意識到,他們對我的人生之所以誤解重重,是因為他們對我真實的生活與內心世界並不知情。


這些天,超越往年的家長裡短、菜淡菜鹹,我把我在北京的生活一一說給他們聽。


算是拋磚引玉吧,他們也陸陸續續說了很多他們在老家的生活。


直到那一刻,


我才知道,


我不在家的日子裡,


媽媽曾經住過院,做過手術,爸爸曾經簽了三次病危通知書;鄰居家水漫金山,爸媽曾經在外面租住了長達半年的時間……


也是在這個不尋常的春節,我們家達成了一條家規:


我們之間,此後餘生,喜,報之,憂,也報之。否則,至親骨肉,我們很容易從彼此最愛的人,淪為彼此最不懂的人。


大年初七,我踏上了回京的火車。


​疫情之下,上演現實版《囧媽》

每一年走,爸媽都會落淚。而我,每一次都像逃離,直到火車啟動,才長長地鬆一口氣。唯獨今年,在彼此的陪伴與深聊後,我重新對父母、對家有了依戀。


年年離家,今年最想家,想爸媽。


我想,成年人的親情,除了有彼此索取,更應該有彼此哺育。


母女、父女一場,比親密更迷人的,是深刻。


這個春節,門外疫情嚴峻,門內親情暖人。


門外有國家和政府強有力的應對,有醫護人員和各界人士的並肩作戰;在門內的我們,除了積極配合防禦疫情外,也別忘了在這個密閉的小空間裡把小家經營好。


只要我們一起努力,終將戰勝疫情,連接親情,擁抱幸福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