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加碼”企業扶持:增加貼息資金規模,稅收優惠指引將出

按照國務院會議最新決定,增加貼息資金規模,改按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低於1.6%

四部委“加碼”企業扶持:增加貼息資金規模,稅收優惠指引將出

更大範圍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下稱“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紓困小微企業的措施,正在逐步出臺並落地。

2月7日上午10時,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就支持疫情防控的相關措施等內容進行說明。

《財經》記者注意到,在政策力度不斷“加碼”之下,此前不少企業反饋的人員成本較高、資金流緊張等問題正在逐步緩解。與此同時,若疫情持續,市場對下一步是否繼續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財政空間擴容(預算赤字率、專項債、特別國債)、貨幣政策如何發力等頗為關注。

稅收優惠政策指引將出爐

就資金保障和政策保障方面所採取的措施,財政部副部長餘蔚平在發佈會上表示,在資金保障方面,截至2月6日下午5點,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667.4億元,實際支出284.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共安排170.9億元。

在政策保障方面,截至2月6日,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已經出臺十餘條財稅支持措施。主要包括:對確診患者個人負擔費用實行財政兜底,中央財政補助60%;對捐贈用於疫情防控的進口物資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中央財政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給予貼息支持等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2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前期針對疫情防控已出臺各方面措施的基礎上,再推出一批支持保供的財稅金融政策。包括:自1月1日起,對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購置設備允許稅前一次性扣除,全額退還這期間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對運輸防控重點物資和提供公共交通、生活服務、郵政快遞收入免徵增值稅等。

餘蔚平同時透露,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比如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快遞、民航等行業給予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稅費的優惠,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此外,按照國務院會議最新決定,增加貼息資金規模,改按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實際獲得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低於1.6%。

《財經》記者注意到,此前包括北京、上海、蘇州、山東、四川等省市均已先後出臺針對中小企業的紓困措施,涉及加大金融支持、穩定職工隊伍、減輕企業負擔等方面內容。

“確實在給我們‘減負’,比如稅費和社保延繳、房租減免,與員工協商一致調整薪資等等,這些都是之前我們呼籲並希望解決的問題。”多名中小企業負責人直言,多部門政策出臺,可以說是當下困境中的一場“及時雨”。

提及上述政策的具體落地,餘蔚平表示,目前,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正在陸續制發操作文件。下一步,特別是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響,及時研究解決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堅決把該減的稅減到位,把降的費降到位,持續發揮減稅降費的政策效應。

“我們即將發佈支持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指引。同時,為了保證落實到位,對此前已經有的全國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範和稅收徵管操作規範相應地進行調整和優化。”稅務總局總審計師兼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王道樹在新聞發佈會上透露。

金融扶持力度“加碼”

自疫情發生以來,金融系統在支持疫情防控中所做的工作亦備受關注。

人民銀行副行長、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在會上表示,2月3日和4日,人民銀行超預期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兩天累計投放流動性1.7萬億元,保持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同時,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等金融市場如期開市,並平穩運行。再者,強化對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保障民生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發展。人民銀行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實施優惠貸款利率,加強對重要醫用、生活物資重點企業的金融支持。

另據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透露,此次銀行保險業對於生產醫療器械、藥品、防護服、口罩、消毒用品的企業,重點是疫苗的研發企業,對他們的融資需求主動上門去服務,提供優惠的利率和專項貸款額度。初步統計,對這方面的重點信貸投放累計已達到2100多億元。

疫情發生後,多行業遭受衝擊,多名中小微企業負責人均告訴《財經》記者,由於需要支出員工工資等固定成本,但公司正常經營因疫情影響無法恢復,導致無營業收入。當前,資金週轉困難,若無法及時解決現金流問題,恐難繼續支撐。

《財經》記者注意到,中小微企業資金困境正被相關監管所關注。此前的2月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指出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等。

周亮亦在發佈會上表示,受到這次疫情的影響,不少小微企業出現了一些暫時性的困難,銀保監會指導銀行、保險機構採取了多種幫扶措施,比如很多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對湖北省內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在去年的基礎上再次下調0.5個百分點。而且不少銀行還為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增加了專項的信貸額度,對逾期的利息給予了減免。

北京某餐飲企業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自上述政策發佈後,至少10家以上的銀行向自己拋出了“橄欖枝”,目前正在洽談具體細節。希望得到更多的貸款利率優惠。

《財經》記者注意到,上述提及的財政貼息貸款目前主要是針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有部分銀行業從業人士直言,考慮到財政能力亦存在有限之處,目前首要任務肯定是保障與疫情防控相關的企業。但下一步可考慮出臺具體標準,將財政貼息貸款等政策延伸至部分受影響較大的行業或企業。

正如硬幣的兩面,疫情之下,銀行提供貸款在增加的同時,是否會導致自身的不良貸款攀升?周亮表示, 2019年普惠性小微企業的貸款不良率是3.22%,比2018年下降了近1個百分點。此次疫情對小微企業,特別是住宿、旅遊、餐飲等這類小微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總量不會太大。如湖北武漢可能受的影響更嚴重一點,其他地區受春節因素的影響和防控措施的影響,不良率預計會有所上升,從整個金融體系運行情況來看,去年共化解了2.3萬億不良資產,小微企業的不良佔比比較小。

“另一方面,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達到了180%以上,有充足的資源來應對不良的上升。經濟和金融實體經濟的關係,大家還是要從長遠來看。疫情是暫時的,從中國經濟的韌性和迴旋餘地來看,影響很快就會過去,不會對整個金融造成大的影響。”周亮強調。

後續政策空間多大?

處在經濟下行週期,疊加疫情影響,市場擔憂,今年一季度經濟下滑速度可能會加快。對此,潘功勝表示,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暫時的,可能會對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活動造成擾動,但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經濟會較快地回到潛在產出的附近。

“看看歷史上的2003年非典,非典時期擾動的是當年二季度的經濟增長,三季度經濟迅速出現了反彈。所以,我們認為疫情緩解以後,中國經濟將會迅速企穩,並且前期推遲的消費和投資會有釋放,中國的經濟會出現補償性的恢復。”潘功勝說。

若疫情延續,接下來還可採取哪些措施應對?

有銀行業分析師表示,財政政策方面,財政部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給予貼息,市場高度關注下一步對於中小企業減稅免稅降費、財政空間擴容(預算赤字率、專項債、特別國債)以及基建投資相關的政策舉措。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告訴《財經》記者,下一步,我國應採取多方面措施,未雨綢繆,積極應對疫情對經濟的可能衝擊。一方面,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減稅降費工作要繼續深入實施,赤字率還可以適當提高。另一方面,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保障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特別是要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措施,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流動性支持,鼓勵中小銀行進一步服務好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民營和小微企業。

潘功勝在發佈會上直言,人民銀行正在認真分析和評估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宏觀調控政策空間仍然是充足的,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的貨幣政策仍然是少數實施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所以,工具箱非常充足。

“在貨幣政策方面,接下來,一是要加大逆週期調節的強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實體經濟提供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二是要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報價利率傳導機制,提高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三是繼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像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這樣一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潘功勝說。

董希淼進一步指出,監管部門應適時調整相關監管指標和考核要求,打消金融機構後顧之憂。當然,金融機構在做好對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的同時,亦需更加註意防範金融風險採取措施防範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如對假借疫情名義逃廢債務的企業和個人,應及時納入徵信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