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孩朝臨桌鍋裡吐口水,寶媽護短被懟,網友:這麼治就對了

一個孩子的教養是成功的基本因素,而教養是從小就要開始培養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影響的。

因此,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關注孩子的教養問題。

在生活中常常會有這麼一些孩子:在公共場合大肆吵鬧,打擾別人;隨手丟垃圾,對人還沒有禮貌;亂翻別人的包包或者隨意拿人家的東西;去別人家裡做客時搞得一團亂等等,對於這類孩子,我們都賦予了一個共同的名字“熊孩子”,甚至會隨後一說:沒教養。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件事,小芳和朋友去火鍋店吃火鍋,點了單之後便耐心等待著。等候期間,玩手機消遣,鄰桌的小男孩一直盯著她,她也沒太在意。

5歲男孩朝臨桌鍋裡吐口水,寶媽護短被懟,網友:這麼治就對了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笑嘻嘻地過來說想玩手機,讓給他玩一下,小芳拒絕了。小男孩被拒絕後馬上變臉了,說了一句“真小氣”,就回了自己座位。

沒想到,和朋友火鍋吃得正香的時候,小男孩突然跑過來往火鍋裡吐了口水,說了句“呸,小氣鬼”,之後又吐了一口。小芳一看頓時火了,抓住他不讓走,小男孩就大喊大叫,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

5歲男孩朝臨桌鍋裡吐口水,寶媽護短被懟,網友:這麼治就對了

“孩子5歲還小不懂事,口水也沒什麼,你跟孩子計較什麼勁兒?”孩子的媽媽首先跑出來維護。

這話聽了,真是讓人覺得無語,小芳越想越是生氣,回懟到:“孩子不懂事,你一個大人也不懂事嗎?既然孩子的口水沒事,那你們就吃這一鍋吧。”

這位媽媽聽後啞口無言,只好把單買了道歉。網友知道這件事後紛紛表示:“熊孩子就得這麼治!”

5歲男孩朝臨桌鍋裡吐口水,寶媽護短被懟,網友:這麼治就對了

為什麼純真可愛的孩子會變成人們眼中的熊孩子,讓人嫌棄,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問題。那麼家長應該如何避免自家孩子成為"熊孩子"呢?

1.引導孩子學會尊重: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他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與自由的個體,讓他學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在孩子有我們應該在孩子有一點是非美醜觀的時候,就教會他們換位思考,面對別人的缺陷、不足,我們不要隨意當面調笑、嘲笑。

5歲男孩朝臨桌鍋裡吐口水,寶媽護短被懟,網友:這麼治就對了

2.不袒護孩子:當孩子犯了錯誤,不能以“他還是個孩子”為藉口給他開脫。再小的孩子,也要一定要給他以相應的教育和懲罰,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是非常重要。不然任由孩子的把錯誤行為發展下去,當社會幫你教育孩子的孩子時候,就為時晚矣了。

3.以身作則:英國教育思想家托馬斯·阿諾德說:“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5歲男孩朝臨桌鍋裡吐口水,寶媽護短被懟,網友:這麼治就對了

孩子小時候不能明辨事理,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但是他的應隨學習能力非常強,可能周圍人的一舉一動她都會跟著學習。所以,家長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很多時候不能隨心所欲,你的言行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在面對這樣事件的正確姿態,刻意為之也好,舉手之勞也罷。

5歲男孩朝臨桌鍋裡吐口水,寶媽護短被懟,網友:這麼治就對了

總之要讓孩子明白受到教育和啟發。在成為不了優秀的父母之前,不如跟著孩子一起成長,什麼都需要一個過程。

教養不僅是家長給孩子的禮物,更是一輩子的財富。

今天推薦給大家《窮養富養不如教養》這套書,讓家長們注重內外兼修,建立良好的家教,讓孩子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

5歲男孩朝臨桌鍋裡吐口水,寶媽護短被懟,網友:這麼治就對了

對於父母而言,當你每天討論窮養、富養的時候,其實都不如教養來得實在。

教養,就是讓一個人從年幼之時,是一定要明白的最基本“是”與“非”的標準,是必須懂得的事理和常識。

5歲男孩朝臨桌鍋裡吐口水,寶媽護短被懟,網友:這麼治就對了

這套書僅需75元,想要購買的家長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鏈接:


如果家長覺得快遞太慢等不及,不妨聽一聽國學大師曾仕強《給中國父母的家庭教育課》在線視頻課程,48節課程只需99元。

5歲男孩朝臨桌鍋裡吐口水,寶媽護短被懟,網友:這麼治就對了

在線就能聽,不用等物流,直接看直接聽。

大家點擊下面商品卡鏈接就可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