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行樂壇上一些粗俗低劣的歌曲為何禁而不絕,這是為什麼?

阿祥文事


流行就會有市場。歌曲既然能夠流行肯定有它的道理,有需求就有市場,就有他的合理性。把流行在歌壇上的一些歌曲輕易定性為“粗俗低劣的歌曲”,是極不公正客觀的,還沒有權威性,公開發布流行歌曲,有關方面是有監管的!歌曲的創作發表,到聽眾喜愛流行,是一個創新過程,其中有很多人的辛勤付出,尊重各行各業工作人員的勞動創造,是一個起碼基本常識和規矩。自己個人行為,不代表全體,但不能把自己的個人喜好,強加於人,隨意攻擊,任意定性去,最後還看不出來說的什麼?如果有音樂方面的專業知識,可以從技術方面探討,那是水平和素養。


shbyao98


學貓叫,又出個學狗叫,唉,從鳳凰傳奇出山那一年開始,內地樂壇開始走俗路線,這個俗不是通俗,因為真的配不上通俗,只是俗,既然說起郭德綱,那就要說起他口裡的雅俗共賞,他的俗可不是內地樂壇的俗,他的俗是通俗,什麼人都愛聽,什麼人都能聽樂,當然他的敵人除外,他的敵人聽了只會罵娘!要把鳳凰傳奇開始以後的俗跟郭德綱的俗相提並論,郭德綱就該下臺了!想當年金立手機劉德華代言時多牛,金立老總做夢一樣忽然找了鳳凰傳奇代言,代言歌曲 荷塘月色,主打內置鈴音 月亮之上,這下壞了,幾乎一夜之間當年所有功能機都用上了月亮之上做鈴聲,金立從華仔代言樹立的高品位形象一落千丈,正好給步步高一個上位的機會!一個產品的代言人如果身在娛樂圈,那這個代言人的地位,形象,代表作的檔次,真的可以決定一個產品的走向和檔次定位,華仔代言火了金立,因為他的地位在那放著,他的作品雅俗共賞,鳳凰傳奇代言敗了金立,因為這個組合的作品有的只是俗氣,我說句不過分的話,她們的歌在我們農村市場很大,在當年手機購買力很大的城市,只有廣場舞大媽聽!俗歌,毀了內地樂壇市場,俗歌,讓00後的人變的弱智,只會跟著學貓叫,學狗叫,哼哼唧唧!不建議這樣的歌曲上傳!


Ay9899


我還是認為徐沛東那句話說的實在:好聽的音樂就是好的音樂。'好聽`對於音樂來說應該是一個硬性指標,首先脫離了“好聽”就不要談高雅和低俗。但是所有的音樂,個人認為應該放在一個“大池子”裡來評判,不分嚴肅音樂和通俗音樂。被稱為通俗歌曲的歌曲,傳唱度極高的歌曲,也有優秀作品,關鍵看怎麼甄別,比如《我的中國心》、《水手》、《大約在冬季》、《童年》、《大海》、《我很醜但我很溫柔》、《2002年的第一場雪》,《黃昏》、《挪威的森林》、《藍蓮花》、《海闊天空》,這些歌曲水平很高,正統音樂哪一個也未必比這些作品質量更好,像許巍的歌,是富有詩意的,許巍也出過詩集。但唱爛大街的歌雖然倍受追捧,也確實有些歌曲是水平偏低的,比如《老婆老婆我愛你》、《小三》、《那一夜》、《香水有毒》、《老鼠愛大米》、《喵喵喵》等等,包括鳳凰傳奇等人的一些歌曲,其實這樣的歌曲本身就很難聽,根本不具備好聽這個前提條件,歌詞內容也俗氣、土氣。所以,總體來說,傳播大街小巷的歌與廟堂之上的歌放在一起,也是能夠甄別出水平高低的,應該總體評判。


寵辱不驚159944225


那些原本在田間地頭自娛自樂的歌曲,有一些赤裸裸的關於"性"的歌曲,譬如有朋友舉例的"白生生的臉蛋紅豔豔的X……"等,現在好像已經沒有人唱了。但是很多新歌不僅僅是隱晦的有類似的歌詞,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那些語句生澀難懂的愛情歌曲,歌詞嚴重不通,唱完一支歌,不知道他要表達什麼意思,現在這些源自於港臺韓國和歐洲的歌曲,仍然盛行在我們的歌壇 ,這些歌曲聽了讓人不知所以然,也讓人在思想意識上陷入到男女分分合合的小圈子裡不可自拔。

從幼兒園路過,聽孩子們唱這些歌曲,心中特別失落。

現在也就在部隊能聽到積極向上的歌曲了!


小路118


最近關於這類問題出現的比較多,李榮浩的“網絡歌曲觀”,樂隊綜藝中的“鄙視鏈現象”等等,在這裡題主再次提出這樣的質疑,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有渴望美好的意願,這必須要認同和讚美,但終歸還是有些年少輕狂,入了些誤區,也透出了些不自覺的優越感。

首先,必須承認國內流行樂壇近來沒有太多驚豔之作,遠遠不如之前百花競放的壯觀;

中國流行樂壇早期從“南張北譚”到“四大天王”,從“濤聲依舊”到“時間都去哪兒了”,從羅大佑李宗盛到周杰倫陳奕迅,好像從某個時間點開始,一切繁華好像就此戛然而止,音樂綜藝層出不窮,經典歌曲卻再難出現,雖不至於像題主說的那樣幾乎絕跡,但零星的亮點依然破不開這頹敗的陰霾,這是現狀,也是事實,無法辯解。

但是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從很久之前毛爺爺就做過批示,我們應當堅定的相信,光明終將到來,更不用說一切都在慢慢復甦慢慢生長,鄧紫棋一曲《泡沫》橫空出世,華晨宇毛不易雙雙亮劍,一切都已在路上,未來可期。

其次,韓寒曾經在一場辯戰中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什麼壇到最後也都是祭壇,什麼圈到最後也都是花圈”來諷刺各種圈子文化,聽起來很解氣,但細細想,略顯偏頗。

就像題主提到的問題,為什麼粗俗低劣的歌曲為何禁而不絕?題主是對粗俗低劣的歌曲有多麼深惡痛絕,非要趕盡殺絕,難不成生活中真的做到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概率都是沒有的,只是聽到的看到的接觸到的多數沒有達到期望的那麼高,就算周杰倫的新歌也是“罵聲一片”,發出的抱怨也多數是一片附和贊同,便多少有了些優越感,這無可厚非,但終歸不是正途。

王菲在春晚唱響《傳奇》之前李健的歌屬於小眾群體的歌,多在一部分人中流傳,但王菲把這首歌帶到了春晚的舞臺上,大眾知道的人多了,才開始覺得這個人的音樂不錯。趙雷的《成都》突然火了起來,火到大街小巷都要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才想起曾經很久之前就有人說“趙雷不火,天理難容”。那這樣的人有多少呢,可以毫不猶豫的說有很多,很多很多。

他們不是不好,只是不火,但是在那個屬於音樂的圈子裡真正有實力有能力的人還是可以存活下來的,哪怕只是用音樂的形式,所以每份高雅都要用心去篩選,用努力去賺取的,別太妄想讓人喂到嘴邊。

最後,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就好,高雅也好,粗俗也罷,陽春白雪如何,下里巴人又如何,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你眼中世界的樣子就是在塵世間你的模樣。


猿自在


為什麼這些劣質音樂屢禁不絕,國家有過禁止嗎,

現在的音樂界還能稱為音樂界麼,最近在快手上又聽到了兩個歌,一個叫幹就完了,還有一個是,哥哥你是我的人,不許你進別人家的門。

聽著這歌渾身都起雞皮疙瘩,其實歌的本意挺好的,就是歌詞寫的太隨便了,一點文學修養都沒有,更別說文學價值了。

其實,歌好與不好的,跟你有什麼關係呢,愛聽就聽,不愛聽一邊待著去,人家又不是唱給你聽的,可我就是看不慣,總愛瞎咧咧。

八九十年代的歌那多好聽啊,不說每首歌都是經典,也差不多都流行了下來。

心情好的時候,總愛哼唱那時候的歌,唱著唱著自己都陶醉了,那時的歌真讓人心情愉悅啊。

也許是年代不同,流行趨勢也不同吧,你不愛聽,可總有人愛聽啊。


秦寶海9


這個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來說。

首先,是創作者,流行樂壇,參與者眾,水平良莠不齊,高端水準的就那麼幾個,扳著指頭都能數得過來,大部分創作者水平低下,複雜的,技術難度大的寫不出來,而一些旋律簡單,變化不大的曲調很容易寫出,而且易於傳唱,鳳凰傳奇的歌,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之類的歌大行於世,就是代表,就像山東快書的節奏一樣,當哩個當,當哩個當,簡單重複,一學就會,俗稱口水歌,這些還不算太惡俗,有些歌不光曲調口水,而且內容惡俗,例如《愛情買賣》、《香水有毒》之類,儘管如此還傳播甚廣,經濟利益大獲全勝,但社會利益呢?小孩子從小唱這些垃圾歌曲,能汲取什麼正能量?所以垃圾歌曲數量龐大,與創作者格調低下,水平低級有直接關係。

其次,傳播媒體,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先不說眾多互聯網平臺,只要有流量就上,單說央視15套,每天都放的什麼東西,知名的口水歌都上過榜,上面所提到的歌曲都上過,有些還上了春晚,主流媒體大推這些垃圾,只會讓這些垃圾堆積如山,泱泱大國浸泡在這些糜糜之音當中,引領這些創作者跟風而上,也培養了年輕一代的欣賞習慣,認為這些就是音樂。

再者,就是聽眾,馮小剛曾經說過一句針對電影的話,他說大批垃圾電影的出現,是因為有大批欣賞垃圾電影的垃圾觀眾,用來音樂上,也一樣,大面積欣賞水平的低下,也造就了大批垃圾音樂有市場,有人氣,就像整天喝假茅臺上癮的人,有一天突然喝著真茅臺了,他會不習慣,嫌醬香味太濃。在kTV裡,點擊量大的肯定是一批老歌或者口水歌,老歌是因為從小學過,口水歌是不學就會唱。

鄭鈞曾對上榜歌曲懟過一句,那都是什麼呀!分明是屎!表達了他對當下流行樂壇的不滿,的確如此,惡俗歌曲大行其道,反映的是國人急功近利的一種價值觀,從創作者到媒體再到聽眾,都是一種墮落。春秋時代,就有禮樂治國的概念,詩經都是可以傳唱的,音樂對人的教化和對情操的陶冶,和文化知識的學習同等重要,但現在人們跑偏了。

惡俗音樂儘管數量取勝,但終究登不了大雅之堂,歷屆大型比賽,你聽不到口水歌,這就是例證。

隨著經濟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這些垃圾最終會退場,人們會靜靜地去聽一場高質量的音樂會,會在家聽一些懷舊的歌曲,會知道什麼樣的音樂才是好音樂!


人文日誌


《器樂之美》

聽音樂,應該以器樂為主。縱覽歌曲,大部分歌詞空洞乏味,或是為賦新辭強說愁的無病呻吟,或為東拼西湊的不知所云,甚至還有詠誦馬桶及懷念小三之類的低俗內容。即使是鮮有的佳作,同樣因為歌詞的引導,讓人們的想像桎梏在詞作者所圈定的氛圍內。以《天邊》這首詞曲俱美的作品為例,聽著歌詞,只會有情和愛的小感覺。而拋開歌詞聽器樂所表現的《天邊》,你會體驗到一隻只駱駝,像葉葉扁舟在天際的沙海里遨遊,你還會體驗到地平線的盡頭,那源遠流長的江河直上雲間,你更會體驗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那麼一種令人窒息的美…饒是如此,我們的想象還是侷限在“天邊”這個範圍 。所以,以前青歌賽綜合素質考核中,有這麼一個環節,放一段無標題音樂,讓選手發揮想象說出感受。

而器樂精品,其律動且漫漫的思緒,給聽者以無限遐想,讓情感得以寄託或宣洩,這恰是器樂無詞之魅力所在。有人說器樂曲欣賞不到美妙的人聲而不夠豐滿充實,那實際是缺乏專注。閉目聆聽,悉心品讀,你能感到弓在弦上行走顫動出的傾訴、手與鍵盤觸碰跳躍出的激情以及氣流輕拂簧片飛揚出的炫爛…那一粒粒珠磯般的音符在樂器中迸發升騰,飄至耳廓,在耳膜處炸裂,讓身心與靈魂同曲作者、演奏者碰撞、共鳴…


0松齡


存在即合理!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理由。

至於禁而不絕,我還不知道哪首被禁了!

關於粗俗低劣,估計應該是說水平低下反而被傳唱,這隻能說是有受眾,社會的包容度和開放性及交流手段得到極大提升。

現在孩子傳唱的一些口水歌,本就是娛樂,無可厚非,非要說低俗,不如說你老了。

優秀作品沒有絕跡,層出不窮,可能你聽的少,或者是太偏愛老歌經典!

其實陝北信天游都不能說是粗俗了,有的甚至很直白,比如白花花的大腿水靈靈的~,這麼好的地方留不住你。不能說陝北人都下流不是。

這些歌曲經不住時間,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三分鐘熱度而已,不用糾結!


人生難得初相見


這個問題非常好,非常值得拿出來進行討論!


我們不能自以為是的埋怨老百姓的欣賞水平低,就是導致粗俗低劣的作品多的原因。藝術素養高的人,不可能做出粗俗低劣的文藝作品,因為他的藝術美學素養決定了他不可能做出粗俗低劣的文藝作品;相反藝術素養低的人,也不可能做出多麼高尚的文藝作品,他的藝術眼光決定了他的作品不會處在太高的藝術位置上。


首先,我們要討論的是:什麼是粗俗低劣的歌曲。

一首歌,我們知道它包括聲樂和器樂兩個部分。當器樂粗俗低劣的時候,我們把它叫做什麼——難聽。你不會在想聽第二遍。當聲樂粗俗低劣的時候,也包括兩個方面:旋律和歌詞。

a、旋律粗俗低劣,難聽!

b、歌詞粗俗低劣,確實就是粗俗低劣!

所以,通常我們說一首歌製作的粗俗低劣,是說它的歌詞粗俗低劣;如果一首歌的作曲(廣義,包括旋律和伴奏)粗俗低劣,你根本都不會聽完它,你甚至都聽不到它。沒有人會發布一首難聽的歌。

再次,為什麼會出現粗俗低劣的歌詞?

1、單獨作詞的人,如果作詞質量不高,作曲人不會為其進行譜曲。如果作曲人喜歡某首歌詞,但是覺得還欠些火候,或者不符合歌詞的格式,不利於作曲,通常會和作詞人溝通進行修改,實在不行作曲人會親自上陣進行修改,這也是作詞裡面通常都有作曲人署名的原因。

2、自己作詞作曲,這個當然好,不求人,但是由於是一個人,很難把握歌詞的藝術質量,這在初學者和業餘者裡面非常多,那些專業的大拿不在此類範圍內。通常自己作詞作曲的人,更加重視旋律的創作,歌詞對他們來說,就是個旋律的載體,甚至做個順口溜就行,你還指望他能做出媲美唐詩宋詞的高質量歌詞?例子不舉了,😀有興趣的自己找,一找一大把。

3、先有曲,後填詞。有兩座大山不得不提,林夕與方文山。由於先有曲子,不存在歌詞格式的問題,所以填詞人可以天馬行空的創作,為所欲為,甚至還可以玩玩文字遊戲,押韻押的那個溜!



綜上所述,粗俗低劣的歌詞一般出在初學者或者業餘的詞曲創作者中,反映在現實生活中,就是網絡歌手了。

這個時代真的是一個好的時代,只要你有才能,通過個人的努力,你總會取得成功,因為網絡的存在,因為電腦技術的發展,製作音樂的門檻越來越低,使得好多人可以一個人完成從作詞作曲,到編曲錄音混縮乃至於母帶處理,各個環節的製作,要知道,這幾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寫出一本書來進行系統闡述。

反過來看,由於科技的發展,我們普通老百姓也可以製作音樂,這也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例證。老百姓的藝術素養不高,做出來的音樂當然也高不到哪去,也是無可厚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