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凡人心語給我們信心和力量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王豔紅 王麗麗 王媛媛 郭玲 江斌偉 王璇)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戰鬥員。

  有些人,告別家人奔赴戰疫一線;有些人,堅守崗位履職盡責;有些人,主動請纓衝鋒在前;更多的人,宅在家裡就是作貢獻……在嚴峻的疫情面前,他們用行動參與疫情防控,他們樸實的話語,傳遞戰勝疫情的決心,給予人們前行的力量,

  讓我們一起記住這些美好的話語,致敬那些平凡的偉大,匯聚必勝信心和力量。


  “如果我也緊張害怕的話,那動車上的那麼多旅客該去相信誰?這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使命。”

  ——烏魯木齊至蘭州D2706次列車列車長仝雲娜


這些凡人心語給我們信心和力量

  2月7日15時,在烏魯木齊至蘭州的D2706次列車上,列車長仝雲娜利用吃午飯的間隙,給妹妹打電話,詢問家裡的情況。家在五家渠市的她,因為值乘,從除夕開始,一直都沒有回家,工作在一線的她,讓家人十分牽掛。

  “姐,你在車上害怕嗎?”

  “如果我也緊張害怕的話,那動車上的那麼多旅客該去相信誰?這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使命。”

  “姐,你真勇敢,家裡都好,注意保護好自己,我們都很想你。”

  事實上,仝雲娜今年僅24歲,是班組年齡最小的列車長。面對疫情,她選擇勇敢“逆行”,守護出行的旅客安全。


  “媽,你把六六抱遠一點兒,我在這看著就行。”

  ——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阿克蘇車務段阿克蘇站客運值班員楊咪咪

這些凡人心語給我們信心和力量

  媽媽愛你,卻不敢抱你。客運值班員楊咪咪,面對不到7個月的兒子求抱抱,只能心酸地遠遠看著他。

  疫情防控期間,阿克蘇站售票窗口前來諮詢、購票、取票、退票的旅客較多。售票班組人手緊缺。剛休完產假的楊咪咪,就主動頂了上去。

  2月1日22時30分,楊咪咪剛進家門,還沒有來得及摘下口罩,在婆婆懷裡的兒子已經扭動著身體,咿咿呀呀求抱抱。

  “媽,你把六六抱遠一點兒,我在這看著就行。”

  由於每天接觸的人多,儘管回到家裡就馬上洗手消毒、洗澡,楊咪咪還是不敢觸碰近在咫尺的孩子。

  楊咪咪的丈夫李文軍也是客運值班員,兩人只好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每天回來看一看。

  “我們在一線工作,既要服務好旅客,也要保護好孩子。等疫情過去了,我們再好好抱抱他、陪陪他。”李文軍握住妻子的手,安慰她。


  “醫務人員在前方拼命,我們在後方忙點不算什麼,再累也不能停。多做一件,就能多一份守護。”

  ——天山紡織工人李萍

  2月6日21時,新疆天山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山紡織)生產車間內,流水線不停運轉,工人們身著制服、戴著口罩,在各自的操作檯製版、裁剪、縫紉等,加班加點趕製隔離服。

  38歲的李萍,2003年參加過抗擊非典疫情的口罩生產,2007年,進入天山紡織針織車間工作,一直是車間裡的骨幹,每每有緊急任務,都衝在最前面。

  在收到廠裡發出馳援樂貝尓生產防疫防護用品生產的通知時,李萍主動請纓加入支援隊伍。她說,希望能為控制疫情出點力。

  11天來,李萍吃住在工廠,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經常用泡麵和盒飯充飢,就為了能生產出更多的防護用品,讓人民群眾能夠買得上安全的防護用品。

  “醫務人員在前方拼命,我們在後方忙點不算什麼,再累也不能停。多做一件,就能多一份守護。”李萍說,做不了“逆行者”,只能做好一線工人的職責。


  “我年齡大了,幹不了別的,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在我還能作貢獻的時候,就讓我多做一些吧,以後再看你們年輕人的!”

  ——71歲老黨員買買提江·阿不都熱合曼

  在天山區解放北路廣場社區大院5號樓1單元樓裡,每天都有一位老人的身影,他戴著口罩,拿著噴壺,從一樓走上五樓,再從五樓走下一樓,邊走邊噴消毒液,對樓梯扶手、犄角旮旯的地方,都要著重噴灑。

  他是71歲的老黨員買買提江·阿不都熱合曼。面對疫情,買買提江十分著急,他主動來到社區當志願者,守護居民安全。

  “噴壺是自己買的,消毒液是兒子買的。”十多天來,買買提江每天堅持給樓道噴灑消毒液。

  買買提江,曾獲得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退休後也發揮餘熱,擔當起社區的義務宣傳員,他還時常把防控疫情的小常識寫成紙條,貼在鄰居門上,以這種方式宣傳防疫。


  “每天忙完工作,回家吃一頓媽媽做的拌麵,第二天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市建設局(人防辦)第一批21名黨員幹部志願者之一

這些凡人心語給我們信心和力量

  從1月29日起,市建設局(人防辦)第一批21名黨員幹部志願者便投入到烏魯木齊國際機場疫情防控工作中。

  26歲的娜扎開提·吐遜是就是其中的一名,她和同事主要在T3航站樓負責為進出的旅客和工作人員監測體溫。

  2月7日,凌晨四點,娜扎開提·吐遜穿好防護服,戴上口罩、護目鏡和手套開始工作了。“您好,麻煩測一下溫度。”娜扎開提.吐遜將測溫儀對著乘客的手腕,“一般剛進大廳的旅客,由於外面天氣冷,測量額頭溫度只有32、33攝氏度,不是很準,我們就測量手腕。”

  幾分鐘後,娜扎開提.吐遜護目鏡上泛起了一層薄薄霧氣,她隨手拿了兩張紙巾墊在護目鏡上,“這樣就不起霧了。”

  對於為什麼報名志願者,娜扎開提·吐遜說,自己是名年輕黨員,相比其他同事,自己未婚,年輕也沒什麼負擔。“每天忙完工作,回家吃一頓媽媽做的拌麵,第二天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工作隊為村裡做了這麼多,你們是咱的親人,我相信你們,你們說啥,我們跟著做就行。多保重,有你們在,我安心。”

  ——雷家溝村民馬春蕾

這些凡人心語給我們信心和力量

  這幾天,市規劃局駐達坂城區西溝鄉雷家溝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趙文斌和他的夥伴們,奔波在十五公里的山溝裡,挨家挨戶的送消毒液、口罩,宣傳阻擊疫情的各種防範措施。

  7日早上10時剛過,趙文斌來到李衛、馬春蕾家,分別給他們發放疫情防控《倡議書》;還給他們發放了一次性醫用口罩。

  看到工作隊員認真的記錄,仔細的講解,李衛夫婦很感動。李衛說:“天氣這麼冷,你們一趟趟往家裡跑,你們放心,我們就在家裡待著,哪兒也不去。”馬春蕾接過話茬,“工作隊為村裡做了這麼多,你們是咱的親人,我相信你們,你們說啥,我們跟著做就行。多保重,有你們在,我安心。”

  趙文斌說:“非常時期,大家齊心協力,一定會戰勝疫情。你們有啥需要幫助的,記得給我打電話。”隨後,趙文斌又敲響了另一戶村民的家門。

  “我懂事聽話,爸爸媽媽在一線才能照顧更多的人。”

  ——沙區友好南片區虹橋北社區黨總支書記馬媛的女兒馬靈玥

這些凡人心語給我們信心和力量

  上初二的馬靈玥已經超過兩週沒有見到爸爸媽媽了,她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都在烏魯木齊防疫一線,雖然很想他們,但她要乖乖呆在姥姥家,每天給爸爸媽媽鼓勁。

  “我懂事聽話,爸爸媽媽在一線才能照顧更多的人。”馬靈玥說,媽媽是社區書記,爸爸是BRT5號線的司機,作為黨員,爸爸主動請戰,吃住在單位,隨時等指令;媽媽也是黨員,每天在社區,為居民測體溫、噴灑消毒液、送菜,每天只有他們有時間的時候,才能跟她和姥姥視頻一小會兒。

  馬媛說:“平時覺得女兒有時候任性耍脾氣,沒想到特殊時期女兒這麼懂事,每天都給我和她爸爸發一些鼓勁的話,讓我們放心的話,我們忙起來就顧不上孩子,心裡對孩子挺愧疚的,但看到越來越多的居民臉上露出微笑,就覺得我們基層工作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