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臺講話,心理壓力都特別大,很緊張,有時候身體都在發抖,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私享參謀


我從小的時候就是這樣,大約是從小學4年級(10歲左右)開始的,以後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初中、高中、大學,甚至工作了以後都是,我不光是上臺緊張,就是上課回答問題都緊張:兩腿發抖,大腦一片空白。還有一點就是不敢跟人對視,看別人的時候不敢直視,刻意迴避別人的目光,其實,這是社交恐怖症的一種表現。根本原因還是深深的自卑情結,還有一點就是對自己不極度的不接納,解決了這兩點,社交恐怖症基本上就解決了,我現在已經基本從社恐中走了出來—能夠站在講臺上講話了。不過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幾乎耗盡了我半生的心血......


資深抑鬱症患者


我也是個老師,只是退休十年了。

首先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先天性大小,當然後天的鍛練很重要。記得我第一實習課在縣三中,我因家庭原因缺席了所有的學校實習。

在沒有任何實習的基礎上,我把一堂課寫成45分鐘的講稿。在學校和縣城火車站間來回走,因為每趟大約45分鐘。邊走邊講,隨後邊講邊做手勢⋯路上人很多,用各種眼光看著我,我是在講初三化學。很多人聽不懂,更覺得我是個瘋子。講到第三遍,我身邊身後跟上一些人,有人試圖與我對話。我把他們當成學生,就提問,引來陣陣大笑⋯這是我要的效果,等第五遍自認為行了。

第二天上講臺面對68名學生和若干老師,我對自己說把他們當路人,結果一炮打響,三天後我開了公開課。

相信自己,不斷鍛練甚至是極限鍛練,只要想做個好老師,你會成功的。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上臺講話,面對公眾演講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感到緊張,會身體發抖,產生逃跑的衝動,嚴重的人甚至不敢面對公眾講話,這些都是人的本能反應。相對來說,在平時生活中能用於表達自己的人會好一點,在平時生活中越是內斂越是不會表達的人越容易產生這種問題。

對這種問題,最簡單也最易用的方法就是深呼吸,這個方法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效果確出奇好,上臺講話感到恐懼,本質上是恐懼自己不被外界所接受,試想,如果你是向公眾宣佈每人給他們發一千塊錢,可以預期的是這這一定會收到絕大多數人的歡迎,也可以預期的是說話人一定會收到大家的歡迎,我想這個時候你的恐懼會小很多吧。深呼吸,可以看成是身體和外界的交換,當你大口暢快的呼吸的時候,身體會自然的覺得被接受,滿滿的就回放鬆下來。

這個辦法需要人為主動的參與,有的人緊張的時候會忘了這些辦法,這種情況的話可以在事前吃一顆口香糖,不停的咀嚼,這樣也可以有效的緩解緊張。比如說,你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去做一件會讓你感到緊張的事,再出發之前嚼一顆口香糖,這樣也可以有效的緩解緊張。

這是我面對這些問題的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幫到你。


有間驛站


實際上不光是你上臺講話會緊張,就是那些經常上臺演講的演說家他們也緊張,只不過緊張的程度有大有小而已,除非你的職業是老師,天天都在上課,是當成一種職業,否則的話就算你是個老闆,你和你的員工講話的時候也一樣會緊張。

我的意思是上臺講話,緊張是一個正常情況。你不要因為心裡緊張,就感覺自己好像有問題一樣。

想克服上臺緊張很簡單,只要你每次上臺的時候,準備好自己講話的內容,提前模擬好上臺講話的情況。再就是放鬆,按部就班的把你提前準備的,就按你想的那樣123講出來。最後就是要多練習,因為講話是一個克服心理障礙的問題,你可以對著鏡子做一些訓練,或者在內心中自己模擬也可以。


唐塔正和


很多人都有演講焦慮,包括一些名人和公眾人士。

首先要明白,你緊張是因為你重視這件事,並且希望自己表現良好。如果根本不在意,也就不會緊張了。適度的緊張能夠讓你集中注意力,調動全身能量應付當前的事情,能夠使你思維更加敏捷,提高你做事的效率。這對你完成事情是有幫助的。不過,過度的緊張會給你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使你驚慌失措,限制你發揮自己的能力,妨礙你做事情。這就需要採取一些方法去調整了。

準備充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講話前儘量做好充足的準備,把自己要講的內容寫成逐字稿,背得滾瓜爛熟,一旦開始說出第一個字,接下來的內容就自動傾瀉而出,根本不用動腦子去想。

降低預期,不要給自己定過高的目標。不要想著一鳴驚人,贏得滿堂喝彩。你可以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只要能把準備的內容說完就行,甭管是磕磕巴巴說完的,還是滔滔不絕說完的。只要說完就是勝利。

不要去揣測他人的想法。比如,我要是講不好,別人會不會對我失望?會不會在背會笑話我呢?那該多尷尬,多丟人啊。人們最關心的人永遠是自己,你講了什麼,人家也許根本沒認真聽,聽了也不在意。就算認真聽了,轉過身也就忘了,各忙各的去。也許真會有人嘲笑你,但這又有什麼關係,你還是你,不會因為別人的嘲笑就活不下去。

所以,準備充分,降低預期,不去揣測他人的想法,你再當眾講話就能無所畏懼了。


雲俠心理師


到火車站廣場或者汽車站的廣場,或者公園的廣場,在人來人往,人聲鼎沸的環境裡,旁若無人的自顧自的把演講稿從頭到尾大聲講訴一遍,多練習幾次,然後真正的在正規場合演講時,把下面的聽眾都當成在公園廣場的不相干的路人一樣,自顧自的把心裡的演講稿講訴出來就行了。





河南輝縣金河小屯g雙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情況,先不要焦慮,我也一樣
請你回顧一下,在眾人面前暢所欲言的場景,不難發現那些不緊張的情況下,多數是熟人,或者你的下屬,你們都很熟,我們的緊張來自於聽眾有很多不是熟悉的人,來自於我們講話的內容層次,來自於我們的當眾演講機會少,所以導致放不開,然後就超級緊張
所以,我建議您多增加上臺講話的經歷,鍛鍊有邏輯的思維和語言組織能力,鍛鍊口才,次數多了,就會有相當的經驗,臨場發揮能力也強,應變能力也會提升,有空的話,可以對著鏡子聯繫哈


總結幾點:多練習,會組織語言,會口頭表達,這三個堅持三個月,以後就暢通無阻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efd0005e2aa92cbcc55\

龍門歐巴


你就是平時機會少,要想以後變得自然,你需要平時多練習,家裡沒人自己想象前面都是人,然後發表你的演說吧,也可以照鏡子說。有機會出頭講話你就主動上去。當然,為了萬無一失,你要做足準備,打好腹稿,只有準備充分才更加自信,慢慢你就進步多了,我當初登臺主持節目,感覺腿肚子要朝前了,但是我掩蓋的比較好,親切的微笑。


這個主持人是醫生


有很多辦法,但是你這是特殊情況,需要最快速度完成,甚至一分鐘內就得放鬆下來,那麼我教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一分鐘就能學會,而且有效。

深呼吸,但是!不按照我們平時的那種深深的吸氣呼氣的節奏。看清楚:

先呼氣,再吸氣。

看出來區別了嗎?我們平時深呼吸都是先深深的吸一口氣,然後再呼出來。這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定要先呼氣,不要太使勁,放鬆的吐出來就行,把所有的空氣都呼出來完,再深深的吸氣,感覺新鮮的空氣充入胸腔。

先呼後吸,最後以吸氣為結束,然後自然呼吸。

做三個就很不一樣了,實際上做一個就會好很多。不但上臺講話之前管用,平時開著車、做著飯、隨時都可以用,要見領導之前的一分鐘,在門口敲門等待的時候用一下,也會有效。

至於它的原理,一句話說不完,以後我會慢慢解釋。

你就試試吧,反正也不要錢,也很簡單。

大家試試,有感覺了告訴我好嗎?


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我如有稿子,什麼場合都不懼怕,而且勇氣十足,很享受那個過程,可如空口說講,就沒詞兒了,沒底氣,從上學那時就這樣,酷愛語文,也更愛寫作文,每次一上語文課,都朗讀課文,讀範文,而且參加各種展覽的解說工作,也從不膽怯,可就是沒稿子不行,不知這是什麼原因,應該是太缺乏厲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