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正常,餐後3至4小時血糖正常。這是正常血糖嗎?為什麼要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

藍天99888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人的血糖在一天中是不斷變化的,影響血糖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與進餐的關係非常密切,但是機體有自己的血糖調節機制,會根據血糖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節,以確保全天血糖處於相對穩定的水平。那麼,空腹血糖以及餐後3-4小時血糖正常,血糖有沒有問題?為什麼要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呢?瞭解了機體血糖調節機制就知道了。

首先,血糖是人體生理活動所需要的能量物質,組織細胞要利用血糖離不開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血糖只有通過胰島素的運送才能進入細胞中。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多少受血糖高低的影響,血糖越高分泌的越多,反之亦少。

其次,進餐後食物首先會在胃中被消化成食糜,但胃沒有吸收功能,食物中的葡萄糖等不會進入血液成為血糖;大約在進餐後15-20分鐘,食糜開始被排入小腸,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最主要的場所,此時血糖開始升高;大約在進餐30-60分鐘時排進小腸的食糜最多,血糖會升高到最高峰,此後排進小腸的食糜越來越少,血糖升高的峰值開始下降,至餐後2小時食糜基本不會再有食糜排入,餐後血糖升高的過程基本結束。

與此同時,胰島細胞會根據血糖的變化不斷調整胰島素的分泌量,促進血糖的利用,過多的血糖還會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轉化成糖原或是脂肪貯存在肝臟及皮下組織中,在遇到機體發生低血糖時被釋放出來補充血糖,機體就是通過這樣的機制維持著血糖的動態平穩。

由此可見,之所以要測量餐後2小時血糖,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在餐後2小時時身體狀況處於相同的狀態,才能制定出統一的餐後血糖判定標準,選擇空腹血糖作為血糖高低的評判標準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給出的判斷血糖正常與否的標準是:

  •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後2小時血糖4.4-7.8mmol/L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或(和)餐後2小時血糖7.8-11.1mmol/L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和)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

根據這個標準以及機體血糖調節機制可以知道,餐後3-4小時及下一餐前的血糖應當與空腹血糖相近,可以用空腹血糖的標準來評判,通常情況下空腹血糖與餐後3-4小時都處於正常範圍,表明機體自我調節血糖的能力尚好。但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胰島細胞分泌功能延遲,多見於胰島細胞有受損,對餐後血糖升高反應遲鈍,餐後30-60分鐘血糖最高時胰島素沒有達到分泌高峰,至餐後2-3小時高峰才到來,使得餐後3-4小時血糖較低,甚至有低血糖的出現,這就提示大家 :如果餐後3-4小時及下一餐前血糖過低時,要注意是否存在自身血糖調節功能障礙的問題。

綜上所述,要判斷血糖是否正常,最明確的方法是測量空腹血糖與餐後2小時血糖,只要這兩個血糖處於正常範圍,才可以肯定地說血糖沒問題。此外,要注意家用血糖儀測量的血糖只能作為參考,要做出明確的醫學診斷,需要在醫院採集靜脈血通過生化檢測作為最終結果。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空腹血糖及餐後血糖正常,一般是可以說明血糖是正常的,不過最好還要看下糖化血紅蛋白值。

一般說來,餐後2小時血糖<7.8mmol/L是正常的。通過葡萄糖耐量試驗血糖在7.8-11.1mmol/L之間,可以考慮是糖耐量受損。假如通過葡萄糖耐量試驗,餐後2小時的血糖≥11.1mmol/L,就要考慮糖尿病。

為什麼要測餐後兩小時血糖?

1、餐後血糖是預測HbA1C的敏感指標

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可以反映近3個月的血糖波動情況,血糖波動越小,HbA1C越接近正常值,那麼肯定是越有益於病情的。而餐後血糖對其的貢獻是很大的,控制餐後高血糖對於新發糖尿病患者至關重要。

2、餐後血糖升高與血糖波動

血糖是否控制得比較好,除了要看是否在正常範圍,還要看是否比較穩定,餐後血糖是日內血糖波動的最主要原因,所以,監測餐後血糖的意義很大。

3、餐後高血糖與多種疾病相關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餐後高血糖與多種疾病發生風險增高相關,如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大血管併發症,還與多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相關。

餐後血糖主要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它是診斷糖尿病的一個最重要指標,也是提示糖尿病治療好壞的一個標準,所以糖友要應該監測餐後血糖。

純手打,碼字不易。若您贊同文中觀點,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留言或邀請“三諾講糖”回答!


三諾講糖


為什麼要檢測餐後2小時血糖,這是因為:

1)是容易抓住可能存在的餐後高血糖值。不少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後血糖則很高,只查空腹血糖往往會自以為血糖控制良好而耽誤病情。

2)餐後兩小時血糖能較好地反映吃飯及服藥是不是合適,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

3)對於已經確診的糖尿病人,餐後兩個小時血糖不影響正常服藥和打針,也不影響正常進餐,所以不引起血糖波動。

4)值得提醒的是以下兩個問題:

①測定餐後兩小時血糖前必須和平時一樣吃藥或打針,吃飯的質與量也要和平時一樣,否則就不能瞭解平時血糖控制的情況。

②餐後兩小時血糖應該從進餐第一口開始計算,因為吃第一口時,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就已經開始,就是三口並作一口吃,胃腸道也得一口一口地消化。有人從進餐中開始計算時間,也有人從吃完飯後開始計算時間,這些方法都不正確,有可能影響測定結果。

餐後血糖不僅預示著血糖控制的好壞,而且餐後血糖值越高,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概率性越大。 數據顯示,糖尿病病人患上心血管病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2—4倍。並且,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是非糖尿病人的3倍。研究發現,隨著餐後血糖的增高,總的冠心病發生率和致死性冠心病發生率也逐漸增高。餐後血糖越高,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和中風的機會就越高。

餐後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也越高,因此,餐後高血糖對腎臟和眼睛的傷害也很大;它還會影響到認知功能,降低大腦對信息的處理能力,降低記憶力和注意力;餐後高血糖還可導致情緒的改變,會使人感到精力不足、抑鬱等。

餐後2小時血糖測定是診斷和發現糖尿病的另一種重要方法。臨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後2小時血糖明顯增高,也可診斷為糖尿病。其方法是,早晨空腹時進餐一個2兩重的(約100克)饅頭或進餐75克葡萄糖,然後於餐後2小時抽血測血糖,若血漿血糖大於等於200mg/dL(11.1mmol/L),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可診斷為糖尿病。若結果dL(7.8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若結果>140mg/dL(7.8mmol/L),尚需進一步做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才能做出診斷。

餐後2小時血糖檢查實際上是一種簡化的葡萄糖耐量試驗。由於這種方法較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抽血次數少,簡單易行,易為患者接受,所以成為臨床上用於篩選和發現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測定餐後2小時血糖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於診斷,二是觀察糖耐量的恢復情況,藉以反映胰島的功能狀態。若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空腹血糖已恢復正常,而餐後血糖仍高,常提示病人耐糖功能仍不好,胰島紊的分泌尚屬延遲。若空腹血糖正常,餐後血糖也正常,說明病人耐糖功能較好,胰島功能好轉。


健康的翅膀


空腹血糖正常,餐後3、4小時血糖正常,這樣的血糖正常;那麼為什麼要測餐後2小時的血糖呢?

1.指南推薦

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中規定,空腹血糖≥7.0mmol/L加上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如果重複2次檢測均達到上述血糖值,可診斷為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更符合指南要求。

2.餐後血糖峰值

大量的研究已證實,2型糖尿病患者在餐後2小時左右血糖達到峰值,之後緩慢下降。因此臨床上以常規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代表2型糖尿病患者的峰值水平,從而提供一個對於餐後血糖的合理評價。

3.與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相關性

國外的研究顯示,餐後2小時血糖與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如餐後2小時血糖在7.8~11.1mmol/L者,冠心病患病率為血糖正常者的9倍,而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風險明顯增加。

4.餐後2小時血糖測定還有這2個優點:1)容易抓住高血糖,特別是對2型糖尿病患者;2)不需改變進餐、服藥時間及規律,能更客觀的反應血糖控制情況。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許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不清楚餐後2小時時間如何計算?標準的餐後2小時血糖應該從患者進餐第一口飯開始計時2小時的血糖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