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孩子而言,是學習重要還是品德重要?為什麼?

酒泉老聶


品德很重要,絕對重於知識,一個沒有品德的人,即使掌握很多知識,也對社會無用,甚至危害社會甚於知識少的人。


侯嚼


學習重要,品德更重要!我女兒的同桌是個學習很好的小男生,確總是揪我女兒的辮子!中午午休的時候還用抱枕打她的頭!我從他家長群問他家長在嗎?打算私聊一下!他的家長連回復都懶得理你!好像我找事兒似的!真是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可可可愛li


對教育孩子而言,是學習重要還是品德重要?為什麼?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日三省吾身” 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出自《論語·學而》

《論語》中,子路問孔子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一個真正完美的人,孔子回答:“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這體現了教師應該廉潔從教。

古代的孔子在品德上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應該說兩者都重要,品德更重要。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後滯現象” 後滯就是在未來某個時候或時期發揮作用。這個現象可以用在很多領域,比如化學反應的後滯現象,工業中的後滯現象。人與人心理距離的後滯現象。甲事實與乙事實的後滯現象。品德的後滯現象等等。也就是說品德的好壞對今後一定會產生影響因此說品德的培養十分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方針要使我們的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的原因。我們看到“德”放在第一位。“智”放在第二位。其原因就在這裡。

結論:問:對教育孩子而言,是學習重要還是品德重要?答:品德與學習都重要,品德放在第一位,學習放在第二位。

為什麼:答:我們的教育方針要使我們的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

小夥伴們,這樣的回答滿意嗎?


任哥論道


無論是古今還是中外,全球人都是一個觀點:品德比學習重要。

著名的前蘇聯教育家別林斯基說:“有許多種教育與發展,而且其中每一種都有自己的重要性,不過德育教育在它們中應該首屈一指”。

可見德育的重要性,德育就是日常大家所說的品德,包括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燈諸多內容。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常聽爺爺奶奶說:先做人,先成人再成才,時時提醒我們一定要有良好的品德,爸爸媽媽更是次次告誡:只有有好的品德長大了才會有所作為。

《三字經》:“有餘力,則學文”,意思就是說只有有了美好的品德,把這個做好了,還有精力的話,再去學習。由此明顯的可以看出:從古至今就說明品德的重要性。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修身以治天下”!修身就是強調一個人的品德與素養。只有身正、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夠治理天下。

在我們幼小的時候,經常會唱一首歌曲《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歌曲裡教育我們撿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從小給我們汲取的營養就是高尚的品德。

我國的教育思想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接班人!德排在了最前面,可以充分說明品德的重要,品德比學習梗重要。

上一年級時,我看到哥哥姐姐入了少先隊員,佩戴上鮮豔的紅領巾,我羨慕的不的了,媽媽和老師告訴我:好好努力,你很快就會帶上紅領巾的。

我們能加入少先隊、共青團、入黨等都說明是思想先進,參加工作後領導同事都會跟你相處,評先、提幹、晉升等都要審核個人品德,可見品德多麼重要。

費.桑德斯:“品德決定人生,它比天姿更重要。

羅曼羅蘭: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和偉大的行動者。

所以,親愛的各位家長,在教孩子好好學習前,一定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只有德才兼備,孩子才能全面發展。

德育是促進一個人全面發展的最有力的一個組成部分。

約翰.洛克:“優良的品德是內心真正的財富,而襯顯這品德的是良好的教養”。

經常會聽到有人家長裡短的時候說:這個人有教養,那個人有德行,就說明大家對這類人的評價高,證明這個人品德好。

記得兒子小時候班級裡要發小紅花,設置有很多獎項:拾金不昧獎、助人為樂獎等等,兒子看到同學們有很多獎了,著急了,就對我說:“媽媽,你給我幾塊錢吧!我拿去交給老師,就說我是在馬路邊撿的”。

我說:“孩子,這是說假話,要不得的,一定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才是最棒的。”

我帶著兒子做了一個精美的手畫賀卡,來到郊區的一個孤寡老人家,讓兒子送上自己的賀卡和購買的糕點,給這個老奶奶捶背,陪她說說話送去溫暖。

兒子通過這個活動獲得班級的獎項,非常興奮和幸福,因為這次的活動,孩子一直就喜歡樂於助人,到現在很多人都喜歡他,單位領導和同事都給予高度評價,有教養有素質,這就是從小給他的品德教育帶來的好處。

孩子從一出生,就給孩子“塑形“:培養良好的品德,打造一個好“模子“,好“胚子”,引導孩子正正的發展!有了好的品德,學習你就不用愁了!


李華園長


教育孩子上,品德塑造第一,學習能力第二。品德塑造是建立社會責任感和內驅力的關鍵,正如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提出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懂得,自己的付出一定要大於自己的索取,才能逐漸樹立健全的人格,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學習能力在建立的責任感和內驅力以後,會建立自覺學習和克服困難的積極性,而能力是可以逐漸習得並可以遷移的!


甫仁學易經


這個問題,如從家長的角度講,就是一個思想方法和教育方式問題。教育,也可以稱之為教導,也就是說,在教的同時,它還有一個導向,使受教者會在一種潛意識下依循而行,從而規範自我,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種無形的約束,最終化為一種自覺的行動。我們常說知識無價,而良好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講,也如同一筆無形的資產,而讓其終身受益。對此,有位曾帶孩子打預防針的母親的言行表現,就可稱是一很好的例證。那個男孩還像是個小學生,打完針後一

臉難受相。母親開始訓導說,瞧你剛才打針表現的那個怯懦樣,我都替你害燥的慌,別忘了,你是個男子漢,打個針就這麼害怕,將來長大了,能擔大事嗎?男孩低頭不語,卻又隨手把廢紙頭

扔到地上,母親立即斥責他,要他撿起來,放到垃圾桶裡去,孩子趕忙撿起放進了垃圾桶。筆者對這位年輕母親的做法可說真的是由衷的讚賞,短短的話語,折射出她一貫的教育方式和其思想品行。孩子擁有這樣的母親,簡直就是一種福氣,甚至讓人斷言,這個小男孩今後錯不了。這種情形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做父母的

或相關教育者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也或會左右他們的行動。在我們國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說是做父母的一種慣性思想意識,有我們民族的傳統,可在如何教育,採取何種教育方式來教育,來引導,這裡面卻有大學問。因為教育方式的種種差異,也就會帶來種種不同的結果。當然,造此情形也有受教育者自身的一些因素,也包括一些外部因素。

就學生而言,接受知識能力不一樣,對學習的思想認識也有差異。總之,思想是決定一切的,就如同走路,在於你怎樣選擇怎樣走。在今天涉及

本題時,有朋友認為,該題似有矛盾,因為我們的教育不是孤立的存在,教育是全民事業,我們的教育方向一直是明確的,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所以說學習和道德不能割裂而論,愛學習與不愛學習也不能成為衡量一個人道德與不道德的標準。筆者認為這個說法也有道理,因為學習是有內容的,它也包括對道德方面的認識和學習,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各方面逐步提升的過程,這也包括教育者本身,同樣也是一個再學習、再提升的過程。道德是所有人的必修課,哪有光習文學字而繞過道德課的道理?故而,學習與道德不能等同而論。關鍵還是取決於一個人的思想,對教育的態度,對學習的認識。如果一個人對學習有正確的認識,明確的方向,那道德方面其實是無須質疑的。對於教育者而言是這樣,因為我們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養出一大批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的建設國家的各項優秀人才,同樣,對於受教育者也是如此。而對於家長而言,除了極少數心態失衡或心靈扭曲者外,又有誰人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學好而讓他學壞呢?總之,教育的目的和學習的本身都是為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若我們對此倘存困惑,那顯然,我們也還得學習。以上是對這個問題的一些見解。謝謝!


快樂船伕


對教育孩子而言,教養比分數重要,品德比學習重要!

一個孩子是否贏在起跑線上,能都發揮自身的天賦,將來變的有出息,家庭環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我們總其一生,也許不會積累太多的財產,但每一個父母通過生活積累一些好的經驗和品行,把這些給孩子吧!他們用新的生命,去放大,發出光芒!”

每一個父母給孩子的是人品,人品不同,可能帶給孩子不同的人生。真正能使孩子成才的是與他為人處世有關係的人品。

北京大學是人們嚮往的高等學府,能考上北京大學的孩子個個成績優秀!

吳謝宇是北京大學的學生,他在北京大學”優秀”的可以說一點瑕疵都沒有,可是他有計劃有預謀地sha母,手段異常shen密,實在駭人聽聞!

真的是流氓不可怕,怕的是流氓有文化!

他是單親家庭長大,從中學成績優秀,在外人眼中是個陽光的大男孩,憑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他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前途無量!他可以和在中學工作退休的媽媽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他為什麼走上這條不歸路?至今是個謎!

吳謝宇在成長過程中他最不缺少的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我們反觀他殺死和自己相以為命多年的親生母親,他缺少了什麼?他缺少了健康的家庭教育!人品的樹立來之於榜樣的力量,他走上了這條不歸路母親做為孩子的榜樣是逃避不了責任的!

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品德比學習重要!要使一個孩子要順利地走完人生,必須有好的人品做保證!


語文萍


品德是人心,學習是人身;品德是精神和靈魂,學習是體魄和力量。

有才無德要不得

在具備了應該有的品德基礎上,當然學習很重要,它是行使品德支配下成長壯大的動力。如果失去基本品德的成長壯大,學習動力再好再強都無意義,就如同中間已腐爛而表面還尚好的蘋果,看得吃不得,吃了既害己又害人。

有德有才最重要

相反,如果心再好而無力量去完成心願,就只是痴人說夢無實際行動,是空頭革命派。品德與學習都具備且品德在先,學習稍後,或品德與學習齊頭並進,就是常說的德才兼備,這才是最理想和最推崇的。不論是在校學生還是已在幹事業的人或還在社會上混的人,有德有才可貴的。

對孩子教育德在先

對孩子教育而言,先懂得規矩、立下志向,再鼓勵好好學習達到為規矩助力添彩、為志向插上翅膀的目的。


東方G819


現實是重學習,特別在是在國內家庭長大的孩子,社會一直鼓勵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就催生了社會上的培訓班輔導班,有很多家庭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送到早教班;其實好多家長心裡面也不一定希望小孩過早的去培訓,但是沒辦法,身邊周圍的家庭同學都在學習,不希望自己的小孩成績落後,那隻能犧牲孩子玩的時間。

更重品德教育,因為思想品德是一個人以後的做人準則,就像以前的三字經,國學經典。就是叫小孩以後長大怎麼做人,不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孩子成績再好也沒有用,就好比情商跟智商一樣的,所以我覺得小孩子的學習成績重要,思想品德更重要。


開心鏡像組


蒙牛公司在錄用員工時,他們的用人標準是這樣的:

有才有德,優先錄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使用;無才無德,堅決不用。

這裡的才當然指所擁有的知識和經驗,而德是一個人的品德或德行。

很顯然,德,在企業錄用員工時,是多麼的重要。沒有品德的人,這樣的人,沒有企業敢錄用。

所以,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家長要把培養德行放在首位,學習不是說不重要,但人是群居動物,生活中會與很多人進行交往,如果你的品德很差,那麼在未來的學習或工作中,只會讓更多的人對你避而遠之。

當然,這種德行的培養,不光只是表面上的,比如讓孩子尊重他人,自律,還有心理層面的,如何打開自己的心結真誠地與他人交流等等。

一般禮貌,尊重他人,說明家長對孩子的素質培養還是可以的,而孩子從小就懂得體會家裡的不容易,在學習,生活上都很自律,這種情況,表面上看起來孩子很乖,我們似乎也很喜歡這樣的聽話的孩子,但是必須要考慮孩子的心理層面上的問題。這種自律,是否是我們強迫他的自律?對人禮貌並不是發自內心的,而不過是一種應付?

因此,我們還要看孩子心理層面的問題。孩子有良好的心理,他應該是樂觀、積極,向上的,而不是內心的扭曲。

北大學子弒母案中的吳謝宇,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優秀,各方面都很強,小時候也很乖,但是內心卻是充滿了積怨。面對母親,他有點無奈,父母對他的隱性攻擊,深深埋藏在他的心裡,讓他由愛轉為狠,最終引發悲劇。

所以,教育孩子,是我們父母一輩子的修行,絕不是趕鴨子上架,速戰速決,要慢工出細活,應對各種孩子的情況。而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的。

總的來說,有德的孩子,不管是行為上還是心理上的,兩者都很健全的話,這樣的孩子在哪都能吃得開,而且能自我調節,即使未來學習或工作壓力很大,也能自己很好地處理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