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海外祝福和約定,送給中國老師、孩子、醫護人員……

新華社北京2月7日電(記者張代蕾 於躍 張琪)這些天來,在各大社交媒體、視頻網站上,很多外國民眾用語言、歌聲、文字等方式,為正在全力“抗疫”的中國送上祝福、加油鼓勁。

其中一些人還與中國有著種種“緣分”:有人來過中國,有人曾在武漢工作,有人學過中文,有人認識中國老師和學生……

讓世界充滿愛

“輕輕地捧起你的臉,為你把眼淚擦乾,這顆心永遠屬於你,告訴我不再孤單……”

孩子們的歌聲,純淨動人。

英國北愛爾蘭地區米爾本小學合唱團以中文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為他們來自湖北的漢語教師送去祝福,為中國人民加油。

北愛爾蘭奧斯特大學孔子學院在米爾本小學設立了一家孔子課堂,400多名在校小學生都在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奧斯特大學孔子學院和湖北師範大學是合作院校,16名來自湖北的漢語教師和志願者在這裡工作,並定期到米爾本小學授課。

米爾本小學校長沙倫·拉蒙特說:“這是一個特別艱難的時期,當得知大家當前面臨的困境後,我們心情都很沉重。”“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是一個意志堅定的國家。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會戰勝疫情!”

春節以來,包括米爾本小學在內,與孔院有合作的英國學校紛紛對中國表達慰問和祝福。

聖奧利弗·普倫基特小學教師巴里·康羅伊說:“加油中國!我們在北愛爾蘭向正在與新型冠狀病毒戰鬥的中國人民致以良好祝願!希望中國人民早日戰勝疫情!”

曾多次到訪湖北的北愛爾蘭議會議員、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主席多洛蕾絲·凱利說:“我在此為抗擊疫情的中國和武漢朋友們祈福。我們與受病毒感染的人們及其家屬心連著心,我們為身處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祈福,他們為確保病人得到所需治療並阻止病毒進一步傳播夜以繼日地奔波勞碌。”

这些海外祝福和约定,送给中国老师、孩子、医护人员……

近期,英國各大高校和中小學紛紛發出通知,呼籲學生和家長理性看待疫情、無須恐慌,抵制歧視。

英國教育部制定了針對學校和家長的建議,認為“沒有必要過度擔憂”。

一些學校發佈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誤解與真相”的對比圖,為學校師生科普病毒傳播和自我防護知識,並提示謠言和歧視比病毒本身更危險。

这些海外祝福和约定,送给中国老师、孩子、医护人员……

中國孩子們,期待今夏再相逢!

“中國,加油!”

這句話的中文發音未必標準,情感卻特別真誠。

近日,比利時國立利爾音樂舞蹈戲劇學院師生以及一些當地民眾錄製視頻,為中國人民送上祝福。

旅居比利時的荷蘭作曲家漢·弗林特羅普是學院的一位音樂教授。他雖然沒到過中國,卻與中國音樂有緣。2019年,他曾受邀為歐中青少年音樂藝術節創作交響曲《新絲綢之路》,並指導來比利時交流的中歐青少年同臺表演。

他說,非常同情正在抗擊疫情的中國人民,也對中國最終戰勝疫情充滿信心。

他還特別提到,希望用錄製祝福的方式為隔離在家、還不能上學的中國孩子們加油打氣,非常期待中國的孩子們今年暑假能再次來到比利時,再與歐洲青少年用音樂交流。

她想盡快回到武漢

“過去數週,我所看到的武漢是一個面對逆境眾志成城、決心戰勝重大危機的城市,我看到了武漢人民萬眾一心、自我犧牲的精神,我看到了他們控制疫情的堅定決心,我也看到了他們對儘快恢復正常生活的期盼。”

愛爾蘭大報《愛爾蘭時報》4日刊發武漢大學德國籍女教師西爾維亞·施羅德的署名文章。

施羅德是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的教師,2017年到武漢大學任外教,今年年初從武漢到北京旅遊,並因疫情暫時離開中國。她在文章中表示希望儘快回到武漢。

“待一切恢復正常後………我將繼續向我的家人和愛爾蘭朋友講述武漢的故事、這座我深愛的城市、這裡熱情好客和堅強的人民。”

文章發表後也為許多當地讀者轉發。一名讀者評論說,這篇文章在愛爾蘭主流媒體上刊發,反映愛爾蘭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和祝福,在這場與人類共同的敵人病毒的鬥爭中,中國不是孤軍奮戰。

最後,就讓我們一起聽聽,曾在“漢語橋”比賽中表現優異的外國年輕人字正腔圓的中文祝福:

“向堅持在防疫一線的所有工作人員致敬!”

“感謝最美逆行者,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感謝連日奮戰的建築工人!”

“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致敬!”

“漢語為橋,天下一家,我們與你同在!”(編輯:孫浩、馬曉燕、楊定都;剪輯:王玉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