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後疫情時代”而佈局 車企化危為機的八個機會和五件應做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大部分汽車企業還沒有完全復工,未來的情況還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車企如何因勢利導,化危為機,有八個機遇應當把握,有五件事情需要做好。


“新冠”疫情的發展,牽動著中國人的心。截至2月7日,已經確診31223例,疑似26359例。讓人稍感安慰的是,近期治癒病例的數據已經超過死亡數,並且在逐漸上升。面對疫情,有人恐慌,更有人焦慮。他們擔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更擔心生計和發展。


往年的春節假期,我們為“假期餘額不足”而傷感,而在庚子年,大部分人都已經“被休假”接近三週,宅在家中閒極無聊的人們,開始懷念下館子,侃大山,乃至緊張忙碌的工作。。。


何時復產暫無定論

疫情面前沒有贏家,這段“停擺”的日子,給眾多行業的前景投上一層陰影。汽車行業亦然,本週,除了商用車企業為支援抗擊疫情前線突擊生產負壓救護車等特種車輛之外,大部分車企都沒有恢復生產。有些企業部分領導來公司溝通、磋商,但是大部分員工仍然在家工作。筆者詢問了一些位於大城市的車企人士,他們表示,按照政府此前的相關規定,暫定10日上班,但是具體恢復生產的時間,也要看相關政策決定。後續的營銷計劃如何推進,也很難立即確定。


目前看來,2月10日(即下週一)是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如果各企業能夠恢復正常工作,則後續的步驟也有可能穩步開展。但前提是疫情的穩定可控,當前已經有很多地區做出了繼續延遲復工的決定。而且很多從異地歸來的員工還需要自我隔離,所以這為正常復工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


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不言而喻。汽車產業體系性非常強,一輛汽車由上萬個零部件構成,一個環節出問題,整體都會受到遞延的影響。除了生產之外,還包括物流、銷售、市場推廣、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都無法正常推進。由此造成的生產成本的提高,必然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在工廠無法生產之外,由於供應商的問題,很多原計劃在一季度推出的新車,很可能也無法及時上市。與此相對應,很多上市發佈會、車展等營銷活動,都會推遲甚至取消。


受影響最大的顯然是湖北省。眾所周知,湖北因為是東風集團總部所在地,是中國汽車產業最大省份之一,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湖北省2019年的汽車產量居全國第四,為224萬輛。近幾年發展最快的車企之一東風本田的工廠就位於湖北。另外,神龍、東風雷諾、風神的工廠位於武漢;上汽通用最新的整車工廠也位於武漢。東風英菲尼迪、東風小康、東風重卡、眾泰、廣汽等企業,在湖北也設有工廠。此外,中國汽車產量最高的省份廣東,也是疫情相對嚴重的地區,目前確診人數排名第三。


很多經銷商還沒有完全恢復營業,而且消費者被告知儘量不要出門,影響汽車的正常銷售是必然的。以往春節所在的月,被視為一年中的最淡季,目前來看,2月的數據可能更慘淡,而淡季很可能延續到整個一季度,甚至更長。這必然會打亂車企整體的生產和營銷節奏。此外,由於世衛組織將中國新冠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汽車的海外業務,也會產生影響,包括整車和零部件的進出口。當前業界最悲觀的預測是,疫情可能會影響今年10%的銷量,這一階段的行業調整期,可能會提前見底。


中國汽車已經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降幅較上半年開始收窄,這被視為2020年車市可能略有好轉的信號,但是疫情的到來無疑讓給中國汽車的傷口又撒了一把鹽。


為“後疫情時代”而佈局 車企化危為機的八個機會和五件應做

近三年中國汽車累計銷量增長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是全方位的。特別是零售、餐飲、娛樂、旅遊等行業,遭受打擊更大。對於中國汽車來講,絕不是受傷最重的那位,中國汽車市場的需求還是客觀存在的。近兩年,由於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市場的集中度提高較快。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佔汽車銷售總量的90.4%,高於上年同期1.5個百分點。這次疫情,會進一步加速供給側改革,對於淘汰過剩、落後的產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規模相對較大,資源積累比較雄厚的企業,足以熬過這次危機,而相對弱勢的企業,面臨的困境更大。從這個層面來講,此前為了“認真造好車”而真正努力投入的企業,會因為積累而相對受衝擊較小。


也有人將2003年非典結束後車市的快速增長和當前做比較。實際上當時中國宏觀經濟狀況以及中國汽車發展的基礎和目前完全不同,不具備可比性。不過一旦“新冠”疫情解除,這一階段的剛性購車需求也會很快釋放;消費者也知道,車企會加大促銷力度,是購車的好時機。這個階段可以說車企和消費者會有一輪博弈,緊俏車型會更加暢銷,也有可能會透支一部分此後的需求,但是 “報復性”的增長不太會出現。總體來看,2020年車市整體情況受到疫情的拖累,是大概率事件。當然,如果控制疫情的時間更長,則影響也會更大。


化危為機的八大機會

“黑天鵝”無法預測,她來了就只能積極面對,汽車行業在忍受幾個月煎熬的同時,也應該尋找和利用新的機遇,並且借勢推進相應的步驟。在車企銷量和利潤大受影響的情況下,如何減少損失,甚至化危為機,有如下八大機會:


1、清庫存


為“後疫情時代”而佈局 車企化危為機的八個機會和五件應做

中國經銷商庫存指數預警圖(數據來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佈的數據,2019年12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9.0%,已經連續24個月位於榮枯線(50%)之上。疫情造成的產能下降,正好是清庫存的良機,這對於改善經銷商現金流,抵消經銷商的損失,緩解主機廠與經銷商“壓庫”的矛盾具有一定幫助。


2、發揮數字營銷的價值

在消費者難以到店購車的情況下,車企應為疫情結束後的促銷積極做好準備,利用電商渠道,收集銷售線索,發起預購活動,適當採取“飢餓營銷”的形式。在既往的實踐中,電商能對實際銷售增量起到多大的作用,一直是困擾車企市場部人員的難題,利用這一機會,也可以對電商渠道的價值充分觀察和利用,將一些以前由線下承擔的職能搬到線上來。以此類推,可以藉機更多的嘗試數字營銷和新零售的相關手段。類似通過線上手段看車,組織直播售車,為醫護人員提供特別購車支持等。例如,BEIJING品牌近期為客戶提供了“無接觸”購車服務和金融支持,客戶可以線上看車、選車、付款,足不出戶就可完成線上貸款審批流程。


3、開發健康類的功能配置

吉利宣佈將研發“健康汽車”,可以說是近期一大亮點和創新思路。疫情相對嚴重的城市,消費者一朝遭蛇咬,很可能會認真考慮此類功能的價值。而且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場景化的價值進一步提高,“健康汽車”對家有老人、小孩、體弱者具備較大價值。此前很多車型都配備了空氣淨化功能,此後類似於消毒殺菌的配置,也可能會吸引消費者的關注。


4、重視創新服務

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很多車企都提出了創新服務思路。例如蔚來組織醫生上線免費義診服務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線上年檢和違章代繳服務廣汽傳祺推出工程師遠程技術診斷哪吒汽車推出線上下訂線下送車上門;BEIJING品牌與駕校合作,推出無人駕培訓練,規避交叉感染等。類似的服務,大多以APP作為用戶服務觸點。這說明,一貫堅持以數字化手段服務車主,和車主產生緊密聯繫的企業,在這樣的特殊階段,能夠讓用戶感受到價值。


為“後疫情時代”而佈局 車企化危為機的八個機會和五件應做

蔚來組織免費醫療諮詢


5、改善工作流程

因為疫情導致的居家工作,使很多工作流程被迫轉移到線上,在某些環節,為企業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契機。減少一些文山會海,加快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建設,加強引進一下利於遠程辦公和溝通的軟硬件,更多嘗試遠程培訓的效果,還可能有助於車企領導改進一下自己的工作習慣。


6、挖掘創新出行場景

短期來看,由於很多城市因疫情停止了網約車服務,對一些將出行公司作為重要客戶的新能源車企來說,可能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但是由於公共交通受到更大的影響,反而給移動出行帶來了新的機遇,例如對醫護人員的接送,利用拼車的價值減少公共交通的接觸等。


7、探索自動駕駛技術的運用空間

除去載客運輸之外,在物流、醫療用品運輸等領域,自動駕駛技術也可能會發揮新的價值。目前很多醫院藉助機器人遠程視頻查房,運送藥品等,可以減少醫護人員感染。類似的技術,對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創新公司是契機。


8、轉產口罩和防護用品?

其實,這種措施即便能有經濟收益,也不能算是機遇。只是藉此贊一下上汽通用五菱的決定。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宣佈,將聯合供應商通過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共設置14條口罩生產線,日產量預計達到170萬個以上,將能快速緩解廣西區內醫療物資緊缺的狀況。口罩一直是薄利產品,車企雖然有廠房有工人,但是生產醫用設備,仍然需要無塵無菌恆溫恆溼環境,需要安裝相關的空調、管線等設備,需要購買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的前期投入,並非易事。顯然,上汽通用五菱此舉不是利益考量,既是作為廣西工業龍頭企業發揮帶頭作用,也體現了企業本身的責任感。


為“後疫情時代”而佈局 車企化危為機的八個機會和五件應做

上汽通用五菱轉產口罩


後疫情時代車企應做五件事

2020年留給大家的時間不多了!損失了一個季度,就需要加大1/3的力度把損失奪回來。當然,在止損增效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策略和方法。以下五個方面是車企需要注意的問題。


1、幫扶經銷商和供應商要一視同仁。

疫情擴大後,很多車企除了捐錢捐物,也提出了扶助經銷商的措施,包括不設銷售目標,為經銷商員工發放補貼和激勵,貼息返現支持等。這多少能讓投資人們安心。然而除了經銷商之外,對軟件、硬件、服務供應商,也應同樣重視和關懷。在本就艱難的經營環境下,車企的困難也會逐漸向下遞延,特別是二級、三級供應商,更是經常遭遇壓價、欠款等困境。有些中小規模的企業,很有可能在這次風波中遭遇滅頂之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主機廠作為汽車產業鏈的核心,應儘可能少製造障礙,直接或間接的幫助合作伙伴挺過難關。例如保障結款時間,減少招標中價格因素的權重,不以壓價的形式保障自己的利潤指標等。


2、謹慎客觀的評估和調整業績目標。

各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謹慎的評估疫情帶來的影響,對極限不利情況有所預期;客觀分析供應鏈狀況,瞭解毛細血管末端狀況;適當調整產銷目標,改為彈性指標,不要搞大躍進,不要高估用戶的需求。否則損害的將是更多人的利益。


3、調整經營管理思維。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困難的環境反而可能激發創新的思維。如何在非常時期擺脫傳統思維的束縛,如何在用戶有特定需求的情況下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如何看待產品與營銷的關係,調整傳播思路;如何運用好數字化手段,使得管理線條更加透明;如何使全員對疫情的影響和公司的現狀有統一和清晰的認知;如何與合作伙伴共渡難關?


4、做好海外市場溝通工作。

很多車企的海外業務受到影響,一方面需要逐步恢復供應鏈的通暢,一方面要考慮外界對中國疫情的認知與國內有較大差異,做好對合作夥伴、用戶的解釋溝通工作;還要搞清海外市場檢驗檢疫的流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5、破釜沉舟全力奮戰。

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在同等基礎上,區分業績高下的重要因素。這幾年,很多企業的成長實例已經說明,靠上下一心,玩命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其他領域的差距,爆發自身牌面實力基礎上的能量。不出意外,很多家車企,特別是民企,會全力以赴加班加點,犧牲假期去彌補損失,以更大壓強去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落實。


連日來,各大汽車企業盡其所能支援抗擊疫情,據中汽協統計,捐款捐物總額已超過10億元人民幣,充分體現了汽車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憑藉這樣的正能量,相信行業也能團結一致共克難關。後疫情時代,就是比效率,比創新,比管理;不能等政策,等支援,等運氣。每一次危機,都會催生新的商業模式,這次也不會例外。經過一場風波的洗禮,汽車行業會加快度過調整期的步伐,增強抗風險能力。(作者:蘇雨農)


本文所有內容文字屬蘇雨農的長鏡頭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作者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蘇雨農的長鏡頭",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