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家說語法反而害了英語思維,想不到學了十幾年,全顛覆了

英語語法一直是個讓人頭疼的事情,該怎麼學?怎麼記?怎麼用?其實語法學習也就兩個階段:

只需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

學習正規的英文寫作,避免歧義。

語言學家說語法反而害了英語思維,想不到學了十幾年,全顛覆了

說英文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大家學英語都嘗試著說,這個過程是怎麼樣的呢?絕大多數人都是在說之前先想一句中文,然後腦子裡先找到這句中文 的所有英文單詞。俗稱“翻譯”。這樣就能說了嗎?好像還不行,好像還得組織一下,想一下語法吧,用什麼時態?過去時?完成時?進行時?將來時?是單數還是複數?要加S嗎?男他還是女她?從句和虛擬語氣怎麼用?但是人家不可能等你想完吧。你會發現外語學院畢業的同學,在真正說外語時都採用同樣的方法:不想語法,直接想到啥說啥

語言學家說語法反而害了英語思維,想不到學了十幾年,全顛覆了

這個問題在我的入級學生身上也屢見不鮮,最常見的就像她要表達“我今天很開心”,剛開始學的時候會說“I‘m is very happy”,或者“她很愛吃蘋果”,會表達成“Her very like eat apple”。錯的地方都很像,難道是他們不熟悉語法知識?不是的,是因為交流時根本來不及想語法

學會了語法知識在實際中就能應用出來嗎?並不能,而且很難實現。首先是上面提到的思考速度問題,語言學家們研究發現,在實際使用中,通過犧牲速度來套用語法規則,也無法保證語法使用的正確性。語言學家Hagenr 的研究實驗發現,如果通過學習語法來掌握外語,在實際應用中,面對語法越複雜的外語句子,學生需要思考的時間越長,反應的速度越慢,正確率並沒有因此而提升。


語言學家說語法反而害了英語思維,想不到學了十幾年,全顛覆了


語法不但不能幫助形成英語思維,反而在搗亂?

到底語法知識是否還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呢?語言學家把成人和小孩的學習過程作了一個對比發現,兒童在英語能力的形成上,對各種語法的真正掌握,是有個特定的自然次序的:

1.進行時ing

2.in

3.on

4.複數

5.不規則動詞中的過去式

6.所有格’s

7.is,am,are

8.冠詞

9.規則動詞的過去時開始出現-ed

10.規則第三人稱單數-s

11.不規則第三人稱單數-es

無論你先教哪個知識點,人們對語法應用能力的掌握次序,仍然是按照這個特定的次序,這也再次證明,對語法的真正掌握與語法教學是沒有直接聯繫的

我們在接觸英語時,首先關注的是句子的含義而不是句子的結構,所以在英語交流中,我們對聽到的句子中的語法是忽略的,只關注了主要詞彙的含義,這也造成我們很難通過交流去掌握句子正確的語法結構比如我們聽到有人說“He watch a movie yesterday.”我們從yesterday就知道他是昨天看的電視,即使他沒有使用正確的過去時watched,我們也不會把時間搞錯,這種我們把它歸類為含義價值較低的結構。

而有的語法結構對句子含義的貢獻還是較大的,比如現在進行時-ing,忽略它就完全不知道句子表達的時間狀態了,比如“He is watching a movie.”如果ing丟掉了,我們就不知道他看電影的時間了,像這種是含義價值高的。

語言學家說語法反而害了英語思維,想不到學了十幾年,全顛覆了

所以,按學知識的方式學習語法是絕對不行的,我們可以把成年人的語法學習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零起點開始入門的同學,在入門階段後期,學習一點語法還是有幫助的,但對語法的瞭解,做到“只需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就好了,瞭解了英文的語法結構,以及和中文語法的不同之處,不要感到兩者奇怪就好,並不需要掌握這些語法知識。

第二個階段是所謂的“語法學習”高級階段,這時的重點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語法規則,而是在語言表達的高級層面進行完善,最主要的目的是學習正規的英文寫作,比如商務寫作。這時候學習語法的作用是“避免歧義”,比如前後不對稱、指代不清、語義重複和邏輯矛盾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