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習慣了嗎?”

習慣其實是自我壓抑。

“你們習慣了嗎?”


“你還喜歡他嗎?”

“我也不知道還喜不喜歡他。”

“那你為什麼還放不下他?”

“我習慣了。”


“今天又加班了?”

“對,最近都比較忙。”

“你工作強度這麼高不累嗎?”

“我習慣了。”


“這麼晚了還要寫文章呀?”

“是呀,最近思緒不太好。”

“早點睡,不然明天上班又沒精神了。”

“我習慣了。”


或許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習慣,是你故作堅強的理由,也是你強顏歡笑的藉口。


“你們習慣了嗎?”


習慣這兩字對於成年人來說,或許是責任的另一種代言詞。


成年人總是在行使著自己的責任而養成了很多很多別人難以理解的習慣。


像飯後的一根菸,像睡前的一杯酒,像每天被鬧鐘吵醒後突如而來的嘆息。


我問過自己這些習慣是怎麼來的,得到的答案是自己的壓力需要煙去釋懷,自己的睡眠需要酒去徘徊,自己的生活需要遺憾過後的希望。


所以就有了很多難以形容的習慣,也有了很多別人難以理解的習慣。不得不說,這都是成年人在行使自己責任時所養成的習慣。


其實這些難以形容的習慣是我們極其厭惡的,可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地保持著這種習慣,直到最後想改才發現這些習慣已經成為了自己生活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


就像我們很討厭這個世界的你欺我詐,可自己還是會笑著活在這個世界上。


所以我們越長大越學會用習慣去掩蓋自己的傷疤甚至責任,而這種習慣到底是因為懂事呢?還是被稱作為殘忍?


“你們習慣了嗎?”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當這些習慣被打破的時候是怎樣的,也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感受過親手打破這些習慣所帶來的感覺。


我曾經聽到過一個故事:


一個無惡不作的男孩在家看到了父母從前寫的日記,日記記錄著男孩有個從來沒見過的姐姐因為救援水災而去世了,父母也因為心存絕望才決定再生一個孩子效忠。

看完後日記後的男孩拒絕了朋友邀請去的網吧,而是拿起本子開始做起他從來沒做過的作業。最後男孩對父母說:“我想姐姐不想看到我讓您們失望。”


不知道你看完這個故事是否有所感受,但我能領悟的是:有些習慣是順其自然改掉的,與其說改掉不如說不想讓親近的人失望。


這也映射著我們的人生,似乎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很多事所養成的習慣,都是為了別人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


就好像我們習慣了別人希望的自己是怎樣的,而不是習慣自己希望自己是怎樣的。


而這些為了別人改變自己習慣而養成的習慣,也是一種難以形容的習慣。


當然這並不是什麼壞事,畢竟自己走了應該走的路,才能走自己想走的路。


“你們習慣了嗎?”


所以你們習慣了嗎?


無論是因為責任所養成的壞習慣,還是因為理解別人感受所改變自己的習慣。


是不是也像我一樣連一個這麼簡單的問答題,都要深吸一口氣才能回答:習慣了。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的底氣暴露了我們只是習慣了堅強,並不是真正習慣了這種自己不喜歡的習慣。


但不管我們對於自己的習慣有多麼牽強,我們都要去習慣那些照顧別人感受的習慣,還有那些因為責任而燃起的習慣。


因為這些習慣真的能幫助自己解決很多很多困難,也能讓很多人開心起來。


所以習慣,其實是自我壓抑。


“你們習慣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