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話可以唱歌,而其它的方言用來唱歌卻不那麼好聽?

奔跑吧壁虎


單純從語言本身來分析就是錯誤的。粵語不存在比其他方言的優越性。即使有一些優點,也不足以支撐粵語唱歌就比別的方言好聽。那為什麼粵語和閩南語的歌曲會更加“順耳”呢?

首先是因為先入為主。中國流行音樂是從香港臺灣流入內地,內地人七八十年代最早能接觸到的流星音樂很多都是粵語和閩南語的。我北京的朋友唱beyond的粵語歌毫無違和感。

第二個原因,文化強勢。不可否認經濟發達的地方無疑文化影響力更大,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流行歌手的包裝,流行音樂的發行都十分專業。後來隨著廣東經濟的騰飛,廣東地區的文娛作品也更加影響了全國。

有人想問,上海經濟也發達。怎麼沒有上海話的音樂?原因很簡單,生不逢時。在娛樂匱乏的年代你沒搶佔市場。現在娛樂如此多元化,就連粵語歌的影響力都大不如前了,其他方言基本不可能有大作為了。不過話說清代時崑曲還是蠻火的吧。

總之題主這個問題從語言本身來解,答案很難讓人信服。更要綜合歷史背景。


不辨不明


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動文化產業的蓬勃向前,粵語歌曲,臺語歌曲的盛行和朝氣蓬勃就足足說明這一點兒!突出本土文化,傳承粵方言閩方言的發展,香港臺灣做得都很到位,曾經的香港臺灣在80-90年的經濟水準號稱亞洲的四小龍,讓世人矚目,讓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不敢小覷,經濟高速發展必然帶動文化的強勁發展;另外,閩方言是8音,粵方言是9音,就韻律角度而言似乎符合唱腔的發音原理,內地人形容閩粵的兩廣福建人講話…鳥語,這不正符合…鶯歌燕舞,婉轉承和,所以的所以,粵閩方言唱歌好聽得不得了,美極了!視覺的饕餮盛宴……


醫用膠


提這個問題的人你先問問臺灣人福建人,為什麼他們的閩南語唱歌不好聽,看他們會不會噴死你。愛拼才會贏、世界第一等,這些著名的閩南話歌曲全國都流行著,其中有一首歌的原唱還是唱粵語歌的劉德華。

全國各地都有將各自的方言填詞演唱的歌曲,但受制於語言的受眾面不大,基本都是本地人覺得好聽,外地人覺得一般。

香港上世紀8090年代受益於經濟發展和港片的流行,用粵語重新填詞翻唱的日本歌曲,由於所選日本歌曲旋律非常動聽,所以在華人世界非常受歡迎,但香港原創歌曲較少只有黃霑黃家駒等稍有名氣,其他的基本以填詞翻唱歌曲為主。

新世紀自周杰倫王力宏陶喆等國語歌原創音樂人出現後,普通話為主的歌曲正式佔據華語流星音樂的主流。粵語歌也慢慢迴歸成粵港地區的地方音樂。

曾經有觀點認為粵語語調眾多,唱出來更好聽,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家之言,英語的語調更少,但這不妨礙英語歌是目前受眾最多的歌曲。所以一首歌曲是否好聽,首先在於它的旋律和編曲是否動聽,其次在於聽者是否能聽懂歌詞,欣賞歌詞,所以廣東話唱歌好聽只有廣東人會這樣認為。


瑞恩81


上個世紀“來日總是千千闕歌,愁緒揮不去苦悶散不去,有日讓你倚在深秋,抬頭望星空一片星”很多粵語歌大街小巷都在放至今傳唱!

言歸正傳,香港話為什麼能唱歌,這主要是聲調多,大部分漢語基本一字一音,而英語一詞多個音,如YES有兩音,可塑性強,粵語有相類似,不僅聲母而且韻母也比其他方言多,當然粵語也得借普話再發音,否則用土粵唱歌或唸詩你可想象……包括閩南語也得借普話,而其他少數民族,以及越南,泰語因聲韻多,都能無壓唱流行歌曲,反而而國內其他方言因聲韻限制即使改為普話再發音,也基本唱不下去。


蟹蓋第一鼎歹忽悠


偶然路過,發現這個問題,好奇來看了一下,認為有些回答沒有答到點子上,有些回答帶有一股濃濃的酸味,覺得有些好笑。

我是廣東人,我並沒有覺得說粵語有多大的優越性,粵語只不過是廣東眾多語種的其中之一,據統計,全球使用粵語的人將近一億,說明粵語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

回到話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稍為了解音樂簡單知識的都知道,我們平時所說的歌曲,是由歌詞和曲譜組成,每創作一首歌曲,必須有歌詞和曲譜,但歌詞和曲譜沒有必須的先後順序,可以先寫歌詞再譜曲,也可以先譜曲再寫歌詞。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粵語歌曲用國語唱就讓人覺得不好聽,失去了歌曲原有的韻味,原因在那裡呢?

主要原因就是前面所說的因詞譜曲或者是因曲填詞。

就以黃沾的《滄海一聲笑》為例,首句滄海一聲笑,如果用國語來唱就韻味盡失,又比如黃家駒的《喜歡你》,其中的一句,喜歡你,用國語唱來仍然是沒有了歌曲原來的那種情深款款的味道。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兩首歌曲都是以粵語來進行填詞譜曲的,你用國語來唱當然是沒有了那種順暢通透的感覺了。

同理,就比如《黃土高坡》這首歌,如果用粵語來唱,估計讓人聽了有點啼笑皆非。

還有一種情況,有沒有人覺得,有很多粵語歌是翻唱日本或者港臺的,與原唱相比就差了很多,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說,瞭解其中的區別和原因,我們就不必要為這個問題秀優越或爭吵不休了。


碧雲天客


主要是聽不聽的習慣的問題吧。比如上海話版本的天涯歌女,我覺得很好聽。

你覺得其它方言唱歌不如廣東話唱歌,主要是因為其他地方沒有人努力去做方言的流行歌曲,前段時間不是有個什麼綜藝節目專門用方言唱歌嗎,不也挺好聽的嗎?那段時間也是小火了一把。

香港廣東地區都是以粵語廣東話為主,就像我們用普通話一樣,歌曲一般也用到的是粵語,隨著那邊娛樂的發展以及推廣,傳唱度高,我們也慢慢適應了這種語言。不存在刻意覺得其他方言唱歌不如粵語好聽吧,個人覺得主要是習慣和推動方面造成的。


音樂大街


不是其它方言唱歌不好聽,而是不具備這方面的人才,想要創作出好聽的方言音樂,這個人必須掌握最基本的兩個要素!



一,時刻能把握住時尚流行元素的譜曲人,這樣譜出來的曲不至於太土,而且能讓曲子配上歌詞!

二,這個人還必須對某種方言有很深的研究,以便在寫詞的時候,能夠完美的保留方言原汁原味,同時進行押韻處理!



當你的詞押韻了,曲又有時尚流行的元素,那這首歌必然是好聽,至少不會太難聽!

但現實中的問題是,能夠完美掌握方言的人,都是不讀書或讀書不多,長時間待在村裡的,這種人他確實會方言,方言的固有詞他也都會,但他文化太低了,他絕對不會寫詞,更不懂得押韻!更不用提譜曲了!



而上過學的,幾乎清一色的都會受普通話影響,特背是一些方言裡特有的詞彙,幾乎無法掌握,就像我現在周圍的孩子,他們哪怕是說著方言,但用的詞都是普通話的詞,這種詞只要你一唱,那幾乎就是普通話的調了,所以這些人也無法創作出方言歌曲!



但你看為什麼四川版的《謝謝你的愛》就很好聽?因為四川方言裡有很多音樂人堅持方言創作!

同樣的陝西方言的《西安人的歌》也很好聽,同樣的也是因為他們的音樂人肯下功夫研究自己方言進行創作!



還有閩南語,因為臺灣許多音樂人,堅持本土創作的思維,同樣誕生了許多好聽的音樂,像前陣子抖音很火《愛情的騙子我問你》,還有《酒幹倘賣無》等等!



所以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問題,如果你們的方言裡,擁有這方面的人才,又致力於自己方言的歌曲創作,那麼好聽的方言歌曲遲早會出現!


無聊說電影


不是不可以,只是題主不瞭解。粵語歌確實很好聽,但很多地方的方言也是可以用來唱歌的,而且也很好聽,比如閩南語。

推薦大家幾首大福建和寶島臺灣的閩南語歌,聽過以後就知道,僅僅覺得粵語歌好聽,那就太侷限了。

【1】世界第一等

這首歌由伍佰作曲,劉德華演唱,唱在香港迴歸的1997年,現在已經被傳唱二十多年。劉德華唱得很好,伍佰本人也唱過,唱得更有味道。

這首歌說的是人生短暫,肯定有起有落,千金難買好光陰,應該要珍惜人生,淡泊名利,跟《愛拼才會贏》相比,更有灑脫豁達的心態。



【2】愛拼才會贏

好不誇張地說,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聽過這首《愛拼才會贏》,就算沒聽過整首歌曲,也一定聽過這一句““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這首歌由葉啟田演唱,還沒唱的時候,葉老師就有預感這首歌會火,因為歌詞實在寫得太好了,振奮人心,這首歌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閩南人不怕苦不怕累,勇於拼搏、奮勇前行的精神。



【3】家後

這首歌不如前面兩首出名,但是在會講閩南語的地區,人人都會哼唱幾句。原唱是江蕙,很多明星喜歡,翻唱過,所以傳唱度很高。

“家後”是“妻子”的意思,說的是妻子在家裡默默付出、無怨無悔的奉獻。MV也拍得很美,一對男女相識相戀,之後結婚過著平淡的夫妻生活,但是仍相敬如賓,愛護著對方,直到老去。畫面配上江蕙溫柔的歌聲,總讓人覺得心中一股暖流湧過。



【4】愛情一陣風

小的時候,聽過海峽兩岸最火的翻唱歌手“卓依婷”的版本,後面有男聲獨唱版,也有男女對唱版,對唱版本比較流行。

這首歌唱的是愛情的短暫,愛情離去後、情人的難過與不捨。很多青年男女分手後,代入歌詞的意境唱這首歌,經常會唱到淚流滿面。



【5】千錯萬錯

閩南人唱這首歌,是因為這是臺視長篇劇情片《再見阿郎》的片尾曲。臺灣很喜歡拍這種長篇劇情片,然後有段時間央視八套滾動播,播完《再見阿郎》播《又見阿郎》,一播就播好幾個月,家裡老少都在追劇,並且被劇情牽動,於是對歌曲就有了別樣的感情。


天蠍愛唱歌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偏見類的問題,就好像說英語歌好聽,其他國家歌曲不好聽一個道理,你聽的少而已,沒聽過或者聽的少就說不好聽,認知偏見。從古時候的詩詞歌賦,到現在的好聽的山歌,再到結合流行元素的流行歌曲,方言唱的你要到當地的歌舞廳去聽。比如天津方言歌當然在天津歌廳多,但你上海人怎麼會喜歡聽?上海話的流行歌曲也是,數量少受眾少,影響不大,在臺灣好聽的閩南歌非常多。有人之所以感覺粵語歌好聽只是你從小就聽過感覺親切,香港的粵語歌對大陸的流行樂影響比較大。類似情況就比如90年代哈日,日語歌很多80後感覺好聽,但沒感覺韓語歌好聽,相反,00年代韓流風起,90後覺得韓語歌好聽,日語歌好難聽,就看你自己喜歡而已。我覺得法語歌意大利語歌都比英語歌好聽,但即使50%的法語歌好聽,它基數低,每年創作數少,。相反,英語歌創作最多,相對的,好聽的歌曲就算只有10%,好聽的數量也遠遠多於小語種歌曲。明白了嗎?主要看用的語言地區的音樂發展程度和你的喜好度。


雲嘯星空


誰說的?叫你這麼說人家英語、日語、法語、德語唱的歌就好聽了?現在多少人聽外文歌?

就連韓語、泰語、越南語裡面也有很好聽的歌啊!你說方言,那就舉方言的例子吧,閩南語不是粵語吧?《愛拼才會贏》、《歡喜就好》、《世界第一等》、《浪子的心情》都很好聽啊,誰能否認這些歌?

再說別的方言,《吉祥三寶》很多人都聽過吧?最初是蒙語版的。

最近聽了一個彝族歌曲《阿哥你別走》也很好聽,沙瑪爾西唱的。

不是別的方言唱的歌不好聽,是有很多好聽的歌流傳不起來,比如陝北民歌,信天游之類,我還聽過藏語歌曲《那一世》。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其文化越能傳播的廣,比如動漫,美國的、日本的,很多很強大。

你能說中國沒有好動漫?中國的哪吒、西遊記、花木蘭等等有很多好題材,可惜的是以前經濟不強,拍不出來,結果讓人家給用了。

現在很多人都聽英文歌,看韓劇,這就是人家經濟發達的原因。現在內地經濟發達一些了,粵語歌就不如以前火了。

等以後中國經濟最發達了,全世界都學中國語,唱中文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