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縣:卡點512個,排查從湖北返溫人員1226人,接受捐款200萬

溫縣:全民大“義”戰“疫”

溫縣:卡點512個,排查從湖北返溫人員1226人,接受捐款200萬

河南日報農村版訊(記者 馮佳志 通訊員 崔新娟)

2020年春節,一場猝不及防的“疫”,在打碎節日喜慶和吉祥的同時,也驗出溫縣黨員群眾勇者逆行、一線防控的“義”,煉出溫縣各行各業積極捐贈、支援一線的“義”。

“我有2003年非典抗擊疫情經驗,必須讓我上。”大年初一,溫縣人民醫院醫生楊登峰接到成立發熱門診醫護隊的消息後,率先在“請戰書”上摁下“紅手印”。連日來,他和他的同事們一起,穿著隔離服,戴著防護眼鏡、隔離口罩等,每日在抗擊疫情的“前沿陣地”工作12個小時以上,為避免交叉感染,減少物資消耗,他們都不喝水,不吃東西,不上廁所。

戰“疫”打響,溫縣快速反應,聚焦重點,精準施策,第一時間成立全縣疫情防控指揮機構,啟動一級響應防控措施。在構建打贏阻擊戰的組織框架,統一規範縣、鄉、村三級卡點設置築牢打贏阻擊戰的堅固防線的同時,加強醫療救治保障,確定該縣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為定點救治醫院,成立疫情救治專家組,嚴格落實集中病例、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則,對發熱病例實行一人一案,集中到定點醫院,開展精準救治。

“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的醫生護士,都是主動報名的。全院一共30餘名黨員,全部請戰要求堅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關;全院300餘名職工也紛紛要求,下班後到發熱門診或預檢分診值守。”溫縣第二人民醫院工作人員李慶豐說。

立足“聯防聯控、信息共享、實時追蹤”原則,溫縣構建“全體黨員、群眾代表為主力軍,片長、街長、路長為責任人,廣大人民群眾齊上陣”的工作格局,設置14個縣級監測站,15個鄉鎮級監測點,在262個行政村均設置卡口,全縣共設置卡點512個,值班人員1160人。此外,還建立疫情防控視頻指揮中心,製作完成涵蓋卡點檢測、物資供應、信息發佈、樓院排查視、頻播放等數據的“溫縣疫情防控地圖”;運用大數據、電子眼和精密儀器,對28個縣級監測站(點)和所有鄉村卡口,實行24小時聯防聯控,全面進行人員識別、體溫監測,嚴格管控外來人員和體溫異常人員,進一步築牢織密監測防線。

“哪裡有黨和政府召喚,人民警察就衝鋒向哪裡,哪裡有人民需要,人民警察就出現在哪裡。”溫縣公安局幹警鄭春萍說,“大年初三,趙堡派出所民警劉京京的爺爺去世了,他沒請一天假,依然奮戰在疫情防控卡點。排查並約談了隱匿武漢生活軌跡的王某,處理了散佈謠言的董某和王某某,還查處一起夜間駕車衝闖卡點違法人員……”

該縣溫泉街道懷源社區,有一個被人們稱為“媽媽崗”勸返點。因為兒女是黨員,且在外地工作春節期間沒回家,社區的媽媽們便主動替兒女到卡點值班。“黨員劉薇的59歲媽媽左腳受過傷,不能受凍,仍然堅持上崗;黨員段海波的媽媽60歲了,她主動申請下午6點到晚上11點值班。得知口罩、酒精、消毒液短缺,媽媽們主動捐出了自家的口罩。這些媽媽都說,孩子不在家,我們一定要替孩子們把黨員義務一定盡到。”該街道工作人員姚靜說。

截至2月3日15時,溫縣排查從湖北返溫人員1226人,其中從武漢返溫人員773人,居家留觀419人,解除隔離792人;醫學觀察37人。

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成為抗擊疫情、維護群眾安危的中堅力量和堅強屏障,切實守住基層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各個企業也在第一時間捐款捐物,勇於擔當社會責任。位於該縣產業集聚區的河南大咖食品有限公司為溫縣紅十字會捐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專項資金100萬元。該公司負責人趙紅果說,“無數的醫護人員、公安幹警、幹部群眾奔赴防疫一線,守護著健康溫縣,作為企業,我們也應當承擔社會責任,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量。”

迄今為止,溫縣紅十字會已接受全縣捐款200餘萬元,各類醫療等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踐行初心使命,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意蘊。突如其來的疫情,伴隨著對黨性和人性的考驗,溫縣各行各業無數黨員、幹部、職工和群眾義無反顧、衝鋒在前,以奉獻‘小我’之‘義’,匯成強大的抗‘疫’之力!”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