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写作锦囊三(细节描写有方法!)

聚焦感官,回忆一次印象深刻的“病” ——细节训练(二)


每个人都生过病,感冒发烧拉肚子,牙痛头痛关节痛,如果问到生病的感受,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两个字:难受。那有没有办法,用具体的描写来代替“难受”这个概括的词语呢?比如像这样的语句——

<code>课堂上,我打不起一点儿精神来,眼皮不住地打架,人像泄了气的皮球,软软地趴着桌上。/<code>
<code>我的头晕乎乎的,浑身一会冷一会热。/<code>
<code>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本句摘自鲁迅的《祝福》)/<code>

……

要想把生病的难受写得传神,就需要聚焦我们的多种感官,让感官来说话了。

笑笑写作锦囊三(细节描写有方法!)

我们来回忆一次印象深刻的生病过程,至少有以下几点是你需要特别留意的:


1、要清楚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什么叫主要症状?就拿这次新型肺炎来说吧,典型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鼻涕、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例还会出现呼吸困难。

要描写生病的经历,如果连症状都说不清楚,就太马虎了。

比如得了龋齿,而且发炎了,可能最主要的症状就那颗病牙很痛,一碰冷水热水就受不了,根本无法咀嚼东西,牙龈都肿了起来。

这两天,笑笑老师工作也比较忙,用脑过多,使用电脑的时间过长,失眠症犯了,那失眠的症状当然就是睡不着觉了,那可不好受。

2、弄清楚最不舒服的部位在哪里?

有句俗话叫做“一脉不和,周身不安”。讲的就是生了病,可能全身都不舒服。所以,我们要弄清楚,生病时,到底哪些地方不舒服,比如感冒,有可能头疼,咽喉肿痛,咳嗽咳得胸闷,擤鼻涕把鼻头都擦红了,浑身也软软的,可能还有点发烧。这么多处的不舒服,你需要自我觉察,落到笔头上,不一定全部都写,通常是先写最明显的一处,再写其他部位。如果只是某个部位的伤痛,比如手被划伤了,某颗牙齿松了,那就集中力量写这个部位好了。

笑笑写作锦囊三(细节描写有方法!)

3、最重要的,最具挑战的,是如何传神地描写出这种不舒服的感受?

给大家几个写作小原则:既要写身体反应,又要写内心感受,<strong>【身体反应+内心感受】身体反应就是你身体部位的各种不适,头晕脚上无力,胃部痉挛都是身体反应,而内心感受是生病后自己的情绪表现、心理活动等等。而且痛感是有变化的,是逐步加重还是慢慢缓解,都要写出来。另外,不同感官的反应都写一写,合力表现会更周全,再者,修辞手法、侧面描写都可以为文采助力哦。


请看这段文字,一个小朋友写自己吃坏了肚子的症状——

出了门,我觉得自己的双脚好似灌满了铅,无力挪动,妈妈也放慢了脚步。我弯着腰慢慢往前走,别人看到一定会以为我是小偷吧?


好不容易坐上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来到了医院。没想到夜晚的医院,也是这么人满为患,好多生病的小朋友和家长,都在过道里穿梭。这时我觉得自己很想吐,可又吐不出来。肚子里如同有一团火苗压着刚吃过的饭。几经反复,我还是冲到一个最近的垃圾桶旁,一阵狂吐……这下,我的喉咙也如同被火烧了一样的难受。

这个小朋友在描写自己症状的时候,用双脚灌铅、行走缓慢来写自己生病后浑身乏力。集中笔力重点写了自己胃疼难受的感觉,用了不少生动的比喻。

说到比喻,这可是个好帮手,我在前一讲讲到写美食的时候,就提到过它的威力。很多时候,比喻可以让无形的东西有形化,在描写声音、味道、音乐、感觉的时候,特别有用。

笑笑写作锦囊三(细节描写有方法!)

不信,我们来看看曹文轩老师《我的儿子皮卡》中的几处声音描写——

他转动了几下脑袋,先是小声哽咽,随即哭出声来,接着,逐渐加高调门,一路哭向顶峰,直哭得满屋装满了哭声。

皮卡哭得都快要背过气去了,一声沉下去,像一颗石头从山头扔进深不可测的峡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底。

当我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展示了曹文轩老师的这几段文笔时,他们恍然大悟,原来可以用修辞的手法来描写声音的大小变化,抑扬顿挫啊


所以,写作真的是件好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体裁来描写我们的感受,表达我们的情绪。

当然,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写病痛的一些原则,如既要写身体反应,又要写内心感受,写出痛感的变化,而且痛,有不同的用词讲究,这些方法,要细细讲起来,话就长了,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慢慢聊。

今天我们借由对感官的关注,进一步说说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笑笑写作锦囊三(细节描写有方法!)

五年级的苏同学因为偷玩电脑,特别紧张,她写了一篇偷摸玩电脑的习作,其中有这样的细节——


我的喉咙紧紧的,仿佛有一大团纸塞在里面。耳朵也处于高度警戒状态,每时每刻都在监听着周围的一切异常响动。我的心像被羽毛轻轻地挠着,一刻也不能安分下来。

——五年级 苏同学

这段话里,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传神地表现出了小作者内心的紧张,这是不错的细节刻画。

著名作家彭学军老师在《奔跑的女孩》中有这么一段心理和景物的描写——

猫(文中的一个主角,文中的“我”最好的朋友,田径队的伙伴,可是这段时间,因为要从我们两人中间选一个到省体校,我们无形中就成了竞争对手。)走在我前面,右手放在裙袋里,不断有人回过头来看她,但她没有像以往那样,骄傲地把尖俏的下巴高高地扬起,她的背影看上去有些僵硬。经过一家炒货店,她目不斜视地走了过去,以前,即便不买点什么,她也要多看上几眼。

一路上,猫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终于,我们到了体育馆的斜坡下,体育馆那座灰白色的建筑高高地矗立在夜色中,比白天看上去更加巍峨,在我眼里又多了几分我无法应对的不测……

你看这段话里,其实没有直接提到作者的内心活动,但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景物描写,我们能感受到她们之间的微妙隔阂,这也是非常好的细节描写的范例。

笑笑写作锦囊三(细节描写有方法!)

我们非常<strong>鼓励孩子们在写作时关注自己的感官和内心感受,让文笔更细腻一些。

饱满生动的细节,是评判一篇文章优劣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篇文章的生命,是令读者阅读后最难忘的并反复回味的点滴,它以小见大,表现力极强。正如俄<strong>国作家果戈理所说:“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鲜明性,主题的深刻性。


饱满的细节从哪里来呢?来自于有价值的选材,来自于细致的观察,更来自于长期有效的提笔训练。缺乏了这几点,一味地给孩子规定字数,逼着他写得多、写具体,其实就是逼着他写空话假话,最后的结果适得其反。

这两讲,我们特别关注了细节描写,更多的方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专项细节训练都可以在书中第五章查阅到。“片段攻克法”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训练,孩子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家里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好,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明天我们来聊聊思考力训练的话题,一篇文章的立足之本是我们的观点、见解,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我们明天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