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認為青島和濟南哪個城市發展潛力更大些?

用戶109287149878


青島和濟南是山東經濟實力最強的兩座城市,其中2018年青島GDP為12001.52億元,而濟南則為8862.21億元,與青島的差距不小。


那麼青島和濟南誰的發展潛力更大?小編比較看好濟南。首先我們來看一份報告,由任澤平團隊評選的的2019年中國城市發展潛力100強榜單顯示,濟南的指數為67.7,位居全國第17;而青島則為66.9,位居第19。

濟南是山東的省會,但它在全國省會的存在感並不高,作為我國第三經濟大省的省會,濟南GDP尚未突破萬億,省會首位度全國墊底,確實是比較尷尬的。但近年來山東也意識到濟南首位度不足的問題,迫切需要提高省會首位度,濟南與萊蕪的合併就是“強省會”的一步,未來應該還會投入更多的資源來發展省會,因此未來幾年,預計濟南的經濟增長將領跑全省。

當然,青島作為山東省的經濟中心,它的經濟地位還是比較穩固的,濟南短時間內GDP很難趕超青島。青島如今也正在進行一場全面的城市升級戰,提出了“學深圳、趕深圳”的目標,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重視科技創新,未來發展前景也是比較好的。


錦繡中源


2008年,膠東康來到山東,此人沒有多少實際地方執政經歷,是一個純粹的政客官僚,此後接近10年的時間,不僅濟南而且山東都幾乎沒有發展,山東與廣東江蘇的差距急劇拉大,濟南與其他城市差距也逐漸拉大,而青島憑計劃單列的優勢其發展沒有受到影響。直到2015年一個叫王文濤的人來到濟南當政,此人是城市建設的高手,可以說是一個人喚醒了濟南一座城,迅速完成了濟南的二環高架建設,高質量規劃了C B D,爭取到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提出濟南從大河時代進入黃河時代,頻頻引入大項目,拉開了濟南發展的序幕。此後接任的王忠林壓茬發展,更得力於新當政的山東書記,雖然劉書記沒有地方當政經歷,但不虧從審計部門出來,一眼就看出山東很大的問題就是群龍無首,沒有帶頭大哥意味著國家的資源、政策與山東絕緣,人才流失嚴重。因此提出建設大強美富通的濟南,其實就是省會戰略,濟南的發展進入到一個快車道。這也意味著未來的幾年,濟南的發展將會有一番好光景。


小頑童109946411


濟南即使未來全力發展經濟 ,有幾大硬傷濟南永遠也解決不了 :

第一自然氣候條件 霧霾和氣候特點 ,即使濟南把工業降為0 ,依然會有河北的霧霾輸入, 誰讓你離河北那麼近呢, 淺碟盆地地貌導致 霧霾進來容易擴散出去極難 ,還容易積灰積土。

第二地理環境 城市空間擴展濟南建設成本大, 南有丘陵 ,北有黃河 ,且黃河下游變成了懸河 ,就因為這個懸河, 濟南一直不敢開發黃河兩岸 。即使現在要北跨 ,建設區域也和黃河保持一定距離, 永遠不能像長江珠江黃浦江海河一樣變成城市0距離景觀。 整個濟南被小山丘黃河鐵路和蜘蛛網般的鐵路聯絡線割裂開來 ,市區延續性很差, 被迫往東擴展, 變成了老油條 。

第三過去規劃的問題 現在已經很難解決。 比如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濟南西站擴建 ,又沒動靜了 ,為什麼不提了? 因為沒法擴建, 鐵道旁的地賣的太快, 新的高層住宅樓都蓋起來了, 你能拆嗎 ?你怎麼擴 ?還有地鐵不經過濟南站的規劃問題, 還有很多主幹道拓寬受限 無法拆遷 ,還有斷頭路上竟然是單位大院和商業高層無法打通。劉長山路為什麼能修接近20年,因為拆遷困難加下穿鐵路線,就這就能把濟南的發展困的死死的。看別的城市都異常開闊大氣,可濟南市區就想被重重枷鎖捆綁著,異常的壓抑擁擠。

第四市區海量城中村 沒錢拆遷, 如果早拆還能拆的起 ,可房價漲上來了 ,而且還在漲 ,政府拿不出去錢來拆遷 ,以濟南水漲船高的房價 ,即使幾年後政府財政收入翻倍 ,依然拆不起。濟南已經錯過了城市拆遷更新的黃金期,這就決定濟南老城區縣城風貌永遠改變不了了。

第五泉水對地鐵修建的限制 現在濟南地鐵二期面臨難產,為什麼這麼難?因為線路不好規劃,規劃一改再改,即使二期批覆,建設難度也相當的大。 特別是經十路和大明湖南兩條線路,要下穿泉水通道,且地下水太豐富,幾年能修完是完全沒譜的事,工程終止都有可能,因為到現在對泉脈到底影響多大誰也不知道,這屆政府也只負責做規劃就完成任務了,後面的建設難題都就留給後人了。濟南成為泉水,敗也泉水,如果無法平衡城市建設和泉水的關係,城市將必然倒退。

第六高考難得問題 山東高考難無解,可濟南更難,過去省會還有降分照顧,現在沒有了,可你應試能力比不上人家其他地縣的學生。


skyandfire


拿濟南與青島做比較的提問,決不止一次了。回答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一再弄出該問答題,不免有意無意地攜帶出—些內鬥、挑撥、製造抹黑、燻臭對方之嫌!應該休矣。也有觀點認為:各述己見,只要本著”公正”態度評價,當屬於正常。筆者先前也回答過此類問題,不仿再大致重表觀點與思辯。

一、濟南是省會城市,政治中心,文化底蘊深厚。青島是計劃單列、副省級城市,山東經濟龍頭……名銜不少。講歷史沿革、成因:秦化稱濟南為歷下邑(千佛山),漢初稱濟南郡,隋改成齊州、唐前期稱齊濼,宋徽宗時稱齊州府,宋政和六年升齊州為濟州府,元化稱濟南,明清稱濟南府。《濟南府志》卷軼浩繁,盡顯人傑地靈;山東六郡,濟南為首。千佛低眉,沃野相望,齊魯之”內地腹地”。可見,自古即是全省政治文化中心。濟南的地裡位置,相當於山東的“內陸內地”。從戰略安全角度出發,無論古時或現代,設置”政治中心”駐地,豈會放在邊陲邊防、沿海地帶?故青島難以成為省會。不過,早在三十年代,青島即被民國政府定為特別市(相當於今直轄市)。當時有上海、南京、青島三城市在列。故此,在某種程度上而論,能說濟南沒沾”內地”地域之光?(戰時,相對安全保險一些!);1958年,山東大學、青島工學院分別遷往濟南、武漢即為例證。(五六十年代,當時國策:備戰備荒為人民;要準備打仗。大分散、小集中、多搞小城鎮的方針)。

二、當今圖書中,常把青島稱作“原為小漁村”,城市建置至眼下,僅為122年。其實,歷史資料早已給出:作為通商口岸,青島(膠澳)遠自隋代就開始同東南亞地區有商事往來,宋代以後海上貿易逐漸興起繁榮。……山東的GDP排全國第三,青島的GDP排在全省首位……濟、青的差距,明顯擺在那裡。

三、題主問”哪個城市發展潛力更大些?"客觀地說,兩座城市各有發展潛力。哦,新泰、萊蕪相繼劃入濟南;即墨併為青島轄區。城市規模都在加大。一個是政治文化中心,一個是經濟龍頭,名牌產品”創新”都市。論風光: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古色古香;相對應地是棧橋、回瀾閣、八大關、東海嶗山……歐韻景緻。猶如南京與上海相比?(地域上,上海原屬江蘇地界)。可揣測一下潛力?誰更大乎?長三角優勢,不言而喻。青島的臨海”獨特優勢”,也早被專家學者看好。那麼,尋找差距,奮起直追,”後進趕超先進!”,才是”地方”明智的民意和決策吧。

四、有人說,濟南已有四千年曆史。文化底蘊深厚!也有反問:十里洋場上海,幾多歷史?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幾何歷史?美國曆史二百來年,頭號發達。德、法、意比我們的歷史悠久?應思索。八十年代中期大興設備引進,是借鑑、模仿、而後篩選、取其精華,提升了國產化產能。如今,基礎建設、高鐵、航天等等某些科技成果……已把西方國家甩在後面了!……時有爭論爭議?皆屬正常。筆者竊以為,兄弟城市,不可老時抱著”文化底蘊深厚”做基調兒,而默守陳規;也同樣不可以”經濟龍頭老大”而倨功自傲。有比拼,認清差距和不足,奮勇直追攆向前,有趕超精神,方為可貴。

五、網民市民,應以客觀、中肯之心態,辯證地對待兩市的發展趨勢。儘量減少或避免內鬥、吹牛、挖苦、狂言、憤噴、抑青揚濟或反向抹黑對方。熱愛家鄉——誰不說俺家鄉好!感情層面的確如此。但正視差距,迎頭趕超,和諧共榮,方為明智之舉。


可月


按照青島的目前發展及未來趨勢,可以負責任的說,不需要10年的時間,青島的GDP會超出濟南的一倍是沒有問題的!濟南除了自身是省會,具有政治和文化優勢可以自慰外,在經濟發展方面跟青島比起來沒有任何信心和優勢!恐怕我大膽預計,儘管濟南合併了萊蕪,增加了一點信心,在GDP上也暫時微超煙臺,但不出3年,濟南還會被煙臺超過 ,還會被打臉!難道那時濟南還是靠增加地域面積來打腫臉充胖子嗎?!沿海城市如上海,深圳,廣州,香港等代表著中國未來,青島也一樣,美國的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城市也是這樣過來的,這種趨勢不可阻擋也阻擋不了!山東省應當在政策,資源方面大力支持青島,煙臺等沿海城市的發展,鼓勵先進,昂起龍頭,而不是鞭打快牛,抑青揚濟!如青島能夠躋身於全國前十,乃山東一大幸事!反之,是山東一大悲哀!所謂平衡資源,扶起不該扶起的阿斗,只能讓全省經濟變得糟糕,甚至會跌出全國前三!


盤古點金


濟南已經發展了4000年了,發展成這個樣子…希望地球爆炸之前濟南能把山東帶起來,先定個小目標,1000年時間帶動自己的商河濟陽富起來


鐵柱V5


濟南就乾點省會應該乾的事情就行了,經濟還得靠沿海來提升。不要一味的限制別人提升自己,自己已經扶不起來了,就不要拖著別人了,讓別人展翅飛飛,弄不好山東就能縮小與前兩名的差距。


奔馳的乳牛


濟南,山東省開始省會戰略後,青島明顯不發展了,而且全國都在發展省會,這是大勢所趨,識時務者為俊傑


正能滿滿


濟南,濟南是省會,青島有今天都是濟南帶動起來的,感謝,山東濟南,中國青島


臣臣80


不要內鬥,不要挑撥,希望濟南青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山東,混出點樣子給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們看看,別讓人家小看了山東。不能讓山東成為一個貶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