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發酵工藝:糟醅感染雜菌發黴 酒中異雜味、苦味重工藝改進

問題解析:

糟醅發黴指的是在發酵過程中,糟醅感染雜菌,出現發黴的現象。一般溫度越高,糟醅越容易發黴。

白酒發酵工藝:糟醅感染雜菌發黴 酒中異雜味、苦味重工藝改進

糟醅感染雜菌

造成該問題的錯誤操作:

1.酒麴用量大:糧食中的釀酒微生物數量大,代謝繁殖旺盛,酵母數量多,放出熱量大,糟醅溫度高,易感染雜菌,造成糧食發黴。

白酒發酵工藝:糟醅感染雜菌發黴 酒中異雜味、苦味重工藝改進

撒曲

2.入窖溫度高:造成釀酒微生物過分活躍,發酵力強,發酵溫度高,易感染雜菌,造成糟醅發黴。

3.黴變糠殼未清蒸或清蒸不足:黴變的稻殼未清蒸或清蒸不足,導致其中的黴菌感染,造成糟醅發黴。

4.糠殼用量過大:糟醅過於蓬鬆,含氧量高,微生物有氧代謝旺盛,產熱量大,糟醅發酵溫度高,易造成雜菌感染,使糟醅發黴。

5.密封不嚴:發酵時大量空氣進入發酵容器內,使糟醅感染雜菌,造成糟醅發黴。

白酒發酵工藝:糟醅感染雜菌發黴 酒中異雜味、苦味重工藝改進

發酵

解決方法:

1.控制酒麴用量:在合理範圍內,酒麴應該儘量少用,不得高於酒麴說明書推薦用量的最大用量。

2.控制入窖溫度:小曲固態工藝一般要求低溫入窖,最高入窖溫度不得超過26℃。

3.加強輔料清蒸:稻殼使用前應大火清蒸,要求上汽後不低於30分鐘。

白酒發酵工藝:糟醅感染雜菌發黴 酒中異雜味、苦味重工藝改進

蒸糠

4.清潔衛生:糖化箱、釀酒工具應及時清洗乾淨,糖化時應使用配糟蓋在糧食表面,通過配糟的酸度抑制雜菌生長

5.控制用糠量:糠殼的用量應該是在合理範圍內儘量少用,正常情況下,糠殼的用量應該不超過12%。

6.密封要嚴:糟醅入窖後,密封要嚴實,密封用的塑料薄膜要完全緊貼著糧食,周圍不能用空隙,要壓緊,上面可以用稻殼、酒糟等壓好。

白酒發酵工藝:糟醅感染雜菌發黴 酒中異雜味、苦味重工藝改進

發酵

可能引起的酒質問題:

1.酒中有異雜味;

2.酒體辛辣爆糙;

3.酒中有苦味;

4.酒中有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