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指鹿為馬”試析秦二世胡亥繼承秦始皇皇位的合法性?

大秦帝國的始皇帝去世後,大秦迎來了他的第二任皇帝秦二世胡亥,但關於秦二世繼承大統的合法性一直有爭議。特別是《史記》中司馬遷關於胡亥繼承皇位的相關記載,如在《秦始皇本紀》、《蒙恬列傳》以及《叔孫通列傳》中,都說胡亥的皇位來路不正:是趙高與李斯等人矯詔“詐立”而來的。但是後來《趙正書》的出土,又說秦始皇在臨終之前聽從李斯等人的建議立胡亥為太子,這就使得原來《史記》中記載的胡亥“詐立”讓人生疑了。

不管怎樣,反正胡亥終究是登上了皇位,但是胡亥卻沒有落得個好下場,死在了趙高之手。而且關於趙高與胡亥的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指鹿為馬”也流傳了下來。

從“指鹿為馬”試析秦二世胡亥繼承秦始皇皇位的合法性?

《史記》中關於指鹿為馬的記載

這就是指鹿為馬的來歷,事情很是簡單:趙高想作亂,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支持者,或者說在朝裡有多少威望,於是就想測試一下,找了匹鹿獻給秦二世,說這是馬,但秦二世說丞相你搞錯了吧,這不是鹿嗎。趙高說這是馬,你不信問下左右,左右於是要麼沉默不語,要麼是順承趙高說這是馬。

從“指鹿為馬”試析秦二世胡亥繼承秦始皇皇位的合法性?

趙高劇照

於是本人想我們是否能以此次事件作為一個反向推證:趙高之所以敢指鹿為馬,就是因為他覺得胡亥的皇位是自己脅迫李斯矯詔“詐立”而來,所以自己是“從龍”居功之偉之人,由此而膨脹,敢混淆黑白,以鹿代馬。如果這樣的話那麼指鹿為馬就是合情合理了,那麼這樣一來是不是也能反證胡亥之位是矯詔詐立而來的呢。

另外我們再假設另一個前提:“指鹿為馬”並不是如傳世史書說的那樣,而是鹿和馬真的是因為分不清,所以造成了這樣一個誤解,趙高並不敢以鹿代馬來調戲秦二世,這樣的話那是不是可以反向證明胡亥的皇位是合法繼承來而的呢。

下面作者就從這兩個方面來做分析說明

1、指鹿為馬是趙高私慾膨脹而故意以鹿代馬來測試人心

從“指鹿為馬”試析秦二世胡亥繼承秦始皇皇位的合法性?

秦始皇劇照

在《史紀·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東遊然後病倒了。

從“指鹿為馬”試析秦二世胡亥繼承秦始皇皇位的合法性?

《史記》中關於秦始皇之死的記載

這裡說的是秦始皇自知自己不行了,於是寫下了詔書讓長子扶蘇來咸陽發喪,但是隻是寫了詔書還沒有派使者送出。然後走到沙丘時秦始皇死了,但是李斯趙高等人怕諸公子叛亂於是秘不發喪。

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賜死。

然後是趙高與李斯矯詔立胡亥為太子,賜死扶蘇與蒙恬。於是胡亥就此登上了大秦帝國的皇位。

趙高原本就是胡亥的老師,這下又因為矯詔成了胡亥登上皇位的關鍵人物,所以更加是不可一世,於是在朝中排除異己,為了不讓眾人有機會接觸到秦二世,就慫勇秦二世不上朝,然後所有事務都由他來處理,這當時引起了丞相李斯的不滿。於是趙高覺得李斯太礙事了,於是就想辦法要弄死李斯。

李斯玩這些手段當然不是趙高的對手,於是李斯被滅了三族。李斯死後秦二世就任趙高為丞相,這下趙高真的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然後趙高就上演了“指鹿為馬”的好戲。趙高通過指鹿為馬看清了朝堂的局勢,於是就把秦二世給逼死了。

所以我們從這一系列的事可以看出,趙高之所以會這麼囂張,是基於一個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你胡亥的皇位是我趙高矯詔立你為太子,然後又賜死了扶蘇蒙恬為你得來了,所以你就得對我好點。而站在胡亥的角度來說,皇位都是趙高想方設法給自己弄來的,自己當然要對他好點,所以要官給官,要權給權,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胡亥對於趙高可以說是沒有一點防範之心,也正是如此,所以趙高可以輕而易舉的把秦二世給逼死。

所以說如果基於這樣的一個情況,我們可以通過指鹿為馬這個事件反向證明胡亥的帝位正如司馬遷所說是矯詔詐立而來。

2、指鹿為馬是因為馬與鹿分不清而造成的誤解

但是隨著《趙正書》的出土,秦二世皇位的繼承好像又是秦始皇臨終確認的。

從“指鹿為馬”試析秦二世胡亥繼承秦始皇皇位的合法性?

《趙正書》中關於立胡亥為太子的記載

所以從《趙正書》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彌留之際是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冒死進諫讓始皇立胡亥的,胡亥上位後然後下詔誅殺扶蘇與蒙恬的。那麼以這種情況來分析“指鹿為馬”這件事,那就與矯詔背景完全不一樣了。

從“指鹿為馬”試析秦二世胡亥繼承秦始皇皇位的合法性?

秦二世胡亥劇照

趙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趙高可是對於大秦律歷非常熟悉的呀,難道他不道用鹿來代馬這種欺君之罪的風險嗎,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他不可能用一匹鹿來代馬。而且在於當時,鹿與馬分不清這是可能發生的。

古稱馬之似鹿者直百金,當荊楚之地,其鹿似馬。當解角時,望之無辨,士人謂之馬鹿,以是知趙高“指鹿為馬”,蓋以類爾。——《爾雅翼·釋獸》

這也就是說當時在荊楚之地有種當地人稱之為馬鹿的東西,如果沒有角時,一般人是分不清是馬還是鹿的。所認我們由此也可以推斷並不是趙高故意以鹿代馬來測試人心的。

然後在《新語·辨惑》中也有關於“指鹿為馬”的記載:

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王曰:丞相誤邪,以鹿為馬也。高曰:乃馬也。陛下以臣之言為不然,願問群臣。於是乃問群臣,群臣半言馬半言鹿。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並不是如《史記》中那樣,群臣都畏懼趙高的擅權與肆無忌憚,而是有一部分人說是馬,一部分人說是鹿。另外關於在殺扶蘇蒙恬及其他公子之時,子嬰曾經進諫,但是“秦王胡亥弗聽,遂行其意,殺其兄扶蘇、中尉恬,立高為郎中令,出遊天下”。所以從中也可以看出胡亥此人是非常有主見的,而且其殘暴程度並不在其父秦始皇之下。不像《史記》中記載是趙高慫恿胡亥誅殺諸公子的,在《史記》中胡亥簡直就是趙高的聽話蟲,趙高說什麼胡亥就聽什麼,但在趙正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全不同於《史記》中的胡亥:獨斷,殘暴。試問這樣的一個主子,趙高敢去用鹿代馬來試人心麼,這簡直就是壽星佬吃砒霜呀。所以如果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說,指鹿為馬根本就是真的分不清馬和鹿好嗎,不是人家趙高故意找了匹鹿來代馬。

同一個事件我們放在不同的背景下來分析結果卻是截然不同,如果秦二世的皇位是趙高矯詔而得來的,那麼“指鹿為馬”測試人心就完全說的通的,但是如果秦二世的皇位是真如趙正書所言是秦始皇指定傳承的,那麼趙高是不可能用真鹿來代馬測試人心的,真正的原因是分不清馬和鹿這種生物而已。


關注我,史你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