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寄語: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新年寄語: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忙忙碌碌間,2019年已然畫上句號。


2019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對我們而言,最要者莫過於“北朝考古”創號。鄙號自2019年11月10日推送第一篇“北朝考古”文章以來,至今未滿兩月,尤在襁褓。不過,令人振奮的是,我們不斷得到北朝考古專業領域內前輩的勉勵與同儕的支持,使我們備受鼓舞。


北朝考古是歷史時期考古學中的一個分支,過去不是中國考古學研究的主流,常常籠罩在漢唐考古下而被一筆帶過,將來成為研究主流的可能性有多大,也不好說。但是,北朝時代卻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而不容忽視的階段,其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時代風貌,歷史上鮮有出其右者。平城時代近百年,北魏從部落社會步入封建社會,期間國家社會變化之劇烈,為中國歷史所僅見。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古史上標誌性的大事件,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北魏晚期一分為二,東魏—北齊、西魏—北周各執一端,爭鬥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活劇。最終,隋一統南北,唐承繼大統。令無數國人魂牽夢縈、心潮澎湃的大唐盛世,正是奠基於北朝。陳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雲:“隋唐之制度雖極廣博紛復,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齊,二曰梁、陳,三曰(西)魏、(北)周。”事實上,唐代時萬國來朝的盛景,北齊時已具雛形。

新年寄語: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在傳統史家眼裡,北朝是大破、大亂的時代。歷代研究者對北朝的認識,難免失之於偏頗,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不得不說是一種令人遺憾的現狀。北朝這一段歷史,有人稱之為“中國的中世紀”,認為這一時期極其黑暗,毫無進步可言,這顯然有悖事實,並不客觀。千餘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做到儘量全面、客觀地去認識這個時代。北朝的歷史,猶如硬幣之兩面,與戰爭、殺戮並行的還有交流、融合,這是一個文化大匯聚、民族大融合的時代,創造出燦爛輝煌的文化,我們今日所見之北朝佛教雕塑與墓葬壁畫,其藝術成就史上鮮有比肩者。


北朝覆蓋的地域,主要在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內蒙、寧夏諸省區,核心在中原,但遠至西域,東到大海,都有北朝時代的烙印。關於北朝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與社會內涵等概貌,至今僅有一部由杜士鐸、衛廣來、張慶捷、李書吉諸先生編著的《北魏史》進行過整理,但那也已經是1992年的事情了。二十八年過去了,北朝考古材料已經積累到相當豐富的程度,面對如今這樣巨量的考古材料和新出文獻,重新編纂一部《北朝史》,是當今歷史學者與考古學者理應承擔的歷史使命,吾輩當努力之!

新年寄語: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近期發生了一件轟動學界的文化盛事:“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壁畫藝術展”在晉開幕。展覽通過驚世華彩、多元異彩、古韻新彩三個單元,從繪畫藝術的角度展現了北朝時代的華麗篇章。雖然這只是一個臨時展覽,但展出的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墓壁畫、水泉梁墓壁畫,代表了北朝時代的最高的繪畫水準,將真實的北朝藝術呈現在世人面前,給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配合此次展覽召開的“漢唐墓葬壁畫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集聚了來自歷史學、考古學、藝術學等不同領域的40餘名中外學者,為北朝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而事實上,這不過是北朝研究的冰山一角,北朝內涵之宏大深遠,目力所及不可測也。

新年寄語: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新年寄語: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這一文化事件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示。我們深感北朝研究任重道遠,大有可為。


展望2020年,北朝考古工作室將繼續努力,為廣大“北朝考古”的用戶提供最新的北朝考古資訊以及相關學者的深度研究成果。我們的工作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作為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新號,在這裡,先向大家簡要透露一下我們2020年的主要工作設想:


1、繼續完善“中國北朝研究學者名錄”,讓大家瞭解這一專業領域的研究陣營。透過這些學者的研究,廣大用戶可以用更專業的視角完善對北朝歷史的認知。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我們將組織匿名專家,對這些學者的研究特色進行解讀,為學科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2、密切關注北朝考古領域的新動態,建立北朝考古資訊數據庫,通過新聞資訊、業內動態等多方面渠道,及時發佈北朝考古的最新消息,為全面瞭解北朝考古材料打開一扇窗口。


3、推送北朝歷史、考古的研究理論、方法,綜合研究或個案分析,將北朝考古研究的獨特魅力展現在大家面前,觸發學術爭鳴。


4、增強原創性,邀請一些專家學者以及北朝考古工作室的自有力量,對業內相關考古發現、研究文章進行解讀。


“北朝考古”公眾號,願為朋友們回望歷史提供便利,願與大家一起了解北朝,見證歷史,啟迪後人。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來。”


祝大家新年快樂!

2020年元旦於北朝考古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