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巴賓奇遇記》——尋回天真平凡的童話

《傻子巴賓奇遇記》,使我再度反思關於我及生命的旅途,於某一刻讓我尋回……是的,的確是尋回了那種東西,如果給它配上一個名字符號,就稱之為“天真”吧!此乃是代名詞,與平常講的性格天真不同。

天真,它仿如童話的生命旅程,有時令我感到這也像是神與世人的關聯。假若能生於一片祥和的地方,譬如在無名的村莊裡,無憂無慮,伴著可愛的親人和朋友們,終日能仰見藍天白雲,低首亦見那湍湍的溪水。那是多麼的寧靜呀!多麼的寧靜……

我看過不少平凡的電影,也聽過很多平凡的生命故事。在匆匆而去的歲月裡,我曾嘗試著自認不平凡,到了後來,卻深感其實平凡原是一種無言的大智;我曾嘗試著走出天真,而到後來,卻覺得唯有天真的品性才能接近美好的童話。

從電影主人公的言行中,我看出只有我這類人才能明白的東西,那是一般自命聰明一世的人士所不能明白的。因為我也曾經是個不善言談、不善表達的人,所以便能默默地理解了。看過《阿甘正傳》、《返老還童》和現在這出《傻子巴賓奇遇記》後,找到了它們的共同點。其實,如果是認真一點的話,你可以從更多的不同類型電影,甚至在生活中亦能發現某種共同之處,這就是人類的真善美。

童話是可以隨眼而見的,只要心裡無所羈絆,不與世俗爭一日之長短。我既感恩,便能活得更為平凡;我既平凡,便能體會到生之趣味。而這趣味,是可以從真善美的心靈裡頓見。所謂的人生奇遇,相信很多人都體會過,這並不是少數人的專利,正如影片中的弱智兒巴賓,經歷了一些別人沒有體驗過的事情,即使這些事情本身是很普通的,毫不起眼的“奇遇”。

整部影片充滿著平平淡淡的東西,沒有過多的精彩元素,一切都只見平淡,連主人公巴賓也是極少講話,這似乎像那個久遠年代的“我”。影片接近尾聲時的一番話,就似是道出了所有生命的結局,而如果所有生命都能如此安靜地結局的話,那也許已很不錯了。圖森特向巴賓說:“聽著,巴賓,你是有罪的,再一次,你將被判處死刑,這是最後一次,所以你必須死。我能為你做的,就是讓你選擇你的死亡方式,你想怎麼死?是你死,所以你來選,你決定,然後執行。想好了,慢慢地想。”巴賓對著圖森特說:“我的朋友。”圖森特說:“叫我圖森特。”巴賓說:“圖森特,我的朋友,我想跟隨時間死去。”當他講完這番話之後,他的母親(女巫)和圖森特便鬆了一口氣並露出了笑容。最後,傻子巴賓的死由時間來為他的生命執行,而在他死的時侯,他即將過276歲的生日了。也許,影片在敘述著一個傳奇,但,在我眼中這就是人與命運之神一直交流著的——童話境界。

——公元2009年7月3日18:50:44(一篇舊文,現已整理過了,特別將圖森特與巴賓的談話內容詳細記錄下來,不似先前的對白顯得模糊不清。——2020年1月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