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農村,過正月十五有“逐鼠”的習俗,你們有了解的麼?

老賈聊三農


這個習俗是十分特別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有這個習俗。因為這只是針對一些養蠶人來說的。古時候,因為老鼠經常在這段時間來偷吃蠶寶寶,造成蠶農們的損失,損害了他們的切身利益。蠶農們為了驅逐老鼠,會在老鼠經常出沒的地方,放上一碗粥,再加些肥豬肉,或者其他比較能誘惑老鼠的食物。嘴裡面還碎碎念地詛咒老鼠再偷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這個場景有點令人噴飯呀,汗啊!就好像村裡面的兩個老婦人在吵架之後,另一個人回到家就對著空氣咒罵對方一樣的。古人認為,老鼠是五穀之神,不敢輕易去得罪,特別是在春節這種大的節日,輕易不可以殺生,死亡是不可以提及的。但是老鼠又對蠶寶寶造成危害,古人就用米粥和肥肉來引誘老鼠,讓老鼠不要去吃蠶寶寶。這就是正月十五“逐鼠“習俗的由來。

古時候的碎碎念是這樣的:登高糜,挾鼠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在湖南地區古代,元宵節晚上,人們用香沾茶油,點燃後插在屋子裡面的各個角落,讓老鼠不敢出洞偷吃糧食,毀掉桌子,凳子,床,櫃子等,有些地方也會插香邊碎碎唸咒語,把老鼠驅逐出屋。

上記載: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

所以,正月十五“逐鼠”的由來就 是這樣的。最早是由蠶農們的碎碎念發展來的吧。呵呵,歲歲念也可以變成習俗啦。


小夥伴們,本人剛開始做自媒體,如果解釋的不錯的話,請給個贊吧。以後給大家帶來更多精彩的回答。


天行侃經


馬上到了2020年元宵節了,看到這個問題挺好奇,第一次聽說“逐鼠”的習俗。之前還真沒有聽說過,把查到的資料分享一下。

逐鼠這一習俗起源於魏晉時期,主要在南方養蠶的廣大地區。大概是這樣的,老鼠在晚上會把蠶都給吃掉,所以民間在元宵節這一天煮米粥給老鼠吃(因為過了十五春天馬上就到了,老鼠就開始活動了),認為老鼠是“穀神”,這樣老鼠就不會在吃掉蠶了。

雖然這只是習俗,養蠶百姓為了獲得一年豐收的願望。實際中為了養蠶殺滅老鼠還是要採取一定的科學辦法,比如用毒餌的辦法等,來保護蠶。

回到元宵節,當然更多的習俗還是比較熟悉的觀花燈、猜燈謎、踩高蹺、劃旱船、舞龍燈等等。出去十五年算過完了,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人們在歡歡喜喜中開始新的奮鬥!



平凡的白鹿世界


逐鼠是一項元宵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傳統古俗中,正月十五還是個逐鼠的日子,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

此正月十五逐老鼠,這一習俗也主要盛行於古代南方盛產桑蠶的廣大地區。正月十五,冬日剛過,立春不久,此時老鼠開始活動,但行動遲緩,正是除鼠的好時機。然而古人迷信,認為老鼠是五穀神,不敢輕易得罪,但又擔憂老鼠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於是只能討好它。中國古俗中,正月十五還是個逐鼠的日子。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載:“世人正月半做粥糜禱之,加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咒曰:登高糜,挾鼠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則是為蠶逐鼠矣!”正月十五,冬日剛過,立春不久,此時老鼠開始活動,但行動遲緩,正是除鼠的好時機。然而古人迷信,認為老鼠是五穀神,不敢輕易得罪,就在元宵節這天煮一鍋肉粥,放在老鼠時常出沒的地方,一邊放一邊嘴裡還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吃了肉粥後再禍害莊稼就不得好死。

正月十五逐老鼠,這一習俗盛行於古代南方盛產桑蠶的廣大地區。


社會老幹部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正月十五逐鼠”是古代南方部分地區流傳下來的民俗民風。因為古代南方盛產蠶,蠶農為了防止老鼠去禍害蠶,就用粥去喂老鼠。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種民俗。


小爽的日常


正月十五逐老鼠,這一習俗也主要盛行於古代南方盛產桑蠶的廣大地區。正月十五,冬日剛過,立春不久,此時老鼠開始活動,但行動遲緩,正是除鼠的好時機。然而古人迷信,認為老鼠是五穀神,不敢輕易得罪,但又擔憂老鼠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於是只能討好它。中國古俗中,正月十五還是個逐鼠的日子。家鄉有個說法:正月十五這天是老鼠嫁女的日子,老鼠會特別活躍。鄉親們都特別厭惡老鼠在家裡亂咬亂竄,卻又沒辦法對付,於是元宵這天的“逐鼠”活動便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儀式。我和小夥伴們管這儀式叫作“嫁老鼠”。


家鄉農村


我這裡是河南南陽南部鄉村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這裡沒有這個習俗 但很高興題主普及正月十五不同地方不同的風俗習慣 感謝 一會去了解一下


168小嶽


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他們就不吃蠶了


辰辰郭小


我們也是農村的,沒聽過這個


山貨小哥哥


我們這邊沒有這樣的習俗,不知您說的是哪裡呢?


健康有機肥


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