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抽象背後是什麼?

陳勇國


抽象思維在藝術創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抽象思維就是在創作中對於藝術作品的節奏韻律,均衡協調,黑白分佈,冷暖安排等矛盾關係的協調與把握。

對於一幅純抽象的繪畫作品來說,抽象思維就是藝術創作的全部。

而對於有一定形象和主題甚至寫實作品來說,我們在創作時要考慮的就不僅僅是創作思想,還要運用抽象


玉麟坊w時振杰


直覺



當飲美酒


中國是以寫意畫為抽象,雖然追溯到唐代就有,但真正的高峰,是以明清的徐渭、八大山人為代表的。可以說從那個時候起,中國藝術就基本走上了寫意的道路,能夠立得住腳的藝術大師也都是寫意畫家。



釋法章


藝術作品抽象背後

在19世紀末,法國的新藝術運動畫家奧古斯特·恩德爾曾經說:一種全新的藝術即將出現,在這種藝術中,圖中形體什麼也不是,什麼也不代表,也引不起任何回想,但它卻與音樂相類似,產生出同樣的感情效果(這是屬於畫家自身的感情),這便是抽象藝術,

所以,藝術作品抽象背後是藝術家或畫家個人的主觀情感,也許這樣的情感是其他人無從感受到的,只是畫家一廂情願的認為有意義罷了,因為抽象藝術作品在藝術上不以自然造型或具體物象為出發點,而以不受物質形式拘束,或以純粹的形態為創作,



繪畫追求視覺效果,藝術作品抽象背後什麼可辨認識別的東西都沒有,純粹就是畫家在自娛自樂,世界上至少有十種以上表現形式的抽象藝術,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塗鴉”,塗鴉是什麼行為呢?就像是思想發育未成熟的小孩子在亂塗亂畫,而且不需要負責自己的行為,


抽象藝術是沒有形象和反形式的繪畫,沒有內容、沒有深度、沒有信仰,更沒有所謂的和哲學之間的關係,有審美能力的觀賞者都看不懂作品裡畫的是什麼,也就是說,視覺效果、視覺感受是空白的,就好比我們面對著空氣一樣,依然感受不到空氣的樣子。


詩夜城主


1意識的切面 這幅作品是這樣的雜亂無章,就像你發呆時意識的切面。在藝術家楊述的抽象繪畫中,你能看到他在訴說、在挑釁,有時候在發洩,有時候又在自言自語,不同炫目的色彩、各種各樣的形狀與線條文字、直線與曲線毫無規律的堆砌在畫面中,和你理不清的思緒一模一樣。




森眸暖光


抽象 背後這兩個詞說的比較含糊,我感覺這兩個詞在這裡的意義是相同的,既然是抽象作品,表面的形個顏色就相對不太重要,主要是形色背後的感受,不同的人對相同的作品感受可能也不太一樣,王朝聞先生在其接受論中明確指出作品是作者和觀眾共同完成的,沒有觀眾的感受甚至畫或者什麼的都稱不上作品。尤其是抽象作品,那麼抽象背後就是觀眾的各自感受吧[微笑]





畫家車鷹


與客觀實際相符合的藝木形式與人們的審美相適應的藝術形式是人們很喜聞樂見的不是討厭的骯髒的是經過長期歷史形成檢驗的好的藝術值得傳承發揚的藝術形式如蘭亭敘與現代人生活相適應的藝術形式與當今社會相符的藝術形式如歌頌現代生活∽歌曲小品電視連續劇等一不管是老百姓喜歡的通俗的藝術還是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喜歡的高雅藝術都應是客觀實際的而不是抽象的


德藝園


藝術作品有寫實跟抽象兩種認知上的區別,共同點是都會有情感的表達流露,抽象的作品尤甚。那我們如何在抽象的作品中看到作者的思想情感,除了觀察作品呈現的效果,色彩搭配佈局之外,還要去分析作品的創作環境,作者創作時的狀態認知可以很好的詮釋其作品,我們所熟悉的抽象畫家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都是在抽象的背後傳達其自身思想狀態變化。


泥瓶巷陶藝美術


藝術作品抽象的背後,對於藝術家來說都是具象的!

看不見、摸不到,只能靠耳朵聽的音樂夠‘’抽象‘’了吧?但是,懂譜曲的人是不認可抽象之說的,‘’抽象‘’只是我們不懂譜曲的人認為而已。

再說抽象畫,在作者腦子裡的圖案都是具象的,而觀眾卻認為是‘’抽象‘’的。這種情況下的解釋還有必要嗎?
嚴格意義上來講,作品抽象的是一種“意識”,“抽象”只是“意識”表現並反映出來的一種空間形式。它受同樣看不見摸不到的“心境”所影響,並且非常難以用語言表述,只能用“意會”、“心靈”等各種“抽象”性語言述說了。



呂永亮


一說到抽象畫,很多人都頭大,要是有人再問你這幅抽象裡畫的是什麼?那頭就更大了。其實,任何人問這個問題,你都有權拒絕,因為之所以稱作“抽象畫”,就是有別於寫實、印象等有具體畫面和內容的作品。但是可以交流從中感受到了什麼,每個人因閱歷和知識面不同,必然有不同的感受,相互分享一下足矣。

抽象畫可以說是藝術在繪畫層面上的終極探索,假如還想進一步瞭解一幅抽象畫,那就得去了解一下藝術家的履歷和創作背景。

什麼是抽象藝術

“抽象”這個名詞來源於哲學,它的本意是從許多具體的事中,捨棄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抽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

抽象藝術是指藝術形象較大程度偏離或完全拋棄自然物象外觀的藝術表現形式,它通過形狀、顏色,以非常主觀的方式來表達。多數時候,抽象藝術指的就是抽象畫。

在藝術中的抽象最初只是對具象的概括和提煉,使得畫面消解了具體的輪廓和細節,變得高度象徵性。我們可以從蒙德里安(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的作品《樹》中來理解西方人的抽象概念最初的含義。後來,抽象走向了極端,徹底擺脫了具體的形象和物象,畫面沒有任何我們的視覺所熟悉的物體,純粹由色彩、構成、符號、點線面、肌理等構成的畫面,稱為“抽象畫”。

20世紀初,隨著現代藝術的興起,藝術圈裡各種主義和風格化盛行,似乎每個畫家都想找到能夠表達自己,並屬於個人的藝術語言和藝術形式。我們也可以抽象出這些行為的本質屬性就是反傳統和彰顯個性。

抽象主義,它是由各種反傳統的藝術影響融合而來,特別是由野獸派(代表人物馬蒂斯)、立體派(代表人物畢加索)演變而來。野獸派和立體派促進了形與色的獨立發展。畢加索一輩子都說自己的畫不是抽象畫,而蒙德里安卻跨進了抽象主義,他對於傳統繪畫“破壞和顛覆”得更厲害。

抽象畫的類型

抽象畫總體可分為兩大類:理性抽象和感性抽象。理性抽象,簡單地說就是畫面更講究理性的佈局,強調結構關係和色彩關係,蒙德里安的方塊幾何化抽象就是典型的理性抽象;而感性抽象更加強調個人的情緒抒發與釋放,波洛克的滴灑和甩顏料就是典型的感性抽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