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還在吹噓所謂“搖滾精神不死”的偽“搖滾迷”

困在家中已十幾天了,情緒早已壓抑到極致。

剛才和老婆吵架,心情也是更糟。

又看到有人吹噓“真正的搖滾已經死了”、“搖滾精神不死”!

好吧,今天就懟你們啦!


什麼是真正的搖滾?


醒醒吧!還在吹噓所謂“搖滾精神不死”的偽“搖滾迷”

說破大天,搖滾只是舶來品;源自歐美

按字面意思理解的話,歐美的搖滾才是真正的搖滾。

如果拿中國的本土藝術和搖滾樂做對比的話,我認為:

<strong>歐美搖滾樂=東北二人轉


學生時代,不懂搖滾,只是單純的認為那些歌手很帥。

<strong>光著膀子彈吉他、脫了褲子猛搖頭,

<strong>不羈、放蕩,恰似年少的我們。

但是各位,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不能一直抱著那些老古董不撒手,你是要盤它們還是怎麼哋?能出包漿嗎?


捱罵的永遠是汪峰


醒醒吧!還在吹噓所謂“搖滾精神不死”的偽“搖滾迷”

汪峰


曾經,汪峰被認為“真正搖滾”的接班人。

“鮑家街43號”樂隊在1995年隆重登場以後,便引起巨大反響,並在中國搖滾樂壇佔據一席之地。

2000年,汪峰簽約華納,樂隊也解散了。

從《飛得更高》開始,汪峰開始忍受一些所謂“搖滾粉”的謾罵,

“偽搖滾”和“搖滾叛徒”是這些人給汪峰按上的標籤。

汪峰也曾有過回應:這些的人都是孤陋寡聞,如果他們都像我一樣身體力行、表裡如一,搖滾樂不知道好成什麼樣。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如果沒有汪峰,中國的搖滾樂早就安息在一個不知名的臭水溝裡了。

汪峰的巨大成功,才讓更多人知道搖滾樂。

<strong>如果沒有汪峰,誰能引領年輕大眾去認識搖滾呢?

<strong>老了的崔健?

<strong>還是修仙的竇唯?


特定的時期,造就了那時的搖滾

1990年,當臺灣音樂人張培仁,第一次到北京,看到崔健蒙著雙眼唱起那首《一塊紅布》的時候,他抱著柱子失聲大哭,在全民的精神生活極其匱乏的九十年代,突然看到有年輕人,幹這樣理想主義的事情,他突然有點感動。而此後的十年,也成為中國搖滾的黃金十年。


醒醒吧!還在吹噓所謂“搖滾精神不死”的偽“搖滾迷”

我認同這麼一句話:社會價值已隨社會發展變遷,理想主義已逝,搖滾年代不再。

有“中國搖滾教父”之稱的崔健,也有過這樣的憤憤語:說白了,在中國,搖滾樂的審美根本就不被接受,批判在中國的歷史裡邊就不是美。這是幾百億中國人——不是一代人——的文化思維方式。

很多老的搖滾人在感慨:搖滾爆發的十年,是理想主義的十年;再往後的中國,只有商業化,大家不談理想,談利益。

理想主義,也是“真正搖滾人”慰藉心靈的最後一片面包。

"藝術肯定是建立在理想主義上的,當理想主義沒有了的時候,那藝術他媽的就沒有了",他們會這樣憤憤不平的說。


再次追問:什麼是真正的搖滾?


醒醒吧!還在吹噓所謂“搖滾精神不死”的偽“搖滾迷”

魔巖三傑

魔巖三傑是真正的搖滾人;沒人反駁吧!

瘋了一個,廢了一個,仙了一個。

<strong>何勇,曾經是一個不喝酒就寫不出歌的浪蕩少年,也是滿臉的純淨,但是因長期的服用藥物而導致精神不穩定。


看過一個張楚的記錄片,異鄉湖水的舟上,望著黑暗一片的四周,張楚說到:

“你說有一天全世界都這樣了,咋辦。”

“可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這就是……”


關於竇唯的新聞相對會多一點,當年的竇唯,有他標誌性的酷和疏離;

那是一種氣質;

不!更準確的說,是心氣兒。

再看竇唯,油膩中年男,一個我們更加看不懂的大叔。

修行就像褪掉身上的一層傷疤一樣,然後變成一個簡單的人吧!

或許竇唯只是想變成一個簡單的“人”!


很亂

寫了很多,也很亂。

想一個結尾:

不羈的,只能是少年,

中年還不老實,就是不著調。

<strong>在理想中追求藝術,就是把麵包放下,把人生理想化;要不餓死,要不被理想打趴!

“真搖滾”也好,“偽搖滾”也罷,佛曰:放下、放下。

哎,惹老婆生氣啦,去跪搓衣板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