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的最好的理財產品有什麼?

張進娣


這個問題不太好答,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個人認為沒有最好,只有是否適合,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對保守型投資者,首先本金安全最重要,那麼銀行產品就是最合適的。銀行理財,大額存單,國債等,都可以提供安全穩定的回報,收益4%左右,雖然不高,但是絕對放心。如果你對金融市場和產品不太瞭解的話,保住本金安全絕不會錯。

對平衡型投資者,以跑贏通脹為目標,銀行產品顯然無法滿足。如果資金量允許的話,可考慮信託產品,收益7-9%,風控到位,信託公司的平臺實力,都能確保資金安全兌付,雖然政策一直呼籲打破剛兌,但誰又願意做這第一呢?

對激進的投資者來說,可能股票,基金,期貨,房產等更符合預期,幾倍收益不是不可能,只要有風險承受能力和專業能力,加上市場趨勢的助推,也未嘗不是好的選擇,但一定要對風險有足夠的敬畏,要能承擔資金虧損的影響,高風險高收益永遠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現在理財方式太多了,我也是在自己相對熟悉的一些領域給出意見。總之一句話,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選擇的理財方式清晰認知,獨立決策,爭取風險和收益最佳結合,就是相對最好的理財方式。





馬哥閒談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最好的理財產品是什麼?

當新朋友知道我在銀行上班,就會問我最好的理財產品是什麼?

我大概知道很多理財理財產品,但是我的投資回報率並沒有很高,只是我知道一些資金的配置方法而已。所以這篇文章只適合一些理財小白,或者剛工作賺錢的朋友,不期待靠理財發財的人閱讀。

令人著迷的股票

賺錢的永遠是少數。即使是在銀行業證券業,十個炒股的都是九個虧錢,很可能還是大虧。2015年那場牛市,有個同事買了20萬的一個股票,然後估計是祖墳冒青煙了,一直漲停,一下子到了60萬,他就篤信自己可以一直賺下去,好不容易等到打開漲停板的機會,又加註20萬進去,準備賺夠100萬回來。沒有想到遇到了後來的跌停潮,想出都出不來,本來想賺100萬來建一棟非常漂亮的自建房的,結果剩下10來萬,只能望地興嘆。所以股票市場很多人都會遇到的一個詞“曾經賺過”。

當然也有很多堅持“價值投資”的的信仰者,就是不以短期盈利為目的,以長期受益為最終結果。主要會選擇如“格力電器”“萬科”“茅臺”“五糧液”。這些效益好的績優股確實沒有讓大家失望,比如格力電器從2012年到現在2019年經歷了7年時間, 股價已經從五元到現在的53元了,漲了整整10倍數,其他股票也是類似表現。像這些績優股如果遇到外界局勢不好股票都大跌的時候,確實是可以抄抄底,因為有業績的支撐,往往很容易再回到正常的價值區間。他們的風險就是業績變差,就像諾基亞也是突然就從行業巨頭變成幾乎無人問津的手機品牌。做生意總是有風險的,又何況是投資股票呢?

大家都可以玩的基金

基本同股票的波動成正相關,但是有一點非常有趣,就是在牛市中你買股票,不一定會賺錢,而買基金,基本上你都會賺錢。而且賺錢的幅度會超越指數上漲的幅度。因為即使牛市來臨,大家都不一定能夠選中會上漲的股票,而且選中也很難留住收益。但是基金就不同了它就像是將很多雞蛋放在不同的地方,東方不亮西方亮嘛。而且如果上述那個買股票的同事假如是買基金的話,發現股市大跌,基金還是可以贖回的嘛,但是股票一跌停沒有人掛單,他即使是想要賣出都不行的了。

然後告訴你們一個很有用的定律:“牛市買老基金”“非牛市買新基金”因為牛市處於上漲的階段,老基金都已經是佈局完畢,滿倉等待,一旦牛市漲幅必然遠遠超過新基金。而非牛市一般是震盪期,新基金倉位輕,靈活變動,就更適合當時的局況。當然基金經理特別牛逼就另外說了。

講基金不得不講基金定投,這個大家都唱好的投資方式,是不是一定跑贏普通理財收益。答案是不一定,如果遇上特別垃圾的基金,然後又遇到指數一直不漲的情況,就真的很難賺了!但是,在基金排行榜的選擇前十的指數基金,只要你在股票指數的平均線大概滬指3000點(李大霄說過以後3000以下都是海平線)以下定投的基金,並且越低買的越多,那麼只要你有耐心,遇到一波行情,你就會大賺一筆,並且定投越久,本金越大,賺得越多。當然只能說這個是大概率事件。

固定收益的理財

大部分理財都是五萬起存,年化收益率有4%左右,一般來說起存金額越大收益率越高,存的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當然大部分理財是不保本的,因為2018年的監管新規出臺後,理財已經不能是保本的了,但是基本上銀行理財風險真的是很低很低。

理財又分固定期限理財和淨值型理財。固定期限理財很簡單理解就是你買了這個理財,等到92天后到期,承諾收益率年化4.1%。那麼到期後就會將本金和收益一起轉到你的銀行卡里面。而中途即使你再著急用錢,都是不能夠提前支取這筆錢,當然有些銀行可以讓你質押這筆理財再貸款出來。

而淨值型理財就是靈活性理財,大部分可以支持隨存隨取,舉例建行日積利,起存金額10萬,存的時間越長收益越高,如果存滿3個月能夠達到3.71%。存滿一年能夠達到4.05%。並且只要是在工作日的1:00—15:30分取,即刻到賬。這個對於你可能隨時都要用的錢來說就特別的方便了。

用來保值的黃金

巴菲特說過“黃金是一隻不會生蛋的雞”,就是它不像股票基金理財那些會有分紅收益。它就是一個保值工具,今年五月份開始又特別熱了起來,從每克300元到現在340元,讓六年前買黃金的中國大媽又解套了。大家才又慢慢關注它,原來黃金也可以漲得這麼厲害,也很保值嘛。

“亂世買黃金”你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你想象不到,在兵荒馬亂的時代,你土地帶不走,豪宅大件帶不走,甚至紙幣都不流通,但是大家都認這個黃澄澄的金子!並且黃金又與美元有很密切的關係,在和平年代,黃金和美元是成正相關,而戰亂時局,它們又是負相關的。

但是有一個重點內容你必須知道,一個黃金的成本價值大約是233元人民幣。也就是說你僱人去挖金並且提煉出來一克黃金,你需要給人工費成本費233元人民幣。

保本保息的定期存款

這個產品很簡單 但是你知道大額存單的利率可以達到多少,三年期大額存單最高可以做到年化4.125%,還有一種月月付息的大額存單,只要你存200萬,每個月可以領到6666元的利息。而且保本保息!鎖定收益,安全可靠,靈活支取是定期存款的三大優勢。如果你的錢幾年不急用,存在大額存單的收益不會比短期理財的差,因為短期理財的空檔期也挺浪費的。

好!總結!其實股票基金,黃金,理財產品,定期存款。他們有時候是互為替代品。如果股指低於3000點,建議你可以優先投資一些股票基金(建議基金);如果黃金與成本價233元一克相差不遠,建議你買黃金;如果你的錢需要靈活使用可以考慮理財尤其是淨值型理財;如果你要存三五年的錢,考慮定期存款也不錯。

什麼是最好的理財產品,就是在合適價格買入的產品,就是最適合你的理財產品!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桔友


我覺得最好的理財產品就是無風險套利。比如現在市場上有一款理財產品,期限1年,年化收益率是5.0%,保本浮動收益型,而現在可以從銀行貸款的利率是4.5%,這樣就可以直接從銀行貸10萬出來,買理財一年,賺差價,這種模式就是最好的,基本算是無風險套利。

上訴的模式最好的時期是早兩年的P2P網貸產品,一般網貸產品的收益率都可以去到10%左右,那時的P2P網貸產品還是運行比較好的,還沒有出現像逾期兌付或經營不善的爆雷情況,因此一般小金額短期限分散投資,收益都有50個基點以上。這個算是之前遇到最好的理財產品了。

不過對於目前的理財產品來說,過去的模式已然是過期的,現在的話,我覺得最好的理財產品應該是定投指數基金。如果投資銀行理財或者貨幣基金,雖然是安全,但是收益是偏低的,而像投資股市,風險也會偏高了,那最好的理財產品就是能兼顧到收益和安全性,因此,定投指數基金是性價比最高的。目前,A股還是處於歷史的估值低位,截至2020年1月19日,A股的市盈率只有13.2,只有2018年的時候比這個估值低,因此,可以選擇以A股作為定投的標的,像滬深300、上證50和創業板這些大盤的指數,因為定投是複利的投資,相信長期堅持定投的話,這會是你最好的理財產品。


大象谷聞



介紹 一下具體的理財方式。儲蓄把錢存銀行,這是最保守的理財方式,最大的風險就是銀行倒閉,在我國,這種情況基本上不可能發生。利:有點不用說了,風險低,可以說是所有理財裡面風險最低的。弊: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低息低,非常低,目前四大行的活期存款利率為0.3%,一年定期利率為1.75%,三年定期利率為2.75%。推薦:儲蓄就根據大家需求就好,沒具體推薦債券債券是政府或者企業等發行的債權憑證,承諾按一定利率向投資者支付利息,併到期償還本金。利:債券的好處在於利息固定,並且風險較低,只要政府或者企業不遇到大的危機,一般是會兌現的。而且債券的流動性比較好,一般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轉讓。弊:債券的弊端就在於其抵抗通脹能力較差,什麼意識呢?債券的利率一般是實現約定的,比如每年8%,如果今年的通脹率為9%,那麼顯然,債券實際上是貶值了的。

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債券只是債券憑證,並無實際的經營管理權。推薦:不具體推薦,注意倉位控制,預防黑天鵝事件股票股票是企業發行的股權憑證,股票所有者擁有的是一份公司的所有權,沒有期限,且無權要求公司贖回。股票所有者賺錢通常是股價的上升或者是通過低買高賣賺取差價。利:股票的好處很明顯,擁有公司的所有權,流動性強,轉讓簡單,長期收益率較高,通常來說,股市的長期收益率有10%出頭。

弊:股票的弊端有兩個,第一個是股價下跌的風險,第二個是公司經營的風險,比如碰到樂視或者保千里這樣的情況,公司遇到重大危機,連續十幾個跌停,股民只能默默承受,公司破產或者退市,這種風險也得自己承受。而且在股市賺錢不是一件簡單事,至少大數據分析顯示,在股市賺錢的人是少數,可能就佔到十分之一的樣子,因此對一般人來說,在股市賺錢是小概率事件。推薦:長線可看保利地產基金基金就是你把錢交給基金公司,有基金公司找專門的基金經理進行投資,按照投資標的,基金可分為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其風險依次增加,相應的,預期收益率也依次增加。貨幣基金的預期收益率在4%左右,基本沒有風險;債券基金在7%-8%,風險較小;股票基金長期平均收益在10%出頭,風險較大。利:操作簡單,管理專業,期限靈活,選擇多樣。弊:基金因為包含的種類較多,所以其弊端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貨幣基金的缺點是收益低,股票基金的缺點是風險高,收益不穩定,可能有虧損的風險。推薦:餘額寶等貨幣基金,定投基金可長期賺

銀行理財銀行理財其實和基金有類似之處,就是將錢交給銀行,由銀行去打理,銀行業無非是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債券等市場。銀行理財的收益通常比貨幣基金略高,一般在5%左右。利:銀行理財的優點就是風險低,以前大家都認為銀行理財是保本保息,剛性兌付的,可是現在這些都不一定了,剛性兌付國家規定取消了,而且最近有幾個銀行出了銀行理財違約案,導致其安全性受到一定質疑。弊:銀行理財的弊端就在於收益低,另外,存在不能兌付的風險,雖然這種可能性不高,但是值得警惕。推薦: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也可以考慮,這三類銀行相對更加保險。信託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信託投資公司)的信任,將其合法擁有的財產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的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罰的行為。概括的說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

利:信託的優點有兩個,第一個就是風險較低,第二個就是收益較高,目前信託收益率大多在7%-10%之間。弊:信託的弊端也很明顯,起投資金高,目前不少信託的起投額都是100萬,這讓很多資金量小的投資者望而卻步;投資期限長,信託因為大部分投資的都是項目,投資期限一般較長,一般都是兩三年;此外,信託對投資者的專業性要求較高,不然可能很難判斷投資項目的風險。推薦:起投金額高,求穩健的投資者,本人不推薦互聯網理財互聯網理財是投資者將錢交給平臺,平臺將錢拿去放貸或者是投資,並承諾給予投資者固定的預期收益率。對沒有經驗,資金量不大的投資者來說,這可能是最合適的投資。


看趨勢的藝術


要說遇到的最好的理財產品有哪些,這就要回到13年的時候了,因為這一年首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推出了零錢也可以理財的餘額寶理財產品,在剛推出餘額寶的時候,均是存放一些小錢在經過半年的觀察以及收益率和虧損風險來看,後來就從銀行調配部分存款'選擇存放在餘額寶當中,畢竟這時候餘額寶收益率比較高,預計收益率可達到4.0%以上,靈活性又高隨用隨取,所以當時就選了餘額寶產品存款,也是自己認為最好的理財產品之一。


不過在18年下半年的時候,受監管要求支付寶對餘額寶進行了大的調整,用戶可以隨意切換所投資的貨幣基金產品,但是貨幣基金產品受監管政策影響,收益率也是一路下滑到至今收益率僅有2.5%-3.0%左右的收益率!
雖說餘額寶目前收益率不高,但是現在凡是有些用不到的零錢依然是會選擇餘額寶當中存款,主要原因也是因為靈活性高隨用隨取按日計息,活期存款也可達到定期存款利率,虧損風險又很低,所以認為餘額寶是款最好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卻不是最好最合適的產品)。

還有一款產品就是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產品,因為在民營銀行剛推出這類存款產品的時候,五年期存款利率可達到6.0%,靈活性可以說與餘額寶類似,隨用隨取按日計息並付息,安全性高受存款保險條例本息50萬元保障,也是一款非常不錯的理財產品。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政策的變動,民營銀行智能存款產品,也就不是最好的理財產品了,因為近期各銀行受監管要求取消提前支取靠檔計息規則,智能存款在沒有了靈活性,只有存款利率略高靈活性卻很差,自然也就不是一款好的理財產品(但曾經也是一款好的理財產品)這也說明了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政策的變動,沒有任何一款理財產品是長盛不衰。


不過對於保守型理財者來說,儲蓄國債可以說是目前最好的理財產品,因為國債的發行機構是國家,安全性毋庸置疑,起存額又很低100元,收益率雖說不算太高,但也可以與大額存單產品持平,三年期利率4.0%五年期4.27%,在加上靈活性高,未到期內提前支取均按照,相應的階梯利率計息並複習,所以說儲戶國債是款最好的理財產品。


綜上:自身所遇到過最好的理財產品分別是,餘額寶與民營銀行智能存款,為何說是這兩類產品,主要也是因為這類產品可控性強,靈活性高收益率較高,儲蓄國債就不用說了被廣大儲戶公認為是最安全最靠譜的理財產品。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全部分享與觀點,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哪方面有遺漏留言評論交流。「點贊關注」本文章本人原創,謝絕抄襲00:35

福星卡匯


理財產品很多,首先會想到銀行,銀行有儲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大家都熟知,也是大家較常用的理財。第二各種保險類分紅產品,保險姓保以保為主,分紅收益比銀行稍強,缺點就是時間偏長,靈活度較差。第三類為各種互聯網理財,這類新的理財從不熟到漸漸大家比較常用了。比喻零錢寶、現金寶、存錢罐、餘額寶等很多品種。這類產品一般為開放形式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可以隨存隨取。遠超活期儲蓄的收益,而且用戶可以隨用隨取,不需任何手續費,同時支持免費還信用卡、還房貸車貸、跨行轉賬等功能。但這一般偏向於小額類理財,平時閒置小錢可以用它們來理財,風險小收益還不錯。第四類為p2p金融,這類收益大,但被騙概率高,目前信用度較差,較少人使用。第五類為各種債券類,大家最熟的國庫券,安全沒問題,收益並非太高。社會上有很多債券類基金,匯率類基金,本人認為收益一般,風險不大。曾經買過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五年期的,收益還行,產品較單一。還有一些信託產品,以前起步高,一般要100萬起步,很久以前朋友推薦買過,當時100萬放了一年虧了一萬多,朋友補回了本。雖然這是失敗的經歷,但總體來說信託收益算不錯,安全性還可以,雖不是剛性的,但出問題的還是極少。第六類是股票類基金,這個可是目前重點。聽名可知投資股票型基金就是間接的投資股票,那麼基金也就會或多或少的承擔著股票的風險了。一些投資者,其實並不知道基金就是間接投資股票,因而以為基金是穩賺不賠的。大多數投資者老印象中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股市高風險高收益,很多人認為這個風險太高,加上這幾年股民虧損累累,負面教訓太多,望而卻步。但隨著各種法律法規、市場基礎建設建全,加上中國股市長期處在底部區域,股市基金成為目前實際風險小,收益最大的一種理財方式。我五年前買了一個股票基金,買了15萬元的,經過了二次基金分紅收益約八萬元。目前基金淨值在1.8元左右,這個還只算買到了普通股票基金,聽說有人幾年下來翻了三倍的。本人目前理財收益最大的是股票基金,下面附張近期股票基金分紅來佐證。


阿龍130300051


首先“最好”的定義是什麼?收益大?穩定?沒買之前你一定不知道他是不是你這輩子遇到最好的,我們先聊一下理財產品。

我們先排除股票、期貨這類高風險投資,既然是理財產品就是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併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這是詞條上的說明,我就不重複說了,對我們投資者而言,選理財產品最重要的兩條是風險和收益。而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比如銀行的貨幣理財年化收益3%那是低風險的,意味著本金幾乎不會造成虧損;而某基金的年化收益8%那是高風險的,意味著本金面臨一定程度的虧損可能。如果有人向你推薦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理論上是不存在的,小心忽悠你。不過風險和收益又是相對的,如果你的預期收益20%,承受最大虧損10%,這個產品今年收益30%,去年-5%,那麼對你來說他也算是低風險高收益。

現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渠道很多,我說一下我的經歷,我是理性風險偏好型,一般我會選擇中風險產品,也就是在較低風險投資中尋找較高收益的產品。在2016年我選中一隻QDII,是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的,剛開始3個月盈利5%左右,收益不錯,但1年後有所虧損,18年上半年持續下跌,賬面上最低浮動盈虧是-6%,截至當前2020年1月,總收益是12%多,這是我除了自己交易股票和期貨外,購買的理財產品收益最大的一隻。畢竟股票和期貨收益可以超過100%,但虧損幅度也大,而且屬於自己交易,就不歸為購買理財了。

還有問題探討可以私信我,我是泥石流界中的一股清流,希望對你有幫助。


水石T


以目前的行情,最合適的理財應該是股票定投或者基金定投。因為從小喜歡存錢的原因,6歲的時候自己拿戶口本去工商銀行開了人生的第一個儲蓄賬戶,記得很清楚當時還是手寫的存摺,當我把第一筆現金存進我的個人儲蓄賬戶時,那種愉悅的心情是難以言表的,以至於讓長大後的我沉迷於存錢理財。目前的我,最擅長的事情也是存錢和理財;個人對股票、基金、信託、保險、期貨和黃金都有一定的研究,其中最推崇的是基金定投,今天將要分享的內容純屬於個人多年做基金定投的經驗,願我的分享也能給小夥伴們帶來或多或少的收穫哦~

為什麼推崇基金定投呢?有三點原因:

1、基金定投有強制儲蓄的功能,但它又絕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儲蓄,個人認為它的投資功能大於 儲蓄。

2、基金定投是懶人投資的方式,可以天長地久的投入,但金額宜小不宜大。要根據自己的月工資收入的5%-10%自由選擇。如果太多,會不容易堅持。

3、風險低,運用靈活;目前投資平臺可以選擇日定投,也是我自己目前選擇在投的方式。對於資金要求門檻低,10元起就可以購買,適合大眾投資,合理的交易使其成為風險最低的複利投資工具。


梵愫


很多人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怎麼理財好?”其實這個問題問別人是沒有用的,應該問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樣的理財方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又有多高。

低風險投資

如果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那麼就要選擇一些風險低的投資項目。比如以下幾種。

1、固定收益證券

固定收益證券一般指的是債券,又因發行主體不同而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以及公司債券等幾種。政府債券中又要屬國債的安全性最高,因為它的發行主體是政府,由國家背書,風險當然非常低。

2018年,國債的利率是這樣的:三年期的利率為4%,五年期的則是4.27%。是選擇三年期還是選擇五年期,就只能看自己的想法了。

2、基金

基金中風險較低的有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兩種。債券基金主要是以債券為投資標,這其中又包括了國債、企業債、可轉債等種類,也非常的時候比較保守的投資人。

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相比,風險更低,且流動性也很強,可以說是保守型投資者的首選項目。

3、銀行定存及銀行理財

這是老一輩人最常用的理財方法,基本上所有的積蓄都會存在銀行做定期,要不就是買一些銀行推薦的理財產品。

定期存款的起點很低,但其理財產品的起點就稍微高一點,一般是五萬起步。

高風險投資

如果大家的風險承受能力較高,也不滿足於上面介紹的幾種投資的收益,可以選擇以下幾種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項目。

1、股票

股票屬於有價證券中的一種,你買了某家公司的股票,就意味著對該公司有所有權。

股票這玩意兒可以說是真正的高風險高收益,在牛市的時候,一夜暴富的人有很多;但在熊市的時候,血本無歸的人同樣不少。

2、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

這兩種基金都屬於公募基金,它們同樣是屬於高風險高投資的投資產品,其實這兩種投資同樣是在投資股市,但因為是多家公司,所以風險相對直接炒股要低一些。

3、私募基金、信託、期貨、外匯

這幾種投資產品也是風險高、回報更高的投資產品,但有一些我們這些小市民是玩不轉的,因為它們有相當高的門檻——100萬起步。

之前網傳很多人去上海某銀行門口拉橫幅維權,他們投資的就是私募基金,起步100萬,都是有錢人啊!

這幾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估計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股票了。那麼小編再和大家說一些炒股需要注意的事情。

1、要知道一些股票相關的知識點,比如公司最新動態、公司最新財報等。不關注這些,那炒股就相當於碰運氣了。

2、要不斷的學習,炒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學的東西很多,比如何時加倉、怎麼加倉、什麼時候應該空倉,這些東西都是需要學習的。

3、不要把所有的錢都用來炒股,至少剩下的錢要夠日常開銷的,不然牛市來了,你要用錢,收益就少了;熊市來了,你將血虧。

關於投資產品就介紹到這裡了,大家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項目,千萬不要盲目的選擇高收益的,如果你沒有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最後受傷的還是你自己!






世界很行


沒有最好的理財產品,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這就像找對象,對方人再好,可就是和你過不到一塊兒,那麼就不是合適的對象。

我們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首先要做一個風險測評,確定我們是什麼風險類型?在銀行櫃檯首次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是必須要做,在證券公司開精選賬戶的時候,也是必須要做的,同時會進行雙錄,風險等級有五級,對應的理財產品如下:

銀行和證券公司不會向您推薦不符合您風險類型的理財產品,只會根據您的風險類型推薦相應的理財產品。

如果是謹慎型投資者,不能承擔一點風險的,那麼可以選擇存款和國債,還有貨幣基金,根據時間的長短來確定選擇哪一種,貨幣基金適用於活期理財,收益在2%到3%之間,國債三年期五年期的收益在4%以上,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智能存款相對利息較高,某些中小銀行能給出5%以上的利息,只要不超過50萬,都是安全的,因為根據保險條例銀行破產最高賠償50萬。

穩健型的投資者可以選擇低風險理財產品,券商的收益憑證,養老保障管理產品,風險接近於零,一般是五萬起投,年化收益率在4%到5%點多。

剩下的三種類型的理財產品都不保本,風險相對較高,所以有可能也較高,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類型來選擇。

對於確定要保本而爭取較高收益的投資者來說,中小銀行的必須較高的定期存款應該是最好的。對於進取型的投資者,股票基金和股票應該是最好的理財手段。其他風險更高的期貨和期權不再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