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價比超過許多排名靠後的211高校開辦的醫學院的“四非”醫科大

1、徐州醫科大,基礎醫C+臨床醫C+藥學C+,麻醉學教育是其優勢

徐州醫科大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創辦於1934年的江蘇省立醫政學院,1958年由南京醫學院分遷至徐州成立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1960年定名為徐州醫學院,2016年更名為徐州醫科大學。是整個淮海經濟區辦學歷史悠久、辦學特色鮮明的一所高等醫學院校,也是該地區醫學教育、醫學科研和醫療服務的中心。麻醉學教育是學校的特色和優勢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基礎醫學 C+、臨床醫學 C+、藥學C+。

性價比超過許多排名靠後的211高校開辦的醫學院的“四非”醫科大

學校設18個學院(部)、21所附屬醫院、15所臨床學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餘人,教職工1300餘人。設置27個本科專業,涵蓋醫、理、工、管4個學科門類。有臨床醫學、生物學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醫學技術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公共衛生、護理5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具備碩士研究生推免權,並設有生物學、臨床醫學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級規劃教材、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國家級教學團隊,是國家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通過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認證有效期7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以及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等一批省部級獎項;獲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和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建設項目多項,以及一批省級品牌專業、重點專業(類)、精品課程和教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實踐教育中心。

臨床醫學學科ESI排名全球前1%

學校在全國率先創設麻醉學本科專業,並建成為全國“高等學校特色”,麻醉學教學團隊是“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麻醉學教學成果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麻醉學學科先後獲評國家級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學校主辦的《國際麻醉學與復甦雜誌》(原《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甦分冊》)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學校因此被譽為“中國麻醉學人才培養的搖籃”。

2、廣西醫科大,基礎醫C+臨床C+口腔C+公衛與預防醫C+藥學C+護理C+

校創建於1934年11月21日,坐落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學校前身是廣西省立醫學院,1940年校址遷至桂林; 1954年7月由桂林遷回南寧市現址至今;1996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廣西醫科大學。學校是全國建校較早的22所醫學院校之一,是廣西醫學教育、醫學研究、臨床醫療和預防保健的中心。學校現擁有南寧-校本部、南寧-武鳴校區、玉林校區、國際醫藥教育交流與研究中心(五象校區,在建)4個校區。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基礎醫學C+、臨床醫學C+、口腔醫學C+、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C+、藥學 C+、護理學C+。

性價比超過許多排名靠後的211高校開辦的醫學院的“四非”醫科大


  學校設有19個二級學院、1個教學部,即: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腫瘤醫學院、口腔醫學院、武鳴臨床醫學院、護理學院、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全科醫學院、信息與管理學院、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院、國際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體育部。學校現有139個實踐教學基地(含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全科醫學實踐教學基地),13個校外研究生培養基地,1個醫學人文技能培訓基地,21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函授站(其中區外函授站1個,社會函授站5個),5所直屬附屬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附屬腫瘤醫院、附屬口腔醫院、附屬武鳴醫院),1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第三附屬醫院(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第四附屬醫院(柳州市工人醫院)、第五附屬醫院(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第六附屬醫院(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第七附屬醫院(梧州市工人醫院)、第八附屬醫院(貴港市人民醫院)、第九附屬醫院(北海市人民醫院)、第十附屬醫院(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附屬民族醫院(廣西民族醫院)、附屬南寧市傳染病醫院(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附屬柳鐵中心醫院(柳州市鐵路中心醫院),以及正在建設並準備運營的附屬埌東醫院,其中,“三甲”醫院15所、三級醫院1所、綜合醫院13所、專科醫院3所,第一附屬醫院(2018年獲批教育部“首批國家臨床教學示範培訓中心”)、附屬腫瘤醫院、附屬口腔醫院是廣西目前規模最大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引領了壯鄉高等醫學教育、醫學科學研究和醫療衛生服務的發展。

  培養體系完整,學科實力強勁。學校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教育培養體系,現擁有醫學、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等7大學科門類,是國家首批碩士、第二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共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口腔醫學、藥學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和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1個、口腔醫學博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1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單位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其中2015年,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獲評廣西唯一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立廣西院士工作站10個。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前1%。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個。

  專業設置優化,建設成果豐碩。學校現有本科專業28個,分別是:臨床醫學、臨床醫學(“5+3”一體化)、麻醉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學、法醫學、兒科學、精神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藥學、臨床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醫學實驗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工作、英語、翻譯、運動康復、衛生檢驗與檢疫、助產學、健康服務與管理、醫學信息工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項、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課公開課1門、教育部來華留英語授課品牌課程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廣西本科高校特色專業及實驗實訓教學基地(中心)建設項目8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學校設有高職高專專業(方向)7個,分別是:醫療美容技術、康復治療技術、醫學檢驗技術、藥學、護理、老年服務與管理、衛生信息管理。

 3、寧夏醫科大,基礎醫C臨床C+,開有口腔、中醫專業,定位為教研型

1958年建立的寧夏醫學院。1962年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併重建寧夏醫學院。2002年,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併入寧夏醫學院。2008年8月,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2014年,寧夏師範學院醫學院併入寧夏醫科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基礎醫學C、臨床醫學C+。

性價比超過許多排名靠後的211高校開辦的醫學院的“四非”醫科大

學校是國家教育部、衛健委、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有教職員工及醫護人員5600餘人(含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905人,副高以上職稱723人。有雙聘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51人,碩士生導師660人。全日制在校生9293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1985人,留學生323人。有雁湖、雙怡兩個校區,佔地面積共1700畝,設有13個教學機構,13個教輔科研機構,有12所附屬醫院,20所教學醫院,70餘所實習醫院和實踐教學基地。

學校有醫學、理學和管理學3個學科門類,22個本科專業,其中臨床醫學、中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藥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為自治區級特色優勢專業。有2支國家級教學團隊,11支自治區級教學團隊。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校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有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有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