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的大瘟疫,都是怎麼過去的?

2020年的冬春,和往年不太一樣。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國,相比較17年前的非典,本次疫情的輻射面更廣,牽涉著全球人民的心。

人類歷史上的大瘟疫,都是怎麼過去的?

冠狀病毒圖示


若我們把眼光放久一點,就會發現,瘟疫其實一直伴隨著人類歷史進程,其本身也是一部生動的歷史,儘管醫學日漸發達,人們有機會在高清顯微鏡下認識了細菌、病毒本尊,並且想出了行之有效的對策,但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和瘟疫,人力依舊難以和大自然相抗衡。常懷敬畏之心,方能長久。

今天小編盤點了人類歷史上幾次死傷率較高的瘟疫。一起來看看這些疫情的始末吧!

1.黑死病:猖獗整個中世紀的歐洲

在歐洲,談起瘟疫,人們首先會想到黑死病,談黑色變,聞風喪膽。黑死病(La peste noire)傳染性強,致死率也極高,歷史上曾經有幾次大流行,中國在解放之前也曾發生多次疫情,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瘟疫之一。至今尚未絕跡,比如在我國西北部偶有發生。

中世紀的歐洲曾經飽受黑死病之苦,這種通常以鼠類為自然宿主的傳染性疾病在整個歐洲範圍內肆虐,表現有高熱、呼吸困難、咳嗽咳痰、淋巴腫大、出血等症狀。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短短几年間,黑死病帶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佔當時人口的1/3。

人類歷史上的大瘟疫,都是怎麼過去的?

描述中世紀歐洲黑死病的圖畫

因為這場瘟疫,歐洲各國元氣大傷,損傷慘重,其中尤以意大利和法國為甚。薄伽丘曾親歷這場大流行,並且在其著作《十日談》中這樣描寫鼠疫背景下的佛羅倫薩:

這場瘟疫很快傳開來,真是一傳十,十傳百,而且不僅是人與人之間傳染,甚至是人類以外的牲畜,只要一接觸到病人或是死者的東西,也會立即染上這種病,過不了多久也會一命嗚呼,而且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有一天,我親眼見到這麼一件事:大路邊扔著一堆破爛衣服,分別是染上這種瘟病而死的一個窮漢的遺物。這時跑過兩頭豬來,它們已經習以為常,便用鼻子去拱那堆東西,接著又用鼻子把衣物翻了過來,咬在嘴裡,亂嚼亂揮了一陣。隔了不多一會兒,這兩頭豬就不住地打起滾來,又過了一會兒,它們就像吃了毒藥一般,倒在那堆衣服上死了。

那麼這場浩劫是如何停止的呢?至今成謎。

值得注意的是,黑死病從十四世紀一直蔓延到十七世紀,當時歐洲各國並不具備醫療條件,對於疾病的來源以及傳播途徑並不清楚,但各國都聚全國之力進行隔離,比如村莊隔離、患者隔離、往來貨物隔離等,到了17世紀,大規模的黑死病逐漸銷聲匿跡,西歐各國得以暫時走出陰影。

其實,談到這場瘟疫,歷史學家們也指出了其積極影響,元氣大傷的歐洲在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經歷鉅變,原本難以進行的社會轉型在陣痛中推進。

2.西班牙流感:澆滅一戰戰火

1918年,一種傳染性強的流感在全世界各國快速傳播,俗稱為“西班牙流感”(La grippe espagnole )。這場流感是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排名第二的瘟疫,共有大約10億人感染。在短時間內奪去歐洲各國幾千萬人民(死亡人數難以確定,一說為將近1億)的生命,致死率比一戰還要高得多,而這場流感也成為一戰停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各國都沒有兵力繼續作戰。

人類歷史上的大瘟疫,都是怎麼過去的?

改變世界歷史的西班牙流感

其實,西班牙流感並非從西班牙爆發,當時大概有800萬西班牙人感染,甚至西班牙國王也沒能倖免。當時各國為了不打消將士的戰鬥熱情,都刻意隱瞞了這一病症。由於西班牙在一戰中持中立態度,因此當疫情傳到西班牙,西班牙當局隨即發佈疫情消息,後來人們談到此次疫情時,就稱其為西班牙流感。這場流感後來又被傳播到中國、非洲、印度等地。但是,當時西班牙人把這場流感稱作“法國流感”。

1918年的醫學界還不知病毒為何物,此次流感的病株至今仍是一個謎,讓所有人束手無措的這場流感在18個月內就自行消失殆盡,具體原因未知。有人說是因為人們體內產生了抗體,也有人猜測是病毒毒性逐漸降低,日漸溫暖的天氣也起了積極作用。

3.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中國成重災區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發生在19世紀末期。此次鼠疫突然爆發,直到20世紀30年代逐漸消失,先後波及全球60多個國家,死亡人數破千萬。

而在此次大流行爆發前幾十年,也就是19世紀中期,雲南率先出現大規模疫情,這被視為是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的前奏。在西南地區,共有約500萬人失去生命,這一時期,在戰爭、瘟疫、水患的多重打壓下,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的悲慘境地。

到了1910年,中國東北再次爆發鼠疫。鼠疫疫情從滿洲里開始,逐漸蔓延到河北、山東等地,先後共造成六萬多人死亡。在這次鼠疫中,有一位我們不得不提到的公共衛生學家——伍連德

人類歷史上的大瘟疫,都是怎麼過去的?

伍連德博士

他被譽為中國現代醫學的先驅。疫情期間,這位劍橋醫學博士帶領國人戰勝鼠疫,拯救東北,功不可沒。具體來說,在伍連德的帶領下,中國創辦了鼠疫實驗室,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封鎖東三省,同時集中火化病人遺體,消除病毒源,到1911年4月,東三省各地的鼠疫被全部消滅殆盡,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運用科學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傳染病的大事件。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這讓小編想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繆的小說《鼠疫》,小說中,鼠疫同樣來勢迅猛,以醫生裡厄為代表的人們團結起來,共同對抗鼠疫。儘管人們奮起抗爭,但城市裡的死亡人數仍然不斷上漲,這場災難似乎沒有盡頭。但10個月後,鼠疫突然自行消失,人們走上街頭,歡呼雀躍。但荒誕的一切都結束了嗎?

小說的結尾是這樣的:

翻閱醫書便可知道,鼠疫桿菌不會滅絕,也永遠不會消亡,這種桿菌能在傢俱和內衣被褥中休眠幾十年,在房間、地窖、箱子、手帕或廢紙裡耐心等待,也許會等到那麼一天,鼠疫再次喚醒鼠群,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裡死去,給人帶去災難和教訓。

在加繆所在的年代,鼠疫還很難預防,鼠疫也給歐洲人民帶去了心理和身體上的巨大傷痛。到了21世紀的今天,鼠疫已經可防可控可治,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使得病死率降低到5%-10%。

反觀此次疫情,截止目前,抗“疫”前線捷報頻傳,越來越多的病人出院、研製新藥也有新進展、火神山醫院已投入運營、各省醫療隊和物資馳援湖北、新增治癒病例連續四天超過死亡病例......

天災面前,“中國人總被他們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今非昔比,中國已經有了先進的醫療技術手段,前線的白衣戰士全力以赴,相信春暖花開之日,便是疫情散去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