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口罩荒”,政府該怎麼辦?

作者 唐大傑

賽意企業研究所研究部主任,武漢大學財稅與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與此同時,有關醫療用具短缺的新聞不絕於耳。

根據2007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七條規定:縣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負責;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有關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或者由各有關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負責。

地方的主要責任是維持醫療機構的正常運行,社會的防疫工作,保護居民健康和安全,維護社會秩序。不過,如果責任都在地方,就會形成地方政府發動資源去“搶”資源,必然導致資源配置的不公平和資源損耗。

以醫用口罩為例,全國醫用口罩日需求量多少?具體分配到哪家醫院?在物資緊缺期間如何優先滿足武漢和湖北的需求?這些問題仍不明朗,解決方案也缺乏說服力。據國家發改委據初步統計,截至2月3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口罩產量已經達到1480.6萬隻,但醫用口罩仍然緊缺。

當前,啟動“一級響應”的每個城市都有定點醫院需要進入防疫準備,相應地,對醫療物資的需求大大上升。即便是偏僻的小城市,可能還沒有確診病例,但面對發燒病例、疑似病例,醫護人員都需要配備防護裝備、檢測試劑、檢測設備、隔離設施等等。日常的口罩人人要戴,防護服都要穿,每班、每天都要更換,有時不止人均一次。醫療物資的供應緊張和供需失調局面可能超出決策者的預料。

雖然民間和海外捐贈了大量醫療物資,但這些捐助物資的種類、數量以及捐贈對象都難以合理匹配,加之官方指定的基金會接收、發送效率受到質疑,捐贈工作更顯無序、低效。

因此,我們建議,國務院在聯防聯控機制下,實現全國資源調配的信息化,建設一個統一、精確、高效的醫療物資調配信息平臺。實現國家統一採購,保障生產企業的加速運轉,並對生產、物流實施信息化監督。

具體建議如下:

(一)利用互聯網公司建設醫療物資生產和配給信息平臺

在目前情況下,如果醫療物資配給仍然是在區域行政層層上報、層層審批,不僅信息延遲,可能還得不到準確的損耗數據。即使如工信部那樣派專人蹲點監督,其效率也不會太高。

我們建議,建設全國統一的互聯網信息平臺,打破行政阻隔,實現兩項功能:一是實現醫療物資的生產、供應的信息公開,二是醫療物資需求的信息公開。這樣,生產商、供應商可以公開全流程信息,從原材料採購、到生產管理,直至物流跟蹤,各地醫院可以在平臺上實時發佈需求信息。

各級單位行政部門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實時監督。平臺的公開也就是監督的公開,事前、事中、事後都可以監督和問責。相關法律法規都有責任條款懲罰不法行為。

我們進一步建議,由互聯網公司承擔信息平臺建設的工作,利用其信息化能力和平臺建設運營經驗,快速建設信息平臺。

我們欣喜地看到,國內大型互聯網公司已經在和國家有關機關進行合作。國家預警信息發佈中心的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網(12397.cn),其“實時疫情”欄目直接鏈接到了百度“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由百度承擔了信息收集、大數據處理和發佈任務。

京東APP已經上線了“應急資源信息發佈平臺”,疫情期間向政府、企業和公益組織免費開放。該平臺在京東全國應急物流服務支持下,設計將抗疫應急資源(物資需求和資源供應)信息高效聚合匹配,3000家優質供應商在線。

很多平臺公司利用大數據,設計了疫情跟蹤、快速信息推送等新鮮實用的功能。比如,騰訊發佈了疫情實時追蹤平臺,實時追蹤疫情信息,還有確診小區、交通同乘信息,甚至還有闢謠區;阿里巴巴開通了“全球救援物資免費運輸”的綠色通道;百度的遷徙地圖能實時反映用戶在地區間的流動,當然,這個功能由三家移動通信公司來做可能更準確、更及時。

國內的互聯網公司有技術、有實力,並且在這場嚴重的疫情中表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二)國家採購,充分保障生產企業

在上述信息平臺上線運營後,國家可以實現統一採購模式來調配主要的、最緊缺的醫用物資。

200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九條提到,國家將傳染病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將傳染病防治工作納入本行政區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六十條提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級政府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預防、控制、監督工作的日常經費。

除了中央的資金支持,各級政府預算中應有“預備費”和“公共突發事件應急專項資金”,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都應有充足的準備。根據公開資料,湖北省2018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決算報告顯示,其預備費達到了21億元,其他支出為84億元,兩項加總可達105億元。北京市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決算報告中就列明瞭預備費50億元,還有“公共突發事件應急專項資金”3億元。相應上海市2018年決算報告中的預備費為72億元,其它支出3.3億元。

在採購環節,可以由國務院的職能部門(工信部)負責具體的採購、監督。在網上銀行高度成熟的今天,大部分的商業銀行可以承擔合同支付、履約的金融服務。通過信息化實現精確計劃,不會出現“多生產”還需要政府“兜底採購收儲”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