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武康熙,刀馬人

尚武康熙,刀馬人

尚武康熙,刀馬人

東漢末年,漢室衰弱,朝綱混亂。董卓亂政,天下並起,推袁紹為盟主聚而伐之,一時間英雄輩出。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就此而生。

尚武康熙,刀馬人

呂布被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以“身價、長相、武功、坐騎”四個頭牌冠絕三國,既有錢,又耐看,還能打,除了人品和腦筋差些。原著中“有篇言語”,單講劉、關、張三英戰呂布,其中有“踴出燕人張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槍。虎鬚倒豎翻金線,環眼圓睜起電光。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馬蹄到處鬼神嚎,目前一怒應流血。梟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瀰漫牛鬥寒”的描寫,端的精彩!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尚武康熙,刀馬人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該作品成書後有嘉靖壬午本等多個版本傳於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崗對《三國演義》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

尚武康熙,刀馬人

這期間官方和民間以《三國演義》為題材,用諸多的表現形式對其進行“藝術再現”,從流傳下來的諸多的瓷器、玉器、木器、金屬、織物等藝術品和民俗用具上,都可以看到類似題材的“畫片兒”。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尚武康熙,刀馬人

尤其在康熙年間,這種以武器、戰馬、士兵為對象,繪製戰鬥情景的題材畫面被稱為“刀馬人圖”。其最早源於元代,興於明末清初,盛於康熙時期。

尚武康熙,刀馬人

“刀馬人圖”傳遞了一種非常鮮明尚武精神,當時流行的《隋唐演義》、《楊家將》、《嶽屹傳》、《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都曾被作為背景題材。畫面既有直接繪製戰爭場面的“武戲”,也有僅表現運籌帷幄的“文戲”。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尚武康熙,刀馬人

康熙時期尚武,康熙皇帝以武定國,又以武治國。所以,“尚武精神”作為“基本國策”,融入到社會的各階層。這種精神表現在瓷器上,可見器形大氣,畫風陽剛,令人振奮。

尚武康熙,刀馬人

康熙之後,雍、乾兩朝除加強思想控制外,還大興“文字獄”。畫匠為避禍都轉向“花鳥山水”,“刀馬人圖”從此少見,可謂“蓋瓷雖小道,而於國運世變亦隱隱相關焉”。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尚武康熙,刀馬人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美品大賞:康熙五彩三英戰呂布圖瓶


尚武康熙,刀馬人

康熙五彩發明了釉上藍彩和黑彩,既和諧沉穩,又明亮動人,因此被稱為“硬彩”或“古彩”。這件“刀馬人圖”大瓶,便是一件很重要的代表器物。

尚武康熙,刀馬人

這件器物高35釐米,腹徑21釐米,高大挺拔,氣勢恢宏。侈口,長頸,豐肩,鼓腹,至足稍外撇,圈足,胎質細密,釉白中閃青。

尚武康熙,刀馬人

通體以五彩描繪,紋飾多達五層。頸部精繪山石花卉紋,至肩部繪回紋,腹部主體紋飾為三國人物故事圖“三英戰呂布”,腹底至圈足為變形蓮瓣紋和如意雲頭紋,五彩色澤含蓄而不失爽利。

尚武康熙,刀馬人

腹部採用通景畫片,劉關張呂四人角鬥,大戰正酣。人物高大威猛,神情生動,場面殺氣騰空。另有山石、花木、旌旗、雲彩相配,場面宏大,構圖飽滿,佈局錯落。尤其是花卉山石採用康熙經典畫法,更為增色。

尚武康熙,刀馬人

瓷胎修坯工整,整器古拙、凝重而質樸。底足內有橘皮紋,修足渾圓,露胎處火石紅明顯。足內書“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雙行楷書雙圈款。

尚武康熙,刀馬人

此瓶莊重華美,精工細筆,人物刻劃傳神,傳世良久如新,實為康熙朝五彩官窯精品。

尚武康熙,刀馬人

但這件圖瓶有一個明顯的“疏漏”,《三國演義》中,三英戰呂布之時,關公的坐騎,並非赤兔馬。此時,那赤兔仍然是呂布的“豪車”。看來,這畫師也忒急了些,張冠李戴的替呂布把這馬送給關公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尚武康熙,刀馬人

大美無言 風月無邊 物來而應 關注是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