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心理防疫的“狙擊戰” 為學生穿上心理“防護服”

2020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讓今年的春節和寒假生活異乎尋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改變了大家熟悉的過年方式,不再鼓勵拜年、聚會,公眾活動取消,往昔的熱鬧與喜慶被對疫情的擔憂、焦慮、緊張,甚至恐懼所替代。因此,耀華小學積極開展疫情心理危機干預,編寫學生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理自助指南,希望能給耀華學子提供自我心理維護的科學方法和手段。

  一、面對疫情,我們的身心都可能會發生一系列的反應

  1、情緒反應

  疫情開始以後,我們可能會焦慮、恐懼、懷疑、疑病、悲傷或抑鬱,情緒極易波動。嚴重的人還會壓力而感到精疲力竭和麻木。更有甚者會在疫情前變得情緒高漲,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無懈可擊,這是一個充滿安全隱患和風險的表現,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2、生理反應

  有的人可能會因為疫情帶來的壓力而出現了生理上的反應。比如:腹痛、腹瀉、無明確原因的身體疼痛、胸悶、多汗、發冷、顫抖、肌肉抽搐等身體變化。

  3、思維反應

  我們可能會因為疫情帶來的壓力和情緒陷入思維的怪圈,我們可能無限地誇大壞結果發生的可能性,低估自己能夠做的和改變的。

  4、行為反應

  由於壓力,我們會變得懷疑,並想要更多的確定性,可能因此出現一些強迫行為,比如頻繁、持續地洗手,不斷噴灑酒精消毒、不停地檢查口罩的佩戴等。有時候,我們的睡眠也會隨著我們的心理變化而減少或增多。

  上述的改變都是我們在疫情的持續存在階段產生的“應激”狀態。這些都是正常的,而不是意味著我們是脆弱的、有錯的。但是,長期的這種壓力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引發疾病。而抗擊新型病毒感染,人的自身免疫能力是最重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及時調整自己,為我們的心理穿上“防護服”。

  二、面對疫情,我們提供了四件“防護服”

  01、正視身體發出的信號,接納焦慮恐懼的情緒

  我們在這樣的大事件中,都會自然地出現一些情緒反應。不要覺得自己是不是太脆弱,自己是不是意志力不夠堅定等這樣的自我貶低。允許自己哭一哭,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情緒,不要嚴苛要求自己。

  02、節制上網,防止災難化思維

  如果我們過度沉浸在與疫情有關的負面信息流中,容易陷入應激狀態,進一步加重焦慮情緒。為了避免信息超載帶來的焦慮感,在危機時,儘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關信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在睡前不宜過分關注相關信息,不道聽途說,不傳謠,不造謠。

  03、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選擇主動式休閒

  我們要努力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此外,我們可以用“主動式休閒”充實自己。所謂主動式休閒就是那些需要動些腦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樂趣的活動。比如下棋、看書、烹飪、學習新技能等需要一直投入精力的行為能達到理想的結果。

  04、運用腹式呼吸、放鬆身心

  有個小秘訣,可以幫助大家快速放鬆。就是腹式呼吸。我們需要先找到一個舒服的狀態,坐著或躺著都行。然後把手放在肚子上,慢慢地深吸一口氣(持續大約3-4秒),感受肚子在我們吸氣時慢慢鼓起來。然後,再專注地慢慢地呼出這口氣(持續大約3-4秒),讓腹部慢慢回縮。重複這個過程,直到感到情緒緩解。

  最後,我們將一首“共抗病毒心要齊”的拍手歌送給大家,希望耀華小學的全體師生都能打贏這場心理防疫的“狙擊戰”!

打贏心理防疫的“狙擊戰” 為學生穿上心理“防護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